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的一节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要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初中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在这一时期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我约束能力,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提供坚实的保障。《我们不乱扔》这一课主要是教导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要将垃圾分类扔到垃圾桶里,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公共卫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讲卫生、懂文明、保护生存环境的良好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针对教材内“你喜欢哪种环境”进行导入教学,我为了让学生对于这一环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我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两段视频,两段视频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环境,一种是垃圾遍布的场景,一种是环境十分干净,到处充满鸟语花香的场景。通过这种对比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我让学生们自主站起来说一说看到“垃圾成群”环境时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当我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我想是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联密切,从而学生对于此有很多想要表达的想法。有的同学说:“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我想我半天都待不下去,那味道得多难闻啊”还有的同学表示绝对不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此时我发现学生们的反应都比较激烈,于是我趁热打铁,在此时我跟学生们说:“大家的反应都比较真实,老师也不愿意住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或许大家觉得视频中的场景过于夸张,没有人会真正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但是这恰恰是我们当今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再不去保护环境,再随便乱扔垃圾,那么我们终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在我说完这一段话后,课堂短暂进入了一段安静的氛围,我能感觉到学生们对这段视频和我这段话都有所触动,我想他们认识到了我说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其实在生活中,学生对于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很强烈,但是真正能时时刻刻做到的却很少,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学生总是认为就算偶尔乱扔垃圾也不会造成国语言中的后果,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段视频和学生亲身参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每个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每个人都会给地球造成一定的压力,积少成多,终将有一日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想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是需要依靠每个人共同完成的,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监督身边人,共同将“我们不乱扔”的理念贯彻落实,不要将其变成一个空头口号。
之后我在《我们不乱扔》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既能做到将垃圾仍在垃圾桶里,不要随地扔垃圾,又想要保证学生真正做到不“乱”扔,这就涉及到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我在正式教学之前准备好了一些教学用具,包括“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带有不同标识的垃圾桶,之后我又转备好一些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通过自主思考与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之后我开始让学生分组汇报分类的结果,并且说一说如此分类的理由,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真是多种多样,有人认为是按照垃圾原素材来判别,有人认为是要按照垃圾的形态来分类,这让我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设计环节也能够给我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在学生全部汇报完毕后,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垃圾分类的教学视频,首先先让学生明确“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的概念是什么,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想法,之后我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教学垃圾分类的视频,促使学生对于垃圾分类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并且教给学生一段垃圾分类的口诀,避免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正确分类,做到“垃圾不乱扔”。最后在我讲解完这些知识之后,我要求所有学生将刚才的垃圾拿出来,重新进行分类,当我再次检查的时候,我发现大家的正确率基本能够达到95%,只有极少数容易混淆的垃圾学生在分類上还是会存在一些错误。
在《我们不乱扔》这节课的最后,我将本节课的板书整理好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跟我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说:本节课我们通过观看视频重新认识了“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这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知道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感觉垃圾分类也没那么难,并且还很有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通过他们的总结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最后我再次强调大家要保证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要保证自己不乱扔垃圾,也要互相监督,随时提醒身边乱扔垃圾的朋友、家人等,要真正将学习的知识发挥现实价值。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针对教材内“你喜欢哪种环境”进行导入教学,我为了让学生对于这一环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我先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两段视频,两段视频描述的是两种不同的环境,一种是垃圾遍布的场景,一种是环境十分干净,到处充满鸟语花香的场景。通过这种对比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之后我让学生们自主站起来说一说看到“垃圾成群”环境时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当我提出这一问题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踊跃的参与到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我想是因为这个问题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关联密切,从而学生对于此有很多想要表达的想法。有的同学说:“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我想我半天都待不下去,那味道得多难闻啊”还有的同学表示绝对不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此时我发现学生们的反应都比较激烈,于是我趁热打铁,在此时我跟学生们说:“大家的反应都比较真实,老师也不愿意住在一个这样的环境中,或许大家觉得视频中的场景过于夸张,没有人会真正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但是这恰恰是我们当今生活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再不去保护环境,再随便乱扔垃圾,那么我们终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在我说完这一段话后,课堂短暂进入了一段安静的氛围,我能感觉到学生们对这段视频和我这段话都有所触动,我想他们认识到了我说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其实在生活中,学生对于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很强烈,但是真正能时时刻刻做到的却很少,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还不够深刻,学生总是认为就算偶尔乱扔垃圾也不会造成国语言中的后果,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段视频和学生亲身参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每个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每个人都会给地球造成一定的压力,积少成多,终将有一日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我想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是需要依靠每个人共同完成的,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监督身边人,共同将“我们不乱扔”的理念贯彻落实,不要将其变成一个空头口号。
之后我在《我们不乱扔》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既能做到将垃圾仍在垃圾桶里,不要随地扔垃圾,又想要保证学生真正做到不“乱”扔,这就涉及到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教学。我在正式教学之前准备好了一些教学用具,包括“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带有不同标识的垃圾桶,之后我又转备好一些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垃圾进行分类,通过自主思考与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学习任务。之后我开始让学生分组汇报分类的结果,并且说一说如此分类的理由,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真是多种多样,有人认为是按照垃圾原素材来判别,有人认为是要按照垃圾的形态来分类,这让我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设计环节也能够给我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在学生全部汇报完毕后,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一段垃圾分类的教学视频,首先先让学生明确“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等的概念是什么,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的想法,之后我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教学垃圾分类的视频,促使学生对于垃圾分类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并且教给学生一段垃圾分类的口诀,避免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正确分类,做到“垃圾不乱扔”。最后在我讲解完这些知识之后,我要求所有学生将刚才的垃圾拿出来,重新进行分类,当我再次检查的时候,我发现大家的正确率基本能够达到95%,只有极少数容易混淆的垃圾学生在分類上还是会存在一些错误。
在《我们不乱扔》这节课的最后,我将本节课的板书整理好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跟我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说:本节课我们通过观看视频重新认识了“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现实意义,这让我们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知道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另外我们还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感觉垃圾分类也没那么难,并且还很有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通过他们的总结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最后我再次强调大家要保证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要保证自己不乱扔垃圾,也要互相监督,随时提醒身边乱扔垃圾的朋友、家人等,要真正将学习的知识发挥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