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打造精彩数学课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惊喜的发现,现在的孩子们思维很活跃,有个性,有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一个难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学呢?老师们普遍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上课不认真听讲,感兴趣的内容就把手举得老高争着回答,一旦老师没叫到,就自顾自得玩起来。不感兴趣的根本连听都不听,积极性很难调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 创设和谐情境,让课堂放飞希望。
  “创设情境”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还较差,创新思维的潜力正待发展,那种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而设计的情景是不可取的。在创设情境的角度上,应变“外在化”为“内在化”,把学生对外在学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例如,在教学《平移》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金鱼吃小虫子”的童话情境,巧妙地设计了“小金鱼向右平移几格才能吃到小虫子”这一挑战性的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金鱼中有特征的部位,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二、在教学过程中捕捉“错误”,演绎精彩。
  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为他们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当预设与生成产生分歧时,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具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我在讲《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新课部分按照课前的预设上得井然有序,接下来是练习环节:
  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电脑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不等腰的三角形、不等腰的梯形等图片,速度由慢到快,当学生判断到平行四边形时出现了分歧意见。)
  生:“是!”“不是!”
  师: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请举手。
  (这时一大半同学举起手)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生:动手折。
  (这时好多学生动手折起了平行四边形。折着折着同学们就纷纷议论起来:不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通过折大家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已有自己的看法,下面就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肯定不是轴对称图形,你们看,我把平行四边形横着折、竖着折,斜过来折,不管怎么折,两侧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此时同学们好像统一了意见,纷纷点头应和,我也认为大功告成了,却不想一个执着的声音响起)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皱起了眉头)
  师:你能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吗?
  (好多同学点点头,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
  生:(边演示边说)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了。(见此情景,同学们一片哗然,有些不知所措,我也一怔,随即拿过他的图形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问题)
  师:大家观察这个平行四边形与你们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对比观察)
  生: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菱形,他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我们还学过那些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那你们现在的结论是什么?
  生: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说得很好。我欣赏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也欣赏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更加欣赏这位同学的坚持。正是这种坚持,我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才会理解得这么清晰,这么深刻,我们应把掌声送给他。 (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由此可见,课堂上“意外”情况发生时,教师若能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往往能产生耳目一新的课堂效果。
  三、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老师的引导,但是他不能失去自己的空间。老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操作方案的形成的过程。如在讲《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时,在出示情境图后,提出问题:“哪一个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我并没有立刻让学生动手操作,而是先让学生观察猜测,思考如何利用学具来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想法。因为经验的积累是個性化的,这就决定了经验的积累首先要由学生独立尝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回顾已有的经验,形成初步积淀,在迁移感悟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下一次制定类似操作活动的方案奠定基础。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爱充满课堂。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游戏,或听到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对学习表现出极大地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上课,我就宣布要进行一个画圆比赛,谁愿来试一试,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高高举起了手,我特别叫了两个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没有借助任何东西当然画不圆,台下的学生就笑了。其中的一个学生急中生智,拿起讲桌上的圆形笔筒,沿着圆形底面画了一个圆,赢得了同学们的一阵掌声。这时,另一名学生也受到了启发,拿出自己的圆形纸片在黑板上描了一个圆。这时我及时评价:“你们真聪明,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你们一定会学得更好”。此时,我再讲解圆的画法,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就水到渠成了。在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后,我又让他们信手涂鸦用圆来作画,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更浓了,难怪一个学生禁不住问道:“老师,我们这是在上美术课吗?”我反问道:“谁说数学课就不能像美术课那样有趣呢?”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让爱充满课堂。
  总之数学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材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所。在课堂上应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 探究式学习便是这样一种学习认知的过程,它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话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于科学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探究式引导 创设情境要素 创造  物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和
【摘要】 通过整理、对比、分析近三年浙江高考化学卷的内容和特点,提出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的一些启示,从而能对整个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的方向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归纳、总结、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在实践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最终也能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浙江化学卷复习教学启示  我省实施新课程已整整5年,在新课程下实施的新高考也已满3年。对比
思想政治的教学是我国基础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初中阶段是人生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思想政治认识发挥很大作用。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大都处于十二、三岁,这个时期学生的思想高度活跃,对事物的认识也逐渐有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初中思想教学义不容辞。其中,促进初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不仅使得教学
【摘要】批改数学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获取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评价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到教与学双方的信息反馈,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调控。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方法改革  当前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批改存在的弊端,现行的
【摘要】2004年2月26日,中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德育工作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互联网上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所有这些,都对学校教育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严峻的
在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他提出上好一节课的标准是能力导向、先学后教、简明便捷、低耗有效。即  ①以能力为目标(为纽带、为归宿)(知识与能力关系的重建)  ②以学生为基础(为中心、为主线)(教与学关系的重建)  ③以教师为指导(为促进、为引领)(积极的价值引领)  ④以教材为凭借(为内容、为提高)(立足于教材,对教材知识和内涵的深度挖掘)  ⑤以简明便捷(低耗有效)为特征(
【摘 要】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活动的目的。课堂改变,学生才能发展。好的课堂努力地让教学回归儿童,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习变成探究知识的快乐旅途--以学定教,点亮课堂。  【关键词】以学定教 成就学堂 成长  "所有不把孩子当人的教育,无论多么花枝招展,都是坏的教育,因为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的发展。"如教育家陶西平所说,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新课改大背景下,课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用“体验、认识、感悟”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的迫切性。  【关键词】活动体验 实践  活动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生命,是学生知识习成和技能掌握的最有效方式。《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把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口语交际课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口语交际时“金口难开”或者“惜字如金”。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才能使学生“妙口生花”呢?  一、创设情境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只有带着兴趣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呢?我认为,开放式课堂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开放式课堂,让学生个性得到尽情张扬;没有机械灌输,有的是主动的生成,有的是幸福的体验;使学生成长过程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在民主、平等、 和谐的课堂中彼此分享成功与喜悦,共同分担困惑与苦恼。开放式课堂中,学生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