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同时还应在各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写作是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更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小学生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多数学生依然对写作毫无兴趣,甚至视为负担。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直困扰广大小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缺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的锻炼。学生觉得平常生活日复一日,每天上课、放学、吃饭、睡觉,将生活简化成这几个固定的时间点,心中没有积累写作素材,认为无事可写。二、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感觉写作文是件苦差事,除了有字数限定之外,还需要运用想象力和观察力,不想花时间在写作上。三、无从下手。学生本身对写作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抵触情绪,但由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缺乏锻炼,对写作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没有信心,心中有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四、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老师交流,认为自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或认为老师不能理解自己,因此抗拒写作,同时也是抗拒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表现。
综上所述,应从以下方面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写作热情。
一、体味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只有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所谓兴趣,是指对记录生活要提起兴趣。正所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看似平淡,但不会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完全相同的。从客观条件而言,天气、气温、课程等都是改变的;而从主观条件而言,学生每天的心情、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应从微观角度,向学生们教授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让他们明白每天的生活都是变化而值得记录的,从心底认可这一观点的存在,从而激起记录生活的兴趣。如在写作植物时,我让学生亲自去培植豆芽菜,每个学生都回家泡绿豆,每天换水,记录生长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培植出来的芽菜,写作兴趣自然浓厚,写作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生动、有趣,更富有真情实感。
二、强化训练,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仔细、准确,文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反之则枯燥无味、味同嚼蜡。
首先,观察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必须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观察顺序。否则,学生写出的作文将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其次,观察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独到之处,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常用的是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这样就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
再次,观察要细致入微。小学生由于理性认识的能力差,对事情细节很少注意,感觉较为笼统。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或这个人怎样,大部分同学都只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这是一种笼统的感觉。但是再追问到“为什么”,学生们往往面面相觑,无法回答。这是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所导致的结果。针对这一弱点,我们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
三、厚积薄发,注重平时积累
留意生活,多方面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脑海记忆里缺乏写作材料。而作文的素材必须来自生活实践,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但学生却常常说无事可写,其实学生不是不能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如学校举行的校运会、义卖活动、学校庆典、同学间的互助、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等等;又如家庭方面,父母每天按时来接送、假期与父母的出游、父母对子女的关怀等等。这些事情都能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让学生积累下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基石,阅读是提高。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堂,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科学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多读一些世界名著,能让我们了解许多地理知识;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摘抄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名人警句,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四、由浅入深,重视说话指导
作文教学应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讲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文字是人们思想表达出来的符号,而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先导。为此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应当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用口头语言的训练带动书面语言的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说话训练到作文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历程的具体化,反映了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演进顺序。因此,不能把从说到写、说写结合看成形式上的变化,而应掌握其内在联系。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从说话、写话到命题作文,这个教学顺序的科学命题还未被完全认识。一提作文就是动笔写的观念还相当盛行,也有的认为高年级写,低年级说,或者说归说、写归写、说写脱钩等,这也是学生写作水平上不去的原因之一。为了把作文教学纳入科学的轨道,尽快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明确从说到写的过程,既是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又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写作流程。因此,就作文教学过程来说,应按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顺序进行,即从说话、写话到命题作文;从一篇文章的写作指导来说,也应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
五、重视评语,善于沟通交流
当学生认为自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或认为老师不能理解自己,造成抗拒与老师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时,教师应该先作一番自我反省,自己平时的任课情况和对待学生的时候是否存在偏心之嫌。其次,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要尽快与此类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症结所在,从而能对症下药,最后能药到病除。习作的批改,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教师的评语要下足功夫,多使用鼓励性,赏识性、肯定性的批语,寻找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写下让学生受鼓舞的批语。如:“你的文章让我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这一个‘躺’,让老师体会到春天的快乐。”不同的表扬,让学生找到写作的快乐,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从而触发学生内心深处写作的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同时还应在各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写作是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直观体现,更是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小学生能将以往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多数学生依然对写作毫无兴趣,甚至视为负担。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直困扰广大小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学生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缺乏观察生活和积累素材的锻炼。学生觉得平常生活日复一日,每天上课、放学、吃饭、睡觉,将生活简化成这几个固定的时间点,心中没有积累写作素材,认为无事可写。二、对写作提不起兴趣。感觉写作文是件苦差事,除了有字数限定之外,还需要运用想象力和观察力,不想花时间在写作上。三、无从下手。学生本身对写作本身并没有过多的抵触情绪,但由于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缺乏锻炼,对写作一篇几百字的文章没有信心,心中有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四、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老师交流,认为自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或认为老师不能理解自己,因此抗拒写作,同时也是抗拒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表现。
综上所述,应从以下方面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学生写作热情。
一、体味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只有在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所谓兴趣,是指对记录生活要提起兴趣。正所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看似平淡,但不会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完全相同的。从客观条件而言,天气、气温、课程等都是改变的;而从主观条件而言,学生每天的心情、所遇到的人和事都不尽相同。因此,老师应从微观角度,向学生们教授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让他们明白每天的生活都是变化而值得记录的,从心底认可这一观点的存在,从而激起记录生活的兴趣。如在写作植物时,我让学生亲自去培植豆芽菜,每个学生都回家泡绿豆,每天换水,记录生长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培植出来的芽菜,写作兴趣自然浓厚,写作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生动、有趣,更富有真情实感。
二、强化训练,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作的第一步,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观察仔细、准确,文章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反之则枯燥无味、味同嚼蜡。
首先,观察一定要按顺序进行,必须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观察顺序。否则,学生写出的作文将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其次,观察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独到之处,这就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抓住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常用的是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或者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这样就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异同和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
再次,观察要细致入微。小学生由于理性认识的能力差,对事情细节很少注意,感觉较为笼统。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或这个人怎样,大部分同学都只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这是一种笼统的感觉。但是再追问到“为什么”,学生们往往面面相觑,无法回答。这是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所导致的结果。针对这一弱点,我们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各个方面。
三、厚积薄发,注重平时积累
留意生活,多方面积累素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不少学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脑海记忆里缺乏写作材料。而作文的素材必须来自生活实践,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但学生却常常说无事可写,其实学生不是不能感受生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体会生活中的美好,如学校举行的校运会、义卖活动、学校庆典、同学间的互助、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等等;又如家庭方面,父母每天按时来接送、假期与父母的出游、父母对子女的关怀等等。这些事情都能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让学生积累下来,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基石,阅读是提高。设立专门的阅读课堂,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科学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多读一些世界名著,能让我们了解许多地理知识;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摘抄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名人警句,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四、由浅入深,重视说话指导
作文教学应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讲求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文字是人们思想表达出来的符号,而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先导。为此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应当按照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训练,用口头语言的训练带动书面语言的练,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说话训练到作文训练,是作文教学中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历程的具体化,反映了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演进顺序。因此,不能把从说到写、说写结合看成形式上的变化,而应掌握其内在联系。
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从说话、写话到命题作文,这个教学顺序的科学命题还未被完全认识。一提作文就是动笔写的观念还相当盛行,也有的认为高年级写,低年级说,或者说归说、写归写、说写脱钩等,这也是学生写作水平上不去的原因之一。为了把作文教学纳入科学的轨道,尽快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明确从说到写的过程,既是小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又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写作流程。因此,就作文教学过程来说,应按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顺序进行,即从说话、写话到命题作文;从一篇文章的写作指导来说,也应按从说到写的顺序进行。
五、重视评语,善于沟通交流
当学生认为自己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或认为老师不能理解自己,造成抗拒与老师分享自己的真情实感时,教师应该先作一番自我反省,自己平时的任课情况和对待学生的时候是否存在偏心之嫌。其次,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要尽快与此类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症结所在,从而能对症下药,最后能药到病除。习作的批改,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因此,在批改作文时,教师的评语要下足功夫,多使用鼓励性,赏识性、肯定性的批语,寻找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写下让学生受鼓舞的批语。如:“你的文章让我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这一个‘躺’,让老师体会到春天的快乐。”不同的表扬,让学生找到写作的快乐,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从而触发学生内心深处写作的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能力,同时还应在各个环节努力创设最佳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