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作文方面的要求是“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不可小觑的地位,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成了语文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7~9年级)“学段目标和内容”的作文方面提出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课本为基础,以课本为范例,从中借鉴并运用于我们的写作中。那么,课本中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呢?以下是笔者根据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得出的一些想法。
  一、以文本为范本,关注选材
  写作中的材料就像一座大厦的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陈旧单一,怎么能建成一座华美坚固的大厦呢?同样,单一陈旧的材料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就不会给人以美感更谈不上新意了。然而,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选材单一陈旧,好像在他的生活里只有妈妈、老师和同学,写妈妈就是爸爸不在家的深夜雨天,妈妈送生病的我去医院;写老师就会写老师生病还给我上课;同学则是闹了矛盾后和好或毕业典礼的依依惜别。
  鉴于此,我在教授课文时让学生体会在细节小事中发现人性的光辉。比如同是写老师的篇目魏巍的《我的老师》侧重从七件小事写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而《王几何》则是侧重从细节描写“笑”的角度来写老师给我们的教益。一个是小事,一个是细节,两者都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作者却捕捉到其中的深意,借此体现人性的大美。将两文对比后,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蕴含真情大美的细节小事,渐渐地学生开始发现妈妈头上的银丝是为自己操劳而变白的,老师的一个微笑是对自己的鼓励,清洁工的一把扫帚是岗位的职责,交警的一个手势是对生命的保护……学生的思路渐渐打开,写作的材料也逐渐豐富了。
  二、以文本为依托,学习构思
  如果说文章的材料是一座大厦的建材,那么文章的构思就像大厦的图纸,一座大厦的形状如何取决于图纸,而一篇文章的优秀与否则取决于文章的构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就是对谋篇布局的要求。一篇思路清晰,结构精致的文章总能够吸引读者去入情入境地注意它的内容。
  在教材的学习中,我在教授魏巍的《我的老师》时告诉学生,当文中出现多件事的叙述时,应当注意详略得当,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部分要详写,其余略写。“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处理好详略关系,不仅可以突出中心,还不至于给人以疲倦感。另外,在教授《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还给学生讲到了写记叙文可以运用插叙的手法,这样可以对主要情节进行补充,还可以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内容更丰满,主题更明确。
  三、以文本为基础,增添文采
  1.關注准确形象的词语
  在文本的解读中,我注意让学生品析那些准确形象的词语。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的“雪地捕鸟”的一节则运用很
  多形象准确的动词把捕鸟的全过程呈现给读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讲解完之后,我顺势进行了一个小训练,运用准确形象的词语描写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在课前三分钟,我们将代表作读给学生听,他们都不相信,自己的水平有了如此大的提升。
  2.关注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在教学文本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修辞能够使文章熠熠生辉,那么结合文本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并分析,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运用修辞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辅以相应的练习,其效果就非同一般了。
  3.关注文本中的深刻语句
  文本中的一些揭示哲理的语句不容小觑,它们对于表现文章的主旨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写作中要合理运用。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是以文本为基础进行讲解。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文末的“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的含义在文中很有深意,我先让学生谈谈其中的奥妙。
  生1:“这句话说爸爸种的夹竹桃落了。”
  生2:“这是指爸爸的生命之花落了。”
  生3:“这不是和题目一样吗?是起到点题的作用了吧!”
  生4:“我长大了的意思是说我能像大人一样面对生活的困难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讲出了其中的含义,我又顺势引导,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孩子们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我们不是都说出来了嘛!”我说:“你们很优秀啊,都能从这语句中讲出文章的主旨,所以,在写作中,我们也要用一些有深意的语句来升华我们文章的主题啊!”孩子们信服的点点头。
  从这些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基于文本的讲解运用于写作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更容易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榜样”,寻到写作的“根”,让学生写作的半亩方塘永远清澈通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210000)
  略谈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辛明杰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源头在做人。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敢说敢做的人,学做真人,才能学写真文。在写作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和优秀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一、作文教学和做人教育相结合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即作文能力,而作文能力就是作者综合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语文技能,融合生活感悟,情感浸染,将广阔的生活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能力。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作文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修养,人格品性等素养的形成。科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关注学生作文能力培养,更要关注人格品质的健康发展。   例如学生处世做人的美好品德,刚毅淳朴的优良性格,待人接物的和谐态度,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这些素养是学生人生幸福的支柱,所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应着力培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带领学生深入生活,用爱心接近生活,洞察这个世界,用爱心去感受自然社会的美好感情,用自己的爱去开拓更广阔的领域。此乃作文的基础。作文的源泉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学生的未来也应该是十分幸福的。因此将作文与做人和谐统一,是科学而有价值的。
  如果我们把外在的个体生命空洞的理念定格为作文的起点,将会导致做人与作文的背离,会造成学生人格的不健全;而如果从原汁原味的真实生活出发,注重生活的自然之趣及对生命个体刻骨铭心的体验与品悟,就会有效避免这种缺憾。而且从个人和社会的视角看,若确立做人和作文的契合,将会促进作文风格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和谐生成与幸福成长,塑造具备广博智慧和健全人格的新型人才,这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还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价值内涵。
  二、做人和作文相结合的理念
  树立做人与作文相结合的理念,可以科学地引导学生追求做人的真谛,把作文教学实践视为涵养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提高文化品位,荡涤心灵尘埃的过程,也可以把作文能力的培养融入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等主题需求之中。树立做人与作文相结合的理念,这样就构建了生活化和实践型体系的教学实践模式。让作文过程成为丰富多彩,意趣横生的生命活动。而绝不是那种迫使学生坐在课堂里死凑硬拼式的机械作文。实践性作文,能激发学生的爱心,焕发学生青春的活力,唤起学生对生活的自信,在教学中颇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树立做人和作文相结合的理念,赋予作文以时代特色和创作活力。就创作过程而言,无论是哪一种创作,都体现着作者人格和物化形态。所以,教育学生做健全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以满腔的热情创作优秀的文章 。
  三、作文教学和做人教育怎样结合
  在作文过程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贴近學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做好个人真实的陈述,每一次作文我们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求真务实,将自己的发现真切表达,启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价值的体现,个性的张扬,时代精神的礼赞。鼓舞学生积极探索宇宙奥秘,鼓舞学生在作文中多反映时代光芒,表现生命的芬芳。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爱心,用爱光照万物,让他们带着爱心、信心走向生活,捕捉人事物独具的风采亮点,选择有价值的信息、素材,然后深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真爱。另外,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肯定并褒赞有创意的、文质兼美的作文,肯定做人的风范。让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带着欣慰品尝做优秀人的自豪,寫美文的骄傲。
  在作文时,教师应多花气力培养学生宽厚仁爱的美德。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多反映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表达宽容意识,努力追求一种主客和谐,物我共荣的胸怀,珍爱大自然的美好行动。在作文过程中,要让学生创设良好的心态,放弃妒忌思想及个人成见,以公平的态度认知他人他物。作文时多表达宽容之美德,旷达之胸襟,弘扬时代精神,播撒人性的光辉,创造和谐氛围及高雅境界。一般情况下,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去感悟人事物态,就会一分为二地去评价,道尽人情物理,用自己的爱去表现美。
  在作文时,应让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还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进取精神,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尽心尽力为祖国贡献力量。让作文尽显时代内涵,彰显英杰风范。通过作文,使之明晓做人原则,做有骨气的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应提供相应的体验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以生活中最普通、最本质的东西去打动学生。在教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用心去揣摩、感悟、思索,学会做人,去构建和谐快乐的生活。做人和作文相结合,以做人促作文,用作文促做人。既要讲究文章品味,也要完善人格品质。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作文教学合理化、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石马坪中学(741000)
其他文献
新课改明确指出,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当前“用教材教”的理念已被很多教师认同,但怎样“用教材教”,目前众说纷纭。就语文学科而言,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观仍有指导意义,它开启了“用教材教”的思路,需要我们首先认真地解读教材,思考怎样充分运用教材去掌握其本身包含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实现其认知价值。诚然,解读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第一步,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解读教材要解决两个问题
期刊
自主学习具有强烈的自为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对他人的依赖、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初中阶段,拥有了逐渐明显的独立性思维,随之而来的便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兴趣意识的持久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与此同时,随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逐渐增大,对内的自省与向外的体验需求也在日益扩张。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心理活动幅度的大小,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序地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从而为学生
期刊
“学讲”方式突出自主先学、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提高自主阅读的素养和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些都值得探讨。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紫藤萝瀑布》,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学讲”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主要策略。  一、放下资料,培养自主学习
期刊
教学目标:  1.多角度的诗歌朗读训练;  2.感受诗人对平和洁净世界的渴盼。  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味語言,于无疑处生疑,把握作者深层次情感,提升诗歌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1.查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甚缥缈陈列珍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书上标出朗读节奏,以及韵脚。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不读漏、不重复,停顿正确,力求流利。  教学过
期刊
情境教学意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者带领学生创设拥有足够情感色彩的,且包含形象特征的场景,其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增强体验感,使之顺利地接受与理解教材内容,并使其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扩充、能力得到建设。情境教学方法的中心要义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使之走向主动学习的境界。  以此为核心,可以归纳出情境教学法的几个特点,其一是在形象上比较鲜明,有助于学生亲近教材文本;其二是在情感
期刊
备课主要备什么呢?一般而言,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材—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教材的引導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此外,教师还要备自己(自己的特长优势)和备教法(具体的教学方法)。  本文主要说备教材。  教师在备教材时,首先应该具备两个身份:一是把自己看成教材的编辑,从编辑的角度把握教材的意图(包括内容、要求、重点、难点等);二是把自己当作学习的学生,从学生的
期刊
教学的技巧不在于教学方法多么的高超,而在于对学生的唤醒和鼓励。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让教师情感、学生情感、课文作者的情感融汇在一起才能达到最高效的语文教学。  一、渲染氛围,设计情景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就已经充分融入教学的气氛中,可以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引入丰富多彩的视频和图片以及幻灯片,提前为学生设计出生动的教学课堂情景,让教学毫无痕迹地植入。比如
期刊
在践行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就能走出“围城”,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径。《细节决定成败》是我国学者汪中求先生撰写的经典书籍,作者结合真实的事例阐述了细节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这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言同样重要。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从以下几方面抓住小细节,才能构筑大课堂。  一、注重言談举止,展示个人魅力  作为
期刊
导言  “好文不厌千回改”,在写作教学中,我发现,真正有效的作文教学是让学生在不断地修改中,学会并运用写作技巧,提升写作的能力,用成功的体验唤起写作的热情。因此,我经常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展开专题式写作修改指导。  如何让作文在叙述清晰生动的基础上变得有情有味,是初二阶段学生作文的难点。为了让文章情节起伏有致,情味浓郁,达到融景入情,烘云托月的效果,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写作修改练习。  这里呈现
期刊
本文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触点迁移式”写作的有效探究,旨在避免语文阅读教学的虚浮无效,通过从文本中发掘某一触发思维的价值点,以短小轻便的随堂作文形式,实现和文本的深度对话,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生成。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所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是教师在构建课堂时的焦点所在。  笔者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