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玛:像农夫耕耘一样孕育文化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jia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利姆·库玛有着东方人的激情。1989年他第一次来北京做培训,那时候他看到北京大街上很多自行车飞梭穿行,就感到中国有一种力量,它是一条正在醒来的龙。15年后他再来北京,他说这条龙已经苏醒了,并准备腾飞。他十分感慨:“戴明博士当年去日本想实现一个梦想,他发明了质量管理这样一个工具,美国不以为然,但是日本把这个东西听进去了。今天我们一谈到质量的时候,就把日本当一个榜样。所以,日本对于质量的贡献,20年后就是中国对于学习型组织的贡献。因为我没有看到一个国家的人民有那么强的意愿去变成学习型组织,而这个国家的政府又是那么强有力地支持这样一个行为。我要提供一些工具、方法,让大家一起来尝试,看怎样一起来做这件事情。”
  
  为什么要借鉴六西格玛?
  
  库玛也深信:学习型组织是关于爱和管理的学问。而“在一个公司中,关键是你怎么创造一个环境,使大家能够彼此关怀,能够为一个共同目标去努力,能够在关爱中共同成长。”既然学习型组织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如何把它变成现实,如何做呢?库玛曾担任马来西亚五月银行集团的副总裁,也曾担任摩托罗拉大学亚洲区高级执行长。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5年,对六西格玛下了很多功夫,有很多心得体会。如今他提出了一套独到的学习型组织落地方案:
  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用一张稳固的三只脚凳子来表示:第一只脚是五项修炼的原则,这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基石;第二只脚是借鉴日本的质量改进,反复练习,使团队不断改进发展;第三只脚是六西格玛,它是实施的流程、方法。借助这三样已经非常成熟的东西,就支撑起了我们的凳面“核心学习能力”。库玛相信: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这张凳子是可以为我们创造学习型组织打下基础的。
  为什么借鉴六西格玛,而不参照其它体系?库玛认为答案很简单:“我在摩托罗拉的25年当中,看到六西格玛从一个萌芽状的理念,到现在成为席卷全世界的一个管理主流工具。关于流程,目前世界上可以说,最好的、最严谨的、可以执行的,莫过于六西格玛了。”
  那么,六西格玛的设计有哪些特点呢?库玛最看重它两点:第一,它用的是做项目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培训、说教;第二,它有项目运行的一步步流程,接受了六西格玛的人会很清楚体系,即蓝带训练的人员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他能够做些什么;黑带训练的人员又应该做些什么,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技能。六西格玛使人员技能的培训、描述、衡量都有了依据。显然,库玛是希望通过借助六西格玛的流程、步骤、工具,使学习型组织保证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素质和使项目实施成功。
  
  如何推进学习型组织的成功?
  
  库玛提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应该有这样一些步骤:第一步,是我们的领导人或领导团队,他们需要对这个事情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所以培训阶段总有两大部分课程:第一部分是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关于领导力的培训。第二步,由领导人来选择一些学习型组织的项目,而这个项目的选择必须跟公司的发展和目标相一致,也就是说这些项目是支持公司发展和公司目标的。对于项目,也应该有分类,或者是蓝带项目(部门内的),或者是黑带项目(跨部门的)。一般来讲,最初可以选择一批规模小的项目做先导,成功以后再扩散开来,如第一波选10个小项目,第二波选20个,第三波选40个,以此类推,逐步在整个企业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去实现各个目标任务和总目标任务。
  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进入“演练场”。库玛深知:对员工技能的提高,培训的有用性只占了7%,而93%的成长都来自于教师以外的不断演练并学会克服困难。所以,学习型组织决不是培训结束就完了,而是继续进入项目,项目结束它才告一段落。
  第三步,成功后的庆功会是不可少的,哪些人取得了培训师的认证?哪些项目取得了进展?还有什么不足?项目与项目之间、使用工具的过程当中还有什么疑问?这就可以举行小型的交流活动,一是庆祝成功,二是进行回顾,三呢,可以对我们的持续推进产生助推作用。
  当然,学习型组织的实践也要有评估标准,库玛提出可以从三方面定出原则:第一,是否改善绩效?第二,项目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融合得好?第三,是否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
  
  学习型组织能嫁接吗?
  
  学习型组织在企业的实践中,培训也好,演练也好,提升领导力也好,用项目推进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发展也好,它终究是在寻求更好的组织行为方式,最后使大家行为改变,不断增强整个公司的做事能力。基于这一点,库玛形象地比喻:学习型组织就好像农夫耕耘,不断地孕育懂得这个文化的人,不断地丰收。
  那么我们能不能嫁接学习型组织呢?回答是肯定的。要知道,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学习型组织建立的关键,它不是在建立官僚组织,它是重在与人打交道,是在做人的转换,这就有一个孕育、转换的过程。这种波浪式的推进能慢慢转化人的行为,而这种转化就能形成一种学习型组织的文化。这个过程本身,我们就是在向学习型组织过渡。
  库玛认为我们至少可以有两个变化:第一,我们可以看到绩效的提高和绩效的改进,而且它与一般的绩效改进还不太一样,是可持续的绩效改进,因为这里会成长起来一批非常投入的员工、愿意承诺的员工。第二,我们的环境会变成大家非常愿意去的地方,因为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有趣。通过这样提高绩效创造的财富,将远远大于我们纯粹在教育、培训上对学习的投入。所以从回报看,学习型组织一是会有持续的绩效,二是会有高效率的企业文化。
  所以,学习是去做,是以组织的形式学会把组织的事情做得更好。学习型组织并不神秘,很简单;学习型组织又不简单,很高端。
其他文献
一方面中国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多年的赤字财政又使得政府很难全部负担庞大的建设费用;一方面中国企业(特别是民企)近年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财富,另一方面却又受制于诸多产业的垄断门槛无处投资。于是,卸下包袱;于是,锯断门槛;于是,我们一起BOT。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即“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其涵义是指:国家或者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授
期刊
在变动的时代,更要辨明哪些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就像鱼要深晓身边的水。否则,你很容易就会被最新的潮流击倒。    管理也存在泡沫    当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吴思华面对《什么是管理》一书时,无限感慨地说:管理概念的大幅扩张,也为管理本身带来了危机。实际上,要让管理呈现原有的风貌,应回到基本面来思考,也就是回答“什么是管理”这个基本问题。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年代,几乎每个月都有
期刊
最近,我到西安、沈阳和青岛,与企业界朋友们交流了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我联想起1994年,江泽民同志指示要写《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两本书,我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这本书第一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者,后来又把这一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了单行本。我在写这本书时,首先要弄清楚的正是科学的定义和内涵,于是我在走访了科学家,也翻
期刊
企业家荣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自己是怎么看的呢?    荣总、荣老师、荣海  身为西安海星科技的董事长,如今是大名鼎鼎的商人。因为是教师出身,所以更喜欢别人称他为“荣老师”而不是“荣总”。这个称谓让他听起来浑身上下都感到舒服,他说这代表着人们对他的尊重,有一种亲切感。  但当他第一天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EMBA时,有人对着他喊了一声“荣海”,他真是一激灵。这种情形已经多年不见了,这时他才发现:
期刊
如果说蓝筹公司的形成有什么路径依赖是绕不开的,那就是持久的经营历史。  一个美国富商在英国看到城堡里的一片草坪长得非常别致,就问园丁:“怎么才能在美国也种出这样的草坪来?”园丁回答说:“这个简单,只要特别的种子、殷勤地浇灌、精心地护理......”富商很高兴,说这些都能买到。“不过,这块草坪我们这样做了400年。”园丁慢悠悠地说。  “长寿”蓝筹  短寿,几乎是多数企业的宿命。有专业机构在分析了多
期刊
美国西南航空,这个管理经典的缔造者,又是怎么看待员工与裁员的呢?“并非因为某一套价值观或实践方式优于其它,而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和实践方式都是真实的。”  打造卓越企业的奥秘何在?在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如何保持持续的增长、健康的利润和优质的服务?当一种叫做“忠诚”的理念——来自顾客的忠诚、来自员工的忠诚和来自雇主的忠诚——成为了落伍的笑柄时,你如何建立一种责任的文化和业绩的文化?  我的回答只有四
期刊
荣海是上榜《福布斯》的富商,也曾是两袖清风的老师;荣海是个大善人,但又必须严格管理;荣海从不避亲,但又不能自我封闭;荣海从不后悔多元化,但却正在走向专业化……于是,喜欢思考、喜欢出差、喜欢研究世间冷暖的荣海,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管理哲学。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他说:“如果荣海稍微有一点冒险精神,如果海星专注于PC,有可能早已成为中国的戴尔。”想必钟朋荣这话并不是随便说的
期刊
2003年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实在不同寻常,一方面国家统计局拿出了很引人自豪的宏观经济数据,另一方面全世界又都在惊呼中国即将垄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春天经历了SARS席卷全国的冲击,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又在秋天为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突破而振奋。于是,关于中国企业的外界环境,就存在着多种互相作用的不确定因素。  那么,作为微观的企业如何以自己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宏观形势及周边环境?是否与官方相同?他们
期刊
宝洁象牙皂1879年诞生上市,加入到全美当时300多家竞争群体中。那时,大多数公司都在生产一般的粗制肥皂,只有少数企业生产昂贵的精制皂。    采取差异化战略挤入市场    首先就是产品差异化。宝洁最初决定生产市场上没有的纯净温和的条形皂,以洁白如玉的色调为客户增加洁净的感觉,从而取代了长久以来棕色的肥皂形象。但研发过程中产生了另一个意外的差异化成果——象牙皂可以飘浮在水面上。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很
期刊
“为手下的员工设计业绩考核指标的重点是:  你先要有预见性,最起码有一个月以上的预见能力。”  员工的工作业绩考核,最重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从什么角度分析工作业绩;二是怎样设计工作业绩考核指标。     设计角度是什么?    分析员工工作业绩,可以有如下几种思考的角度:    角度1: 既得产品分析法  汽车司机跑了多少公里数,车间里面的工人产品质量如何,专业技术人员作了哪些图纸设计工作?以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