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演绎,让结构化思维走向深刻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ugjl012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毓信教授在《新教育哲学》中提到:“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应当将‘思维’看作全部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特级教师许卫兵认为:“数学知识是整体的,也是有结构的,用整体性和结构化的思维引导数学学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所谓结构化思维,是以探寻事物结构为目标,以得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导向,以建构事物整体关联为抓手的一种思维方式。结构化思维,能够让学生更清晰、更高效地思考,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更有效地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图形面积期末复习”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结构化思维训练。
  一、让结构化思维在知识聚焦中凸显
  在教学“图形面积期末复习”时,教师首先呈现了几种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让学生回忆其面积计算公式,随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交流这些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让学生尝试用学具探究各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根”,其他图形面积公式是“枝”,即其他图形的面积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其面积计算公式。图形面积的“知识树”由此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系统的学习过程体验,使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图1是教材第25页的“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教师对这道练习题作了“个性化”的处理:先是呈现“裸图”(无点格的图形),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面积,学生感到束手无策;随后给出点格图,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将研究目光聚焦到三角形上,通过几何画板软件演示,拉动两个与其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让学生寻找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从而使其初步感知等积变形的多种可能性。
  下面4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想的?
  从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应该重视数学的本源,立足知识的整体性,寻找知识的关联性,从小处入手,以聚焦“三角形等积变形”为抓手,关注课时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与整合,更好地梳理和构建横向的逻辑框架,为培养学生的结构化思维提供可能。
  二、让结构化思维在动态研究中深化
  当学生初步具备了“等积变形”的意识和操作能力后,教师立即将研究的目光“平移”至梯形,即同时给出三个梯形(图2),提问:“图中面积相等的梯形有哪些?”问题一抛出,便有少部分学生很快应答:“它们的高都是相等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也是相等的,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组织学生继续想象:“如果继续照样子变形下去,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反馈:“可以变出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图3)一切皆有可能,学生的一句“学到现在,我还是第一次发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这么大的威力”恰恰说明了这样的设计是能够助推学生的求异思维,帮助学生在运动变化的联系中更直观地发现一般性规律,为后续更高阶段的结构化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在充分保证上底和下底之和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梯形的动态“变形记”,得出梯形最终可能变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结论。让学生理解了:在必须保持面積不变的情况下,要想得到不同的图形,可以改变梯形上底和下底,上底变短了,下底就变长了,这样就把“静态”的学习变成了“动态”的研究,而这种由“静”到“动”的过程,其实就是结构化思维深化的过程。
  三、让结构化思维在巩固练习中明晰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练习的方式尽可能要“以少胜多”,从而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许卫兵老师认为,真正的数学学习活动中都存在一个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或“消化”的过程。即只有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学内容做出“解释”,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与价值。为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不妨让学生对问题“回头再多看一眼”,去寻找知识间存在的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
  譬如,教师在呈现教材中“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图4)时,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继而在集体汇报交流时,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再次将研究的目光聚焦到梯形面积公式上,即向学生提问:“既然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万能的,那我们在计算平行四边形以及三角形面积的时候,为什么不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呢?”这样的“回马枪”不仅让学生知道,知识间是有联系的,是相通的,用同一种方式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便于学生掌握图形面积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全面地把握“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框架结构图。
  总之,高度结构化的知识是不容易被遗忘的,即使已被遗忘,它也可以顺着多种途径被找回。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进行结构化教学尝试,适时地借助极限演绎的方法,阐述“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引导学生从错综复杂的“变化”现象中发现知识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区别”。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碎片才能够及时、有序地纳入到新的知识体系中去,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越来越稳固,越来越丰满,最终实现“用思维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愿景。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其他文献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这些都是新时代关于“新教师”的铿锵之声。“新教师”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角色。班级生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充当着班级生活的主角;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作为配角与导演地位的教师角色。新时代新阶段的教育改革中,如果教师不去改变角色扮演,就不能实现教育的转型变革,就会拖新型班级生活的后腿。教师本质上发生变
期刊
2018年1月22日清晨4点23分,一直照顾张人骏老师的小军发来短信:爷爷因心脏骤停在3点离开。  我对着手机屏幕看了许久,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一年前的1月23日,我还专门去他家中看望90岁的张人骏老师。当时,卧床多年的张老师在小军的悉心照料下身体还算不错,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还是非常清晰的。那几天,我心里还想着春节前再去看望老人家,没有想到去年那一面竟成永诀。  张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
期刊
如何确立办学主张,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经过探讨、研究、实践,将我的办学主张拟定为“童心教育”,关键词是“童心”。提出童心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与追求,源于李贽的“童心说”,是初办校、特色校的办学需要,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  一、什么是童心教育  (一)什么是童心  《辞海》中对童心的解释是“儿童心情,孩子气”,就是天真烂漫,待人接物无惧无戒无遮无饰,就是一
期刊
学校文化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学校育人价值出发,笔者认为,当前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聚焦于学校精神建设。学校文化的内容叙事过于宏大,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很难有效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来考虑。而学校精神则不然,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点与终极目标。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呈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代人向上、向善、向美、向新。然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是,一些
期刊
“城区薄弱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位于城区,但属于薄弱学校,它是相对而言的,是在横向上进行对比得出的。薄弱学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形象不佳。造成“薄弱”的原因是多种的:有长期以来学校在管理上形成的原因;有社会变革、环境变化造成的;有制度、政策层面上在操作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的;等等。薄弱学校的存在说明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受到质疑。本文试以福
期刊
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对“写话”与“写作”的目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习作指导,集中指向于一个关键词——“乐”。再借鉴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动力系统的理论知识,“乐”字当前,可以使习作真正地转化为一种情绪宣泄或情感释放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儿童记录世界、记录自我、记录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能有效地解决众多的“习作综合征”,消除习
期刊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识字才能点亮识字教学的璀璨天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与省级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科学化识字策略研究”的一些探索,谈谈对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化识字的一些思考。  一、研读字理,品汉字意蕴  中年级识字教学,若能适当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字理析
期刊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一种通用的方法。比较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策略阅读散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发现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比较策略阅读一篇散文——即文本内的散文比较阅读  1. 引导学生对相同结构或写法相似的几个片段进行比较。有些散文表达上有一
期刊
据调查,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这样?黄国才老师认为,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只在习作课上教习作,而且在于学生在习作课上不写作文,习作成了学生最讨厌的一项家庭作业。为什么讨厌?因为写不出来。写不出来怎么办?学生不是搜一搜百度范文,就是编一编敷衍了事……笔者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实际,仔细想了想,觉得黄国才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为了让学生摆脱“习作焦虑症”,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笔者对“云环境下”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提到了探究精神。该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初步尝试的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五步走”教学模式。  一、形成探究主题  1. 以教材编排的专项综合性学习内容为探究主题。  五年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