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高年级段的实施策略

来源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语文的学习往往不注重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其综合发展。本文以部编版教材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与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小学更好地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国学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4-070
  
  引言
  我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诗词歌赋,国学经典,数不胜收。在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金子能适当的国学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其知识阅历,丰富其文化生活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显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但现阶段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高年级中的实施与开展并不顺利,在实施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更好的将国学经典带入小学课堂,成为了现如今困扰广大一线教师的一大问题。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社会竞争压力的提升,学生的教育愈发受到广大家长重视的同时,应试教育的模式愈发突出。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老师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的学习渐渐被家长轻视,家长在为学生寻找各种兴趣班时,忽略了对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国学经典的学习重要性也渐渐被轻视。国学经典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千百年来古人积淀的文化瑰宝,是文化的传承。小学的国学经典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其自身國学文化素养,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其日后的写作与语文学习思维模式的养成大有裨益。国学经典的诵读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历史中的先贤的思想,笔墨著作,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与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学经典的学习反映的是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只有从小开始培养对传统化的兴趣与培养,学生在日后才能逐渐建立起文化自信,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
  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对于国学经典比较陌生,如何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兴趣,是更好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必要条件。同样,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也能够促进学生对其兴趣的建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把握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以此角度出发,在小学高年级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实施便事半功倍。
  1.采用多种上课方式
  现阶段学生出生于互联网时代,对于互联网,电子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搜寻有趣的讲解,动画,短片等来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提起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如:在网络中寻找《孟子》的文章讲解动画短片进行观看。以《鱼,我所欲也》为例,虽然为初中课本的教学内容。但具象化的动画,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的上课兴趣,老师可在课后将原文打印发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不必苛求学生的朗读效果,以宽容的心态,使其自主进行诵读。
  通过使用互联网,能够借鉴他人的有益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学习的自主能力,也给了其自主建立对国学经典的兴趣的机会。只有学生自己建立起对多学经典的兴趣,才能更好的自主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
  2.理解性教学
  小学高年级的阶段,国学经典的讲解应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只有理解其中思想,才是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理解记忆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背诵与诵读。老师可在上课中穿插对《论语》的讲解。《论语》中的短句很适合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可先讲解其中的寓意,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应主要放在理解上。理解之上,可鼓励学生进行朗读,背诵等。
  如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讲解,老师应先讲解其中意思。学生理解其意思是三个人在一起是其中必然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之后便能够更好地进行诵读。有这一成功的案例作为铺垫之后,教师可在此时引入更多论语中的名言,要求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最后进行诵读。这样,学生便掌握了国学经典学习的真谛[3]。《史记》中具有大量的绘声绘色的情节刻画,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史记》中的人物的讲解。项羽本纪中,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等。通过对这样形象的比喻的阅读与老师的讲解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理解国学经典的深意,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养成。
  3.教师应发挥好示范作用
  学生在面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的文字而不知如何开口。教师在小学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的行为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进行课文的朗诵,面对国学经典,教师也应积极进行备课。对于古文的发音,断句仔细讲解。在学生理解经典的寓意之后,老师带头进行诵读,进行示范。学生在认识到这些文字并非无法开口后,便能很自然的进行诵读。经过长时间的教师引导,便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的诵读习惯,使其逐渐爱上国学经典的诵读。
  结语:
  国学经典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教师应努力尝试多种方式,积极进行探索,使国学经典的诵读逐渐走进小学课堂,建立起学生对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的兴趣,能够明显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婷娟.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55.
  [2]曹静.解读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7):123-124.
  [3]李艳艳.国学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汉字文化,2019(10):114-116.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期间,有游戏学习的基本诉求。所以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也开展各类课程教学策略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起来,帮助学生体会语文知识学习的快乐,展现课程活动的趣味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游戏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4-058  引言  小学语文课程是基
期刊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群文阅读教学逐渐被引入语文课堂,其不仅革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满足了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不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进行选文,以便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语文课堂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文策略,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选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反思能够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将介绍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课堂环境和教学语言进行反思探索,提出更好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教学反思;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4-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对学生的生活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身份,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4-06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创新教学方式,使高中思想政
期刊
摘要:笔者以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第一小节《指数函数的概念》为例,从知识内部发展的规律以及教学内容对数学模型的设置要求方面,阐述了如何理性提出问题,怎样趣味创设情境,同时以情境和问题为线索整合教材,引领学生将对科学的大胆探索和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解决有机融合,使课堂达到快乐,高效,志趣的境界。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函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2017年版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最显著的亮点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指导的活动导向课程建设,议题式教学成为了活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议题式教学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等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议题式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建设良好的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活动型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
期刊
摘要:幼儿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输出的黄金阶段,是幼儿语言学习、脑部开发的最佳时期之一。而众所周知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的三观并极有可能使其终生受益。因此,在幼儿阶段对学生进行阅读的启蒙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引起学生进行阅读的首要环节。本文将围绕实现在幼儿阅读时创设阅读环境和培养阅读能力的好处和途径展开探讨已经论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阅读环境;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
期刊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音乐的认知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幼儿时期家长给唱的儿歌,其它的音乐知识以及音乐内涵,小学生们基本都是不了解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本身以及音乐所能带来的教育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通常进行系统化的音乐教学之后,小学生自身的情感都可以得到陶冶以及升华,可以让小学生们在情感方面、精神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并且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是极力强调音乐情感引入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尤其
期刊
摘要:在现阶段中,高中语文教育中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为保障核心素养的发展效果,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无法满足实际的教育需要,因此便需教师做好对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以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营造适宜环境。以下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原则,在此基础上,探究限定拓展课程、自主拓展课程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高中语文;开发实践;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学科,该学科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及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识字教育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识字教育进行其他学科教育以及深层次教育的基础以及前提,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需要将识字教育重视起来,保证识字教育的效率,让学生能够较为牢固的掌握汉字的书写以及运用,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到课堂中,进行情境化的课堂识字教学,促进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