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边听课,边默背,做到堂堂清。即老师讲一节课,学生背一节课,下课时,把老师讲的所有内容全背过。学生思维走在老师前面,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点滴时间,上完一节课有累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应接近高效课堂教学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积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1听课与默背同步法
将老师一节课讲的知识全背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要具备中等智力,做到此是一点都不困难的。关键是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意识,老师对学生有没有这样的要求,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够做到。
将有关的知识在课堂上背过,课后复习就省大事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同学们还要花几乎与听课相等的时间去背,课后的负担就重了。为什么有的初中学生时间付出很多,体力透支,测试成绩却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同学们听课时只满足于听明白,至于巩固,则依赖于课后。如果同学们各科学习都依赖课后巩固,想主动减负无异是奢望。所以,我在思品课教学时,要求同学听课时一定不要有等靠思想,异想天开地寄记忆的希望于课后,而是一定要边听课、边记忆。当然,需要背过的不是课本上或者是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而是我所讲课的要点;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培养学生在我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瞬间空当(板书、停顿)时,迅速概括出所讲的精髓,以便记忆。此法既适合新授课又适合复习课。
2思维走在老师前面
听课想在老师前面,即问题提出后,先于老师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这是听课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学习状态才能发生跨越、升华,才能创造学习成绩上的辉煌。学生听课时为什么会走神?原因纷繁复杂,形形色色,但主要原因是没有钻进知识里面去,一旦钻进去,出来便难了。怎么才能钻进去,如果老师问题提出来,没等老师讲,就自己去寻找解决的路子,思维就能处在创造所激发出的兴奋之中,走神便可以有效地避免。另外,主动探索比被动地接受,在知识掌握的效率上,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上,有更积极的意义。如:一个案例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判断、试着分析、试着运用相应的原理结合题意先去解答。在学习进程中自己甚至要设想老师该讲什么知识点了,该强调什么概念了,让思维总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达不到大幅度的超前,也要设想老师正在说着话的下一句是什么。思维的速度,比讲话的速度快4倍,这是学生的思维走在老师讲解前面的理论根据。《道乐吉学习方法》提倡“超前思考,比较听课”,也是要求思维走在老师的前头,“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应主动去寻找答案,然后跟老师的解答对比,……老师讲了一种解题方法,自己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只要有百倍的毅力和韧劲,孜孜追求,思维走在老师前面不难达到。
我有两句自相矛盾的话,第一句是:“中学生太累了。”中学生太累,几乎人人都这么认为。中学生上学、放学常常披星戴月,回家有做不完的作业,怎么不累?第二句是“中学生太舒服了。”这句话听后有人会十分惊诧,大多数人不会认同。我想问中学生们:“有谁上完一节课觉得很累?”我发现同学们在课堂上似乎只满足于明白了,至于是听明白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明白了,还是通过自己努力独立探索搞明白了,则并不去追究;是否掌握了,也不在意。中学生所学的多数知识,只要是学习中等以上的同学,通过老师的讲解听明白并不困难,达到这个目标真的累不着。在这个目标达到后自我加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努力去达到,才能觉得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吃苦受累,怎能学习得好?另外,课堂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学习时间,是主要的学习时间。可我们同学的一些做法,却是本末倒置。把许多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转移到课堂外,探索、记忆负载于自习课或者课后作业上,因而增加了课后的负担,搞得自己非常疲劳。所以,无论从提高听课的注意力考虑,提高学习效率考虑,还是从减轻课后作业负担考虑,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点滴时间,都是十分必要的。而时间的高效率利用,则应该从听课时思维走在老师前面开始。
3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选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寓言、故事、史料、身边实例、自身感受和时事热点等创设一定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1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会使一些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在学习《孝敬父母》一课时,我选用了2009感动青岛人物、山东省道德模范孙莎莎的事迹材料。当时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孙莎莎“背母亲上学”的感人事迹,学生大都有所了解,有的搜集到了她的事迹,有的搜集到了她的颁奖词和获奖感言。上课时我让一名学生给大家介绍了孙莎莎的事迹:孙莎莎是即墨市南泉镇北泉村人……课堂上我看到泪水在每一位学生的眼睛里打转儿,我也被孙莎莎孝敬父母的事迹和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感动了,那节课效果特别好。我和学生都认识到孝敬父母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要体现在生活中,落实在行动上。更让我高兴的是上周复习《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又想到了这一案例。可见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具有很好的德育实效,通过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教学,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借助时事热点启导探究进行教学。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同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热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借助或选取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为可读性较强,易于理解和掌握。如,2009年我发动学生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搜集“有关国庆60周年的资料,设计几个问题并附上您的参考答案。”开学后,部分学生展示了他们的作业。看似简单的几个小题,无需长篇大论、筛选材料,却直接指向重要的知识点,说明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颇为用心,当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自己动手的无限乐趣。而这恰恰成为后来期末测试的一个小题,考完后学生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太有才了!”我以微笑回报这些学生“神机妙算”。显而易见,借助时事热点启导探究进行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让学生思维走在老师前面是关键;运用身边鲜活的案例,串起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搞活课堂是基础。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使教学课堂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学以致用。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中,内化社会规范,从而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
1听课与默背同步法
将老师一节课讲的知识全背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要具备中等智力,做到此是一点都不困难的。关键是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意识,老师对学生有没有这样的要求,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同学都能够做到。
将有关的知识在课堂上背过,课后复习就省大事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同学们还要花几乎与听课相等的时间去背,课后的负担就重了。为什么有的初中学生时间付出很多,体力透支,测试成绩却不理想,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同学们听课时只满足于听明白,至于巩固,则依赖于课后。如果同学们各科学习都依赖课后巩固,想主动减负无异是奢望。所以,我在思品课教学时,要求同学听课时一定不要有等靠思想,异想天开地寄记忆的希望于课后,而是一定要边听课、边记忆。当然,需要背过的不是课本上或者是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而是我所讲课的要点;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培养学生在我授课过程中出现的瞬间空当(板书、停顿)时,迅速概括出所讲的精髓,以便记忆。此法既适合新授课又适合复习课。
2思维走在老师前面
听课想在老师前面,即问题提出后,先于老师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这是听课的最高境界,只有达到这种境界,学习状态才能发生跨越、升华,才能创造学习成绩上的辉煌。学生听课时为什么会走神?原因纷繁复杂,形形色色,但主要原因是没有钻进知识里面去,一旦钻进去,出来便难了。怎么才能钻进去,如果老师问题提出来,没等老师讲,就自己去寻找解决的路子,思维就能处在创造所激发出的兴奋之中,走神便可以有效地避免。另外,主动探索比被动地接受,在知识掌握的效率上,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作用上,有更积极的意义。如:一个案例出来了,自己先试着判断、试着分析、试着运用相应的原理结合题意先去解答。在学习进程中自己甚至要设想老师该讲什么知识点了,该强调什么概念了,让思维总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达不到大幅度的超前,也要设想老师正在说着话的下一句是什么。思维的速度,比讲话的速度快4倍,这是学生的思维走在老师讲解前面的理论根据。《道乐吉学习方法》提倡“超前思考,比较听课”,也是要求思维走在老师的前头,“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应主动去寻找答案,然后跟老师的解答对比,……老师讲了一种解题方法,自己还要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只要有百倍的毅力和韧劲,孜孜追求,思维走在老师前面不难达到。
我有两句自相矛盾的话,第一句是:“中学生太累了。”中学生太累,几乎人人都这么认为。中学生上学、放学常常披星戴月,回家有做不完的作业,怎么不累?第二句是“中学生太舒服了。”这句话听后有人会十分惊诧,大多数人不会认同。我想问中学生们:“有谁上完一节课觉得很累?”我发现同学们在课堂上似乎只满足于明白了,至于是听明白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弄明白了,还是通过自己努力独立探索搞明白了,则并不去追究;是否掌握了,也不在意。中学生所学的多数知识,只要是学习中等以上的同学,通过老师的讲解听明白并不困难,达到这个目标真的累不着。在这个目标达到后自我加压,对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努力去达到,才能觉得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不吃苦受累,怎能学习得好?另外,课堂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学习时间,是主要的学习时间。可我们同学的一些做法,却是本末倒置。把许多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转移到课堂外,探索、记忆负载于自习课或者课后作业上,因而增加了课后的负担,搞得自己非常疲劳。所以,无论从提高听课的注意力考虑,提高学习效率考虑,还是从减轻课后作业负担考虑,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的点滴时间,都是十分必要的。而时间的高效率利用,则应该从听课时思维走在老师前面开始。
3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选用学生熟悉的歌曲、寓言、故事、史料、身边实例、自身感受和时事热点等创设一定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特定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1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案例的分析来理解和把握相关知识,会使一些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如在学习《孝敬父母》一课时,我选用了2009感动青岛人物、山东省道德模范孙莎莎的事迹材料。当时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孙莎莎“背母亲上学”的感人事迹,学生大都有所了解,有的搜集到了她的事迹,有的搜集到了她的颁奖词和获奖感言。上课时我让一名学生给大家介绍了孙莎莎的事迹:孙莎莎是即墨市南泉镇北泉村人……课堂上我看到泪水在每一位学生的眼睛里打转儿,我也被孙莎莎孝敬父母的事迹和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感动了,那节课效果特别好。我和学生都认识到孝敬父母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要体现在生活中,落实在行动上。更让我高兴的是上周复习《面对困难和逆境》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又想到了这一案例。可见运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具有很好的德育实效,通过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进行教学,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借助时事热点启导探究进行教学。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同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时事热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借助或选取一些热点问题创设情境,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为可读性较强,易于理解和掌握。如,2009年我发动学生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搜集“有关国庆60周年的资料,设计几个问题并附上您的参考答案。”开学后,部分学生展示了他们的作业。看似简单的几个小题,无需长篇大论、筛选材料,却直接指向重要的知识点,说明学生在搜集资料过程中颇为用心,当然他们也深刻体会到自己动手的无限乐趣。而这恰恰成为后来期末测试的一个小题,考完后学生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们太有才了!”我以微笑回报这些学生“神机妙算”。显而易见,借助时事热点启导探究进行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法,让学生思维走在老师前面是关键;运用身边鲜活的案例,串起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搞活课堂是基础。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使教学课堂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学以致用。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中,内化社会规范,从而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