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东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念,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让学生所学的知识适应现代生活。新时期的思想政治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重视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领导,组建一个精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团队,改革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营造一个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环境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生或方式上都和以前有了巨大的转变,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出现过几次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如果仍然延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念,对学生认识当前时事可能会有所误导,所以建立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念是高校教育模式变革的重点。如何建立一个与新时期发展相适应的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念,需要我们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1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
第一,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现在许多高校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更加重视学术和学科建设,常常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思想政治建设也不能有所懈怠,只有全方面发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第二,高校要适当的增加思想政治建设的资金投入。要想构建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教育环境必须随之有所改善,这就需要高校投入一些资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步伐。第三,高校要改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例如:要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激励机制,明确的规定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职责和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执行的有效性;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高校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定期的举行会议,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教育成果和政治事态变化制定出合适的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此外,高校还应该和其他高校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各个高校要互相交流,开展课题研究,互相交流经验相互借鉴,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高度。第四,高校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要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首先要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教育者数量,并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和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全身心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精神。
2 改革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时教学模式中的核心,但实际上这是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思想政治教学实际上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要想建立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我们必须摈弃这些错误的观念,要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其他专业课和通识通选课相配合,统一起来。
2.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级阶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也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合理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改变原来根据教材章节讲解的方法,可以将内容专题化,为了能够让教师对所讲内容更加专业,可以采取一个教师专门负责一到两个专题。并且授课内容要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当前的时势来,做到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跟随时势。其次,要变革教学方法,根据前面所讲,每个教师负责一到两个专题,在授课时要改变原来一个教师负责整个课程的授课方式,要采取轮流授课的方法,由专题的顺序来确定教师授课的顺序。
2.2发挥专业课的基础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他们的课程还是以专业课为主,思想政治课的课时量十分有限,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说是远远不足的,所以高校可以通过借助专业课来灌输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有限的不足。专业课的教师要经过专门的思想政治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师也应该从自身抓起,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学术精神都应该体现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2.3发挥通识通选课的辅助作用
通识通选课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非专业技能的一种教育课程,也应该融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开设与思想政治相关的通识课程,还可以开设人文艺术、古典精髓、生涯规划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阅读古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和精神风尚。生涯规划是为学生的职业和生活的规划作以引导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学生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规划。
3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多种多样,只有将其进行整合和开发才能真正的将其运用的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来。首先,高校要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严格落实,还要相应的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综合测评成绩联系起来。其次,高校要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组织或团体,还要帮助这些团体组织一些关于宣讲思想政治的活动,以这种形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再次,高校要重点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建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构建一个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培育出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涂刚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68-169.
[2]黄海滨.大学生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4,(12):62-63.
[3]黄斐、杨薇、范丽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转变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7):76-77.
作者简介:
刘敏(1981.9.9~ ),汉族,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位学历:大学本科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专业,现有职称:实习研究员(初级)。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生或方式上都和以前有了巨大的转变,其间,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也出现过几次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背景之下,如果仍然延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念,对学生认识当前时事可能会有所误导,所以建立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念是高校教育模式变革的重点。如何建立一个与新时期发展相适应的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念,需要我们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1高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持
第一,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将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一个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现在许多高校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更加重视学术和学科建设,常常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思想政治建设也不能有所懈怠,只有全方面发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第二,高校要适当的增加思想政治建设的资金投入。要想构建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教育环境必须随之有所改善,这就需要高校投入一些资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步伐。第三,高校要改善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例如:要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激励机制,明确的规定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职责和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执行的有效性;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高校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定期的举行会议,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教育成果和政治事态变化制定出合适的教育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此外,高校还应该和其他高校建立健全交流合作机制,各个高校要互相交流,开展课题研究,互相交流经验相互借鉴,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高度。第四,高校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要想建立一个高水平的首先要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的教育者数量,并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和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者全身心的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政治素质,培养他们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精神。
2 改革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时教学模式中的核心,但实际上这是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思想政治教学实际上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要想建立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我们必须摈弃这些错误的观念,要将思想政治教学与其他专业课和通识通选课相配合,统一起来。
2.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级阶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也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合理的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改变原来根据教材章节讲解的方法,可以将内容专题化,为了能够让教师对所讲内容更加专业,可以采取一个教师专门负责一到两个专题。并且授课内容要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当前的时势来,做到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跟随时势。其次,要变革教学方法,根据前面所讲,每个教师负责一到两个专题,在授课时要改变原来一个教师负责整个课程的授课方式,要采取轮流授课的方法,由专题的顺序来确定教师授课的顺序。
2.2发挥专业课的基础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他们的课程还是以专业课为主,思想政治课的课时量十分有限,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说是远远不足的,所以高校可以通过借助专业课来灌输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有限的不足。专业课的教师要经过专门的思想政治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教师也应该从自身抓起,不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学术精神都应该体现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2.3发挥通识通选课的辅助作用
通识通选课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非专业技能的一种教育课程,也应该融入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开设与思想政治相关的通识课程,还可以开设人文艺术、古典精髓、生涯规划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阅读古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体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和精神风尚。生涯规划是为学生的职业和生活的规划作以引导的一门课程,有利于学生对未来有一个良好的规划。
3 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开发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多种多样,只有将其进行整合和开发才能真正的将其运用的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来。首先,高校要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建立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将其严格落实,还要相应的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综合测评成绩联系起来。其次,高校要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组织或团体,还要帮助这些团体组织一些关于宣讲思想政治的活动,以这种形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再次,高校要重点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也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建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构建一个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培育出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涂刚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68-169.
[2]黄海滨.大学生融入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4,(12):62-63.
[3]黄斐、杨薇、范丽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转变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7):76-77.
作者简介:
刘敏(1981.9.9~ ),汉族,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位学历:大学本科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专业,现有职称:实习研究员(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