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有人向我介绍西瓜病害,提到了一种“新病”——西瓜果斑病(Acidovorax citrulli )。听了他的介绍,我觉得这种病害好像在北京早就有过。发生的时间至少已有二十多年了,只是当时没搞清楚是什么病。
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阿拉伯也门援外回来,研究的第一个课题是“北京蔬菜病害基本调查”。那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着力开展北京市农业资源调查,这个项目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经常到北京郊区开展以蔬菜病害为主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长了,找我们问病的人也就多了。时常也有人因西瓜(当时属于果品)病害问题找我们帮忙解决。
1980年的夏天,早熟西瓜发生了一种病,即所谓的“烂西瓜”。在瓜摊上卖的西瓜,看上去好好的,打开一看,里面瓜瓤腐烂,根本无法吃。不光卖不出去,还有臭味。不少习惯将西瓜买回家吃的居民,常常遭遇花钱买到烂西瓜的尴尬。瓜农、瓜贩子、市民都被这些烂西瓜害得叫苦连天。此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西瓜栽培的史老师找到我们,希望能和我们一起诊断一下这种病害,以便采取措施,解决北京的烂西瓜问题。
当时西瓜归商口管。1980年6月24日,我们找到发病较多的大兴县(现为北京市大兴区,下同)果品公司,接待我们的是公司的杨技术员。他先介绍了大兴县西瓜生产的基本情况。说:这里西瓜面积19000亩(1267 hm2),1980年计划产200万kg,是北京最为重要的商品西瓜生产地,上市量占全市的40%左右。当地的西瓜品种是“早花”,应当是个不错的早熟西瓜品种。在问到西瓜的常发病害时,杨技术员说: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霜霉病、枯萎病。当我们问到今年西瓜病害是否严重的时候,杨技术员说:今年炭疽病比较严重,引发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烂西瓜。不过目前都采取了防治措施。用托布津(硫菌灵)已使该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听完介绍,我们就请他带我们到现场看看。在他的带领下,来到大兴县的东方红公社天宫院四队的一片瓜地。我们见到了他所谓的“炭疽病”。这种病最初在瓜上形成油浸状小点(图1),病斑略突起后凹陷,分布一般较集中。剖开初发病斑病部可深入瓜皮,呈水浸状。后不断深入,一直深入瓜瓤,引起瓜瓤腐烂。一些发病较严重的瓜,表面可以见到凹陷斑(图2),除可以见到瓜皮部分腐烂,瓜瓤也会腐烂(图3),并出现较大的空腔。和瓜摊上见到的烂瓜十分相似。据杨技术员说这就是这年大面积发生的西瓜“炭疽病”。
但是,我认为这里见到的不是西瓜炭疽病。西瓜炭疽病我见过,它在瓜上的为害是在瓜皮上形成一个凹陷斑,不深入瓜瓤,仅在表面生出一些粉色的粘液(分生孢子及孢子盘,图5)。和我在这里见到的不大一样。
在田间我们还见到这个病害在叶部引起的症状。即在叶面上形成大量的水浸状的小型角斑,斑多时,互相融合呈较大的水浸状病斑,有时病斑上覆盖有白色的菌膜(图4),也和炭疽病叶部症状不同。
接着杨技术员又带我们到大兴县定福庄公社梁家务大队、采育公社等地进行了观察,其中以采育公社发病情况最为严重,摘除了病瓜后,病瓜率仍有1%左右。
离开时我们告诉杨技术员,这些地方发生的不是炭疽病,而可能是一种细菌病害,因为它很像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暂时称其为“西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的方法可以参照防治黄瓜角斑病的方法,即使用200 μL/L的链霉素喷雾。
有可能是我们去大兴县看西瓜病害的情况被北京市通县(现为北京市通州区,下同)果品公司知道了,6月28日我们又应邀到通县的宋庄公社摇不动大队看了两块地。发病的症状和在大兴县的差不多,但是病情要严重得多。在一个西瓜上会有多个突起的油浸点。病叶率达到30%,病瓜率达到60%~70%。据接待我们的公司卢经理介绍这里在1周前下了一次雹子,病害严重也与雹灾有关。
通过和卢经理的交谈,我们还了解到许多有关此病的情况。
他也认为这里发生的不是炭疽病,而是一种由种子传播的细菌性病害。实际上早在1977~1978年这种病就有发生,在北京每年各地发生的情况还不大一样。1979年该病在北京市顺义县(现为北京市顺义区)发生的比较严重,通县发生的比较轻。关于该病的发生期卢经理也有自己的观察,他认为在幼瓜期西瓜对这个病比较敏感,即在大批幼瓜受粉后的2~3天遭遇雨水时病害容易发生。所以防治此病,用药的时间要早,即在花期就需要防治。卢经理知道种子消毒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多用的是凉热水以2:1的比例进行浸种,杀菌的温度偏低,也不利于病害的防治。
他认为这种病才刚刚开始,通县果品公司也提出了一套防治的方法,其中包括清除病瓜、排水防渍、药剂防治,但是推行起来也有难度。大家都认为目前的发病和近期的一次雷暴冰雹有关,但是往后的7~8月是北京的雨季,那时雷暴冰雹天气会更多,病害还会进一步加重。想到这些,许多瓜农对以后的防治工作都失掉了信心,不愿意再投入了。这次邀请我们来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科研单位能够介入病害的研究,明确病原,育出抗病品种,找到经济有效的方法。
通过这两个地方的考察,我认为作为北京市的科研单位,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责无旁贷。但是靠我们“基本调查”项目,是不会有进展的。加上我们不具备研究细菌病害的条件,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下来。
几十年过去,目前这个病害已被搞清楚,并有了防治方法。如果再发生这个病害,相信会比我们那时要主动得多。
参考文献
[1] 张荣意,谭志琼,文衍堂,等.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症状描述和
病原菌鉴定[J]. 热带作物数学报,1998,19(1): 70-76.
作者简介:李明远(1937-),男,研究员,长期从事蔬菜病虫害、温室园艺病虫害的防治与研究。
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从阿拉伯也门援外回来,研究的第一个课题是“北京蔬菜病害基本调查”。那时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着力开展北京市农业资源调查,这个项目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经常到北京郊区开展以蔬菜病害为主的基本情况调查。时间长了,找我们问病的人也就多了。时常也有人因西瓜(当时属于果品)病害问题找我们帮忙解决。
1980年的夏天,早熟西瓜发生了一种病,即所谓的“烂西瓜”。在瓜摊上卖的西瓜,看上去好好的,打开一看,里面瓜瓤腐烂,根本无法吃。不光卖不出去,还有臭味。不少习惯将西瓜买回家吃的居民,常常遭遇花钱买到烂西瓜的尴尬。瓜农、瓜贩子、市民都被这些烂西瓜害得叫苦连天。此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西瓜栽培的史老师找到我们,希望能和我们一起诊断一下这种病害,以便采取措施,解决北京的烂西瓜问题。
当时西瓜归商口管。1980年6月24日,我们找到发病较多的大兴县(现为北京市大兴区,下同)果品公司,接待我们的是公司的杨技术员。他先介绍了大兴县西瓜生产的基本情况。说:这里西瓜面积19000亩(1267 hm2),1980年计划产200万kg,是北京最为重要的商品西瓜生产地,上市量占全市的40%左右。当地的西瓜品种是“早花”,应当是个不错的早熟西瓜品种。在问到西瓜的常发病害时,杨技术员说: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霜霉病、枯萎病。当我们问到今年西瓜病害是否严重的时候,杨技术员说:今年炭疽病比较严重,引发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烂西瓜。不过目前都采取了防治措施。用托布津(硫菌灵)已使该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听完介绍,我们就请他带我们到现场看看。在他的带领下,来到大兴县的东方红公社天宫院四队的一片瓜地。我们见到了他所谓的“炭疽病”。这种病最初在瓜上形成油浸状小点(图1),病斑略突起后凹陷,分布一般较集中。剖开初发病斑病部可深入瓜皮,呈水浸状。后不断深入,一直深入瓜瓤,引起瓜瓤腐烂。一些发病较严重的瓜,表面可以见到凹陷斑(图2),除可以见到瓜皮部分腐烂,瓜瓤也会腐烂(图3),并出现较大的空腔。和瓜摊上见到的烂瓜十分相似。据杨技术员说这就是这年大面积发生的西瓜“炭疽病”。
但是,我认为这里见到的不是西瓜炭疽病。西瓜炭疽病我见过,它在瓜上的为害是在瓜皮上形成一个凹陷斑,不深入瓜瓤,仅在表面生出一些粉色的粘液(分生孢子及孢子盘,图5)。和我在这里见到的不大一样。
在田间我们还见到这个病害在叶部引起的症状。即在叶面上形成大量的水浸状的小型角斑,斑多时,互相融合呈较大的水浸状病斑,有时病斑上覆盖有白色的菌膜(图4),也和炭疽病叶部症状不同。
接着杨技术员又带我们到大兴县定福庄公社梁家务大队、采育公社等地进行了观察,其中以采育公社发病情况最为严重,摘除了病瓜后,病瓜率仍有1%左右。
离开时我们告诉杨技术员,这些地方发生的不是炭疽病,而可能是一种细菌病害,因为它很像黄瓜的细菌性角斑病,暂时称其为“西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的方法可以参照防治黄瓜角斑病的方法,即使用200 μL/L的链霉素喷雾。
有可能是我们去大兴县看西瓜病害的情况被北京市通县(现为北京市通州区,下同)果品公司知道了,6月28日我们又应邀到通县的宋庄公社摇不动大队看了两块地。发病的症状和在大兴县的差不多,但是病情要严重得多。在一个西瓜上会有多个突起的油浸点。病叶率达到30%,病瓜率达到60%~70%。据接待我们的公司卢经理介绍这里在1周前下了一次雹子,病害严重也与雹灾有关。
通过和卢经理的交谈,我们还了解到许多有关此病的情况。
他也认为这里发生的不是炭疽病,而是一种由种子传播的细菌性病害。实际上早在1977~1978年这种病就有发生,在北京每年各地发生的情况还不大一样。1979年该病在北京市顺义县(现为北京市顺义区)发生的比较严重,通县发生的比较轻。关于该病的发生期卢经理也有自己的观察,他认为在幼瓜期西瓜对这个病比较敏感,即在大批幼瓜受粉后的2~3天遭遇雨水时病害容易发生。所以防治此病,用药的时间要早,即在花期就需要防治。卢经理知道种子消毒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多用的是凉热水以2:1的比例进行浸种,杀菌的温度偏低,也不利于病害的防治。
他认为这种病才刚刚开始,通县果品公司也提出了一套防治的方法,其中包括清除病瓜、排水防渍、药剂防治,但是推行起来也有难度。大家都认为目前的发病和近期的一次雷暴冰雹有关,但是往后的7~8月是北京的雨季,那时雷暴冰雹天气会更多,病害还会进一步加重。想到这些,许多瓜农对以后的防治工作都失掉了信心,不愿意再投入了。这次邀请我们来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科研单位能够介入病害的研究,明确病原,育出抗病品种,找到经济有效的方法。
通过这两个地方的考察,我认为作为北京市的科研单位,研究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责无旁贷。但是靠我们“基本调查”项目,是不会有进展的。加上我们不具备研究细菌病害的条件,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下来。
几十年过去,目前这个病害已被搞清楚,并有了防治方法。如果再发生这个病害,相信会比我们那时要主动得多。
参考文献
[1] 张荣意,谭志琼,文衍堂,等.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症状描述和
病原菌鉴定[J]. 热带作物数学报,1998,19(1): 70-76.
作者简介:李明远(1937-),男,研究员,长期从事蔬菜病虫害、温室园艺病虫害的防治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