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然后巧妙利用,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肢体语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是无形的且无处不在的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有机结合,使我们的教学艺术锦上添花。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互动性过程,教师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会在数学课上起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巧用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弱,只有充满激情,有趣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激情,妙趣横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在教学中鲜明地、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从而降低思维的难度,同时也把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用不着死记硬背就很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低年级由于年龄的特点,直观的比较容易接受,教师把手势动作变成为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低年级学习求和问题。教师利用态势语言,用夸张的手势动作,两只手分别比划出两部分,再做合起来的动作,即把两只手从两端向上会拢,意为求和,并边比划边说:“把这部分和这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它们的总数了。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求和问题用加法解答。”学生从这个过程中理解了求和用加法的含义。又例如求剩余问题,则教师用两只手比划出一个整体。再比划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同时说:“求剩下的部分。”并比划出剩下的部分。强调“去掉”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是减去。同时也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用手比划出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再例如:一位教师讲《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教师问天气预报中有负数吗?学生答后,教师接着问:“零下5度与5度意思一样吗?接着出示一个大号温度计,挂在黑板一边,学生能够指出5度,而指出零下5度却有困难了。这时教师走过去,用手势从零刻度为起点,向下一比划,示意这些都是零下的度数,也就是负数。此时,老师恰当地运用手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零上和零下。而教师让学生比较零下5度与零下15度哪一个温度感觉更冷时,教师又一次运用手势,越往下温度越低。帮助学生理解零下15度更冷。因为这个知识只需要学生“意会”就可以了,教师运用手势语言巧妙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
(二)协助学生分析有利于理解
就数学分析能力与数学基础知识而言,他们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数学分析能力是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分析能力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数学的学习和训练,数学分析能力就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又以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前提,数学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又极大地影响数学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深入。数学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远比数学基础知识的获得要慢,要想使数学知识向数学能力转化,需要有一个强化的训练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用课堂教学语言把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合理的发挥身体语言的无声艺术作用,能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这两个概念抽象难理解,师生利用身体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就可以清晰形象地理解1厘米就是食指的宽,1米就是张开手臂时左右两个拳头之间的长度。掌握了比画长度的本领,学生在解答有关长度的习题时就较顺当。又例如学习直线和射线的时候,怎样让学生把两个概念之间定义的区别弄得一清二楚,并在自己遇到问题时不混淆,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我在备课时抓住“端点”、“延伸”、二个关键词,课堂上师生运用身体语言表达:可以用一只手臂平直伸开表示射线,指尖向前无限延伸,身体表示一端端点。同样用两只手臂平直伸开表示直线,指尖两边无限延伸。这样即形象又直观的表示,既使学生快速的理解了两个抽象的定义,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简单明了的体验中学习了直线和射。
(三)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手势答案
“手指动一动,答案全明了”。在教学中,我们面向的师全体学生,单一问答、齐声回答中的从众心理有时根本不能让老师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让学生动动手指有时也是一种简洁快速的反馈。例如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样不仅省时,也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练习面广,避免了枯燥的一对一答回答。
(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快乐学习并从中汲取知识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共识。游戏无疑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有声语言无声肢体语互相配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数学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学习,将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富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学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师运用态势语言设计“用手指凑十”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学生伸出九个手指头,凑成十。以此类推。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人的思维活动也正是在情感的积极状态下才能得以活跃,创造性的思维才得以产生。
二、肢体语言在師生互动中的作用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光靠教师的肢体语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学会读懂学生的肢体语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肢体语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无声语言,多数是半无意识甚至无意识地显示出来的,具有语言不具备的真实性。学生肢体语的本质是对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作出形象的反映。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资源。读懂学生的眉目语、表情语、手势语和坐姿语。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心理活动,探明学生真正心思的“蛛丝马迹”,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从而做出教学调整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肢体语言;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互动性过程,教师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微笑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眼神、姿态向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会在数学课上起到激励、强化、交流、暗示等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肢体语言在课堂中的巧用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弱,只有充满激情,有趣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使课堂充满激情,妙趣横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在教学中鲜明地、恰如其分地运用身体语言能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从而降低思维的难度,同时也把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用不着死记硬背就很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低年级由于年龄的特点,直观的比较容易接受,教师把手势动作变成为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关系直观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低年级学习求和问题。教师利用态势语言,用夸张的手势动作,两只手分别比划出两部分,再做合起来的动作,即把两只手从两端向上会拢,意为求和,并边比划边说:“把这部分和这一部分合起来,就是它们的总数了。合起来就是加起来,所以求和问题用加法解答。”学生从这个过程中理解了求和用加法的含义。又例如求剩余问题,则教师用两只手比划出一个整体。再比划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同时说:“求剩下的部分。”并比划出剩下的部分。强调“去掉”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是减去。同时也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用手比划出这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再例如:一位教师讲《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时,教师问天气预报中有负数吗?学生答后,教师接着问:“零下5度与5度意思一样吗?接着出示一个大号温度计,挂在黑板一边,学生能够指出5度,而指出零下5度却有困难了。这时教师走过去,用手势从零刻度为起点,向下一比划,示意这些都是零下的度数,也就是负数。此时,老师恰当地运用手式帮助学生理解了零上和零下。而教师让学生比较零下5度与零下15度哪一个温度感觉更冷时,教师又一次运用手势,越往下温度越低。帮助学生理解零下15度更冷。因为这个知识只需要学生“意会”就可以了,教师运用手势语言巧妙地帮助了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
(二)协助学生分析有利于理解
就数学分析能力与数学基础知识而言,他们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数学分析能力是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数学分析能力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数学的学习和训练,数学分析能力就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又以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前提,数学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又极大地影响数学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深入。数学分析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远比数学基础知识的获得要慢,要想使数学知识向数学能力转化,需要有一个强化的训练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用课堂教学语言把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合理的发挥身体语言的无声艺术作用,能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教学《米和厘米的认识》时,这两个概念抽象难理解,师生利用身体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就可以清晰形象地理解1厘米就是食指的宽,1米就是张开手臂时左右两个拳头之间的长度。掌握了比画长度的本领,学生在解答有关长度的习题时就较顺当。又例如学习直线和射线的时候,怎样让学生把两个概念之间定义的区别弄得一清二楚,并在自己遇到问题时不混淆,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我在备课时抓住“端点”、“延伸”、二个关键词,课堂上师生运用身体语言表达:可以用一只手臂平直伸开表示射线,指尖向前无限延伸,身体表示一端端点。同样用两只手臂平直伸开表示直线,指尖两边无限延伸。这样即形象又直观的表示,既使学生快速的理解了两个抽象的定义,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简单明了的体验中学习了直线和射。
(三)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手势答案
“手指动一动,答案全明了”。在教学中,我们面向的师全体学生,单一问答、齐声回答中的从众心理有时根本不能让老师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让学生动动手指有时也是一种简洁快速的反馈。例如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样不仅省时,也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练习面广,避免了枯燥的一对一答回答。
(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在新课程教学环境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快乐学习并从中汲取知识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共识。游戏无疑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有声语言无声肢体语互相配合、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数学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学习,将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富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学了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教师运用态势语言设计“用手指凑十”的游戏。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学生伸出九个手指头,凑成十。以此类推。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训练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而人的思维活动也正是在情感的积极状态下才能得以活跃,创造性的思维才得以产生。
二、肢体语言在師生互动中的作用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光靠教师的肢体语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学会读懂学生的肢体语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肢体语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无声语言,多数是半无意识甚至无意识地显示出来的,具有语言不具备的真实性。学生肢体语的本质是对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作出形象的反映。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资源。读懂学生的眉目语、表情语、手势语和坐姿语。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心理活动,探明学生真正心思的“蛛丝马迹”,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从而做出教学调整以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