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预学案”,它与传统的自学提纲有何区别?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预学案,以达到导学、导教、导练的目的?有了预学案之后,教师又该如何重新审视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笔者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预学案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预学案”
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 预学≠看书。
预学不等于让学生“自由”看书,更不等于把课本中的概念、结论等简单抄到预学案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好预学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逐步地、有层次地实现学习目标。有些课型学生甚至不需要看书,直接根据教师提供的预学案事先自主探索,便能达到预学目的。
2. 预学案≠固定模板。
有些教师认为预学案无非就是看书预习,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用固定的模板来作为预学案,这样的认识显然有所偏差。预学案应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来设计,它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量体裁衣”,或引导学生根据预学案中的提示预习思考,或通过基本习题检测预习效果等。总之,预学案应因课而异,具有针对性。
3. 预学≠不教。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前学生通过预学掌握知识,课上让他们交流汇报预学成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就不用教了。其实不然,教师应该把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做到心里有数,事先设计好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和课中出现的学习状况,在课中重点展开讨论,顺学而教,让学生内化新知。
二、精心设计“预学案”
预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预学效果,并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具体谈一谈如何设计预学案。
(一)本课预学案展示
【学习内容和目标】
1. 我要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 我要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还要掌握平方的书写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理解平方的意义并掌握它的书写方法。
【学法指导】
1.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字母?它表示什么意思,简要地写出来。
2. 认真完成书上第52页的例1中的三道题目。我们发现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摇?摇?摇?摇?摇?摇)。
3. 5+m=15,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5+m<36,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m只青蛙m张嘴,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4.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运算定律,你会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如果再让你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选择哪种叙述方法,为什么?
5. 认真看书,自学第52页、53页,你发现了什么?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可以怎样简写?
6. 它们区别在哪里?
7. 对于这节课,你还有问题吗?
(二)预学案分析
1. 明晰学习目标与内容,理清学习重难点。
本课预学案中的前两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是展开自学的基础。就如同教师要知道重难点,才能把握教学重心,学生知道重难点在哪,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用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 关注知识与生活经验,使预学更有针对性。
学法指导是预学案最重要的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教学任务分为三大块: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体现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性;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体现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根据这三大块的学习任务,笔者设计了6个自学环节。学法指导中的第1小题,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而且在四年级学习“运算定律”时也用到字母,对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预习的過程中也要让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经验来自学,以提高学习效率。
3. 跳出教材学教材,把握知识本源。
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学生的预学同样如此。要防止学生跳进课本的漩涡之中,依葫芦画瓢,预学案的设计就要有所考虑。学法指导中的第2小题,旨在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字母和符号可以表示数。我们知道字母运用广泛,它不单单表示确定数,还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数或任意数,这在课本上是没有呈现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预学案的设计中,也可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不应局限于自学课本例题,而是让学生根据需要跳出课本来自学,这就是前文所讲的“预学≠看书”。学法指导中的第1至第3小题主要是解决“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创造性地自学。
4. 重视经历与体验,谨防“拿来主义”。
自学,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而是简单地将教材中的内容记下来。在这方面,教师除了加强引导,使学生逐步感知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把经历与体验的过程设计在预学案中。例如学法指导第4小题的学习重点是解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便于应用。这个结论在书上有呈现,但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看书,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两种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让他们尝试体验这两种表示方式。然后笔者顺势追问:“如果再让你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选择哪种表示方法?”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更加简明、易记。在“预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准自学方向,引导他们自悟,避免机械记忆书上结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是不是自学就完全不用看书呢?当然也不是。学法指导第5、6小题的任务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这里就要让学生看书自学。因为这部分知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设计探究环节。
学生在预学案的指引下,预先学习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探究,把课堂的重心前移,把学习时机提至课前。同时,学生在自学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隔天他们就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发挥课堂的时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曹溪中心小学)
一、正确认识“预学案”
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 预学≠看书。
预学不等于让学生“自由”看书,更不等于把课本中的概念、结论等简单抄到预学案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好预学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逐步地、有层次地实现学习目标。有些课型学生甚至不需要看书,直接根据教师提供的预学案事先自主探索,便能达到预学目的。
2. 预学案≠固定模板。
有些教师认为预学案无非就是看书预习,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用固定的模板来作为预学案,这样的认识显然有所偏差。预学案应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来设计,它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量体裁衣”,或引导学生根据预学案中的提示预习思考,或通过基本习题检测预习效果等。总之,预学案应因课而异,具有针对性。
3. 预学≠不教。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前学生通过预学掌握知识,课上让他们交流汇报预学成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就不用教了。其实不然,教师应该把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做到心里有数,事先设计好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和课中出现的学习状况,在课中重点展开讨论,顺学而教,让学生内化新知。
二、精心设计“预学案”
预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预学效果,并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具体谈一谈如何设计预学案。
(一)本课预学案展示
【学习内容和目标】
1. 我要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 我要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还要掌握平方的书写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理解平方的意义并掌握它的书写方法。
【学法指导】
1.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字母?它表示什么意思,简要地写出来。
2. 认真完成书上第52页的例1中的三道题目。我们发现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摇?摇?摇?摇?摇?摇)。
3. 5+m=15,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5+m<36,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m只青蛙m张嘴,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4.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运算定律,你会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如果再让你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选择哪种叙述方法,为什么?
5. 认真看书,自学第52页、53页,你发现了什么?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可以怎样简写?
6. 它们区别在哪里?
7. 对于这节课,你还有问题吗?
(二)预学案分析
1. 明晰学习目标与内容,理清学习重难点。
本课预学案中的前两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是展开自学的基础。就如同教师要知道重难点,才能把握教学重心,学生知道重难点在哪,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用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 关注知识与生活经验,使预学更有针对性。
学法指导是预学案最重要的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教学任务分为三大块: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体现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性;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体现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根据这三大块的学习任务,笔者设计了6个自学环节。学法指导中的第1小题,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而且在四年级学习“运算定律”时也用到字母,对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预习的過程中也要让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经验来自学,以提高学习效率。
3. 跳出教材学教材,把握知识本源。
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学生的预学同样如此。要防止学生跳进课本的漩涡之中,依葫芦画瓢,预学案的设计就要有所考虑。学法指导中的第2小题,旨在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字母和符号可以表示数。我们知道字母运用广泛,它不单单表示确定数,还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数或任意数,这在课本上是没有呈现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预学案的设计中,也可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不应局限于自学课本例题,而是让学生根据需要跳出课本来自学,这就是前文所讲的“预学≠看书”。学法指导中的第1至第3小题主要是解决“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创造性地自学。
4. 重视经历与体验,谨防“拿来主义”。
自学,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而是简单地将教材中的内容记下来。在这方面,教师除了加强引导,使学生逐步感知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把经历与体验的过程设计在预学案中。例如学法指导第4小题的学习重点是解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便于应用。这个结论在书上有呈现,但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看书,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两种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让他们尝试体验这两种表示方式。然后笔者顺势追问:“如果再让你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选择哪种表示方法?”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更加简明、易记。在“预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准自学方向,引导他们自悟,避免机械记忆书上结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是不是自学就完全不用看书呢?当然也不是。学法指导第5、6小题的任务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这里就要让学生看书自学。因为这部分知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设计探究环节。
学生在预学案的指引下,预先学习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探究,把课堂的重心前移,把学习时机提至课前。同时,学生在自学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隔天他们就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发挥课堂的时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曹溪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