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三种语文教学方法:1、课前搜集和课后积累法;2、教师扩展引导和学生讨论结合法;3、自主学习——寻找问题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
关键词:搜集 积累 引导 讨论 自主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人文素质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要求,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的投向家庭和社会,关注亲情、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寻找和思索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要怎样教?我要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是课前搜集和课后积累法;第二是教师扩展引导和学生讨论结合法;第三是自主学习——寻找问题法。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较大提高。
一、课前搜集和课后积累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预习和复习课文时,这就要求学生每人具备一本工具书(字、词典),每人一个积累本(记录词汇、精彩句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人生单元”,所选文章都与人生修养、人生理想有关。其中第九课《我的信念》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但有许多学生不了解居里夫人,对课文内容不能激发兴趣,学习起来就显得枯燥,当然更谈不上受感染和受教育了。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项开放性预习作业:查阅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包括居里夫人的生平经历、居里夫人的小故事、居里夫人的贡献等,整理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你可以通过讲故事、办小报、制卡片、作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来表现你对居里夫人的认识感受。准备一节结合性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走近居里》,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在查阅资料准备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以至在第一节的活动展示中表现的非常精彩,非常激动。有的敬仰她的科学精神,有的佩服她的生活态度,有的欣赏她的家庭教育,有的崇拜她的科学贡献,学生从心里热爱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大家觉的她作为一位伟人,的确有着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这一课的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我注重让学生积累。如在学完《看云识天气》后,要求学生向家长及有经验的人搜集有关天气的家谚并分类整理在积累本上,如晴天的、阴天的,从而试着用积累的知识去判断天气变化,这样让学生不但了解自然而且利用了自然。在处理本单元其它课文时,均采用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学生的摘抄工作,如古文中常见的实词,诗词中的千古传诵佳句。除了摘抄以外,还要让学生作进一步分类整理工作,如古文中词性发生变化的,一词多义的,古今异义的,词义固定不变的,古诗词中写季节、花、鸟、河流、沙漠的等,都要分类整理出来,制成一个个小卡片。通过积累,学生的文言基础扎实了,慢慢的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不再觉得读古文像在读“天书”。可以说,学完一篇课文后,针对课文进行积累,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容量。
二、教师引导、扩展与学生讨论结合法
人教版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编者选用了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和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写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在事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通过引导—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拓宽了自己的人生视角。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在当今社会现代人感情趋于冷漠的时候,《散步》一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按照这个原则去做,家庭就会变得和美。在让学生明白文章内涵之后,我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如1、假如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只带老婆、孩子,会怎样?2、我依从儿子,会怎样?3、在孝敬父母方面你做得够好吗?4、你对亲情感触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思考,学生对亲情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心灵进一步受到熏陶,也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课文中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个理论,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学完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哲理内涵之后,我就问:“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的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生活学习有着切身联系,学生会自主的去讨论思考、想办法,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学会解决困难,克服困难的办法。
三、自主学习——寻找问题法
这个学习方法主要应用在自读课文中,是前边所积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每个单元的讲读课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完成,自读课则完全交给学生完成。首先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然后反复朗读寻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进行小组讨论,再解决不了提交全班讨论,教师必要时做适时点拔。通过这个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又养成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如学习《寓言四则》之《塞翁失马》时,学生利用积累的古文知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寻找到的问题非常具有探讨性,如有学生提出:“本文宣扬的祝福相依观念是否带有迷信色彩?”学生们为此争论不休,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给予适当引导,说它有着迷信色彩,很可能只是看到表面的“术数”一词而谈虎色变,这则寓言可取之处有以下两点:1、“祸福相依”阐述祸与福之间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关系;2、它教育人们看事物要持辩证态度,努力将坏事变为好事,遇事都要有平常心态,遇祸福都要沉的住气。这样使学生感触及印象极深。
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养,需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将以上三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在今后的语文教改实验中,我将一如既往地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并继续探寻新的、更有效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
关键词:搜集 积累 引导 讨论 自主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具有自身的特点。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人文素质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根据这一要求,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加大了人文因素的比重,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的投向家庭和社会,关注亲情、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
在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寻找和思索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要怎样教?我要让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学?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是课前搜集和课后积累法;第二是教师扩展引导和学生讨论结合法;第三是自主学习——寻找问题法。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较大提高。
一、课前搜集和课后积累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预习和复习课文时,这就要求学生每人具备一本工具书(字、词典),每人一个积累本(记录词汇、精彩句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人生单元”,所选文章都与人生修养、人生理想有关。其中第九课《我的信念》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兴趣、爱好和情操,表现了她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学习,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但有许多学生不了解居里夫人,对课文内容不能激发兴趣,学习起来就显得枯燥,当然更谈不上受感染和受教育了。所以在上课之前,我布置了一项开放性预习作业:查阅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包括居里夫人的生平经历、居里夫人的小故事、居里夫人的贡献等,整理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你可以通过讲故事、办小报、制卡片、作演讲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来表现你对居里夫人的认识感受。准备一节结合性学习活动课,主题是《走近居里》,结果学生的兴趣大增,在查阅资料准备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以至在第一节的活动展示中表现的非常精彩,非常激动。有的敬仰她的科学精神,有的佩服她的生活态度,有的欣赏她的家庭教育,有的崇拜她的科学贡献,学生从心里热爱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大家觉的她作为一位伟人,的确有着很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这一课的学习目的也就达到了。
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我注重让学生积累。如在学完《看云识天气》后,要求学生向家长及有经验的人搜集有关天气的家谚并分类整理在积累本上,如晴天的、阴天的,从而试着用积累的知识去判断天气变化,这样让学生不但了解自然而且利用了自然。在处理本单元其它课文时,均采用以上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文言文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学生的摘抄工作,如古文中常见的实词,诗词中的千古传诵佳句。除了摘抄以外,还要让学生作进一步分类整理工作,如古文中词性发生变化的,一词多义的,古今异义的,词义固定不变的,古诗词中写季节、花、鸟、河流、沙漠的等,都要分类整理出来,制成一个个小卡片。通过积累,学生的文言基础扎实了,慢慢的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不再觉得读古文像在读“天书”。可以说,学完一篇课文后,针对课文进行积累,恰恰是对课文学习的巩固和再提高,使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容量。
二、教师引导、扩展与学生讨论结合法
人教版语文新教材饱含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人文因素,在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编者选用了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和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写自己经历的一件小事,在事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我通过引导—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展,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拓宽了自己的人生视角。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体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亲情。在当今社会现代人感情趋于冷漠的时候,《散步》一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他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按照这个原则去做,家庭就会变得和美。在让学生明白文章内涵之后,我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表看法。如1、假如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只带老婆、孩子,会怎样?2、我依从儿子,会怎样?3、在孝敬父母方面你做得够好吗?4、你对亲情感触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思考,学生对亲情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心灵进一步受到熏陶,也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告诉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在课文中学生学到的仅仅是一个理论,在教学中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学完课文、学生理解课文哲理内涵之后,我就问:“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的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生活学习有着切身联系,学生会自主的去讨论思考、想办法,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学会解决困难,克服困难的办法。
三、自主学习——寻找问题法
这个学习方法主要应用在自读课文中,是前边所积累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每个单元的讲读课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参与,师生共同完成,自读课则完全交给学生完成。首先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然后反复朗读寻找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进行小组讨论,再解决不了提交全班讨论,教师必要时做适时点拔。通过这个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又养成了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如学习《寓言四则》之《塞翁失马》时,学生利用积累的古文知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寻找到的问题非常具有探讨性,如有学生提出:“本文宣扬的祝福相依观念是否带有迷信色彩?”学生们为此争论不休,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给予适当引导,说它有着迷信色彩,很可能只是看到表面的“术数”一词而谈虎色变,这则寓言可取之处有以下两点:1、“祸福相依”阐述祸与福之间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关系;2、它教育人们看事物要持辩证态度,努力将坏事变为好事,遇事都要有平常心态,遇祸福都要沉的住气。这样使学生感触及印象极深。
培养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养,需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将以上三种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自主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也拓展了,每一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在今后的语文教改实验中,我将一如既往地采用以上三种方法,并继续探寻新的、更有效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塑造优美、高尚的人格,使他们将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