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
关键词:会计控制;会计信息;措施。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对企业经济信息的拥有量决定了会计人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最佳执行者。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措施
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企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是提高会计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针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独力董事、监事会、经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等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控制权,使各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权力边界和相互制衡,防止内部人控制。首先,要完善董事会的功能和设置,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要分设,以增强其独立性。其次,要强化监事会对财务的监督。监事会成员应具备行使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并保证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应该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第三,要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股东会定期审议公司会计报表,严格评估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解聘撤换。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现代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管理科学。设立授权批准、业务主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权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相分离。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目标。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对预算差异进行控制。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控制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高度重视,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运行起关键作用,因此必须提高现代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要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提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使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管理者不仅负责建立制度,而且负责监督自身认真执行,带头遵守制度规定,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现代企业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分地位尊卑,在执行和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一视同仁,一律平等,消除某些人在制度面前的种种特权,对违反制度的人员,不分职位高低,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外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要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必须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力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另外也可以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会计监督,鼓励与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6、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考核评价机制
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我国企业也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评价方法,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进行奖励或惩罚,激励与推进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运行都处于科学的评价、监控之下。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
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内控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来看,它对会计控制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1)合法合规则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这一规定,是一个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都必须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中,都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2)权责对应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规定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责任和权力是岗位责任原则中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岗位责任,就要赋予此岗位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切忌出现岗位责任不明确、权力不清楚的现象。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相互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控制点设定的数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立、易于操作,避免因不必要控制点的设立,造成投入产生的得不偿失,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会计控制;会计信息;措施。
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会计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会计工作的核心地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对企业经济信息的拥有量决定了会计人员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最佳执行者。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措施
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企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以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是提高会计控制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针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独力董事、监事会、经理层和审计委员会等不同的权力主体确立控制权,使各权力主体之间形成不同的权力边界和相互制衡,防止内部人控制。首先,要完善董事会的功能和设置,增加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减少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控制。董事长与总经理要分设,以增强其独立性。其次,要强化监事会对财务的监督。监事会成员应具备行使职责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并保证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应该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第三,要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股东会定期审议公司会计报表,严格评估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解聘撤换。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现代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管理科学。设立授权批准、业务主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确保资产保管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经营责权与会计责任相分离、授权与执行、保管、审查、记录等相分离。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目标。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对预算差异进行控制。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控制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培养人才上,不仅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更要注意其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绩、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高度重视,以人为本
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运行起关键作用,因此必须提高现代企业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要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提升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使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管理者不仅负责建立制度,而且负责监督自身认真执行,带头遵守制度规定,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现代企业要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分地位尊卑,在执行和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一视同仁,一律平等,消除某些人在制度面前的种种特权,对违反制度的人员,不分职位高低,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外部监督
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企业必须重视和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要配备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董事会或者总经理领导,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中的监督作用。在加强内部审计的同时,必须强化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面的作用,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企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目标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同时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其独力超然的特性,履行社会公证和监督职能。另外也可以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会计监督,鼓励与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6、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考核评价机制
内部制度的运行如果没有考核、奖励与惩罚,就无法保证该项制度推行和运行。我国企业也可以参考国外经验,建立适合自己企业的内部评价方法,对内控制度体系的各组织之间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分析原因,综合评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进行奖励或惩罚,激励与推进有关部门及员工尽职尽责地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运行都处于科学的评价、监控之下。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
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内控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来看,它对会计控制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1)合法合规则性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这一规定,是一个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任何一个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都必须把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中,都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2)权责对应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规定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责任和权力是岗位责任原则中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岗位责任,就要赋予此岗位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权力,切忌出现岗位责任不明确、权力不清楚的现象。
(3)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相互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4)成本效益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企业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如果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和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复杂,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因控制活动造成的控制成本就越高。控制点设定的数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设立、易于操作,避免因不必要控制点的设立,造成投入产生的得不偿失,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