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30多岁的小学教师,晕倒在了课堂上……
她是我的一个学生,任教10余年,努力肯干,积极向上,学生和家长都称她是好老师。我去看望,她爱人迎上来,她缓缓而出:“好多了,今天要上班去,他非不让。您知道,学生还等着我呢!”她爱人从书桌上取来台历递给我:“您看看,这是她每天干的事!”并说:“每天半夜两点都睡不了!”
我接过来,上面记的密密麻麻:
第一天,去社区宣传创卫并随之查卫生;给七个家长回微信;写扫黑除恶体会小结,明天交;写主题班会记录;准备明天国学诗文竞赛;写学生文明餐饮计划;批改小作文;做课件。
第二天,市教研室通知听课,准备;中午处理小马打架,接待家长;与社区党员联系人谈话;补写家访记录;明天要交区督导检查学生视力报告。
第三天,区抽查我班课外活动;接待区教研员听课;写继续教育作业……
突然,她手机响了,原来是去姥姥家的5岁儿子想妈妈了,非要回家。
她是太累了!
老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且看老师每天忙什么:
当老师,一天有操不完的心,课余备课、批改作业已是常态。先说本职,一周起码上十几节课,如今不光是写教案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教室、互联网等等,老师都得干。大伙公认“现在学生难管”,独生子女个性强,“熊孩子”张嘴就跟你说不,他们各具特点,处理不完的矛盾。升学、成绩,“分分分”,像座座大山壓得老师喘不过气。孩子是活的、金贵的,不能出半点闪失,体育安全、设施安全、追跑安全等等,终日神经紧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外,政治学习、教研活动、网络培训、继续教育、课外活动等等,哪项能缺席?还别说老师评职称,要写论文。
岂止这些负担!学校的各项评比、考核、总结,各项活动都要“台账”;最要命的是各路上司检查,一律看“留痕”,哪个活动都得有记录,没有,补。这还不算,市区街道屡屡给学校下指令,诸如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创文创卫、禁毒、廉政、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都得老师参加;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戏曲、中医药等五花八门,都要“进课堂”,都要“从娃娃抓起”,都要“小手拉大手”……这每一宗每一项都非常具体地落到老师头上,干不完的杂七杂八的事,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格,整不完的材料档案,还有那消磨精力的微信群。此外,还时不时被抽调。这些事各有各的十足道理,谁敢说不干?
这便是一个老师的工作量、负担量!他们琐事缠身,分身乏术,只能疲于奔命,只能加班加点,如此,老师能不倒在课堂上吗?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老师们仍在拼搏奋斗,弘扬园丁精神、蜡烛精神,可日复一日的超负荷,且不说职业幸福感,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又何谈学生的全面发展?何谈教育强国?据统计,上海初中教师每周工作40小时,用于课堂教学的仅13.8小时,只占三分之一。
所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给老师减负!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老师,把老师还给学生!让社会的归社会学校的归学校,教师的归教师,家长的归家长,学生的归学生,各回其位,各干各事。
“减负”很复杂,理性不可少。切莫再搞那些“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了。最近,不少省市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编织了一张过滤网,先把那些不该老师干的事,坚决滤掉,让老师们解放出来,激发他们专业发展动能,激励他们教育教学热情,创设一个优质的职业生态和专业环境,让他们种好自己的田——潜心教书,精心育人。如此,教育才更有希望。
她是我的一个学生,任教10余年,努力肯干,积极向上,学生和家长都称她是好老师。我去看望,她爱人迎上来,她缓缓而出:“好多了,今天要上班去,他非不让。您知道,学生还等着我呢!”她爱人从书桌上取来台历递给我:“您看看,这是她每天干的事!”并说:“每天半夜两点都睡不了!”
我接过来,上面记的密密麻麻:
第一天,去社区宣传创卫并随之查卫生;给七个家长回微信;写扫黑除恶体会小结,明天交;写主题班会记录;准备明天国学诗文竞赛;写学生文明餐饮计划;批改小作文;做课件。
第二天,市教研室通知听课,准备;中午处理小马打架,接待家长;与社区党员联系人谈话;补写家访记录;明天要交区督导检查学生视力报告。
第三天,区抽查我班课外活动;接待区教研员听课;写继续教育作业……
突然,她手机响了,原来是去姥姥家的5岁儿子想妈妈了,非要回家。
她是太累了!
老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且看老师每天忙什么:
当老师,一天有操不完的心,课余备课、批改作业已是常态。先说本职,一周起码上十几节课,如今不光是写教案了,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云教室、互联网等等,老师都得干。大伙公认“现在学生难管”,独生子女个性强,“熊孩子”张嘴就跟你说不,他们各具特点,处理不完的矛盾。升学、成绩,“分分分”,像座座大山壓得老师喘不过气。孩子是活的、金贵的,不能出半点闪失,体育安全、设施安全、追跑安全等等,终日神经紧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外,政治学习、教研活动、网络培训、继续教育、课外活动等等,哪项能缺席?还别说老师评职称,要写论文。
岂止这些负担!学校的各项评比、考核、总结,各项活动都要“台账”;最要命的是各路上司检查,一律看“留痕”,哪个活动都得有记录,没有,补。这还不算,市区街道屡屡给学校下指令,诸如扫黑除恶、脱贫攻坚、创文创卫、禁毒、廉政、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都得老师参加;传统文化进校园,国学、戏曲、中医药等五花八门,都要“进课堂”,都要“从娃娃抓起”,都要“小手拉大手”……这每一宗每一项都非常具体地落到老师头上,干不完的杂七杂八的事,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格,整不完的材料档案,还有那消磨精力的微信群。此外,还时不时被抽调。这些事各有各的十足道理,谁敢说不干?
这便是一个老师的工作量、负担量!他们琐事缠身,分身乏术,只能疲于奔命,只能加班加点,如此,老师能不倒在课堂上吗?教师是决定教育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老师们仍在拼搏奋斗,弘扬园丁精神、蜡烛精神,可日复一日的超负荷,且不说职业幸福感,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又何谈学生的全面发展?何谈教育强国?据统计,上海初中教师每周工作40小时,用于课堂教学的仅13.8小时,只占三分之一。
所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给老师减负!把宁静还给学校,把时间还给老师,把老师还给学生!让社会的归社会学校的归学校,教师的归教师,家长的归家长,学生的归学生,各回其位,各干各事。
“减负”很复杂,理性不可少。切莫再搞那些“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了。最近,不少省市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编织了一张过滤网,先把那些不该老师干的事,坚决滤掉,让老师们解放出来,激发他们专业发展动能,激励他们教育教学热情,创设一个优质的职业生态和专业环境,让他们种好自己的田——潜心教书,精心育人。如此,教育才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