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小学语文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精神 培养策略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关键和根本。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和思维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毫无创造力可言。譬喻,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的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首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抓住“情境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四个重要环节,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发挥多媒体音乐、影像等技术资源优势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合作自主学习和探索中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我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里,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譬如我让学生续编《狐狸和乌鸦》,学生通过想象就编出了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是这样自编的——《乌鸦又上当了》:这次狐狸知道乌鸦不会再听他的花言巧语,就想了一个说乌鸦坏话的办法,激起了乌鸦的怒火。乌鸦破口大骂,结果他嘴里的肉掉下来又被狐狸叨走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清楚看到学生创造的火花,它不仅没有走“吃一堑,长一智”的老路,还从这个故事中揭示了一个她从生活中领悟的道理: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听了逆耳的话不冷静对待也容易上当。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智慧必须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且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这样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英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
2.《教育学文摘》.2012,第1期。
3.《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1年,第6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精神 培养策略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全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关键和根本。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创新意识
中外学生对比起来,虽然外国学生平时看上去学习不大用功,却经常能有一些独特的见解;而我国学生虽然平时学习刻苦,成绩也不错,可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追根溯源,是由于我们的教育思维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所致。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教师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权威,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和思维驾驭。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压制下,学生思想僵化,不敢越雷池一步,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毫无创造力可言。譬喻,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变成冰,而有一个学生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地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哲学的诗意,但是,他不符合常规,根据标准答案他应得零分。所以我们老师应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的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的羁绊,在评估学生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时,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只有这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头脑中不断闪现创造的火花。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情操等都可以通过阅读教学获得。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首先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其次,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抓住“情境激趣”、“自学质疑”、“协作学习”、“会话表达”四个重要环节,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资源,发挥多媒体音乐、影像等技术资源优势进行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去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合作自主学习和探索中求得多种设想和答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如讲授《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我用“乌鸦把一个一个石子丢进瓶子里,让水位升高,才喝到水的”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又该用什么办法才能喝到水?”让每个学生把想法都写在卡片上。学生的办法可多了:有的设想把瓶子倾斜,用两块石头架住就可以喝到水;有的设想找一根麦管就能吸到水;有的设想把棉纱条或布条的一端放入水里,另一端搭在瓶口也能喝到水……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续编故事、课堂辩论、智力竞赛、即席讲演、口头作文、即兴咏物、编辑班报等活动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创造能力。譬如我让学生续编《狐狸和乌鸦》,学生通过想象就编出了不同的故事。有个学生是这样自编的——《乌鸦又上当了》:这次狐狸知道乌鸦不会再听他的花言巧语,就想了一个说乌鸦坏话的办法,激起了乌鸦的怒火。乌鸦破口大骂,结果他嘴里的肉掉下来又被狐狸叨走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清楚看到学生创造的火花,它不仅没有走“吃一堑,长一智”的老路,还从这个故事中揭示了一个她从生活中领悟的道理: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听了逆耳的话不冷静对待也容易上当。作为教师,对于这样的智慧必须给予表扬和肯定,并且通过多开展这样的创造性活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这样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英才。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12期。
2.《教育学文摘》.2012,第1期。
3.《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版).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