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清照的词前期多涉闺情相思,不乏风韵优美之作。南渡后,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入于所作,风格变为低回婉转,凄苦深沉。李清照前后期间的风格虽大为迥异,但都以其闺阁为中心。考虑到李清照作为一个女性,其词作虽以闺阁为中心也是封建社会的局限性所造成的,但其词作本身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认真对待。
关键词:貌其声,见其心,想其神;遗貌取神;独树一帜;愁满乾坤;长流不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李清照的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真实大胆地反映了女性自身的心理世界,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心理态势,委婉含蓄地传达了她们的喜怒哀乐。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一短短的小令,可以说是李清照的一个名篇,寥寥数语就将惜花之人的形象呼之欲出。而每一个读者读完之后,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小令所描述的那幅生动画面,在雨后的一个情景:一位贵妇因昨夜饮酒尚未完全清醒,只是在朦胧中感到天已经亮了,便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怎么样?那个粗心的侍女哪里知道女主人的心事,简单的回答,没有什么变化,海棠花还在开着。不料,女主人却急不可待的提醒和纠正她说:“不,不,你知道吗,那绿叶渐大,绿色渐浓,红花之色就要消褪,红花也就要飘落了。”
词中女主人惜花惜春的心理跃然纸上,虽未见其人,却可以貌其声,见其心,而想其神。可以说,作者在这里采用了遗貌取神之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文学作品的价值高低并不能取决于作者性别,但在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文坛上,出现这样一位以我笔写我心,写所爱,写所想,写所悟的女性,而且艺术手法之高超,足让须眉低首的女词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在对妇女有着种种桎梏的封建文化氛围中,作为一个妇女作家,李清照在词里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教条,因此,她的词在当时就被斥为“无顾藉”“无检操”。但今天看来,这也正是李清照词高超的价值所在。也正是其一股清泉长流的原因之一。
李清照的词并不只局限于闺房之中,她勇于涉及闺房以外的事情。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赵挺之因攀附蔡京而升任丞相,李清照写诗予以讽刺:“炙手可热心可寒。”南渡后,她更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等诗句鞭挞了南宋统治集团里那些见了敌人就只知逃跑的人物。
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婉约派词风,并使其得以发展,南渡后,她经历坎坷艰辛,目睹了种种残酷、动荡的现实,身心处于愁苦之中,词作也常于思乡怀旧之中,揉合进家国之恨,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词风缠绵凄苦,沉郁悲怆。李清照的后期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但在词风上,她坚持自南唐以来,婉约词的传统,以一种凄恻委婉的风格创造出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反映她个人坎坷不幸经历和悲凉痛苦的内心世界的词章。李清照的词有其独树一帜的一面,表现出艺术上的巨大独创性。
李清照后期词是如泣如诉的低吟,尽管在艺术手法上还是一如前期的委婉,但基调却是那样饱经忧患之后的沉郁、忧伤,南渡之前,李清照词中也常提到“愁”: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
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在生活中经常要感受到的忧愁,尽管十分真挚,但毕竟是一种只关系到个人生活的轻微忧伤,南渡之后,李清照再写到“愁”就不那么清淡了。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之后,李清照身遭国破、家败、夫亡的一连串不幸。昔日的名门闺秀,旷世才女,而今流落为漂泊流浪的孀妇,孑然一身,穷苦无依。家国沦亡之痛,身世飘零之悲,无时不啮咬她那愁苦的灵魂,本词所反映的就是作者这种凄凉的晚境。
起首三句,创造性的运用了一组14个叠字,从主人公动作、所处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三个方面着笔,刻划了其时其地的境遇,淋漓尽致的表现了那寻觅无着,哀婉凄绝的精神状态。为主篇定下了愁绝的基调。接着分六层写其种种愁苦情景:“乍暖”两句,说气候不佳,难以调养,这是一层愁:“三杯”两句说急风淡酒,何能抗寒,此为二层愁:“雁过”二句,说新来旧雁无书可传,此为三层“愁”;“满地”三句,言黄花瘦损,无人赏怜,此为四层愁;“守着”两句,言独坐黄昏,寂寞难耐,此为五层“愁”;“梧桐”两句,言雨打桐叶,滴断衷肠,此为六层“愁”。词篇到此,字字是悲,句句是愁,目光所接,皆触愁情,大有愁满乾坤之势。由于通篇为愁雾所笼罩,作者感情已无法自抑,终于在结尾处爆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结句,酣畅淋漓地倾泻了她的无限愁情,也饱含着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思。此词不仅是个人的愁悲曲调,也弹奏出了时代的哀音,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赢得了历代评论家的赞赏。杨慎云:“宋人中填词,易安要称冠绝……。《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③准确的指出了此词在两宋词坛上的卓绝地位。
李清照词所抒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之情,既是她个人的,也是时代的,历史的。那起伏不平的曲线是她多难人生履痕的记录;也是她光辉人格形象的显现。李清照以其生花的妙笔抒写着她的所感,所爱,所想,所恨,在她典雅而不生涩的词中,饱含着一位女性词人真实而独特的感情,在那清新而隽永的词风中我们品味到了她生活的坎坷与沧桑和时代的战乱与动荡。李清照的词就是中国古文学这一历史星河中的一股清泉,长流不衰。
参考文献:
1.《唐宋词鉴赏词典》(唐、五代、北宋卷),唐圭璋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8年4月第1版,1996年7月第12次印刷。
2.《宋词三百首》,谢桃坊评注,巴蜀书社出版,1999年8月第一版,1999年8月第一次印刷。
3.《宋词鉴赏解析》,江云鹤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第一版,2002年4月第二次印刷。
4.《宋词精品》(珍藏本),诸葛忆兵选评,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1年2月第一版,2001年2月第一次印刷。
5.《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第1版,2000年2月第二次印刷。
关键词:貌其声,见其心,想其神;遗貌取神;独树一帜;愁满乾坤;长流不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李清照的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真实大胆地反映了女性自身的心理世界,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女子形象,反映出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心理态势,委婉含蓄地传达了她们的喜怒哀乐。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一短短的小令,可以说是李清照的一个名篇,寥寥数语就将惜花之人的形象呼之欲出。而每一个读者读完之后,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小令所描述的那幅生动画面,在雨后的一个情景:一位贵妇因昨夜饮酒尚未完全清醒,只是在朦胧中感到天已经亮了,便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怎么样?那个粗心的侍女哪里知道女主人的心事,简单的回答,没有什么变化,海棠花还在开着。不料,女主人却急不可待的提醒和纠正她说:“不,不,你知道吗,那绿叶渐大,绿色渐浓,红花之色就要消褪,红花也就要飘落了。”
词中女主人惜花惜春的心理跃然纸上,虽未见其人,却可以貌其声,见其心,而想其神。可以说,作者在这里采用了遗貌取神之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文学作品的价值高低并不能取决于作者性别,但在男人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文坛上,出现这样一位以我笔写我心,写所爱,写所想,写所悟的女性,而且艺术手法之高超,足让须眉低首的女词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在对妇女有着种种桎梏的封建文化氛围中,作为一个妇女作家,李清照在词里揭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教条,因此,她的词在当时就被斥为“无顾藉”“无检操”。但今天看来,这也正是李清照词高超的价值所在。也正是其一股清泉长流的原因之一。
李清照的词并不只局限于闺房之中,她勇于涉及闺房以外的事情。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赵挺之因攀附蔡京而升任丞相,李清照写诗予以讽刺:“炙手可热心可寒。”南渡后,她更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等诗句鞭挞了南宋统治集团里那些见了敌人就只知逃跑的人物。
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婉约派词风,并使其得以发展,南渡后,她经历坎坷艰辛,目睹了种种残酷、动荡的现实,身心处于愁苦之中,词作也常于思乡怀旧之中,揉合进家国之恨,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的深重。词风缠绵凄苦,沉郁悲怆。李清照的后期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但在词风上,她坚持自南唐以来,婉约词的传统,以一种凄恻委婉的风格创造出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反映她个人坎坷不幸经历和悲凉痛苦的内心世界的词章。李清照的词有其独树一帜的一面,表现出艺术上的巨大独创性。
李清照后期词是如泣如诉的低吟,尽管在艺术手法上还是一如前期的委婉,但基调却是那样饱经忧患之后的沉郁、忧伤,南渡之前,李清照词中也常提到“愁”: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
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在生活中经常要感受到的忧愁,尽管十分真挚,但毕竟是一种只关系到个人生活的轻微忧伤,南渡之后,李清照再写到“愁”就不那么清淡了。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南渡之后,李清照身遭国破、家败、夫亡的一连串不幸。昔日的名门闺秀,旷世才女,而今流落为漂泊流浪的孀妇,孑然一身,穷苦无依。家国沦亡之痛,身世飘零之悲,无时不啮咬她那愁苦的灵魂,本词所反映的就是作者这种凄凉的晚境。
起首三句,创造性的运用了一组14个叠字,从主人公动作、所处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三个方面着笔,刻划了其时其地的境遇,淋漓尽致的表现了那寻觅无着,哀婉凄绝的精神状态。为主篇定下了愁绝的基调。接着分六层写其种种愁苦情景:“乍暖”两句,说气候不佳,难以调养,这是一层愁:“三杯”两句说急风淡酒,何能抗寒,此为二层愁:“雁过”二句,说新来旧雁无书可传,此为三层“愁”;“满地”三句,言黄花瘦损,无人赏怜,此为四层愁;“守着”两句,言独坐黄昏,寂寞难耐,此为五层“愁”;“梧桐”两句,言雨打桐叶,滴断衷肠,此为六层“愁”。词篇到此,字字是悲,句句是愁,目光所接,皆触愁情,大有愁满乾坤之势。由于通篇为愁雾所笼罩,作者感情已无法自抑,终于在结尾处爆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结句,酣畅淋漓地倾泻了她的无限愁情,也饱含着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思。此词不仅是个人的愁悲曲调,也弹奏出了时代的哀音,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赢得了历代评论家的赞赏。杨慎云:“宋人中填词,易安要称冠绝……。《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③准确的指出了此词在两宋词坛上的卓绝地位。
李清照词所抒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之情,既是她个人的,也是时代的,历史的。那起伏不平的曲线是她多难人生履痕的记录;也是她光辉人格形象的显现。李清照以其生花的妙笔抒写着她的所感,所爱,所想,所恨,在她典雅而不生涩的词中,饱含着一位女性词人真实而独特的感情,在那清新而隽永的词风中我们品味到了她生活的坎坷与沧桑和时代的战乱与动荡。李清照的词就是中国古文学这一历史星河中的一股清泉,长流不衰。
参考文献:
1.《唐宋词鉴赏词典》(唐、五代、北宋卷),唐圭璋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8年4月第1版,1996年7月第12次印刷。
2.《宋词三百首》,谢桃坊评注,巴蜀书社出版,1999年8月第一版,1999年8月第一次印刷。
3.《宋词鉴赏解析》,江云鹤主编,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第一版,2002年4月第二次印刷。
4.《宋词精品》(珍藏本),诸葛忆兵选评,哈尔滨出版社出版,2001年2月第一版,2001年2月第一次印刷。
5.《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第1版,2000年2月第二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