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 · 亨利小说的讽刺美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d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欧·亨利是世界文学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讽刺艺术便是他的显著特色。其中《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的讽刺艺术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本文着重从宏观上和微观上论述这篇小说中所体现的讽刺美,大致把握欧·亨利小说讽刺手法的艺术技巧和特色,从而更加深刻地感悟到讽刺美的体现。
  【关键词】《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讽刺;欧·亨利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1-0018-02
  一、引言
  作为当代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这使他当之无愧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中他的作品中讽刺艺术尤为著名,而讽刺是一种用打比方、夸大的形式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判或讥笑,用挖苦和讥嘲的笔法刻画、形容敌对的落后的事物。并且讽刺是一种体现文学的手法,用于暴露对方的毛病或缺陷。本文将会简要论述欧·亨利小说《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的暗讽,讥讽,重点论述反讽的运用。
  二、欧·亨利小说的讽刺美的宏观视角
  (一)从题目上来看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从题目本身来看就带有讽刺意味,“世界”一词太为宽泛,何为世界?何为世界公民?就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种族歧视,社会等级问题严重,公民一词的定义太过局限,附着“世界”一词,有明显的讽刺意味。或者可以简单理解为“世界公民”原指以大眼观世界,胸怀天下,有非凡的格局,内心开阔,眼界宽广,拥有海纳百川气度的人。然则在本篇文章中暗指格局狭小,为人处事带有偏见,虚假的小人。题目中所体现的伟大与内容中所体现的狭小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明显的反讽意味,引人联想,体现不一样的讽刺美。
  (二)从总体内容上来看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主要是讲述一个本以为自己是世界公民的人到最后被世人看清楚了他的真面目,原来他只是一个道貌岸然,伪装成一个具有世界大观,心胸开阔,拥有独到见解的大人物,实则心胸狭隘,没有容人之量。通过表面上与实际上的巨大反差,讽刺社会世俗腐朽黑暗。通过对主人公狭隘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真实的人的渴望。体现出不一样的讽刺美,可以让人直观地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三)从小说结尾上来看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从结尾上说,出人意料,发人深省。世界公民不再是世界公民,因为旁人言语上对自己家乡的诋毁,而动手打人,不再是以世界的眼光看待所处的环境,局限于地方视角,不容许他人对地方进行批判指责,不能够容纳他人的声音,心胸狭隘,没有大局观念,表面上的世界公民实际上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讽刺当时美国社会世风日下,人人都有一张虚假的面孔,不能正确看待自己,不能够正确对待批评。此世界公民已经非彼世界公民。体现出不一样的社会现象,展现出不一样的讽刺美。
  (四)从社会意义上来看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作者淡化了地域观念,种族观念,具有超前的世界一体、地球村概念。但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一体化现象。世界很宽泛,国家意识、个人意识不可能要求人们以绝对的世界的大观去看待世界,只能以相对的眼光去看待所处的世界。另一方面这篇文章也讽刺了那些披着以“世界”为主题的衣裳去干一些违背自己身份的事情的人。讽刺他们虚假做作,不够真实。同时通过主要人物的描写,隐射当时一定的社会现象,以及当时发生这个事件时周围人物的反应。讽刺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人心异化,疏离,人与人之间关系淡化。通过对这篇小说社会意义上的分析反观当时的社会现象,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为小说的叙事内容和方式上提供了美的技巧。
  三、欧·亨利小说讽刺美的微观视角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是欧·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说,文章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美国社会的讽刺,从中可以体会到不一般的讽刺美,领悟作者想带给人们的视觉体验。
  (一)暗讽
  暗讽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广泛,它没有立场明显的说教,而专注于转从各种不一样的表现形式进行论述,如夸夸其谈,或言之无理。在《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服务生们用着干架的气势朝着两个斗士逼过去,用上了著名的楔形飞行编队的阵势,把他们推挤了出去。两位斗士顽强地反抗着,我们的世界公民还在拼命维护着地球的骄傲和名誉”中“斗士”常指勇猛的战士,在这里却用来指两个打架的人,正词反用,讽刺他们勇猛无道。整句话把他们俩的打架斗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则这场斗争充满了正义感,实则是两个莽夫之间的斗争。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淡化无知。用暗讽这一艺术手法,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轻蔑,展现了小说内容上美的效应。
  (二)讥讽
  “sarcasm”在古希腊字典中本来意思为“撕肉”,从字面意思中可以理解为冷酷残忍,在言语中,通过不屑的神情和肢体动作上做作配合言语的表达,抒发自己对某件事情凉薄的态度,进而达到讽刺的意味。在书面语上,通过尖酸刻薄的表达来宣告自己的不满。因此在口语揶揄而言,讥讽与反讽比较接近,只不过前者较苛刻,后者较温和罢了。在《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随心所欲地”“轻蔑地”“嘲笑着”“吹口气的工夫”几个副词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他所拥有的知识的讥讽以及对他口气狂妄的讽刺。作者通过讥讽,用主人公无知的丑态来反衬真正知识渊博的人的美。
  (三)反讽
  反讽指与所表达的言语事实相反,常指弦外之音。具有间接性而无攻击性,需要听话者细细揣摩言外之意。
  1.言语反讽。言语反讽是指说话者表面上所表达的意思和实际上所隐含的意思不同。这类反讽性的叙述通常包含着一种清楚的态度和评价,但从整体语境而言,说话者的意思常常指代与表面上所表达的截然相反的意思,进而着重突出讽刺的意味。在《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你真是個十足的世界公民”“可你似乎也谴责了爱国主义”这里的“十足”放在句中,突出强调“世界公民”一词,过分赞扬,失去了词语自然的含义,讽刺他眼界狭小。再如文章中“‘那个系红领带的家伙’,(也就是我们的世界公民)他说,‘听见另一个家伙说起他家乡的人行道和供水系统太差劲,一下子就火了’”。最后一句“一下子就火了”表明那个世界公民脾气暴躁,与刚开始给“我”留下知识渊博的形象截然相反。“那个”“家伙”两个词语表明了语者语气上对这个世界公民的不尊重,暗含着对他行为上的讽刺。“什么?”“他不是四海为家——是世界公民嘛。他——”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对于他出手打架这种行为的不可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讽刺他虚假的表面,实则暗附小人之心。通过主人公一系列语言上的描写,把他的人物性格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体现了作者艺术美上的造诣,进而体现反讽的艺术魅力。   2.情景反讽。情景反讽是指小说发生故事的场景以及内容超出正常范围,利用当时所发生的事情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当时的人或事进行讽刺和鞭挞,进而引起读者的思考。在文章《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他们像巨人泰坦一样在桌子间扭打,玻璃杯摔碎了,客人们刚抓起帽子,打算起身躲开就给撞倒了。一个黑头发的女人尖叫起来,另一个金发女人则哼起嘲笑的曲子”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世界公民”和别人打架的场景以及周围人客观的反应。“巨人泰坦”说明他们打架之厉害,“一个黑头发的女人尖叫起来”说明周围人的惊恐,从侧面烘托出打架的强烈程度。“哼起嘲笑的曲子”一词则讽刺当代人心不古,冷眼旁观,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越来越大。通过对他们打架的细节描写,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当时旁观者的态度也起到了烘托的作用,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内容上和结构上对美的追求。
  3.人物反讽。在文章《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主要的人物是“世界公民”,刚开始他在咖啡馆里侃侃而谈,把对世界的了解程度比喻成樱桃核那样容易掌控,在“我”相信他是一个没有偏见,心胸开阔、见多识广的世界公民时,竟然发现他因为他人对自己家乡的吐槽而发火动手打人,失去了他原有的知识和风度,令“我”刮目相看。对这个人物的讽刺显而易见,讽刺他的虚伪做作,“世界公民”非世界公民。用反讽的艺术手法来反衬主人公的渺小,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人物塑造上的艺术魅力。
  4.命运反讽。命运反讽是指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神灵或者命运被形容为有意操控着的事情,引发主人公虚空的希望和幻想,然而之后又将这一希望或者幻想破灭。在《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中,这个世界公民的命运并没有完全给出。文章以一个侍者的话“他决不能容忍有人找那儿的岔子”结尾,给出了旁人对他的评价,可想而知,他最终世界公民的形象破灭,从一个世界公民到一个假“世界公民”,命运发生转变,讽刺那些虚假无知的人。
  四、结语
  《咖啡馆里的世界公民》是欧·亨利著名的短篇小说,有明显的讽刺意味。它主要讽刺资产阶级社会腐败,人心沦丧,制度不公的现象。通过分析这篇小说,能更加明显感受到欧·亨利小说的讽刺美,了解他的讽刺艺术,了解当时社会现实,看清楚资产阶级封建剥削压迫下的社会本质。本文通过从微观上和宏观上对欧·亨利小说讽刺艺术的分析,分别论述小说中体现的暗讽,讥讽和反讽,其中又着重论述反讽的艺术魅力,能让读者更好地看到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人性的缺失,促进读者对作者的艺术手法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美)欧·亨利.欧·亨利中短篇小说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2]黄平.反諷者说——当代文学的边缘作家与反讽传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3]王庆光. 《警察与赞美诗》中的词义修辞格探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作者简介:
  武丽婷,女,河南安阳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春秋笔法”中的“微言大义”常被后世称赞,一字可寓褒贬、别善恶,体现《春秋》语言之含蓄严谨;《左传》作为《春秋》的扩充展写,既丰富了前人的记事,又蕴含了春秋时多面的古代文化。《左传》中的“称谓”也各有讲究,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称谓便有不同的含义,本文即就《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自称、他称和对称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春秋笔法;左传称谓;郑伯克段;情感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的文化形态越发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文化输出形式越发层出不穷,大众传媒本就深受青少年追捧,所以电影、电视剧、微博、短视频等大众文化对青年思想教育的影响更加直接。最近短视频达人李子柒的走红更是引起了广大网友对其文化输出影响的探讨,而她恬淡悠远的视频风格与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视频内容更是影响了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关键词】大众文化;青年价值观;李
期刊
【摘要】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的引言部分为了解释“修辞”二字引用了“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修辞立其诚”成为其他修辞原则的基础,“诚”字也在发展过程中有了新的含义,我国传统修辞学的灵魂也在新时代发展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立诚;得体性原则;现代修辞学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
期刊
【摘要】1964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窈窕淑女》改编自萧伯纳的戏剧作《卖花女》,自从上映以来,电影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因此荣获多项奥斯卡奖项,由于这部经典电影中蕴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其语言、身份、性格等不同方面的内在联系,使得众多社会语言学者经常将《窈窕淑女》这部电影用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窈窕淑女》;探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观”作为审美活动中具有关键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道德经》仅五千余字,却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之道、哲学意蕴、美学思想等等,对后世影响深远。《道德经》中的“观”中蕴含着丰富的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审美论的内容,本文将从《道德经》中体察“观”字的文化内涵、审美要求以及现世的审美价值,旨在“观”中反思当下生存活动,为人类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的生存境界而提供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期刊
【摘要】《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重要代表作,其在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书写过程中特点鲜明,相较于同时期其他的小说作品来说,其首次尝试以儿童和女性的角度表达乡愁、离别以及成长这些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主题,其语言和文字十分质朴,读者在阅读该作品时很容易被感染。对《城南旧事》的主题特色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关键词】儿童视角;《城
期刊
【摘要】唐·德里罗在《白噪音》中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美国后现代社会存在的精神危机:由于消费主义带来的身份焦虑和精神恐慌,生态危机下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变化以及冲击背后下的精神焦虑,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和挣扎等。《白噪音》真实刻画了后现代人们的精神困境,展现了唐·德里罗对美国繁荣背后下人们精神空虚的思索。  【关键词】德里罗;《白噪音》;精神危机;消费;生态;死亡  【
期刊
【摘要】《俄瑞斯忒亚》讲述了一个家族彼此仇杀的悲惨故事,其中牵扯多重复仇,各种正义观厮杀碰撞。复仇与反转逻辑陷入双重困境,惩罚错误导致错误,不惩罚同样是错误。三联剧从人和人的战争开始,结束在神与神的和解之中,但是神并没有给出摆脱命运罪责的答案,因此正义的冲突并没有结束,关于复仇与正义的命题一直拷问着世人。  【关键词】《俄瑞斯忒亚》;复仇; 正义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发生学视野中的文化观和“泡菜理论”视野中的文化观,阐明了什么是文化。具体而言,文化自信在本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选取具有代表性四个视角,即影视文化、选举文化、战争文化和信仰文化视角,进行纵向与横向、历史与现实的比较。经过“一乱一治”“一退一进”“一战一和”“一虚一实”的对比,中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于诸如“上帝在哪里”之类的迷思就自然有了清晰的答案。
期刊
【摘要】谚语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结晶,也是知识的来源之一。谚语中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是记录该民族文化的记号,人们常通过动物谚语来观察与探究民族文化。而狗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动物谚语中经常出现以“狗”为中心的谚语。本文主要以中日与“狗”相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