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艺活动中,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不同类型的指导语言,既能提高科艺教学活动的质量,又能使幼儿在科艺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说明性语言,主要用于交代任务或介绍材料
科艺活动开始部分一般是先引发幼儿兴趣,交代活动任务,其次是介绍活动材料或工具。在这两个步骤中,教师的语言指导策略主要以说明性语言为主。所谓说明性语言,是指客观公正地介绍和说明,不带任何个人情感的描述性语言。比如,在科艺活动“纸花开花”中,教师交代任务和介绍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个好朋友,一个是牛皮纸花、一个是……一个是……它们说自己都能在水中开花,今天它们要比赛在水中谁先开花,现在请你们当裁判……”诸如此类的科艺活动的初始环节,教师往往以说明性的语言为主,简明扼要地交代活动任务,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并给幼儿介绍活动材料或工具。
二、启发性语言,主要指向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启发性语言应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幼儿的思维。这类语言指导策略主要运用于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当活动任务确定以后,教师应带领幼儿设想自己的假设,共同讨论,然后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在幼儿操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明确探究方向。比如,在科艺活动“有趣的沉浮实验”中,教师可这样提问:“你刚才把小木块放在水中发现了什么?”“橡皮泥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又如,在引导幼儿对比观察“苹果和石榴”的科艺活动中,教师可提出如下启发性的问题:“苹果(或石榴)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不同?除了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这些关键性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探究,得出不同答案,而且这些答案又能引导幼儿时时关注与目标相关的实验现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游戏化语言,主要用于合理提出规则和要求
科艺活动尤其是科艺实验类活动一般都有相应的实验操作要求和规则。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以游戏化的语言提出要求和规则,幼儿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比较“三种纸吸水性不同”的科艺活动中,关键点就是要引导幼儿将三种纸折成的纸花放在同一高度同时放入水中,这涉及到幼儿获得关键经验的科艺性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幼儿提出合理要求。如果教师生硬地告诉幼儿:你们必须将三种纸花放在同一高度同时放入水中,那么幼儿可能无法理解,就不一定能按照要求操作。如果教师以游戏化的语言并辅之以直观的动作引导:“三种纸花今天既然是进行比赛,就得有比赛规则,三种纸花说,必须把它们放在同一高度(辅之以动作比划合适的高度),必须同时松开手让它们同时跳入水中,这样比赛才公平。”这就有助于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为了让纸花尽快开花,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手动一动或按一按,试图让自己的纸花先开花。这时教师不宜采取直接禁止的方式,如果教师以纸花的身份和口吻说:“我在水中会自己开花,如果有人用手碰我,我就开不了啦或开得不漂亮啦!”那么,这种游戏化的语言指导策略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鼓励性语言,指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艺活动中,鼓励性语言主要用来指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来,试一试。”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你的小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可以表扬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行为;“××从上到下给我们讲述了某物的特征,讲得非常清楚明了。”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有条理、有序讲述的行为,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仅让幼儿相信这样做是对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递进性语言,主要用于启迪幼儿探索思維。
在探索过程中,孩子思索着、寻求着。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挑战,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需要教师采取适宜的语言策略,引发孩子继续进行不断的思考、探索,使孩子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去分析问题,提出疑问,大胆尝试解决问题,主动地建构认识与经验。
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观察、思维,获取更多的经验。在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事物、现象中,幼儿积极的思考和推究,需要教师的提问来引发。而提问应具有递进性、层层深入性。通过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与追问,幼儿才能一步步深入观察现象,分析思考问题。在层层经验积累中找到答案提升经验。如:在科艺活动《向下落的物体》中,教师根据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什么物体落得快?什么物体落得慢?”“那是什么原因,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怎样让纸落得和积木一样快呢?”教师层层递进的追问,使幼儿不断地投入探索主题,从物体下落现象的观察,到分析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再到运用经验去解决物体下落快慢问题。在这些递进性的提问下,孩子出现了认知上不断的矛盾冲突。在解决矛盾冲突中,孩子的认知经验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总之教师的语言不仅表达着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也体现着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说话时的口气、说话时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使师幼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说明性语言,主要用于交代任务或介绍材料
科艺活动开始部分一般是先引发幼儿兴趣,交代活动任务,其次是介绍活动材料或工具。在这两个步骤中,教师的语言指导策略主要以说明性语言为主。所谓说明性语言,是指客观公正地介绍和说明,不带任何个人情感的描述性语言。比如,在科艺活动“纸花开花”中,教师交代任务和介绍材料:“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个好朋友,一个是牛皮纸花、一个是……一个是……它们说自己都能在水中开花,今天它们要比赛在水中谁先开花,现在请你们当裁判……”诸如此类的科艺活动的初始环节,教师往往以说明性的语言为主,简明扼要地交代活动任务,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并给幼儿介绍活动材料或工具。
二、启发性语言,主要指向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启发性语言应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幼儿的思维。这类语言指导策略主要运用于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当活动任务确定以后,教师应带领幼儿设想自己的假设,共同讨论,然后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在幼儿操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时机,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明确探究方向。比如,在科艺活动“有趣的沉浮实验”中,教师可这样提问:“你刚才把小木块放在水中发现了什么?”“橡皮泥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又如,在引导幼儿对比观察“苹果和石榴”的科艺活动中,教师可提出如下启发性的问题:“苹果(或石榴)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不同?除了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这些关键性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探究,得出不同答案,而且这些答案又能引导幼儿时时关注与目标相关的实验现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游戏化语言,主要用于合理提出规则和要求
科艺活动尤其是科艺实验类活动一般都有相应的实验操作要求和规则。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以游戏化的语言提出要求和规则,幼儿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比较“三种纸吸水性不同”的科艺活动中,关键点就是要引导幼儿将三种纸折成的纸花放在同一高度同时放入水中,这涉及到幼儿获得关键经验的科艺性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必须对幼儿提出合理要求。如果教师生硬地告诉幼儿:你们必须将三种纸花放在同一高度同时放入水中,那么幼儿可能无法理解,就不一定能按照要求操作。如果教师以游戏化的语言并辅之以直观的动作引导:“三种纸花今天既然是进行比赛,就得有比赛规则,三种纸花说,必须把它们放在同一高度(辅之以动作比划合适的高度),必须同时松开手让它们同时跳入水中,这样比赛才公平。”这就有助于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为了让纸花尽快开花,有时会情不自禁地用手动一动或按一按,试图让自己的纸花先开花。这时教师不宜采取直接禁止的方式,如果教师以纸花的身份和口吻说:“我在水中会自己开花,如果有人用手碰我,我就开不了啦或开得不漂亮啦!”那么,这种游戏化的语言指导策略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鼓励性语言,指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科艺活动中,鼓励性语言主要用来指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老师相信你一定行,来,试一试。”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你的小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可以表扬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行为;“××从上到下给我们讲述了某物的特征,讲得非常清楚明了。”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有条理、有序讲述的行为,等等。这些鼓励性的语言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不仅让幼儿相信这样做是对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递进性语言,主要用于启迪幼儿探索思維。
在探索过程中,孩子思索着、寻求着。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他们会面临各种挑战,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需要教师采取适宜的语言策略,引发孩子继续进行不断的思考、探索,使孩子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去分析问题,提出疑问,大胆尝试解决问题,主动地建构认识与经验。
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观察、思维,获取更多的经验。在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事物、现象中,幼儿积极的思考和推究,需要教师的提问来引发。而提问应具有递进性、层层深入性。通过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与追问,幼儿才能一步步深入观察现象,分析思考问题。在层层经验积累中找到答案提升经验。如:在科艺活动《向下落的物体》中,教师根据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什么物体落得快?什么物体落得慢?”“那是什么原因,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怎样让纸落得和积木一样快呢?”教师层层递进的追问,使幼儿不断地投入探索主题,从物体下落现象的观察,到分析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原因,再到运用经验去解决物体下落快慢问题。在这些递进性的提问下,孩子出现了认知上不断的矛盾冲突。在解决矛盾冲突中,孩子的认知经验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总之教师的语言不仅表达着教师的态度和情感,也体现着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说话时的口气、说话时态度以及声调等,都会对幼儿的学习行为和情绪、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使师幼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