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精彩语文课堂的奥秘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w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精彩的语文课堂,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近年来,多次在各种观摩活动中聆听到于永正、王崧舟、薛法根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他们的课堂有的训练扎实、有的简约深刻、有的启迪智慧、有的厚重情深、有的激荡生命……每一次,不拘一格的精彩的课堂都让我深深探寻:怎么会这么精彩?精彩的背后是什么呢?我努力透过“教无定法”看“教学有法”,若有所悟。
  一、精彩的语文课堂里装的全是学生
  纵观大师们演绎的精彩课堂,哪一个不是看着学生的“脸色”行事的:读书“卡壳”了,教师停下来,细细指导,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问题一时答不出来,教师牵线搭桥,引导思索,直至学生恍然大悟、迎刃而解;要把课文读出感情时,教师边组织男生读、女生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边抓住机会引领体会,采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不厌其烦地螺旋式提升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最难能可贵的是,大师们敢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学、自悟,只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一块垫脚石,遇到岔道时给一些启示,让他们在自我判断和选择中前行;如果是一帆风顺,教师就给予热烈的掌声;当然,大师们也会在重点、难点之处,带领学生向纵深处漫溯、游弋……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课本以及承载的一切知识等,都只是为学生服务的。
  例如,孙双金老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问:我们看到的都是白色的云烟,为什么李白看到的是紫色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有的说可能是烧香的烟升腾起来,香烟是紫色的;有的说也许是李白爱喝酒,此时喝得醉眼蒙眬,所以看到的云烟是变成紫色的了;有的说这是李白的想象,大概他偏爱紫色;有的说应该是太阳光照射的缘故,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合成的,紫色的光波最短,所以李白看到的就是“紫烟”了。这时,孙老师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了不得!一位自然科学家!这真是科学与文学的美妙结合啊!”
  二、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文本的深刻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见,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其实,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及其筛选和重组,始终是教师上好一堂精彩语文课的前提。请看于永正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
  师: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生:武艺高强、胸襟开阔、有礼貌……
  师:你们所回答的,一看文字就能知道了。但那不是林冲真正的品质、为人。我读来读去,发现一个字能概括他的人品。如果你静静地读,带着思考读,不要放过一个字读,林冲的为人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概括呢?(引出并板书这个字:“让”)
  师:“让”是一个高度的概括,细分有好几层意思。谁来读第3段?(随机板书:躬身施礼、起身让座)这是什么“让”?
  生:礼让。(继续读第3段,板书:不敢,不敢)
  师:洪教头把林冲骂得狗血喷头,林冲只是说“不敢,不敢”。这是什么“让”?
  生:忍让。(指读第4段,板书:只好请教了)
  师:洪教头何等狂妄,从林冲的“只好请教了”看出了什么?
  生:谦让。(指读第7段,板书:扫)
  师:林冲看出破绽,可以还手了,但他只扫了一下。看图,什么叫“扫”?为什么不劈头打,只一扫?打的是不是要害?力量如何?从“扫”字又看出林冲的什么“让”?
  生:宽让。
  师:林冲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男子汉。他是真的被逼上梁山。他一让再让,实在让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
  于老师的教学环节可谓简单,提供给学生讨论的中心问题也可谓简单,但其对教材、对学生的了解和把握可谓深刻。他的阅读指导没有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在原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于老师的“让”,孙老师的“紫”,无不让人感到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啊!这是教师与文本充分对话的结晶。
  三、精彩的语文课堂源于教师深厚底蕴的锤炼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大师们的课例告诉我们,他们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们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这“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千锤百炼、点滴积累汇聚而成,这里包含着无数个不眠之夜,包含着血与汗的浸润。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教学《慈母情深》时,一开始便用他那富有磁性、低沉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调感染学生,并一以贯之,使整堂课始终弥漫在厚重的对母亲深深眷恋的氛围之中,他营造的感情场令所有身在其中的人都“无法自拔”。王老师用自己深厚的底蕴诠释了“诗意语文”的教学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怎样才能锤炼和积淀教师的文化底蕴呢?博览群书,善学善思善用,夯实基础。教师的文化根底不仅要“渊”要“深”,还要“广”和“博”,要成为杂家,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还应有敏锐而深刻的时代感悟,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应是我们的视野所及。要有理的启迪、情的激荡、美的浸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并将这种素养体现在仪表、言谈、举止之中,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手段的选用、教学程序的设计上。精彩的课堂是有底气的课堂,有底气的课堂,才能处处闪现亮点。
  精彩的课堂可以不拘一格,因为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在艺术大师们的手中可以呈现出各种姿态、花样来——教无定法;但要想拥有精彩的课堂,却没有捷径,大家要走同一条路,要付出同样的努力,因为——教学有法。
  (责编 陈剑平)
其他文献
在课堂上,教师为了更好地“教”,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往往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中,却对学生的心理关注不够。实际上,学生的学习除了认知需要外,更多靠的是自己的情感、意志、态度来进行,他们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从关注学生的“想、说、问”做起。    一、关注学生的“想”    在平时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想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甚至与教师的想法背道而
“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已逐渐被广大数学教师认可。它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交流数学情感的平台,赋予了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师生心灵交流的平台,智慧传递的桥梁。结合本人的理解和实践,我认为可以分四个阶段来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一、准备阶段,欣赏优秀数学日记——激发兴趣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生
我校于近期对校本教研开展情况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共发给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该次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一、调查结果  1.38.8%的人认为教研活动开展有意义,55.3%的人认为一般。  2.参加教研的态度:愿意参加的只有28.5%,36.7%的人参不参加都行,20.5%的人没办法,不得不参加,其余人不愿意参加。  3.在校本教研中的
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孝亲精神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最大的不同所在。它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优秀传统的瑰宝。  一个孝字,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总体特征。从一个孝字,也可以认识、把握中国古代社会的独特风貌。    一、孝观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1)强调要孝敬父母  儒家认为单纯的“养”并不是“孝”,孝是对父母爱敬情感的表达,是做人的根本,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所谓
一、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需要师生的沟通,体育教学更需要沟通。学生在体育课上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有个动作不会,游戏规则不明确,教师讲解没有听明白,在做动作的时候有点胆怯,等等。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求助于教师,而是求助于同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很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有的教师说,我和学生交流过,沟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只停留在表面是不行的,还要明确沟通是否取得实效。  有一次上课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和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一种生活”,这个生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他们在这个生活中组成一个共同体,他们一起生成和推进教育和课程的改革,实现经验的改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与学生和谐的双向交流中不断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从而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既有和谐的一面,也会发生冲突,而品德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想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体,必须提高他们课堂的参与度,为此我研究了以下几条策略。    一、教师语言儿童化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个趋于无限的宝藏,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语言的激发简单易行,无处不在。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你们猜一猜呀”就好像老师在跟他们玩猜谜游戏,一下子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
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的建议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加强低年级写话教学研究,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个人认为,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低年级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引导他们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感受创造性地表述出来,使他们对写话直至今后的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写话、阅读和习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
《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的第四组。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文章极富文采,有些地方还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探究与创造,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
在我市新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有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检阅》、《女娲补天》三篇课文,分别在课的结尾安排了随文练笔。但因为练笔的落点选择不同,使练笔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现对三则练笔路径选择的优劣做一思考:  练笔一:“倾吐心语”式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由于人们过度砍伐,原来清新美丽的小村庄在一场五天五夜的洪水中被冲垮了。在朗读最后一句话“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