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全频道”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下面就平时我在数学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动起来
一、听觉上的享受
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炼、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才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二、说的乐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我往往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互相提问题,并共同解决。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
三、鼓励质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 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创设情景是这一环节成败的关键。例如找同类项,教师把写有代数式的牌子发给学生,教室四角各有一个学生拿着牌子,其他同学寻找在四个角的“同类项”。教室虽然乱哄哄的,但就这一简单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
3.积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初中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如在讲到九年级上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部分时,学生觉得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比较难理解,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就能很好地解决。我们教师可以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等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图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给予成功的满足,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稳定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因此,教师要探索”依纲靠本,分层教学,逐步推进”的因材施教策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获得舒畅的心情,稳定的学习情绪,保持学习积极性。
5.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结语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前苏联教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養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朱及群 . 社会心理学 [M]. 新华出版社 ,1991 , 12.
[2] 肖君和 . 美的奥秘探寻 [M].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91.
[3] 郭长椹 . 心理学专题 [M].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3 , 80 — 83.
[4]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6]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版.
[7]周学海.数学教育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
[8]侯峻梅、李伯春.基础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淮北煤师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动起来
一、听觉上的享受
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炼、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才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二、说的乐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和思维,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我往往把点名发言、小组交流和同桌两人对讲等不同方式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互相提问题,并共同解决。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给予肯定或纠正。
三、鼓励质疑,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 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创设情景是这一环节成败的关键。例如找同类项,教师把写有代数式的牌子发给学生,教室四角各有一个学生拿着牌子,其他同学寻找在四个角的“同类项”。教室虽然乱哄哄的,但就这一简单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
3.积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初中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如在讲到九年级上册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部分时,学生觉得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比较难理解,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就能很好地解决。我们教师可以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等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图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4.给予成功的满足,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稳定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给教师的建议》)。因此,教师要探索”依纲靠本,分层教学,逐步推进”的因材施教策略,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获得舒畅的心情,稳定的学习情绪,保持学习积极性。
5.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角度看,没有信息反馈就没有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结语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前苏联教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養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参考文献:
[1] 朱及群 . 社会心理学 [M]. 新华出版社 ,1991 , 12.
[2] 肖君和 . 美的奥秘探寻 [M].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91.
[3] 郭长椹 . 心理学专题 [M].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3 , 80 — 83.
[4] 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5]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
[6]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版.
[7]周学海.数学教育学概论[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年.
[8]侯峻梅、李伯春.基础教育中非智力因素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淮北煤师院学报》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