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工作在我国的各项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农村的文化问题,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现阶段下,农村工作在逐渐开展,但是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文化问题也愈发明显。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对农村工作产生较大阻力。为使农村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本文从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文化方面出现的问题入手,在对出现问题的原因作出分析之后,并就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文化问题;探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工作的开展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较大进步。为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更加有序开展,深入研究农村社会工作的文化问题也是极有必要的。研究农村工作中的文化问题,不仅对于解决农村的文化问题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促进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工作中出现的文化问题
(一)“文化震惊”和“文化殖民”产生
在我国农村的文化工作中,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往往会在文化工作者和农村当地人的意识中产生一些对立的意识。这些意识主要表现为“文化震惊”和“文化殖民”,这两种意识的存在给农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文化震惊”主要产生在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身上,其是因为文化工作者离开自身熟悉的环境,并且转向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的。农村工作者往往会因为农村在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的不完善而感到无从适应,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工作的热情和自身能力的发挥。“文化殖民”意识主要产生于农村当地人的意识中,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因而他们往往不乐意接受农村社会工作者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农村工作者提倡的一些价值观念他们也往往难以接受,甚至会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产生。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农村居民和农村社会工作者的配合往往不够默契,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社会工作的文化方面成效不大。
(二)专业知识没有很好地“入乡随俗”
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者,往往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层层筛选而产生的,这些人在专业技能上的水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现实的农村工作实践中,这些专业技能并不能很好地造福于一方百姓。
俗话说“入乡随俗”,一种优秀思想观念要传入农村,首要就是让农村居民乐于接受。在实际的农村工作中,农村工作者就专业知识在农村的转化过程做的往往不够,他们在专业知识“本土化”这个环节工作尚有欠缺。而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农村居民能很容易理解的内容,恰恰又是农村工作的难点所在。专业知识不能够有效“本土化”,这导致农村居民很难用他们的观念理解这些文化。
(三)工作进展缓慢消磨了工作者的热情
在我国的农村文化工作者中,大部分工作者是怀着对农村的满腔热情而投入到农村工作中的,这种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工作的进程。但是,农村工作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看到巨大进展的,加之农村生活相对比较单调,农村工作者原有的热情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消磨了。
农村文化方面难以在短期内有所改观也是有依据可循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农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了一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这使得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理论在短期内很难被当地人接受。
二、农村社会文化出现问题的原因
农村社会工作中出现的这些文化问题,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原因。
首先,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农村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地被传承,这些文化已经深刻影响到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其次,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说,农村居民作为农村长期居住的人口,应该是农村这方土地上名副其实的主人。他们在思想深处对农村的文化具有相当的认同感,因而在面对文化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比较倾向于接受原有的文化因素。
最后,从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农村社会工作者并不一定是生长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对当地的文化理解上没有当地人的那种绝对认同感,这种对文化认识的不同,是农村社会工作者和农村居民在配合上很难有默契的重要原因。另外,农村社会工作者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很难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让农村居民有效理解,这是导致农村社会工作在文化方面进展缓慢的最直接原因。
三、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的文化问题
(一)加强和当地居民的贴心交流
确保文化工作得到有效进展,取得当地居民的理解和认同自然是第一位的。而要取得当地人的支持,加强和他们的沟通无疑是一条有效捷径。
农村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加强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在有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试着用他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的交流中也可以尝试学习当地的语言。只有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中,才能在日后需要进行社会文化工作时能够让他们产生一致的认同,使农村的社会文化工作进展更加有序。
(二)培养一批“代言人”
要使专业知识让所有居民都理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件事单靠农村工作者也是很难完成的,但是如果培养一批在农村的“代言人”则显得方便的多。
具体而言,农村工作者可以先挑选几个表达清晰且理解能力相对较好的当地人,然后将专业的知识讲解给这些人。在这批人把专业知识掌握之后,依靠他们配合农村社会工作的开展。由于这些人是当地人,无论是在人缘还是当地语言的表达上都有天然优势。他们的话当地人更愿意听也更容易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农村工作者的负担,也能够使得农村社会工作开展更为顺畅。
(三)有效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依赖于外界力量改,但说到底,农村社会的文化工作还是依赖于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要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来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的内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农村的文化工作才能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文化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农村生活的一些特点,把适合于当地的文化引入进来,通过一定的文化活动来使这种文化根植于农村当地的生活中。从而使这种文化能够被当地人接受,也使农村当地的文化能够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农村的社会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要,国家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也越来越明显,但与此同时问题也表现的很突出。要解决农村社会出现的这些文化问题,通过加强和农村居民的交流、动员农村当地人一道参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方式是有效的。只有不断深化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文化出现的这些问题才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蔡瑶.论社会工作中的文化问题与文化敏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39-42.
[2]张洋.农村社会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关键词:农村社会工作;文化问题;探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工作的开展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了较大进步。为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更加有序开展,深入研究农村社会工作的文化问题也是极有必要的。研究农村工作中的文化问题,不仅对于解决农村的文化问题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促进整个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社会工作中出现的文化问题
(一)“文化震惊”和“文化殖民”产生
在我国农村的文化工作中,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往往会在文化工作者和农村当地人的意识中产生一些对立的意识。这些意识主要表现为“文化震惊”和“文化殖民”,这两种意识的存在给农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文化震惊”主要产生在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身上,其是因为文化工作者离开自身熟悉的环境,并且转向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由于不适应而产生的。农村工作者往往会因为农村在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的不完善而感到无从适应,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工作的热情和自身能力的发挥。“文化殖民”意识主要产生于农村当地人的意识中,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因而他们往往不乐意接受农村社会工作者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农村工作者提倡的一些价值观念他们也往往难以接受,甚至会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产生。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农村居民和农村社会工作者的配合往往不够默契,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社会工作的文化方面成效不大。
(二)专业知识没有很好地“入乡随俗”
我国的农村社会工作者,往往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层层筛选而产生的,这些人在专业技能上的水平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现实的农村工作实践中,这些专业技能并不能很好地造福于一方百姓。
俗话说“入乡随俗”,一种优秀思想观念要传入农村,首要就是让农村居民乐于接受。在实际的农村工作中,农村工作者就专业知识在农村的转化过程做的往往不够,他们在专业知识“本土化”这个环节工作尚有欠缺。而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农村居民能很容易理解的内容,恰恰又是农村工作的难点所在。专业知识不能够有效“本土化”,这导致农村居民很难用他们的观念理解这些文化。
(三)工作进展缓慢消磨了工作者的热情
在我国的农村文化工作者中,大部分工作者是怀着对农村的满腔热情而投入到农村工作中的,这种热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工作的进程。但是,农村工作并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看到巨大进展的,加之农村生活相对比较单调,农村工作者原有的热情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消磨了。
农村文化方面难以在短期内有所改观也是有依据可循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农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了一方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这使得农村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理论在短期内很难被当地人接受。
二、农村社会文化出现问题的原因
农村社会工作中出现的这些文化问题,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解释原因。
首先,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农村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地被传承,这些文化已经深刻影响到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其次,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说,农村居民作为农村长期居住的人口,应该是农村这方土地上名副其实的主人。他们在思想深处对农村的文化具有相当的认同感,因而在面对文化选择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比较倾向于接受原有的文化因素。
最后,从农村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农村社会工作者并不一定是生长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对当地的文化理解上没有当地人的那种绝对认同感,这种对文化认识的不同,是农村社会工作者和农村居民在配合上很难有默契的重要原因。另外,农村社会工作者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很难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让农村居民有效理解,这是导致农村社会工作在文化方面进展缓慢的最直接原因。
三、如何有效解决农村的文化问题
(一)加强和当地居民的贴心交流
确保文化工作得到有效进展,取得当地居民的理解和认同自然是第一位的。而要取得当地人的支持,加强和他们的沟通无疑是一条有效捷径。
农村工作者应该在工作中加强和当地居民的交流,在有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试着用他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日常的交流中也可以尝试学习当地的语言。只有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中,才能在日后需要进行社会文化工作时能够让他们产生一致的认同,使农村的社会文化工作进展更加有序。
(二)培养一批“代言人”
要使专业知识让所有居民都理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件事单靠农村工作者也是很难完成的,但是如果培养一批在农村的“代言人”则显得方便的多。
具体而言,农村工作者可以先挑选几个表达清晰且理解能力相对较好的当地人,然后将专业的知识讲解给这些人。在这批人把专业知识掌握之后,依靠他们配合农村社会工作的开展。由于这些人是当地人,无论是在人缘还是当地语言的表达上都有天然优势。他们的话当地人更愿意听也更容易懂,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农村工作者的负担,也能够使得农村社会工作开展更为顺畅。
(三)有效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一方面依赖于外界力量改,但说到底,农村社会的文化工作还是依赖于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要通过丰富的文化生活来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的内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文化,农村的文化工作才能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文化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农村生活的一些特点,把适合于当地的文化引入进来,通过一定的文化活动来使这种文化根植于农村当地的生活中。从而使这种文化能够被当地人接受,也使农村当地的文化能够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四、结束语
农村的社会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要,国家为此而付出的努力也越来越明显,但与此同时问题也表现的很突出。要解决农村社会出现的这些文化问题,通过加强和农村居民的交流、动员农村当地人一道参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方式是有效的。只有不断深化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文化出现的这些问题才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蔡瑶.论社会工作中的文化问题与文化敏感[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39-42.
[2]张洋.农村社会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