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1月21日—23日,北京会议中心,北京市第二次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这次会议是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迅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全面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提出的各项德育工作任务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教育系统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合力,共同推动首都中小学德育深入发展的一次开放性的会议,是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中央8号文件颁布三年来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动员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和有关社会力量抓住契机,积极开展奥运德育,大力推动实践育人,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力的教育机制。
大会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个主题,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个中心,突出“奥运德育、实践育人和家校协作”三大任务。大会通过走进区县、工作巡展、图册回眸、短片回顾、大会交流等形式,充分展示、交流首都中小学德育近年来取得的成果;通过专家讲坛、专题论坛、专项研究、事迹报告、成果表彰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经验、实效的创新实践,力求在全面完成《北京“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奥运德育、实践育人和家校协作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入。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他回顾了首都中小学德育近三年来的可喜进步,总结了首都中小学德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当前首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把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做了重点部署。
透过这次德育工作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年以来首都德育工作的特点。
思想引领
第二次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从六个方面回顾了三年来首都德育工作的可喜进步,并总结出了六条经验。
六个方面的进步是:
第一,育人为本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一系列有效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二,制度和机制不断创新,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成果不断涌现。
第三,课程德育得到大力推进,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明显增强。
第四,凸显德育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第五,德育基础建设和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德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第六,协同合力的大德育工作团队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得到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
六条经验是:
第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第二,必须深刻理解“首都教育”的内涵,树立大教育观、大德育观,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着力把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第四,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重视实践环节,引导自主参与。
第五,必须关注教育者精神境界的提升、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教师既成为学生教育的指导者,更成为学生良好品格养成的示范者。
第六,必须善抓机遇,把握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通过六个方面的进步和六条经验,我们不难看出,首都德育始终遵循着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用统筹的思想加强德育,用创新的思想改进德育,用建设的思想抓实德育,用开放的思想推进德育。坚持“大处着眼,基础抓起”,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工作,评价实效。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主体参与、榜样示范、实践体验,以多样化的方式使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不断创新
机制的创新。三年来,全市中小学建立起十项具有长效性、创新性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性政策机制。如开展十佳班主任评选,设立首都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奖,新学年开学典礼校校上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举办德育工作观摩交流周,校长谈德育系列论坛,校园礼仪开放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学校共议德育等,一系列激励性举措充分调动了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方法的创新。数字德育—— 一个以服务学生需求为主体内容,多个品牌栏目支持运行的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平台被中央督查组称为德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从城市到山村校校唱响新童谣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赞扬;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结果被李长春同志批示在全国新闻媒体进行宣传;蓝天工程、三礼教育多次在全国介绍经验;以班级管理为重心的家长教师协会试点从一个区发展到18个区县200多所学校。2006年,首届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打开了首都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交流的窗口,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专家与国内同行共同达成的青少年公民教育“六点共识”,被与会国内外专家称为一项创举。
环境的创新。目前,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的第一个中小学德育专家资源库正在发挥着服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20多位在国内有影响的教育专家成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智囊团;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建设的第一个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数据库、300多万个滚动数据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北京银行、北京市文化局支持下设立的“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42家影院联合推出的“快乐假期,快乐影院”优惠中小学生的行动,使学校德育与社会支持联系得更加紧密。现在,教育系统与多个部门协同合力,上有指导专家,下有实践团队,管理、研究、信息、监控、培训、媒体等七大方面通力协作的首都中小学大德育工作团队,正在合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追求实效
首都德育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基本思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实事,求实效。
课程德育贴近学生生活。2005年,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工作意见》、《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在《意见》和《纲要》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学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落实,广大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更加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体系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得到挖掘、整合、利用。全市推出近千节优秀学科德育课例,40名贡献突出的教师受到表彰。“抓实课程德育,推进全员育人”已经成为全市中小学加强德育的行动口号。
不同层次的德育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三年来,全市大力推动学生成长需求与不同学段学生教育关注点、新农村建设与学校德育、务工子女学生群体教育、高中课程改革与德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与对策等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增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不同学段、不同群体学生德育管理的层次性、学生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小学生唱响新童谣,中学生“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高中生“模拟联合国”、“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有特色且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全市1/3多的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礼仪示范校,数万名学生被评为文明礼仪使者。连续三年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进步,表现在热爱祖国、追求理想、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等各个方面。尤其是社会反映强烈的“乱丢垃圾”和“说脏话”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大为改观。全市各级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党课学习小组已发展到4000余个,3200多名学生在中学时期加入党组织。
这次会议是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迅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全面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提出的各项德育工作任务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教育系统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合力,共同推动首都中小学德育深入发展的一次开放性的会议,是全市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的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中央8号文件颁布三年来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动员全市基础教育系统和有关社会力量抓住契机,积极开展奥运德育,大力推动实践育人,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合力的教育机制。
大会围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个主题,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个中心,突出“奥运德育、实践育人和家校协作”三大任务。大会通过走进区县、工作巡展、图册回眸、短片回顾、大会交流等形式,充分展示、交流首都中小学德育近年来取得的成果;通过专家讲坛、专题论坛、专项研究、事迹报告、成果表彰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育经验、实效的创新实践,力求在全面完成《北京“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奥运德育、实践育人和家校协作三项重点工作的深入。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他回顾了首都中小学德育近三年来的可喜进步,总结了首都中小学德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当前首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形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把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做了重点部署。
透过这次德育工作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年以来首都德育工作的特点。
思想引领
第二次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从六个方面回顾了三年来首都德育工作的可喜进步,并总结出了六条经验。
六个方面的进步是:
第一,育人为本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一系列有效加强与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第二,制度和机制不断创新,富有实效的德育工作成果不断涌现。
第三,课程德育得到大力推进,全员育人、教育教学全过程育人的意识和氛围明显增强。
第四,凸显德育工作的层次性、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
第五,德育基础建设和基本建设得到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德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第六,协同合力的大德育工作团队逐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得到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
六条经验是:
第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第二,必须深刻理解“首都教育”的内涵,树立大教育观、大德育观,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必须大力推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着力把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第四,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重视实践环节,引导自主参与。
第五,必须关注教育者精神境界的提升、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专业能力的提高,努力使教师既成为学生教育的指导者,更成为学生良好品格养成的示范者。
第六,必须善抓机遇,把握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通过六个方面的进步和六条经验,我们不难看出,首都德育始终遵循着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素质教育这一主题,用统筹的思想加强德育,用创新的思想改进德育,用建设的思想抓实德育,用开放的思想推进德育。坚持“大处着眼,基础抓起”,从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工作,评价实效。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主体参与、榜样示范、实践体验,以多样化的方式使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不断创新
机制的创新。三年来,全市中小学建立起十项具有长效性、创新性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性政策机制。如开展十佳班主任评选,设立首都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奖,新学年开学典礼校校上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举办德育工作观摩交流周,校长谈德育系列论坛,校园礼仪开放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学校共议德育等,一系列激励性举措充分调动了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方法的创新。数字德育—— 一个以服务学生需求为主体内容,多个品牌栏目支持运行的寓教于乐的网上活动平台被中央督查组称为德育创新的重要举措;从城市到山村校校唱响新童谣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度赞扬;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结果被李长春同志批示在全国新闻媒体进行宣传;蓝天工程、三礼教育多次在全国介绍经验;以班级管理为重心的家长教师协会试点从一个区发展到18个区县200多所学校。2006年,首届北京青少年学生公民教育国际论坛打开了首都青少年道德教育国际交流的窗口,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专家与国内同行共同达成的青少年公民教育“六点共识”,被与会国内外专家称为一项创举。
环境的创新。目前,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建设的第一个中小学德育专家资源库正在发挥着服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20多位在国内有影响的教育专家成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智囊团;依托首都师范大学建设的第一个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数据库、300多万个滚动数据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北京银行、北京市文化局支持下设立的“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42家影院联合推出的“快乐假期,快乐影院”优惠中小学生的行动,使学校德育与社会支持联系得更加紧密。现在,教育系统与多个部门协同合力,上有指导专家,下有实践团队,管理、研究、信息、监控、培训、媒体等七大方面通力协作的首都中小学大德育工作团队,正在合力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追求实效
首都德育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基本思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实事,求实效。
课程德育贴近学生生活。2005年,市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工作意见》、《中小学各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在《意见》和《纲要》的指导下,各学科教学加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的落实,广大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更加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体系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得到挖掘、整合、利用。全市推出近千节优秀学科德育课例,40名贡献突出的教师受到表彰。“抓实课程德育,推进全员育人”已经成为全市中小学加强德育的行动口号。
不同层次的德育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三年来,全市大力推动学生成长需求与不同学段学生教育关注点、新农村建设与学校德育、务工子女学生群体教育、高中课程改革与德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与对策等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增强了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不同学段、不同群体学生德育管理的层次性、学生教育引导的针对性。小学生唱响新童谣,中学生“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高中生“模拟联合国”、“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等有特色且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全市1/3多的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礼仪示范校,数万名学生被评为文明礼仪使者。连续三年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进步,表现在热爱祖国、追求理想、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等各个方面。尤其是社会反映强烈的“乱丢垃圾”和“说脏话”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大为改观。全市各级中学生业余党校和党课学习小组已发展到4000余个,3200多名学生在中学时期加入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