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适应学生毕业和升学考试,九年级语文教学与七年级和八年级相比,教学容量大,教学速度也比较快,尤其是文言文教学,老师和学生都是苦不堪言。自我反省: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文言文教学竟然如同编了“程序”一样,扫清字词障碍,顺畅朗读文章,完成古汉语知识的积累,再阅读探究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一学期下来,学生觉得头疼,老师觉得枯燥。可怕的是,因为我们所编的“程序”,学生会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热情。
痛定思痛:与其自作多情广种薄收,不如放手交给学生,以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热情,在主动学习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反复阅读真正有所领悟。
一、放手,掘活水之源头
所谓“痛定思痛”,其实是反思自己怎么会痛。显然,自己给自己的语文教学所编的程序,既约束了自己,也约束了学生。其实语文本来应当是很自由的,但在课堂上要想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自由,那只有教师对自己放手,对学生放手。只有放手了,才能掘出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放手,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意味着对自己教学习惯的改变,又意味着对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教学习惯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其改变也并非一日之功。即使在上课之前带着许多先进的理念,但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或许会全部忘记,留下的仍然是自己已经习惯了的那种教学惯性,于是课堂教学重蹈覆辙。
放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在语文课堂上不再根据教师所编的程序运行了,而是有了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带进课堂,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轻松地从同学或教师那里获得知识。
显然,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来看,我们是需要这样放手的。
二、开放,释源头之活水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寓意明显,很受学生喜欢。因此,笔者和学生尝试以开放的形式来阅读这篇寓言。首先,小组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疏通了文意。大家概括了文章主要写了愚公受交通阻塞之苦,聚集全家谋划移山,愚公有力反驳智叟的嘲讽,愚公移山惊山神、感天帝。经过讨论,大家商定从文中选择1~2个场景,进行小组表演,然后由本组导演说戏,在活动和深入阅读中把握愚公形象,理解本文寓意。大家精心准备,课堂展示时,高潮不断,惊喜连连。下面摘选部分小组的导演说戏。
刘璐:愚公有宏伟的抱负,坚毅的精神,他的形象很高大,因此我们选了组内有号召力的贾慧伦饰演愚公。我们组选取表演愚公力斥智叟的场面,所以表演开始于愚公在山前辛苦的劳作,剧中穿插了愚公吃力的咳嗽、捶背和擦汗等动作,紧扣愚公“年且九十”,并与下文智叟的悠闲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愚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愚公在辛勤劳作的时候,智叟慢悠悠的走近愚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看似对愚公的讥笑,实则是显露出他自欺欺人的愚昧。我们旨在通过突出愚公移山的艰苦,显示他移山的决心之大。虽然我们组的演员在表演时有些笑场和羞怯,而且有些细节遗漏,但总体而言,表演还是不错的。
周驰:我们小组选取表演的是愚公召集全家谋划移山这个场面。我们补充设计了愚公说出移山计划时,用力拍击桌面,目光慢慢扫过所有人的脸庞,表明自己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准备迎难而上的坚定。我认为演员丁天赐表演得很到位。另外,家人对愚公准备移山的高度赞同,我们设计为有的迫不及待地大喊:“好,我赞成!”有的一拳捶在桌上,说:“我早就想移掉这两座该死的山了!”有的竭力向前挤,表现得跃跃欲试。而愚公的妻子献疑,我们把原文流畅的疑问,拆成几个小问题,并说得吞吞吐吐,演员疑惑地抓住愚公的手臂,充分表现愚公妻子对移山这个决定甚为担忧。我觉得这里表演还欠逼真。
三、教学反思
这堂开放的语文课,老师毋庸饶舌,不必喋喋不休,学生学得高兴,对愚公形象和故事寓意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还培养了综合能力。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种乐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也许会有很多,但其中的放手与开放是两个必然的答案。因为这是活水的源头,源头的活水。其实,愚公移山一文中本没有导演,但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当中去,而这个“走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多么的难啊!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上,有时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学生还是无法“走入”,不得以我们只好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可现在看来,其实学生需要的是自己“走入”,教师最多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这节课的教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课堂是会生成许多精彩的。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吴窑镇初级中学(226500)
痛定思痛:与其自作多情广种薄收,不如放手交给学生,以开放的教学内容,开放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己学习的热情,在主动学习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反复阅读真正有所领悟。
一、放手,掘活水之源头
所谓“痛定思痛”,其实是反思自己怎么会痛。显然,自己给自己的语文教学所编的程序,既约束了自己,也约束了学生。其实语文本来应当是很自由的,但在课堂上要想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自由,那只有教师对自己放手,对学生放手。只有放手了,才能掘出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
放手,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意味着对自己教学习惯的改变,又意味着对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教学习惯不是一日形成的,因此其改变也并非一日之功。即使在上课之前带着许多先进的理念,但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或许会全部忘记,留下的仍然是自己已经习惯了的那种教学惯性,于是课堂教学重蹈覆辙。
放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在语文课堂上不再根据教师所编的程序运行了,而是有了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与知识带进课堂,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轻松地从同学或教师那里获得知识。
显然,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来看,我们是需要这样放手的。
二、开放,释源头之活水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寓意明显,很受学生喜欢。因此,笔者和学生尝试以开放的形式来阅读这篇寓言。首先,小组结合注解,借助工具书,疏通了文意。大家概括了文章主要写了愚公受交通阻塞之苦,聚集全家谋划移山,愚公有力反驳智叟的嘲讽,愚公移山惊山神、感天帝。经过讨论,大家商定从文中选择1~2个场景,进行小组表演,然后由本组导演说戏,在活动和深入阅读中把握愚公形象,理解本文寓意。大家精心准备,课堂展示时,高潮不断,惊喜连连。下面摘选部分小组的导演说戏。
刘璐:愚公有宏伟的抱负,坚毅的精神,他的形象很高大,因此我们选了组内有号召力的贾慧伦饰演愚公。我们组选取表演愚公力斥智叟的场面,所以表演开始于愚公在山前辛苦的劳作,剧中穿插了愚公吃力的咳嗽、捶背和擦汗等动作,紧扣愚公“年且九十”,并与下文智叟的悠闲构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愚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愚公在辛勤劳作的时候,智叟慢悠悠的走近愚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冷笑,看似对愚公的讥笑,实则是显露出他自欺欺人的愚昧。我们旨在通过突出愚公移山的艰苦,显示他移山的决心之大。虽然我们组的演员在表演时有些笑场和羞怯,而且有些细节遗漏,但总体而言,表演还是不错的。
周驰:我们小组选取表演的是愚公召集全家谋划移山这个场面。我们补充设计了愚公说出移山计划时,用力拍击桌面,目光慢慢扫过所有人的脸庞,表明自己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准备迎难而上的坚定。我认为演员丁天赐表演得很到位。另外,家人对愚公准备移山的高度赞同,我们设计为有的迫不及待地大喊:“好,我赞成!”有的一拳捶在桌上,说:“我早就想移掉这两座该死的山了!”有的竭力向前挤,表现得跃跃欲试。而愚公的妻子献疑,我们把原文流畅的疑问,拆成几个小问题,并说得吞吞吐吐,演员疑惑地抓住愚公的手臂,充分表现愚公妻子对移山这个决定甚为担忧。我觉得这里表演还欠逼真。
三、教学反思
这堂开放的语文课,老师毋庸饶舌,不必喋喋不休,学生学得高兴,对愚公形象和故事寓意都有了较深的理解,还培养了综合能力。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种乐是从何而来的呢?答案也许会有很多,但其中的放手与开放是两个必然的答案。因为这是活水的源头,源头的活水。其实,愚公移山一文中本没有导演,但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走入”文本当中去,而这个“走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多么的难啊!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上,有时我们费尽千辛万苦,学生还是无法“走入”,不得以我们只好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们。可现在看来,其实学生需要的是自己“走入”,教师最多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这节课的教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课堂是会生成许多精彩的。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吴窑镇初级中学(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