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是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个性的发展在此时便呈现了雏形,结合多元智能中的音乐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下,重新审视学生个性培养的问题,在理论上,树立运用音乐智能克服传统观念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束缚,认识到小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实践中,以音乐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育在小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以下就本人学习加德纳有关音乐智能理论的体会,结合多年音乐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运用音乐智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提高感知能力,促进个性形成
音乐教学,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重视个体感知经验,构建个性发展空间
个性是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的合金,它鲜明直接地体现为一个人的独特性,教师必须尊重学习者在认知、兴趣、能力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让他们选择擅长的方向发展,不断超越、突破和创新。作为小学教师,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并且尊重每一个学生。
2.善于激发感知情趣,促使学生拥有独特感知角度
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将感受音乐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增进学生不断研究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放飞。
3.挖掘感知潜能,彰显学生特有感知能力
每个学生对艺术的感知都不尽相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这种特有的感知,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创造,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表现和创新。
二、培养创作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
1.巧设音乐情境,激发个性创作灵感
巧设音乐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个性创作灵感。
2.尊重、弘扬个性,发展创造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学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学习天地,将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时间。
3.即兴创作,培养自主创造能力
在即兴创作过程中,不管学生创作的内容、动作等如何,这都是学生参与实践、施展才华的表现,教师应对学生的点滴创作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许,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作素质和能力。
三、催生反思能力,促进个性生长
从音乐智能来讲,音乐的反思能力包括个体对艺术家的作品的评论、个体对自己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反思与评价。
1.视、听、动、想紧密结合,训练个性音乐反思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视、听、动、想紧密结合是训练培养音乐反思能力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持续不断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视、听、动、想的能力。视、听、动、想的训练也是一种技巧性的练习。刚开始时,可以从听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音响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将所视、所听用律动或者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2.教学多元化,培养有特色的审美音乐反思能力
把多种艺术、其他学科知识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会让音乐具有更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会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3.注重师生共鸣体验,激发学生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反思能力
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引起共鸣,只有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的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责编夏天)
以下就本人学习加德纳有关音乐智能理论的体会,结合多年音乐教学的实践,谈谈如何运用音乐智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提高感知能力,促进个性形成
音乐教学,不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它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1.重视个体感知经验,构建个性发展空间
个性是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的合金,它鲜明直接地体现为一个人的独特性,教师必须尊重学习者在认知、兴趣、能力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让他们选择擅长的方向发展,不断超越、突破和创新。作为小学教师,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并且尊重每一个学生。
2.善于激发感知情趣,促使学生拥有独特感知角度
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将感受音乐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增进学生不断研究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放飞。
3.挖掘感知潜能,彰显学生特有感知能力
每个学生对艺术的感知都不尽相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这种特有的感知,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创造,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表现和创新。
二、培养创作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音乐课程标准》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因为在音乐学习领域中,创造教学同样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途径之一。
1.巧设音乐情境,激发个性创作灵感
巧设音乐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为目的,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感染,从而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个性创作灵感。
2.尊重、弘扬个性,发展创造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学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学习天地,将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时间。
3.即兴创作,培养自主创造能力
在即兴创作过程中,不管学生创作的内容、动作等如何,这都是学生参与实践、施展才华的表现,教师应对学生的点滴创作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许,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作素质和能力。
三、催生反思能力,促进个性生长
从音乐智能来讲,音乐的反思能力包括个体对艺术家的作品的评论、个体对自己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反思与评价。
1.视、听、动、想紧密结合,训练个性音乐反思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视、听、动、想紧密结合是训练培养音乐反思能力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持续不断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视、听、动、想的能力。视、听、动、想的训练也是一种技巧性的练习。刚开始时,可以从听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音响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将所视、所听用律动或者用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2.教学多元化,培养有特色的审美音乐反思能力
把多种艺术、其他学科知识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会让音乐具有更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会使学生有更多接触和深入理解音乐的机会,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内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促进自身各方面智能的发展。
3.注重师生共鸣体验,激发学生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反思能力
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引起共鸣,只有在产生共鸣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的内心积淀起一股强烈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