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未见底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两家大型开发商可能在2009年破产或解体,引发地产业更为剧烈的波动
  
  《财经》记者 张映光
  
  2009年的春节,也许将是房地产“入冬”后最冷的时候。
  尽管2008年底的一系列政策利好与市场成交量的短暂回升,似乎令人们嗅到了一丝楼市“春天”的气息,但所有人都知道,最严酷的“三九”天还没来到。
  如今,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哪怕政府全盘摒弃近五年来的宏观调控。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是悲观者之一。他说,如今的市场呈“L”形,“已经见底了,但何时回暖,还是未知数”。
  还有比潘石屹更悲观者。过去几个月,不少以房地产投融资为业的律师,或在半休假状态,或转向铁路、公路等政府工程项目。
  一位资深房地产业律师对《财经》记者表示,这种悠闲的日子就快结束了,因为,春节后可能将有大量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破产案涌现出来。
  “很多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已经断了,工程款、银行及民间贷款到年终进入集中结算期。还不上钱,就会引发诉讼,清算快开始了。”这位律师说。
  在上一轮楼市泡沫中看错了周期的开发商们,将付出代价。民生银行房地产信贷部一位高层人士则向《财经》记者表示,那些还不了贷款的开发商,“只有主动割肉,才能避免灭顶之灾”。并购贷款政策出台后,民生银行正在试图推进房地产业的兼并。
  中央政府也已经意识到地产公司的破产风险,以及可能造成的深层影响,并明确出台了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并购融资的政策。
  但是,房地产公司之间有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并购,以避免大量“烂尾楼”的出现,仍旧是个疑问。
  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副总裁蔡洪平预言,可能只有三分之一的房地产企业能够熬过这个“严冬”。“市场成交量也许会出现回升,但房价还将进一步下跌。”蔡洪平近期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进入“寒冬”的房地产业,2009年将是最难熬的一年。
  
  即将跌入谷底
  尽管地方政府正在不遗余力地救市,临近春节,房地产市场下滑引发的一系列矛盾,仍有进一步被激化的趋势。
  一方面,开发商因流动性困境,难以偿还银行与民间借贷。重庆市房地产商会近期递交重庆市政府的一份报告显示,重庆多家房地产开发商为维持运营,借用民间高利贷,很多已严重逾期,难以偿还。为此,商会希望当地政府部门组成专门机构,就重庆房地产企业民间高利借贷问题进行联合调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一位人士则向《财经》记者表示,全国有多家大型开发商在年底对其开发贷款进行了展期或转贷,总额可能达到几百亿元。其中,仅富力地产一家便对其逾80多亿元的短期贷款进行了展期。
  银行对无法按期归还贷款的开发商,已不再提供新的贷款了。按规定,一年期贷款最多只能展期半年,到期仍无法归还,银行有权委托第三方对其抵押物进行拍卖,以偿还债务。
  另一方面,因工程款拖欠引发的连锁诉讼,已经呈现箭在弦上之势。开发商因项目停工、滞销,导致无法按期支付建筑商的工程款,建筑商则因此无法偿付建材商的欠款。
  此外,开发商与地方政府,这一对原本拥有共同利益的“伙伴”,也出现了裂痕。开发商降价引起的连锁反应,令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财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土地价格过高,即遭流拍。转让价格过低,又引起拿过高价地的开发商不满,要求退地。商品房价格下降,甚至令限价房与经济适用房都出现了滞销。
  最后和最基本的,仍旧是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博弈。
  “暂时没有开发商再敢轻易对分期开发的项目进行降价。”一位地产商向《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在等待时机。” 时机是指前期高价卖出的期房转变为现房交付给购房者。此后,开发商才敢于对新开的楼盘大幅降价。
  上述民生银行高层人士即认为,购房者采取打砸售楼处的极端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买到的是一个期约合同,而不是一套房子,“那些住进了新房的购房者,是不会因为降价去砸售楼处的,也不可能去退房”。
  因此,很多开发商都在等待前期项目交房,再开新的一期。
  春节过后,大部分在2008年初房价较高时期预售的房屋,都会建成交房。此时,开发商将掀起一轮新的降价潮,以缓解资金压力。
  这一轮降价潮将在北京、上海等房价下降缓慢的城市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令房价迅速下滑,从而引发更深度的调整。
  
  等待标志事件
  接下来的标志性事件,可能会是一两家大型开发商出现破产或解体。
  2008年3月,恒大地产上市折戟是房地产市场下滑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潘石屹将《财经网》的报道贴于其博客,并预言房地产业将在100天内发生巨变。但这样的清醒为时已晚。大多数的开发商都在2006年-2007年的这一轮楼市泡沫中狂飙突进,仿佛上涨可以无限期地持续。如今,对市场周期的误判留下的是一大堆高价购入、不敢再投资开发的土地和高昂的负债。
  这场巨变仍在继续。2009年10月,恒大地产上市失败后进行的私募将到达期限,届时恒大地产的命运,将要揭晓。
  恒大地产的私募贷款,是以项目抵押为代价。
  据《财经》记者了解,美林等机构投资者与恒大地产签订的私募协议,约定恒大地产若在一年内无法完成上市,将向机构投资者追加抵押1倍的股权,令机构投资者持股将超过三分之二。如果恒大地产无法如期偿还贷款,机构投资者将对其展开债务重组,恒大地产将难逃被“瓜分”的命运。
  与恒大地产同样被挡在港交所门外的,还有50多家地产开发商,其中有一半与恒大地产相似,在上市前引入机构投资者,如今同样面临无法偿还贷款而被重组的风险。
  一位投行房地产业务主管向《财经》记者透露,由对冲基金投资的公司,将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金融危机令对冲基金出现挤兑,一旦房地产公司无法偿还贷款,这些贷款有可能转为项目股权。这意味着这些公司有可能解体。
  即使上市地产公司,一季度之后也都将交上一份凄惨的财报,令资本市场的信心跌入谷底。此时,任何一家大型知名地产公司破产或解体,都将引发一场不小的地震。
  
  如果资金陷入危机的地产商能够通过转让项目全身而退,这场危机也许还不会向更大的范围蔓延。一旦开发商破产引发楼盘“烂尾”及复杂的三角债务,房地产业的危机便有可能波及其他领域。
  前述长期从事房地产投融资业务的律师向《财经》记者表示,大型房地产商可以得到来自政府和银行的支持,因此可以在严冬中支撑更长的时间。但是,至2009年底,若市场仍然没有出现好转,一些大型房地产商亦难逃破产命运。
  仍有一些开发商把希望寄托在政府救市上。但这种期望在逐步淡去。2009年1月间,京沪两地政府高官纷纷高调表示高房价难以持续,政府无意救市。过去半年间各种政府的救市政策,已证明政策并不是“救命稻草”。政策相对于市场的变化,永远显得过于滞后。在每一轮海啸之后,总有一批裸泳者要死在沙滩上,对于大部分开发商而言,这正是市场给予的惩罚和教育。
  
  寻找机会
  尽管外资投行在金融海啸中损失惨重,但是,新的房地产基金却仍在筹措之中,并时刻准备“抄底”。
  据《财经》记者了解,摩根士丹利仍未放弃筹措房地产“7号基金”,这一基金原计划在全球筹集100亿美元,其中有近100亿元人民币投向中国。但是由于经济危机日渐加深,“7号基金”募集并不顺利。
  为此,摩根士丹利特别放宽了募集时限。一位摩根士丹利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7号基金”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009年下半年,伺机抄底。
  此前,摩根士丹利的“6号基金”,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投资均遭遇惨败,基金经理团队已解散。在五年前陆续开展投资的“5号基金”,则进入回收期,但因房地产市场下滑严重,摩根士丹利在上海及香港的物业抛售均遭遇困境。
  与投行相似,以港资为主的外资地产商,也在等待市场底部的到来。
  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便表示,因为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的考验,香港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均具有比较出色的应对危机能力。
  新鸿基、恒隆地产等香港开发商的共同特点是现金充裕,负债极低,与内地开发商恰好相反。即使是九龙仓等香港开发商为寻求扩张,在2007年取得了很多“天价”地,这些开发商的现金依旧充裕,现在是他们难得的扩张机遇。
  但在内地,即使像万科这样公认的行业“老大”,也已经无力继续扩张了。万科总裁郁亮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便表示,不会在近期并购其他公司,万科的首要目标是生存。
  目前,中国有近6.5万家房地产商,其中,绝大多数的开发商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是导致这些开发商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正如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所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和波动性很强的行业。每一轮波动都会淘汰一大批开发商,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
  内地房地产企业过去并未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对市场预期判断错误,导致其在过去两年间非理性拿地,推高房价。另一方面,很多房地产商过分依赖融资杠杆,扩张速度过快,市场骤变中,其脆弱的资金链一触即断。调头早的开发商尚有机会生存下去,调头晚的只好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蔡洪平认为,那些在城市郊区囤积大量土地的开发商,可能将面临更深的危机,“房地产业的地震将会从城市周边地带首先爆发,因为没有什么人愿意接手这些土地。”
  随着行业洗牌加剧,价格会进一步寻底。
  由于开竣工面积将进一步下降,带来供应的缩减。一些业内人士担心房价有可能报复性反弹,但即使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也将不会再像2006年一样,刺激消费者进行恐慌性的购买。相反,成交量会因此再度出现急剧下降,将房价拉到新低。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房地产在满足消费者自住之外,也兼具投资属性,这决定了这一市场的波动性,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发生一次行业大洗牌。
  洗牌中,那些对周期判断错误的房地产商,理所当然地将被市场淘汰。政府的救市举措不当,比如某些地方政府为托住房价所做的种种过激的努力,只能干预市场调节的进程,拖延危机爆发的时间,而无法扭转市场。一些开发商将仍寄望于政府对救市加码,却忘了反思过去几年市场决策的失误。
  另一方面,长久以来,政府过分依靠土地财政发展地方经济的模式,使得很多地方政府面对市场的下滑比开发商还要紧张。
  这反过来更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继续“头疼医头”,甚至“头疼医脚”式的政策调整,无助于市场的自身调整,甚至反而起到加剧和放大市场波动的结果。政府应从更深处寻求制度变革,减少或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面对2009年房地产市场可能将要发生的深幅调整,政府最重要的责任决非直接干预市场,而应致力于减少波动所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包括因开发商破产重组产生的债务纠纷和楼盘“烂尾”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他文献
中国第一只主权财富基金出师一再不利,不惟天时作祟,建立一整套市场化的公司运营机制更成急务    《财经》记者 李箐    对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投资失误的责难,早已不是新鲜事。然而,对于中投来说,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短期的投资失误乃至损失本无需自乱阵脚,与中投可供投资的总规模相比,这些损失也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尽快找到盈利项目,而应“反求诸己”,通过理清公司治理机制,网
期刊
中国必须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财经》记者 徐可    虽然还是年初,但可以断言,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下称气候变化大会),将是未来数年来最为重要的国际性事件之一。  按照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路线图”,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将最终明确发达国家在2012年之后
期刊
中国农村的前景,取决于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各项改革进展    《财经》记者 常红晓      农民工失业、农民收入下降、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这些都是对决策者的考验,同时也是推进制度性改革的动力    2008年的中国农村可谓跌宕起伏。10月以前,无论是农民收入还是粮价,形势一派大好;10月之后,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粮棉价格下行与农民工失业叠加,乐观预期不再。  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
期刊
本世纪就业压力最沉重的一年到来,必须寻找更有利于创造工作岗位的新增长模式    《财经》记者 任波 实习记者 李鹏    短短几个月内,人们延续了几年的对城乡就业扩大的乐观预期,转眼间变为对大规模失业的恐慌。就业压力空前严峻,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形势尤其趋紧,劳动争议事件也大幅增加。  回溯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国企改革当中以“减员增效”为主导的“下岗分流”,曾经带来了一场波及近3000万下岗职
期刊
新一轮司法改革重新强调“司法大众化”和“司法民主化”,未超越“应对性”思路    《财经》记者 秦旭东    这个冬天,因牵涉“三鹿毒奶粉”事件而被刑事追诉的被告人陆续走上法庭,但是,为数众多的受害者索取民事赔偿的诉求,依然踯躅于司法大门之外。  从2008年9月23日开始,全国各地不少患者家属即不断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结果无一例外——法院均不予立案,表示要“等上面的统一安排”。  这类现象在
期刊
市场的自由程度,依赖于市场参与者们的责任伦理    《财经》学术顾问 汪丁丁    伴随着每一个文明社会的物质生活的,是“市场”,它从来没有消失过。成为问题的始终是:市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  市场的自由程度,依赖于市场参与者们的责任伦理。这是关于市场自由的一项基本原理。市场自由要求市场以外的社会生活不服从市场规则。哪怕是“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也会产生两类不良后果:(1)“消费者至上”(con
期刊
在目前通胀无法被制止的情况下,应提高利率,不应管制价格    受各国将限制食品出口的消息推动,作为国际大米交易中基准价格的泰国大米价格,在3月31日上涨30%至790美元/吨。自2007年底以来,泰国大米价格已经翻番,相比于2003年的水平也增长了近三倍。   当前食物的价格趋势与油价在50美元/桶时的情况类似,后者在这一时点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进入。投资基金密切关注农产品期货的情况已经尽人皆知,而
期刊
全行业亏损之下,国有航空公司纷纷寻求政府注资,联合重组启动在即;民营航空公司则已到存亡关头    《财经》记者 季敏华      中国民航业内对2009 年的行业前景存在显著分歧    短短一年时间,航空业从巅峰跌至低谷。   刚刚结束的2008年,全球约有60家航空公司破产;而亚太地区航空业2008年则整体亏损,净利率为-0.5%。中国航空业2008年全行业亏损亦已成定局。   这与一年前的盛景
期刊
仍处在地震活跃期的中国,未来能否真正避免悲剧重演,或许取决于从汶川大地震中到底学到了多少    《财经》记者 李虎军      2008年5月12日,都江堰,一家在地震后岌岌可危的麻将馆, 时钟指在下午2点28分    2009年5月1日,《防震减灾法》将正式施行。这距离汶川大地震几乎整一年。  正处地震活跃期的中国,在2009年,或许还要直面这个充满太多未知数的“魔鬼”。    地震活跃期仍未结
期刊
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对GDP和就业有些影响,但会比估计的要小;对消费者和纳税人而言,其价值甚至更小    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政府增加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会把劳动、资本和原材料从其他经济活动中转移出来,对私人支出产生“挤出效应”。若果真如此,GDP指标不会受到多大影响。如果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增加政府支出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如果政府支出的效率比被挤出的私人支出低,那么整体经济效率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