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花落之后的生命之美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7989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解读
  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作者以淡而不浅、哀而不伤的情感记叙了英子的成长历程。插叙手法的运用使现实和回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时把这一切设计在英子毕业当天,让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英子迅速的成长历程,更让读者体悟到了一种深沉而博大的父爱。伏笔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含蓄美更胜一筹。文章的结构之美、花落后的奉献之美、成长路上的收获之美、文笔的淡雅之美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情感教育的佳作,所以在教学中应反复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思,思考英子的成长历程;在读中品,品味文章含蓄的语言美,品味美丽的语言中饱含的深沉父爱;在读中悟,感悟成长的酸甜苦辣;在读中寻,寻找花落后的生命之美。
  三、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等词的读音和字形,并能理解运用。
  (2)初步理解伏笔和插叙手法的运用。
  (3)体会本文父亲对“我”严中有爱的深情,并从“我”的成长中得到启示,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体味亲情,理解亲情。
  (4)感悟“长大”的真正意义,从他人的成长经历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情导入,勾起学生的细腻情感
  “生命是一树繁花,时间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的击落,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是啊,花开时美,花落时也美。因为它会化作春泥去呵护来年的花。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一篇来自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一同来找寻爸爸的花落之后,都留下了些什么?
  (耳听着李叔同《送别》音乐声,眼看着幻灯片中飘飞的花瓣,老师轻缓的导语,慢慢地将学生带入英子的世界。)
  板书: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二、走进文本,追忆英子的童年往事
  (一)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进行了认真的预习,下边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幻灯片:略
  1.辨读音:
  肿胀(zhàng) 骊歌(lí) 花圃 (pǔ) 辨字形:衣jīn(襟) 玉zān(簪)花 鸡毛dǎn(掸)子
  2.作者简介:出示幻灯片(略)林海音(1918—2001),台湾女作家,原名林含英。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她以写小说、儿童文学、散文见长,代表作小说《城南旧事》。本文就选自《城南旧事》。
  (二)整体感知:同学们预习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一同走进英子,追忆她的童年往事,寻找她的成足迹。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文中都写了哪些事?
  1.理清文章事件及顺序:出示幻灯片
  2.学习插叙:
  ①让学生看幻灯片,找出现实中的事和回忆的事(初步感知插叙)。
  幻灯: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现实与回忆穿插,这种记叙顺序就是插叙。
  ②找出过渡句(深层理解插叙)(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幻灯: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
  3.找出文章线索并理解题目含意。
  线索①毕业典礼:通过理清文章事件感知。
  线索②花:让学生完成课后填空并得出答案。
  理解题目含意: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4.再读,找寻英子成长的足迹,英子的变化。(板书)
  刚才我们一起随着英子的思绪,在她毕业典礼那天回想了许多往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英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英子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文中找出依据,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提示:
  ①毕业典礼前:依赖爸爸——典礼中:还想着让爸爸送花夹袄——毕业典礼后:镇定安静地面对爸爸的去世
  ②小学一年级时:赖床迟到,被爸爸打后再没有迟到过。——毕业时:成为优秀毕业生。
  ③胆怯、害羞——有勇气胆量了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爸爸的花无情地凋谢了,六个弟弟妹妹还不懂得生离死别的苦痛,他们只知道玩沙土,抢玩意儿!面对如此惨境,英子却表现出了惊人的镇定和安静。那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使她能够镇定、安静地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呢?在她成长的道路上,爸爸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思考一下,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本节你都有哪些收获,整理出来,制成知识卡片,下节课和同学们共享收获。
  第二课时
  一、组内展示知识卡片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爸爸的花儿落了》一篇文章,相信同学们都有所收获,拿出来和同组分享一下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导入本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随着英子的思绪找寻了她成长的足迹:由小学一年级时赖床迟到,到毕业时成为一名优秀生,并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直至镇定、安静地面对爸爸去世这一噩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爸爸对英子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
  三、赏读文本,剖析英子的成长历程,感悟父爱的深沉博大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问题:爸爸对英子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
  组内合作,尽情展示。
  提示:赏析有关父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等描写……
  (展示总结后板书)
  鼓励、严格要求,细心关爱,殷切期望……英子长大了
  语言特点:质朴但富有深情
  2.简单地理解伏笔。分析爸爸对“我”的影响时,“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这时不但体现爸爸对“我”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暗示了父亲病情的加重,这是文学作品常用到的一种写作手法——伏笔。再如:“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同样暗示着爸爸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将不久于人世。为下文爸爸去世埋下伏笔。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伏笔,同学们试着找一找。
  3.评价父亲形象:①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②鼓励孩子要坚强③很重感情④很爱花。
  父亲是一本书,记载了对子女的付出、关爱和希望;父亲是一片海,宽阔的胸怀里容有对子女深深的爱;父亲是路,让子女踏着走向未来。让我们把发自内心的最美的歌送给我们的父亲大人。我们要衷心地道一声:父亲,谢谢你!
  是啊,父爱有许多种,想一想你的父亲对你的爱是怎样表现的,无需回答,现在只需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一下。师放《父亲》一歌。
  四、探究文本,寻找生命的美丽所在
  父爱是伟大的,英子正是在父爱的影响下长大了,那么,她喜欢长大吗?再读课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
  提示:仔细分析37——45段——既喜欢又害怕。
  ——40段:长大了,就要学会忍别人
  ——42段:就要学会理解大人,不能再撒娇了
  ——44段:就可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45段:就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了
  那么,你喜欢长大吗?
  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失去的过程,这可能就是英子既想长大又害怕长大的原因吧。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面对许多的失去,我们应像英子一样理智地去面对,把每一次的失去当成一次生命的历练,只有这样你才能破茧成蝶,让自己的生命开出美丽的花朵。
  五、总结本文
  生命如花,总有凋谢之日。但它至少曾让英子感受过他沁人心扉的芳香,并在那芳香中渐渐长大。花谢后,英子在爱的缅怀中让自己的生命力量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花落了,情却永恒,人更美丽!
  六、布置课后小练笔
  《____________伴我成长》是谁在你成长的道路上伴你一路走来,补充完整题目,完成作文。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表明“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的突破口”,贯彻审美教育势在必行。语文要用美来吸引学生,现行的教材可以说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绝大部分都与美有关。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
期刊
摘 要:对《祝福》进行叙述学解读,就会发现《祝福》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事——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与“我”的心路历程,“我”是反思祥林嫂悲剧的媒介。作品既反映了祥林嫂所代表的国人生存现状,又折射出“我”的生存困惑和精神的漂泊、人格的分裂。从叙述文本的深层结构分析可看出,正是两种角色的融合,使文章的主题有了质的升华。  关键词:“我” 叙述结构 深刻意蕴    长期以来,我们对鲁迅小说《祝福》分析时,习惯于将
期刊
《左传》所记外交辞令精彩纷呈,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尤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节最为突出。烛之武仅凭寥寥一百二十五个字的说辞,就轻而易举地瓦解了秦晋联盟,挽救了几乎必亡无疑的郑国。这完全得归功于烛之武那高超精妙的说话艺术。探究其说话技巧,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面对秦晋联军的来势汹汹,烛之武知道这绝不是因为“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这样的陈年旧事,于是没有
期刊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文中通过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的一次惊心动魄的遇险、脱险经历”,总结出一个很深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这种宝贵的人生经验的取得,正是由于“我”的父亲教子有方。按照教学参考上的说法是:“他(指父亲)眼看孩子困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上去
期刊
南宋中期,诗文呈现高度繁荣的景象,受其影响,词创作也出现了一个繁荣的时期。繁荣的标志是以爱国为主要内容的豪放词得到空前的发展,产生了伟大的词人辛弃疾。辛词以豪放而著称,在继承苏轼风格的同时,把“以诗为词”发展到了“以文为诗”,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以入词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辛词独特的艺术风格:豪放而苍凉,雄奇而沉郁。    一、辛词雄奇阔大的意境的主要体现    1.辛词字里行间流露出
期刊
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的一首《错误》,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意中人的足音,因而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的两句诗,每每使我思考作文教学中的“源头活水”。虽然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进行了十几年,但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在写作指导中,我逐渐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就必须找到“源头活水”。     一、先模仿范文写作,从细微处着眼,从片段练习开始学习技巧    作文入门模仿是必不可少的。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可谓经典名篇,它也是模仿法国作家雨果的《狂
期刊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是苏东坡的《琴诗》,用这首《琴诗》来理解师生关系最恰当不过了。弹琴,既要有琴,还要有弹琴的手指,两者巧妙地统一起来,才有优美动听的琴声。教和学也一样,只有两者紧密结合,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这是《课堂教学行为与师德修养》中的一段话,读着这段话,对照平时的课堂教学行为我深有感触。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几点体会。  案例: 
期刊
《宽容》这本书叙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提倡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应该宽容。课文是这本书的序言。何谓宽容?在《〈宽容〉序言》中,作者房龙并没有直接回答,却独出心裁地虚构了一个寓言故事,形象地阐述了他对宽容的理解,生动有趣。但也正是由于寓言故事表意的朦眬性,导致我们对这篇序言主旨理解的多重性,那么如何来多方位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呢?    一、由表及里知内容    一般情况下,寓言的直接寓意还是比较容
期刊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议论类文章,阅读演讲稿,应从演讲稿的主旨、演讲稿的结构、论证方法、演讲稿的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去辨析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握演讲稿的主旨,对阅读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在众多的信息材料中,找到对解决需要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对检索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转换。    一、演讲稿是议论类文章,阅读时先要把握演讲稿的主旨    把握演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