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以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缺少整理物品的技能,对游戏材料认识不足,没有整理的习惯。我以为孩子还小,需要老师的帮助,自己没有办法整理物品。这不仅仅是我们老师这样以为,家长更是这样以为。但事实上小班幼儿真的不具备整理的能力吗?真的需要帮忙才能完成吗?翻看国外的资料发现,答案是否定的。如何扔掉“我以为”的坏习惯?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整理能力,家长怎么做,老师怎么做?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关键词】幼儿 整理 能力
一、“我以为”问题的根源
造成“我以为”幼儿不行的根源在于:
1.班级的现况
玩游戏时,小班幼儿自控力差,玩起来就要,玩过了就到处扔,还有的幼儿玩完玩具后不知道往哪收拾以至游戏结束时的整理材料这一环节总是由教师包办或者幼儿胡乱堆放就完事。我们经常看到的现状让我们误以为小班幼儿就是不会整理的。
2.家长的推辞
我的孩子们那么小哪里会整理啊,在家里这些都是我们做的。他怎么会知道东西放哪里,长大了懂了就会整理的。我们多做一点没关系的。他不会整理的老师你帮下忙……各种以小为理由的说辞导致家长潜意识里以为小班幼儿就是不会整理的。
表面上看来两种“我以为”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背后我们能发现许多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有的班级幼儿能够自己整理,有的班级幼儿却不会。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再比如说同样年龄的孩子很多都会整理,为什么别人会的我们不会,是他们特别聪明吗?可能是,但更大一部分在于家长的放手。
曾经看过一段国外视频,一个12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选择要穿的衣物并尝试自己穿。当我们惊讶于孩子的聪明时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放手、信任,才让孩子进步的那么快。
二、“放手”的依据
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外更需要家长的放手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服家长我们需要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让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小班是幼儿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的时期,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二:3-4岁幼儿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这些就是整理能力,指南的目标中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要求。这说明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这个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小班下学期。
在有能力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导,让小班幼儿逐步学会整理区域的各种游戏材料,帮助他们快速掌握一些整理方法和要点,是游戏指导的一个重点,也是促进幼儿整理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了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微课程活动。把整理的主权还给孩子,让整理成为孩子的习惯。
三、“我的整理我做主”
1.整理
幼儿学会整理首先要知道怎么整理?因此我们首先帮助孩子明白在我们的教室哪些是需要幼儿整理的。他们会发现:游戏材料、自己的物品是最需要自己的整理。
第一,游戏材料的归类整理。小班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整理方面缺乏经验。因此第一步可以先带他们观察大班幼儿的整理情况,通过发现他们的整理技巧和模仿他们的整理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整理能力。比如孩子们在观察过后发现大班哥哥姐姐的游戏柜上都有对应的数字标记,这样就不容易把玩具盒弄混。第二步是模仿学习这样的整理方式。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数字不适合小班,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寻找自己喜欢的标记。找到的标记由我们老师负责将标记收集和归类,最后由孩子们选择粘贴和摆放。因为是他们自己喜欢的标记所以会记得特别牢,不需要提醒就能快速找到并整理好。(标记的制作可以寻找现成的,也可以是老师、孩子共同制作,这样会更有意义)
第二,自我物品的摆放整理。小班幼儿的自我物品有什么?自己的衣物、鞋子、汗巾……这些物品的整理在于摆放。比如幼儿的衣物,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叠放衣物。学会以后不仅仅是热了脱下的衣物要叠好,睡觉脱下的衣物要叠好,回家以后自己的衣物也要叠好。这就要求家长不能包办,要有耐心等待幼儿整理。家园一致不仅能让整理能为幼儿的能力,更能让整理能为幼儿的习惯。
2.管理
学会整理了就完事了吗?不。整理是一种能力,但是管理能让整理变为习惯。由老师来管理我们能从现状中看出是没有效果的。小班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明显,经常出现反抗现象。当老师说他整理的不好或者没有整理时,幼儿会出现迷茫、不反应这种无声的反抗现象,也会出现干脆不管老师说的,瞎放一通的反抗现象。因此,有效的管理是幼儿整理习惯养成的关键。从微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以鼓励为主的管理方式最有效。比如教师观察幼儿的整理情况,每次都整理好的幼儿能获得一颗“整理之星”,每周获得整理之星最多的幼儿能够获得管理员的臂章,由他来监督和检查孩子们的整理情况。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争做管理员,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整理是小班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准确将材料、物品进行归类,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我以为他们不会”“我以为他们不行”的想了很多自己为之骄傲的办法,但是都不奏效。这次我们把“我以为……不……”扔掉,把动脑筋想办法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主,最后成功了。当然整理不是一堂课可以学会的,整理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升的,整理的习惯更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练习、不断地监督,最后完全习得为自己的能力。今天老师、家长的放手,孩子们自由做主不仅仅是为了整理,他们更多的是获得了遇到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的能力,以后再有类似情况发生,他们就能够淡定的凭经验动脑筋来解决。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品质。
【关键词】幼儿 整理 能力
一、“我以为”问题的根源
造成“我以为”幼儿不行的根源在于:
1.班级的现况
玩游戏时,小班幼儿自控力差,玩起来就要,玩过了就到处扔,还有的幼儿玩完玩具后不知道往哪收拾以至游戏结束时的整理材料这一环节总是由教师包办或者幼儿胡乱堆放就完事。我们经常看到的现状让我们误以为小班幼儿就是不会整理的。
2.家长的推辞
我的孩子们那么小哪里会整理啊,在家里这些都是我们做的。他怎么会知道东西放哪里,长大了懂了就会整理的。我们多做一点没关系的。他不会整理的老师你帮下忙……各种以小为理由的说辞导致家长潜意识里以为小班幼儿就是不会整理的。
表面上看来两种“我以为”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背后我们能发现许多问题。比如说为什么有的班级幼儿能够自己整理,有的班级幼儿却不会。主要在于教师的引导。再比如说同样年龄的孩子很多都会整理,为什么别人会的我们不会,是他们特别聪明吗?可能是,但更大一部分在于家长的放手。
曾经看过一段国外视频,一个12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自己选择要穿的衣物并尝试自己穿。当我们惊讶于孩子的聪明时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因为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放手、信任,才让孩子进步的那么快。
二、“放手”的依据
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外更需要家长的放手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服家长我们需要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让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这个能力。小班是幼儿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的时期,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二:3-4岁幼儿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这些就是整理能力,指南的目标中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要求。这说明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这个意识和能力,尤其是在小班下学期。
在有能力的基础上适当的引导,让小班幼儿逐步学会整理区域的各种游戏材料,帮助他们快速掌握一些整理方法和要点,是游戏指导的一个重点,也是促进幼儿整理能力的最佳途径。为了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微课程活动。把整理的主权还给孩子,让整理成为孩子的习惯。
三、“我的整理我做主”
1.整理
幼儿学会整理首先要知道怎么整理?因此我们首先帮助孩子明白在我们的教室哪些是需要幼儿整理的。他们会发现:游戏材料、自己的物品是最需要自己的整理。
第一,游戏材料的归类整理。小班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在整理方面缺乏经验。因此第一步可以先带他们观察大班幼儿的整理情况,通过发现他们的整理技巧和模仿他们的整理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整理能力。比如孩子们在观察过后发现大班哥哥姐姐的游戏柜上都有对应的数字标记,这样就不容易把玩具盒弄混。第二步是模仿学习这样的整理方式。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数字不适合小班,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寻找自己喜欢的标记。找到的标记由我们老师负责将标记收集和归类,最后由孩子们选择粘贴和摆放。因为是他们自己喜欢的标记所以会记得特别牢,不需要提醒就能快速找到并整理好。(标记的制作可以寻找现成的,也可以是老师、孩子共同制作,这样会更有意义)
第二,自我物品的摆放整理。小班幼儿的自我物品有什么?自己的衣物、鞋子、汗巾……这些物品的整理在于摆放。比如幼儿的衣物,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叠放衣物。学会以后不仅仅是热了脱下的衣物要叠好,睡觉脱下的衣物要叠好,回家以后自己的衣物也要叠好。这就要求家长不能包办,要有耐心等待幼儿整理。家园一致不仅能让整理能为幼儿的能力,更能让整理能为幼儿的习惯。
2.管理
学会整理了就完事了吗?不。整理是一种能力,但是管理能让整理变为习惯。由老师来管理我们能从现状中看出是没有效果的。小班幼儿自我中心倾向明显,经常出现反抗现象。当老师说他整理的不好或者没有整理时,幼儿会出现迷茫、不反应这种无声的反抗现象,也会出现干脆不管老师说的,瞎放一通的反抗现象。因此,有效的管理是幼儿整理习惯养成的关键。从微课程实践中我们发现,以鼓励为主的管理方式最有效。比如教师观察幼儿的整理情况,每次都整理好的幼儿能获得一颗“整理之星”,每周获得整理之星最多的幼儿能够获得管理员的臂章,由他来监督和检查孩子们的整理情况。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争做管理员,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整理是小班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为了让孩子能够准确将材料、物品进行归类,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我以为他们不会”“我以为他们不行”的想了很多自己为之骄傲的办法,但是都不奏效。这次我们把“我以为……不……”扔掉,把动脑筋想办法的机会还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主,最后成功了。当然整理不是一堂课可以学会的,整理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提升的,整理的习惯更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练习、不断地监督,最后完全习得为自己的能力。今天老师、家长的放手,孩子们自由做主不仅仅是为了整理,他们更多的是获得了遇到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的能力,以后再有类似情况发生,他们就能够淡定的凭经验动脑筋来解决。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能力,更是一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