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推动德育实践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sheng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德育的主阵地,在中学德育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还是沿用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没有建立起来,不能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理论转化为初中生的道德实践。因此,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探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推动德育实践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德育实践
  初中是青少年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能否具备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转型时期。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要把握初中生生理和心理转型这一关键时期,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但是目前初中德育与法治课程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将德育教学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用空洞的理论进行说教,很多道德说教甚至脱离实际,难以让学生信服。这就造成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性不强,不仅学生不感兴趣,道德和法治水平也没有得到提升。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德育实践面临的困境
  1.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初中阶段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任务,学生花大量时间补课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被大量的考点和知识点所占用,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一旦以追求成绩为目的,就失去了立德树人的意义。
  其次是不能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沿用应试教育的思路,日常教学中教师进行理论灌输,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为主。由于学科特点所致,因此在教学中以死记硬背为主,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第三,教学不能突破应试教育理念,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思维,将道德与法治这一生动有趣的课程和故事割裂成一个个枯燥的考点。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削弱,课堂参与性也不强,教学上脱离了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比如,在法治教育中,通常因为涉及很多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法治素养上很难有提升。
  2.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教学上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因循守旧,脱离实际。我国传统教育长期以来都存在这一弊病,空洞的说教脱离实际,让学生对道德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典型代表就是“二十四孝”,其中的故事几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德育教学中也长期存在这一问题,即使是教师也很少思考某种道德行为是否脱离生活实际,是否过于拔高,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空洞道德说教仍然存在,学生很少有德育实践的机会。课堂教学表现为以理论灌输为主,很少应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任务模拟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在社会实践教学方面开展很少,一些初中甚至没有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的社会实践教学,很多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学校也多是流于形式。
  3.实践教学体系缺乏创新
  对多所中学的实地调研表明,当前中学道德与法治实践体系的构建因循守旧,仍然不能脱离传统思维,还局限在课本之内,没有融合学校整体德育工作,广泛开展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的德育实践活动相脱节,考核缺乏实效性,既不敢大胆地推动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创新,也不敢在实践教学考核环节进行有效的改进。在实践活动上,缺乏过程性评价,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不能有效引领学生的德育实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普遍缺乏创新设计的能力,导致德育实践活动层次浅、体验差,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推动德育实践的创新方法
  1.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的德育实践体系
  首先,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从教育大纲到学校,从教师到家长,都要建立起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教育部门要下发相关文件,明确德育实践的课程地位,根据德育培养的要求,制定相关考核的标准,在各个中学予以推广。
  其次,打破应试教育的框架,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的德育实践体系,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中心,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面建立覆盖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于一体的德育实践体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定期举行各类实践活动,并且建立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评定。比如课堂教学上通过引入模拟法庭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法治知识,提升公民素养;在校园活动环节引导中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的活动,改变过去在就餐中浪费的习惯,逐渐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环节规定每学期必须要进行几次社会公益活动,并且根据活动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
  第三,要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全方位考察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实践教学的内容。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突出法治和道德教育的实践价值,满足学生的日常需求。比如七年级下册法治天地部分,就可以运用大量的相关案例给学生举出生活中的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法律,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还应该引入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2.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在具体教学中,要全面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体系。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翻转课堂等模式,让学生自主预习理论知识,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德育实践,如采用情景模仿的教学方法,针对法治知识部分,可以采用建立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辩论当中,在交流与碰撞中,掌握法律知识,建立法治精神。或者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学会共处》这一课里,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深入体会如何共处,如何践行公共精神。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中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并且拿出最感人的故事在课堂上分享讨论。
  在校园德育活动上,与德育处等机构紧密开展合作,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包括德育主题教育、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精神情景剧表演、传统文化扬弃辩论赛、立德树人研讨会等。比如根据教材章节,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晚会等活动,让中学生释放激情,参与到文艺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和认识自我。在社会实践活动上,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到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调研和志愿服务等工作。比如根据实践教学计划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包括爱心改变命运的义卖活动,针对灾区的捐赠活动,对孤寡老人的帮扶活动,在社区养老院、孤儿院的义工服务,以及各种爱心点燃希望的志愿者服务等。
  3.创新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大胆创新,敢于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结合最新的政策精神,不断创新活動的形式,改变过去一套活动方案延续多年的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要和德育处等机构的教师充分展开合作,成立德育实践活动的管理机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负责教研设计,德育处等机构的教师负责管理工作,保卫处等部门的人员负责安全保障,明确分工职责,确保德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根据初中生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比如中学可以建立校内军事训练基地,在“国土安全”的教育中,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活动;学校开展每周一件好事活动,鼓励中学生每周做一件好事;评选初中校园思想道德模范,让全体学生进行投票等。
  综上所述,要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实践,就要打破应试教育的传统理念,建立基于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上全面予以变革,实现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赵玉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考试周刊》2018年第4期。
  [2] 杨言香《“立德树人”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索与实践》,《科技资讯》2019年第22期。
  [3] 陈田峰、曹春华《多维德育的实施原则与实践价值—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年第8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重要的教学培养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与发展需求,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本文结合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分析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课 核心素养 渗透式教学  高
摘 要: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幼儿家园共育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本文在阐释幼儿家园共育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目前幼儿家园共育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进行了剖析和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家园共育 问题 对策  幼儿时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帮助与教导。幼儿教育工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性格比较倔强,自制力较差,犯错误时往往会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对整个班级管理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性格、学习状态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构建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是每一位小学班主任需要研究的事情。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和谐师生关系  当前小学班级管理
摘 要:倡导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每一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效实施差异教学。本文针对学生差异,推行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等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其在原有基础得到进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差异教学 分层策略  一、差异教学问题的提出及认识  当前教育观念要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为时代的主题,而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德才兼备,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方向,然而很多学校在德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假、大、空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为此本文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思考了新形势下开展生活化小学德育教学的举措,希望以此让学生体会小学德育教学这一课程的实用性,从而努
文言文学习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很多中学教师也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求快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确保学生能在各类考试中准确作答,但当前许多中学生不但对文言文的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厌恶感,甚至望而生畏。因此,激发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以各种方式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黄秀珍老师在《部编教材文言文编写及教学意义——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一文中说,新教材对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几乎每篇文言课文的“教学建议”都是要求通过朗读或诵读深入理解文章。在旧教材的课后习题中,“背诵全文”这一要求通常是与别的能力要求放在一起,而在新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则是单独列出,凸显了诵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强调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言词语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摘 要:初中阶段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属于重要的基础课程,关系到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以及高尚人格的培育。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进而不断地强化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效果  DOI:10.12241/j.issn.
摘 要:平江方言为保存较好的古代雅言,在语言研究上有着“活化石”的学术价值。而现代文明的冲击,该类吟诵活动逐渐消退,仅在农村有保留,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学习和继承古典诗文吟诵,是当代中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文、提高文学素养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方言吟诵 古诗词教育 课堂教学  平江方言为保存较好的古代雅言,在语言研究上有着“活化石”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平江有崇文尚礼的传统,在婚嫁喪娶等礼仪活动中有系统的
[摘 要:当下智能网联技术随着相应的基础科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相应板块的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时代新产物也在不断占据的传统汽车消费市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不断的普及,在当下急需对应的专业人才进行相应的配套服务与技术支持。作为新兴产业的后盾,如何提升当下中职汽车教师能力,成为支撑整个行业人才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智能网联汽车的背景下,简要谈论当下中职汽车教师对于专业性相关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的方向,并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