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及课外阅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应注重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写,并通过课外阅读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看、多练,通过读写结合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作文教学;多看;多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28-02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文中提出“多看和练习”的写作“五字禅”,向来屡试不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应该长期坚持“多看和练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成长中形成优良的文学秉性和气质,即所谓的天赋和才气。
一、多看——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1.课堂自学中的“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对于每篇课文的学习,我都会给予学生课前自读的时间,然后提出自学要求,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并要求学生自读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文章以评价所学的课文。对于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如上《船长》《爱之链》之前,我会设计问题:“你喜欢文中的主人公吗?为什么?”“文中什么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我会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章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吗?”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情绪,达到无意识的作文训练的目的。
2.课堂讨论中的“看”
阅读是培养语感、吸收知识营养、学习表达技巧的最佳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大量的“看”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語言现象,这些信息和语言现象积累得越多,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强,写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因此,在和学生分析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看”中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七自然段“冬天百草园捕鸟”时,我先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运用简练、生动、传神的动词写出捕鸟全过程的写作特点及妙处,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表现一项活动、游戏、工作、比赛等。有个学生写了钓青蛙的过程:“想想小时很幼稚、很无知。我们经常去钓青蛙。首先呢,我抓来一些福寿螺,把它们坚硬的壳砸碎,然后取出它红里透白的肉,最好是它的肥肉,青蛙最爱吃了。如果是用那块像瘦猪肉颜色的肉,起码要钓上十几分钟才有收获。取好肉,把它绑在一条极细的线上,一定要把它绑牢,用一根不长不短的棒牵着那根细线,拿到田里或菜地里,不停地摇动那根棒,使隐藏的青蛙误以为是有害虫,它就会来‘捉虫’。等它把‘害虫’咬紧,就把线提上来,一手快速抓住青蛙,就算成功了。长大后,我才知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不应捉拿。”这个小作者用的动词非常准确、传神,语言简明、清晰、生动,语韵还真有点鲁迅的口味。
3.课外阅读中的“看”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前,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在班内设立了一个小书架,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分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让学生去校阅览室看书;鼓励学生借阅图书或利用周末到新华书店看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好书可看。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自己想研读的内容,反复朗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名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之后,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读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信息后就停下来;读完全书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出提纲,整体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型的读书笔记。
二、练习——有的放矢,持之以恒
1.观察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千世界,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无不充满美的灵性,关键在于我们要去发现。我们要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观察,从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开始。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把读出来的转化为自己的,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
2.思考
作文贵在能写出新意,脱离俗套。只有充分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写出独具匠心的文章。作文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就会思如泉涌,好文章、好见解、好词、好句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有一次习作“XX,我想对你说……”在讨论写作素材的时候,很多学生站起来说的都是“妈妈,我想对你说——给我一点自由吧!”“老师,我想对你说……”选材较普通。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引导他们从新闻、报纸以及实际生活中选取材料。学生的思维像决堤的洪水,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学生抓住新闻热点写出“东突分子,我想对你说……”;有的呼吁和平,反对霸权,写下“特朗普,我想对你说……”;提倡环保的学生写出了“偷猎者,我想对你说……”,内容相当丰富多彩。
3.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新型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可以这样布置语文作业:(1)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把这一场景描绘下来。(2)与以前学习过的李白的诗作比较,看看两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的异同。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力。教师也可以提供开头,让学生借助想象写下去。如教师写上暗示性的短语“美丽的春天来了”,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展开讨论、交流,然后以“美丽的春天来了”这个句子为作文的开头写下去。学生有的描述在美丽的春天里百花争奇斗艳的美景;有的描绘出一幅忙碌的春耕图;有的描写春姑娘来到田间,来到庭院,来到河岸,引发了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4.体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深入生活,亲身体验,才会有鲜活、真实的感情,才能走向深层次的思考,也只有深入体验,才能汲取到写作素材,获得写作灵感。
例如,在《第一次做家务》这篇习作当中,我让学生回家必须亲自做一次家务。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平日的辛劳。秋天到来的时候,我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可以组织秋游,可以手机赞美秋天,或举行“秋声”朗诵会等。
观察、思考、想象和体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把它们统一于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彻底打破清规戒律,让学生心灵解放、思想放飞,从而能够倾吐胸臆、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转变学生怕作文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拥有可写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和游刃有余的写作能力和技巧。
小学作文是写作教学的启蒙阶段,有了鲁迅先生的“五字禅”指导目标,在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相信定能够成功地培养学生的作文才气和禀赋。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作文教学;多看;多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8-0028-02
鲁迅先生在《作文秘诀》文中提出“多看和练习”的写作“五字禅”,向来屡试不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应该长期坚持“多看和练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成长中形成优良的文学秉性和气质,即所谓的天赋和才气。
一、多看——积极引导,激发兴趣
1.课堂自学中的“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对于每篇课文的学习,我都会给予学生课前自读的时间,然后提出自学要求,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并要求学生自读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写一篇百字左右的文章以评价所学的课文。对于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如上《船长》《爱之链》之前,我会设计问题:“你喜欢文中的主人公吗?为什么?”“文中什么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我会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章写得好吗?好在哪里?”“你从文章中知道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吗?”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轻松自如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情绪,达到无意识的作文训练的目的。
2.课堂讨论中的“看”
阅读是培养语感、吸收知识营养、学习表达技巧的最佳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大量的“看”感知了大量的信息和語言现象,这些信息和语言现象积累得越多,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越强,写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因此,在和学生分析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在“看”中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七自然段“冬天百草园捕鸟”时,我先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运用简练、生动、传神的动词写出捕鸟全过程的写作特点及妙处,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表现一项活动、游戏、工作、比赛等。有个学生写了钓青蛙的过程:“想想小时很幼稚、很无知。我们经常去钓青蛙。首先呢,我抓来一些福寿螺,把它们坚硬的壳砸碎,然后取出它红里透白的肉,最好是它的肥肉,青蛙最爱吃了。如果是用那块像瘦猪肉颜色的肉,起码要钓上十几分钟才有收获。取好肉,把它绑在一条极细的线上,一定要把它绑牢,用一根不长不短的棒牵着那根细线,拿到田里或菜地里,不停地摇动那根棒,使隐藏的青蛙误以为是有害虫,它就会来‘捉虫’。等它把‘害虫’咬紧,就把线提上来,一手快速抓住青蛙,就算成功了。长大后,我才知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不应捉拿。”这个小作者用的动词非常准确、传神,语言简明、清晰、生动,语韵还真有点鲁迅的口味。
3.课外阅读中的“看”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前,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在班内设立了一个小书架,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分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让学生去校阅览室看书;鼓励学生借阅图书或利用周末到新华书店看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好书可看。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想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自己想研读的内容,反复朗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名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之后,对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进行快读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信息后就停下来;读完全书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出提纲,整体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型的读书笔记。
二、练习——有的放矢,持之以恒
1.观察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大千世界,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无不充满美的灵性,关键在于我们要去发现。我们要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观察,从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环境和生活开始。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把读出来的转化为自己的,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
2.思考
作文贵在能写出新意,脱离俗套。只有充分思考,善于思考才能写出独具匠心的文章。作文素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学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就会思如泉涌,好文章、好见解、好词、好句将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有一次习作“XX,我想对你说……”在讨论写作素材的时候,很多学生站起来说的都是“妈妈,我想对你说——给我一点自由吧!”“老师,我想对你说……”选材较普通。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我引导他们从新闻、报纸以及实际生活中选取材料。学生的思维像决堤的洪水,一下子就打开了。有的学生抓住新闻热点写出“东突分子,我想对你说……”;有的呼吁和平,反对霸权,写下“特朗普,我想对你说……”;提倡环保的学生写出了“偷猎者,我想对你说……”,内容相当丰富多彩。
3.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新型作业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可以这样布置语文作业:(1)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把这一场景描绘下来。(2)与以前学习过的李白的诗作比较,看看两首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的异同。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诗的理解,而且增强了他们对美的感受和鉴赏力。教师也可以提供开头,让学生借助想象写下去。如教师写上暗示性的短语“美丽的春天来了”,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尽情想象,展开讨论、交流,然后以“美丽的春天来了”这个句子为作文的开头写下去。学生有的描述在美丽的春天里百花争奇斗艳的美景;有的描绘出一幅忙碌的春耕图;有的描写春姑娘来到田间,来到庭院,来到河岸,引发了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
4.体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深入生活,亲身体验,才会有鲜活、真实的感情,才能走向深层次的思考,也只有深入体验,才能汲取到写作素材,获得写作灵感。
例如,在《第一次做家务》这篇习作当中,我让学生回家必须亲自做一次家务。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体会到了父母平日的辛劳。秋天到来的时候,我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可以组织秋游,可以手机赞美秋天,或举行“秋声”朗诵会等。
观察、思考、想象和体验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只有把它们统一于练习的过程中才能彻底打破清规戒律,让学生心灵解放、思想放飞,从而能够倾吐胸臆、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转变学生怕作文的畏惧心理,使学生拥有可写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和游刃有余的写作能力和技巧。
小学作文是写作教学的启蒙阶段,有了鲁迅先生的“五字禅”指导目标,在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相信定能够成功地培养学生的作文才气和禀赋。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