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绘本阅读教学《避开恶猫的办法》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解决为例,阐述了在绘本选择、目标制定、方法实施上具体的教学策略。选择有“趣”的作品,制定可“悦”的目标,运用善“猜”的方法,体现独“特”的价值。通过“趣”读、“悦”读、“猜”读、“特”读,挖掘绘本价值,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大班幼儿;兴趣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在学习和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阅读、早期阅读能力、早期阅读教育正在被提倡和重视。绘本已经被公认为最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的读物。一般的经典绘本都具有培养孩子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并且有多层次的内涵,有的甚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阅读。
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我们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力求挖掘出绘本中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那一部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可以操作的教案,探索针对不同的绘本、不同年龄段幼儿具体的教学策略。但是,从我们选择绘本伊始,直到设计好教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幼儿的阅读需要,把教放在了第一位,从而影响着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本身核心价值的挖掘利用。在设计和执教大班绘本阅读教学《避开恶猫的办法》的过程中,通过集体教研,使得自己对绘本教学的绘本选择、目标制定、提问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选择有趣的作品,找到作品核心价值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契合点,施以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一、尊重阅读需求,选择“趣”读之作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作为教师要在充分观察绘本画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绘本内涵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设计。而《避开恶猫的办法》充满着“想象”这一绘本的特质,情节有趣、画面生动、意趣盎然,能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爱幻想的心理,符合他们的阅读需要,是一本充满趣味的“趣”读佳作。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从韩国引进,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绘本——“分类与顺序”中的一本绘本。这套数学绘本是墨西哥政府制定的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荣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整套数学绘本分为六册,每册书的图、文、作者各不相同。故事贴近生活,画面风格各异。每册书在讲完故事之后,会用一页“数学概念理解”来梳理概念,用数学游戏、数学课题来进行“数学概念扩展”。
在寻找绘本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是被“数学绘本”和“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这两个标题所吸引的。但是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而且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年龄上和文化背景上是否与我们大班孩子存在差异。“分类与顺序”这一蕴含在绘本中的数学知识,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大班的数学领域的目标中,并没有把图表的学习列入其中,而且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表的认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选择这样的一本绘本来设计教案,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但是当我们坐下来仔细地研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发现,《避开恶猫的办法》讲述了一群老鼠想办法躲开一只恶猫的事。在老鼠们选择什么东西挂在老鼠脖子上的过程中,作者描绘了老鼠们讨论的过程、不同的表决方式,在画面上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来知晓老鼠们每次表决的方式和结果,图表的知识就蕴含其中。老鼠们新奇的表决方式是绘本的有趣之处。老鼠们每一次的选择、表决都蕴含着解决问题的智慧。老鼠们通过排队、放大栗子、画圈、插蜡烛、串水果串的方式进行表决,充满悬念和揭开结果时的期待,抽象的图表被隐藏在有趣的画面中。
对于大班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是有一定的逻辑概括能力。同时,由于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都不太适合他们阅读。《避开恶猫的办法》画面比较清晰,背景不多,但是有一些小细节需要幼儿去观察。需要幼儿比较结果数值的大小,有一定的排序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解画面的内容,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对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还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同时,我们翻阅了现在大班使用的教材,发现,在大班上学期的科学领域的课程设置中,在一部分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用符号和数字记录下观察和讨论的结果,如调查我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我的生日等,并且在科学活动中有大量需要幼儿用学习表格记录的学习内容,如天气记录、种子生长记录等。其中要求幼儿具备初步的调查统计能力。
集体研讨后,我们认为,虽然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但是,蕴含在其中的数学内容,以大班幼儿喜欢的色彩,鲜明而不紊乱地展示出来,大班的孩子可以在观察画面后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使阅读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首先感知的并不是什么图表,而是老鼠们各色的表决方式,感受到的应该是老鼠们不断地用表决来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最后得出一个避开恶猫的最佳方案的过程。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绘本中能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东西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去猜想。
二、慎订教学目标,攫取“悦”读之本
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从一开始的“深挖”绘本的“数学”价值,到最后的“明晰”绘本的“悦读”价值,经历着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来设计目标,到以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宗旨来设定目标的过程,一步步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绘本阅读误区,将“悦”读还给孩子。
当确定了绘本以后,我们认为既然是数学绘本,在第一次设计教案时,我将目标定为:(1)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2)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柱形图的使用方法。(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将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表格记录上。但是,通过试教,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来演读绘本的开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阅读兴趣较高。在接下来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三次记录的插入,幼儿的阅读兴趣每每被打斷,读到后面,很多幼儿都没了兴趣。失去了阅读兴趣,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幼儿的记录:幼儿要比较成功地理解绘本的主题,其在分类、比较数值大小、排序等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由于幼儿的数学能力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加之刚升入大班,幼儿自主记录的能力还较弱,有一部分幼儿在三次记录的过程中不能掌握。在第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幼儿会用标记与数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老鼠们选择的结果,一部分幼儿只是用数字或是一些符号把每种选择的老鼠的数量给记录下来,还有一部分幼儿直接把画面给画了下来,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在第二次用表格记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在模仿教师的示范,一部分幼儿虽然还在沿用自己的一些记录方法,但是记录的结果清晰起来,还有一些幼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抄袭教师的示范。最后一次的记录,因为有了两次的集体讨论和纠错,大部分幼儿学会了用标记和数字来记录观察到的结果,但还是不能将结果正确地排列到表格中。在幼儿学习表格记录的方法上,笔者没有从幼儿已有的水平出发去搭建一个支架来帮助幼儿学习,而是想当然地用了自己设计好的方法,应该参考现有的教材对表格记录的学习方式做好修改。
在与同事的集体分析和自己查阅文献之后,发现自己对绘本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使教案的设计出现了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目标的设定上。在目标上,笔者过于注重绘本的教育功能性价值,把表格记录的学习排在了第一位,在活动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牺牲了绘本带给幼儿快乐的阅读体验。笔者虽然意识到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理由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但是为了学习记录,在时间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挥。笔者把绘本当成了幼儿获得知识、学习技能的载体,忽视了绘本本身所隐藏的核心价值:小老鼠先是通过集体讨论,想出各种办法,然后将方法分类,接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层层递进,最后将问题解决。在每一次表决前,是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猜想、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但是笔者恰恰由于局限于教育的功能性目标,而忽略了绘本本身的价值。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次审美的体验,更应该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一扇大门,幼儿是社会的人,虽然他们的思维较少地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他们从绘本中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接近于客观事实,但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它、尊重它,而且要归纳和提升它,从而发挥它们的价值。
日本“现代图画书之父”把图画书比作“幸福的种子”。他认为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如果一直从知识或批判角度去阅读,就可能产生不当的理解,或心不甘情不愿,失去应有的乐趣。
研讨后,笔者对目标作了以下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3)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目标的调整,笔者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和观察画面上。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饶有兴趣地观察画面,看出老鼠们选择的结果,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到了记录上,由于记录的时间大大缩短,采用了两次请个别幼儿记录,一次集体记录的方式,但是幼儿在数学方面发展的个体差异程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学龄前的幼儿,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操作对于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是不可缺
少的。
虽然将学习表格记录放在目标的第二条,但是从活动实施的效果看,幼儿的兴趣点依然是猜想和解释老鼠们想出的方法,如果要加入记录的内容,将对绘本的理解、有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图片的结果与记录的学习放在一个活动内进行,学习的量太大了些,使得幼儿阅读的效果和学习记录的效果都打了折扣,活动进行的时间过长。绘本的阅读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一系列的活动,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数学绘本,就在第一次活动中放进过多的内容,而有损于绘本阅读的初衷和降低数学学习的
效率。
所以,我们又对目标进行了再次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掉了学习记录的目标,而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合理猜想和观察老鼠各种表决的方法和结果上,在观察中,其实已经渗透了幼儿有关的数学能力的掌握,所以把学习记录的目标放到下一个活动中。
通过这样的调整,笔者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误区,尝试从绘本中抽取真正对幼儿有意义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提炼出“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后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到生活中,发挥绘本教学应有的价值。
三、精心设计提问,紧抓“猜”读之法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会设定很多的问题,以幼儿的回答来推进教学,在回应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往往会肯定、否定、解释、补充幼儿的答案,以求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如果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设想去设定问题,往往会使自己教学的节奏过短或冗长,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考。其中,对“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准确性”的把握就成了“猜”读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1.提问的开放性
阅读中的第一个提问:“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老鼠们着急得不得了,得想个办法在猫下次来的时候好马上躲起来。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幼儿想的办法是五花八门,有很多的幼儿一开始想到了可以躲到很多东西的后面和里面,有的孩子还想到了“用鞭炮把猫炸死、设一个陷阱让猫摔下去”等。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但是开放性的提问,要看具体情况,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思考,而幼儿有时的回答会缺少合理性,特别是像本次活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这样的提问方式缺少引导幼儿思考的指向性。笔者按照绘本的意图,应该是引导幼儿猜想通过什么办法可以在猫还没有靠近老鼠之前,老鼠就知道是猫来了,只有先知道猫来了,才可以躲起来,而当猫已经走到老鼠跟前再去躲或是为了避开猫的突然出现而一直躲在某处都不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笔者在幼儿回答偏离方向时,引導幼儿往正确的方向去想,但是很多幼儿容易受最初的一个回答的影响,从而出现群体式的偏题。 所以,我们将第一个提问做了调整,改为:“如果是你,想个什么办法在猫还没靠近老鼠前,就能感觉到猫来了,好马上躲起来?”这样一来,既能保证问题的开放性,又能保证问题的指向性。
2.提问的准确性
阅读中最重要的提问部分就是在“分页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这一环节中。在老鼠们第一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锁和羽毛”来代表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第二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袜子、手电筒、哨子”来代表有气味的、会发光的、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笔者一开始试教的时候,容易在提问和反馈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将选择轻的说成选择羽毛,选择会发出声音的说成选择哨子,而且解释起来一不注意,就会将这两种说法混着用,以至于幼儿都被自己带糊涂了。在大家的提醒下,意识到轻、重、有气味、会发光、会发出声音指的是物体的种类,不能用某一种物体来代替这一类物体,这样会给幼儿的思考带来障碍。在“判断什么时间送铃铛”这一环节上,有三个时间段,晚上、清晨、中午。在一开始设计时,笔者的提问比较随意和笼统:你觉得哪个时间比较好,为什么?结果通过试教发现,“晚上”这一时间段,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有些幼儿说晚上好,因为人少,老鼠在送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晚上猫是醒着的,是最不能选择的时间,也就是要让幼儿明白这是常识问题,不容许随便猜想。所以最后,把问题具体化为:你觉得晚上送行不行?清早送牛奶的叔叔来的时候送好不好?中午邮差大叔送信时送你觉得怎么样?晚上只有“行与不行”,而后面两个时间点留给幼儿猜想的空間就比较大。
四、体现数学特质,不放“特”读之能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一本专门的数学绘本,绘本本身蕴藏着数学领域的特质。在运用这样的数学绘本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体现出绘本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更应该抓住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这一特质,开展绘本阅读,尊重幼儿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放“特”读之能。
通过这次的绘本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在进行数学绘本教学前,对绘本的选择一定要从幼儿的年龄出发,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去选择适合某一年龄段幼儿的数学绘本。所选的数学绘本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必须是正确的,情节与数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为了数学而拼凑的一些情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下的“数学认知”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优秀的数学绘本其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的特质之一。数学绘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孩子在体会文学作品美好的同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来自我们的生活。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顺应幼儿的阅读天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所以教师在设定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时,要把绘本中最具价值的东西与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特点相结合,要发挥数学绘本的“特”读之能,同时切不可为了“数学认知”的习得而放弃绘本中蕴含的对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特质之二。这也是在利用数学绘本开展集体教学时,作为一线老师所要把握的关键点。在学习减法时,不要忘了猫头鹰爷爷对动物宝宝的舐犊之情(数学绘本《都到我这里来》);在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不要忘了奶奶为孩子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数学绘本《奶奶的红裙子》);在学习多种方法数数的时候,不要忘了自我悦纳是多么的重要(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
在数学绘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来组织阅读。绘本阅读一般分为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导读、阅读讨论、幼儿的表演与创造四个步骤。在多次的试教中我发现,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数学能力上还是存在群体性的差异,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本班大多数幼儿的情况,设定适宜的难度。在不改变绘本原文的情况下,教师要在阅读时,把握好阅读重难点,这是数学绘本阅读中的特质之三。
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是一件头疼的事,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阅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故事,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引他们入境。把孩子发展的需要放在本位,把阅读的快乐、数学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
参考文献:
[1]金波.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2]夏磊.小学语文教学儿童阅读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刘晓东.论儿童本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
编辑 李建军
关键词:绘本阅读;大班幼儿;兴趣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在学习和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及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我们不难发现早期阅读、早期阅读能力、早期阅读教育正在被提倡和重视。绘本已经被公认为最适合学龄前儿童阅读的读物。一般的经典绘本都具有培养孩子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突出功能,并且有多层次的内涵,有的甚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来阅读。
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我们进行了许多的尝试,力求挖掘出绘本中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体验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那一部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可以操作的教案,探索针对不同的绘本、不同年龄段幼儿具体的教学策略。但是,从我们选择绘本伊始,直到设计好教案,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时会忽略幼儿的阅读需要,把教放在了第一位,从而影响着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本身核心价值的挖掘利用。在设计和执教大班绘本阅读教学《避开恶猫的办法》的过程中,通过集体教研,使得自己对绘本教学的绘本选择、目标制定、提问方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选择有趣的作品,找到作品核心价值和幼儿经验之间的契合点,施以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幼儿在快乐的阅读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一、尊重阅读需求,选择“趣”读之作
作为幼儿教师,必须要学会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绘本,作为教师要在充分观察绘本画面,多角度、多层次理解绘本内涵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绘本阅读的教学设计。而《避开恶猫的办法》充满着“想象”这一绘本的特质,情节有趣、画面生动、意趣盎然,能极大地满足孩子们爱幻想的心理,符合他们的阅读需要,是一本充满趣味的“趣”读佳作。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从韩国引进,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数学绘本——“分类与顺序”中的一本绘本。这套数学绘本是墨西哥政府制定的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荣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整套数学绘本分为六册,每册书的图、文、作者各不相同。故事贴近生活,画面风格各异。每册书在讲完故事之后,会用一页“数学概念理解”来梳理概念,用数学游戏、数学课题来进行“数学概念扩展”。
在寻找绘本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是被“数学绘本”和“获2009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优秀儿童奖”这两个标题所吸引的。但是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而且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年龄上和文化背景上是否与我们大班孩子存在差异。“分类与顺序”这一蕴含在绘本中的数学知识,是否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大班的数学领域的目标中,并没有把图表的学习列入其中,而且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在对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图表的认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选择这样的一本绘本来设计教案,不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但是当我们坐下来仔细地研读绘本的时候,我们发现,《避开恶猫的办法》讲述了一群老鼠想办法躲开一只恶猫的事。在老鼠们选择什么东西挂在老鼠脖子上的过程中,作者描绘了老鼠们讨论的过程、不同的表决方式,在画面上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来知晓老鼠们每次表决的方式和结果,图表的知识就蕴含其中。老鼠们新奇的表决方式是绘本的有趣之处。老鼠们每一次的选择、表决都蕴含着解决问题的智慧。老鼠们通过排队、放大栗子、画圈、插蜡烛、串水果串的方式进行表决,充满悬念和揭开结果时的期待,抽象的图表被隐藏在有趣的画面中。
对于大班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孩子虽然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但是有一定的逻辑概括能力。同时,由于大班幼儿的观察能力有限,因此,角色太多、背景较复杂的绘本都不太适合他们阅读。《避开恶猫的办法》画面比较清晰,背景不多,但是有一些小细节需要幼儿去观察。需要幼儿比较结果数值的大小,有一定的排序能力,在此基础上理解画面的内容,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对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还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同时,我们翻阅了现在大班使用的教材,发现,在大班上学期的科学领域的课程设置中,在一部分数学活动中要求幼儿用符号和数字记录下观察和讨论的结果,如调查我是怎样来幼儿园的,我的生日等,并且在科学活动中有大量需要幼儿用学习表格记录的学习内容,如天气记录、种子生长记录等。其中要求幼儿具备初步的调查统计能力。
集体研讨后,我们认为,虽然这是一套小学数学辅助教材,但是,蕴含在其中的数学内容,以大班幼儿喜欢的色彩,鲜明而不紊乱地展示出来,大班的孩子可以在观察画面后得出老鼠表决的结果,使阅读可以不断地进行下去。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首先感知的并不是什么图表,而是老鼠们各色的表决方式,感受到的应该是老鼠们不断地用表决来排除不合理的方法,最后得出一个避开恶猫的最佳方案的过程。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我们应该抓住绘本中能给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东西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引导幼儿去观察、去猜想。
二、慎订教学目标,攫取“悦”读之本
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从一开始的“深挖”绘本的“数学”价值,到最后的“明晰”绘本的“悦读”价值,经历着以教师的教学为主导来设计目标,到以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宗旨来设定目标的过程,一步步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绘本阅读误区,将“悦”读还给孩子。
当确定了绘本以后,我们认为既然是数学绘本,在第一次设计教案时,我将目标定为:(1)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2)通过游戏,进一步理解柱形图的使用方法。(3)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将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表格记录上。但是,通过试教,我们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幼儿的阅读兴趣:在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来演读绘本的开头,幼儿的注意力集中,阅读兴趣较高。在接下来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三次记录的插入,幼儿的阅读兴趣每每被打斷,读到后面,很多幼儿都没了兴趣。失去了阅读兴趣,绘本阅读活动的质量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幼儿的记录:幼儿要比较成功地理解绘本的主题,其在分类、比较数值大小、排序等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由于幼儿的数学能力本身就存在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加之刚升入大班,幼儿自主记录的能力还较弱,有一部分幼儿在三次记录的过程中不能掌握。在第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过程中,只有极少数的幼儿会用标记与数字相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老鼠们选择的结果,一部分幼儿只是用数字或是一些符号把每种选择的老鼠的数量给记录下来,还有一部分幼儿直接把画面给画了下来,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在第二次用表格记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幼儿在模仿教师的示范,一部分幼儿虽然还在沿用自己的一些记录方法,但是记录的结果清晰起来,还有一些幼儿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在抄袭教师的示范。最后一次的记录,因为有了两次的集体讨论和纠错,大部分幼儿学会了用标记和数字来记录观察到的结果,但还是不能将结果正确地排列到表格中。在幼儿学习表格记录的方法上,笔者没有从幼儿已有的水平出发去搭建一个支架来帮助幼儿学习,而是想当然地用了自己设计好的方法,应该参考现有的教材对表格记录的学习方式做好修改。
在与同事的集体分析和自己查阅文献之后,发现自己对绘本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使教案的设计出现了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目标的设定上。在目标上,笔者过于注重绘本的教育功能性价值,把表格记录的学习排在了第一位,在活动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牺牲了绘本带给幼儿快乐的阅读体验。笔者虽然意识到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理由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但是为了学习记录,在时间上限制了幼儿的发挥。笔者把绘本当成了幼儿获得知识、学习技能的载体,忽视了绘本本身所隐藏的核心价值:小老鼠先是通过集体讨论,想出各种办法,然后将方法分类,接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层层递进,最后将问题解决。在每一次表决前,是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猜想、激发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好的时机,但是笔者恰恰由于局限于教育的功能性目标,而忽略了绘本本身的价值。绘本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次审美的体验,更应该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一扇大门,幼儿是社会的人,虽然他们的思维较少地受到传统习俗的制约,他们从绘本中所得出的结论往往接近于客观事实,但作为教师不但要善于激发它、尊重它,而且要归纳和提升它,从而发挥它们的价值。
日本“现代图画书之父”把图画书比作“幸福的种子”。他认为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如果一直从知识或批判角度去阅读,就可能产生不当的理解,或心不甘情不愿,失去应有的乐趣。
研讨后,笔者对目标作了以下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通过阅读,初步掌握表格记录,会看柱形图。(3)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目标的调整,笔者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和观察画面上。大多数幼儿都能够饶有兴趣地观察画面,看出老鼠们选择的结果,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但是到了记录上,由于记录的时间大大缩短,采用了两次请个别幼儿记录,一次集体记录的方式,但是幼儿在数学方面发展的个体差异程度是比较大的,而且学龄前的幼儿,还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操作对于他们的学习,特别是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是不可缺
少的。
虽然将学习表格记录放在目标的第二条,但是从活动实施的效果看,幼儿的兴趣点依然是猜想和解释老鼠们想出的方法,如果要加入记录的内容,将对绘本的理解、有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图片的结果与记录的学习放在一个活动内进行,学习的量太大了些,使得幼儿阅读的效果和学习记录的效果都打了折扣,活动进行的时间过长。绘本的阅读不是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一系列的活动,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数学绘本,就在第一次活动中放进过多的内容,而有损于绘本阅读的初衷和降低数学学习的
效率。
所以,我们又对目标进行了再次调整:(1)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各种选择的合理性,判断老鼠每次选择的方法和结果。(2)初步意识到“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掉了学习记录的目标,而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合理猜想和观察老鼠各种表决的方法和结果上,在观察中,其实已经渗透了幼儿有关的数学能力的掌握,所以把学习记录的目标放到下一个活动中。
通过这样的调整,笔者走出“重技能轻创造”的误区,尝试从绘本中抽取真正对幼儿有意义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并且提炼出“少数服从多数”这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最后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到生活中,发挥绘本教学应有的价值。
三、精心设计提问,紧抓“猜”读之法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会设定很多的问题,以幼儿的回答来推进教学,在回应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往往会肯定、否定、解释、补充幼儿的答案,以求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如果仅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教师的设想去设定问题,往往会使自己教学的节奏过短或冗长,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思考。其中,对“提问的开放性、提问的准确性”的把握就成了“猜”读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1.提问的开放性
阅读中的第一个提问:“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老鼠们着急得不得了,得想个办法在猫下次来的时候好马上躲起来。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办法?”幼儿想的办法是五花八门,有很多的幼儿一开始想到了可以躲到很多东西的后面和里面,有的孩子还想到了“用鞭炮把猫炸死、设一个陷阱让猫摔下去”等。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但是开放性的提问,要看具体情况,提问的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思考,而幼儿有时的回答会缺少合理性,特别是像本次活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这样的提问方式缺少引导幼儿思考的指向性。笔者按照绘本的意图,应该是引导幼儿猜想通过什么办法可以在猫还没有靠近老鼠之前,老鼠就知道是猫来了,只有先知道猫来了,才可以躲起来,而当猫已经走到老鼠跟前再去躲或是为了避开猫的突然出现而一直躲在某处都不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笔者在幼儿回答偏离方向时,引導幼儿往正确的方向去想,但是很多幼儿容易受最初的一个回答的影响,从而出现群体式的偏题。 所以,我们将第一个提问做了调整,改为:“如果是你,想个什么办法在猫还没靠近老鼠前,就能感觉到猫来了,好马上躲起来?”这样一来,既能保证问题的开放性,又能保证问题的指向性。
2.提问的准确性
阅读中最重要的提问部分就是在“分页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猜想老鼠们各种选择的合理性”这一环节中。在老鼠们第一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锁和羽毛”来代表轻的东西和重的东西;第二次选择的画面上是用“袜子、手电筒、哨子”来代表有气味的、会发光的、会发出声音的东西。笔者一开始试教的时候,容易在提问和反馈幼儿回答的过程中,将选择轻的说成选择羽毛,选择会发出声音的说成选择哨子,而且解释起来一不注意,就会将这两种说法混着用,以至于幼儿都被自己带糊涂了。在大家的提醒下,意识到轻、重、有气味、会发光、会发出声音指的是物体的种类,不能用某一种物体来代替这一类物体,这样会给幼儿的思考带来障碍。在“判断什么时间送铃铛”这一环节上,有三个时间段,晚上、清晨、中午。在一开始设计时,笔者的提问比较随意和笼统:你觉得哪个时间比较好,为什么?结果通过试教发现,“晚上”这一时间段,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有些幼儿说晚上好,因为人少,老鼠在送的时候不容易被发现。但是晚上猫是醒着的,是最不能选择的时间,也就是要让幼儿明白这是常识问题,不容许随便猜想。所以最后,把问题具体化为:你觉得晚上送行不行?清早送牛奶的叔叔来的时候送好不好?中午邮差大叔送信时送你觉得怎么样?晚上只有“行与不行”,而后面两个时间点留给幼儿猜想的空間就比较大。
四、体现数学特质,不放“特”读之能
《避开恶猫的办法》是一本专门的数学绘本,绘本本身蕴藏着数学领域的特质。在运用这样的数学绘本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体现出绘本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更应该抓住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这一特质,开展绘本阅读,尊重幼儿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能力,不放“特”读之能。
通过这次的绘本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在进行数学绘本教学前,对绘本的选择一定要从幼儿的年龄出发,从幼儿原有经验出发去选择适合某一年龄段幼儿的数学绘本。所选的数学绘本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必须是正确的,情节与数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为了数学而拼凑的一些情节。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下的“数学认知”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优秀的数学绘本其内容应该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经验相联系,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的特质之一。数学绘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孩子在体会文学作品美好的同时,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来自我们的生活。
幼儿园绘本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顺应幼儿的阅读天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觉得阅读是快乐的,所以教师在设定数学绘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时,要把绘本中最具价值的东西与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情感特点相结合,要发挥数学绘本的“特”读之能,同时切不可为了“数学认知”的习得而放弃绘本中蕴含的对幼儿整体发展的价值,这是数学绘本阅读特质之二。这也是在利用数学绘本开展集体教学时,作为一线老师所要把握的关键点。在学习减法时,不要忘了猫头鹰爷爷对动物宝宝的舐犊之情(数学绘本《都到我这里来》);在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时,不要忘了奶奶为孩子们的成长所付出的艰辛(数学绘本《奶奶的红裙子》);在学习多种方法数数的时候,不要忘了自我悦纳是多么的重要(数学绘本《世界上最帅的猪》)。
在数学绘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绘本来组织阅读。绘本阅读一般分为幼儿自主阅读、教师导读、阅读讨论、幼儿的表演与创造四个步骤。在多次的试教中我发现,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数学能力上还是存在群体性的差异,在设计教案时要考虑到本班大多数幼儿的情况,设定适宜的难度。在不改变绘本原文的情况下,教师要在阅读时,把握好阅读重难点,这是数学绘本阅读中的特质之三。
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是一件头疼的事,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阅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故事,用孩子喜欢的语言,引他们入境。把孩子发展的需要放在本位,把阅读的快乐、数学学习的快乐还给孩子。
参考文献:
[1]金波.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J].基础教育课程,2012(Z1).
[2]夏磊.小学语文教学儿童阅读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刘晓东.论儿童本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