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学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预学案”,它与传统的自学提纲有何区别?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预学案,以达到导学、导教、导练的目的?有了预学案之后,教师又该如何重新审视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笔者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预学案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预学案”
  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 预学≠看书。
  预学不等于让学生“自由”看书,更不等于把课本中的概念、结论等简单抄到预学案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好预学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逐步地、有层次地实现学习目标。有些课型学生甚至不需要看书,直接根据教师提供的预学案事先自主探索,便能达到预学目的。
  2. 预学案≠固定模板。
  有些教师认为预学案无非就是看书预习,让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用固定的模板来作为预学案,这样的认识显然有所偏差。预学案应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来设计,它应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量体裁衣”,或引导学生根据预学案中的提示预习思考,或通过基本习题检测预习效果等。总之,预学案应因课而异,具有针对性。
  3. 预学≠不教。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前学生通过预学掌握知识,课上让他们交流汇报预学成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就不用教了。其实不然,教师应该把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做到心里有数,事先设计好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和课中出现的学习状况,在课中重点展开讨论,顺学而教,让学生内化新知。
  二、精心设计“预学案”
  预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预学效果,并影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具体谈一谈如何设计预学案。
  (一)本课预学案展示
  【学习内容和目标】
  1. 我要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 我要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还要掌握平方的书写方法。
  【学习重点和难点】
  用字母表示数时省略乘号的简便写法,理解平方的意义并掌握它的书写方法。
  【学法指导】
  1.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字母?它表示什么意思,简要地写出来。
  2. 认真完成书上第52页的例1中的三道题目。我们发现符号和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摇?摇?摇?摇?摇?摇)。
  3. 5+m=15,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5+m<36,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m只青蛙m张嘴,m代表(?摇?摇?摇?摇?摇?摇)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4.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运算定律,你会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如果再让你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选择哪种叙述方法,为什么?
  5. 认真看书,自学第52页、53页,你发现了什么?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可以怎样简写?
  6. 它们区别在哪里?
  7. 对于这节课,你还有问题吗?
  (二)预学案分析
  1. 明晰学习目标与内容,理清学习重难点。
  本课预学案中的前两部分内容,主要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旨在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做到让学生心中有数,这是展开自学的基础。就如同教师要知道重难点,才能把握教学重心,学生知道重难点在哪,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用力,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 关注知识与生活经验,使预学更有针对性。
  学法指导是预学案最重要的部分。“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教学任务分为三大块: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体现字母表示数的广泛性;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体现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根据这三大块的学习任务,笔者设计了6个自学环节。学法指导中的第1小题,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而且在四年级学习“运算定律”时也用到字母,对这部分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预习的過程中也要让他们充分调动已有经验来自学,以提高学习效率。
  3. 跳出教材学教材,把握知识本源。
  教学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学生的预学同样如此。要防止学生跳进课本的漩涡之中,依葫芦画瓢,预学案的设计就要有所考虑。学法指导中的第2小题,旨在通过本题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字母和符号可以表示数。我们知道字母运用广泛,它不单单表示确定数,还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数或任意数,这在课本上是没有呈现的。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预学案的设计中,也可以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不应局限于自学课本例题,而是让学生根据需要跳出课本来自学,这就是前文所讲的“预学≠看书”。学法指导中的第1至第3小题主要是解决“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样的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创造性地自学。
  4. 重视经历与体验,谨防“拿来主义”。
  自学,教师最担心的是学生没有经历探究的过程,而是简单地将教材中的内容记下来。在这方面,教师除了加强引导,使学生逐步感知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把经历与体验的过程设计在预学案中。例如学法指导第4小题的学习重点是解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简明、易记,便于应用。这个结论在书上有呈现,但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看书,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分别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两种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让他们尝试体验这两种表示方式。然后笔者顺势追问:“如果再让你表示乘法分配律,你会选择哪种表示方法?”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体会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更加简明、易记。在“预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准自学方向,引导他们自悟,避免机械记忆书上结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是不是自学就完全不用看书呢?当然也不是。学法指导第5、6小题的任务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简便写法,这里就要让学生看书自学。因为这部分知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设计探究环节。
  学生在预学案的指引下,预先学习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探究,把课堂的重心前移,把学习时机提至课前。同时,学生在自学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隔天他们就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发挥课堂的时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曹溪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明清教育家王夫之认为:教育者必须“正其始”“养其习于童蒙”。 这一教育思想主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培养。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摇篮,应该营造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健康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养成教育
期刊
徐斌老师的无痕教育,从其生成的那一刻起,就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生命的张力。因为它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的追求新奇,而是其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积淀到一定生命节点上的灵感迸发。尽管徐斌说无痕教育并非他的首创,可是他从自己数学教学的视界,赋予其新的内涵,让其烙印上了鲜明的“徐氏”风格。  情境故事让“体操”摇曳出艺术的美感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是,只有抽象思维,其“体操”就少了形象的美感与艺术
期刊
本文探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测量”部分。“图形的测量”的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段,其要求主要包括:体会测量的意义,体会并认识测量的单位及其实际意义,了解测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长度(包括周长)、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公式,在具体问题中进行恰当的估测等。  测量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物体的某一属性,例如:长度、面积、体(容)积、角度、质量、方位、温度、时间、货币等,都可用一个带单
期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篇说明文的学习,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以单元形式进行的说明文训练。尽管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对说明性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让他们真正动笔写一篇像模像样的说明文,却举步维艰。大多数学生只能抓住事物的几个特点,平铺直叙,展开介绍。有两三处能运用上说明方法已是不易,更有甚者,只是对搜集来的资料照搬照抄,把说明文写成了百度百科中的词条介绍。  该如何引
期刊
纵观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教科书,大部分的生字是随文出现的,学生生字学习的主阵地在“课文”这个板块中。随“课文”编排的生字,编者多选择常用字、高频词,由易及难,且尽可能照顾到汉字自身的构形规律,有所整合。“课文”课后的生字呈现注重细节:每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都标注上音节,并且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偏旁部首、多音字都清晰地标注出来。注重识字与词汇积累、书面语言习得的和谐发展,在课后编排了大量由生字构
期刊
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師”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数学专场)于2017年10月28~29日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教育同仁汇聚一堂,围绕“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构筑数学课堂崭新形态”大会主题展开研讨。名师课堂践行课程理论,专家讲座诠释教育思想,开拓的理论视野、丰富的实践研究给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启迪。  一、课程形态多层面的思考,秉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观  台湾鹿港小学林伯彦老师执教
期刊
金秋十月,在福州仓山小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台北教育大学主办,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承办的“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如期而至。全省各地一千多名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和语文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30多位台湾教师也专程来榕观摩。现对本场活动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次活动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研讨活动敏锐地抓住了语文学界的最新热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小学生是“谈作文色变”,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是他们写作中的最大障碍。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实际,符合学生写作心理的随文练笔就成了扫清障碍的秘密武器。所谓“随文练笔”,即紧随阅读教学,在课堂上随机进行的写作训练。对于如何找准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有“
期刊
模型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经历探索全过程,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本文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一般的模型思想,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考的习惯。  一、问题设计,铺路架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
【编者按】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全局观念,摒弃以往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模式,在环节设计时给予学生应有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由来和发展,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本期围绕“整体把握教材,建构知识体系”展开探讨。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在整册教材(人教版)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抽象认识0~9数字符号后,真正开始接触和认识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