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有效的合作学习?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x1981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冬梅老师在执教《米的认识》一课时,引领孩子们经历了如下五次的合作学习,不愧为有效合作学习的典范,尤其是较难操作的的低年级的合作学习。
  第一次小组合作1:量一量“自己身上哪儿离地面是1米?”第二次小组合作2:量一量“从指尖到哪儿是1米?”第三次小组合作3:在舞台上找个东西量,量一量从哪儿到哪儿是1米。第四次小组合作4:“想不想知道自己1米走几步?每人走一走。”第五次小组合作5:“每组同学剪一个1米长的绸带。”
  五次合作学习操作具体阐释:
  合作1:量一量“自己身上哪儿离地面是1米?”老师语速缓慢且外加相应的手势形象具体说明合作要求:“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儿离地面1米高?每个组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量其中的1个人。当然了,我们有合作就得有分工。比如说,我们这4个同学呀,可以一个同学像张老师这样站直了,第2个同学拿着米尺去量,第3个同学仔细瞧瞧,检查检查方法,第4个同学拿着标签去贴。你们会合作吗?”“下面就请一个小组给大家合作看一下。底下的同学就仔细瞧瞧他们是怎么合作的?你们谁是组长啊?赶快分工。”到台前展示的一组孩子们有序合作操作。
  师:“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动,他们贴完标签后,4个孩子同时用眼睛打量这个标签,我在猜想,你们心一定在说:是这儿离地面有1米高。”
  “你们也能像他们这样合作好吗?贴完标签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仔细地打量打量,行吗?……”当一组展示测量时,老师对座位上的其他同学说:“底下的同学要仔细瞧瞧他们是怎么合作的。”进一步明确有效合作的要求,纠正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老师说了一句“善意的谎言”:“ 有一个细节让我感动,……”老师一句善意的提醒,多数同学量完后也会不由自主的进行这一步,“哦,1米原来是这么高。”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全部合作完毕后,张老师再请几组代表到台前展示贴的标签所在的身体位置,并有效地提问:“为什么都是1米而标签贴的地方不一样呢?”最终达成这样的共识:“虽然标签贴在每位身高不同的同学身上的位置不一样,但都离地面的距离是1米。”,到此,每位同学的心目中初步建立了1米有多高的印象。
  合作2:量一量“从指尖到哪儿是1米?”
  师:“有了第一次的合作经验,这次合作应注意什么?”。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合作和有效示范,孩子们说起来合作要求可是头头是道。这时老师就没有必要再“絮叨”合作要求,而是放手让学生说注意点,然后再在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上又提出新的要求:“这一次角色交换交换。”简单的9个字,学生又很快有效投入到第二次合作中去。
  合作3:在舞台上找个东西量,量一量从哪儿到哪儿是1米。分工继续交换,比划出1米的长度。
  合作4:“想不想知道自己1米走几步?每人走一走。”从步测中感知1米的长度,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合作5:“每组同学剪一个1米长的绸带。”这是本次合作的点睛之笔,也是课堂的高潮之所在,乍一看合作要求无任何精彩之妙,但当你聽完老师的要求后肯定会拍手称赞。“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的长度,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不许用米尺,好好地用你脑中的米尺估计一下,动手剪下1米长的绸带。”剪完后一展示,基本和1米相差无几。听课的老师无不惊叹“好准”,多个学生的长度误差在0.5厘米左右。
  总整堂课来看,老师在指导学生合作时第一次要求详细,然后越来越简单,最后只提问题。每次合作的要求也略有不同,方式是有扶到放,每次要求要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而是由浅入深,但效果却越来越好,在学生的脑海中,心目中,有形的米尺已经转化成了无形的米尺,这不就是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的最高境界吗。什么是有效的合作学习?通过张老师的课例,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我觉得以下几点至关重要:首先是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其次是组内合理分工,责任明确;关键是人人参与;实时的角色互换;
  制定有明确合作学习规则;低年级合作教师的指导示范至关重要;教师应适时监控介入;恰当的评价……
  以上几点也与吴晓红教授发表在2012年《课程·教材·教法》中《什么是有效的合作学习》所提到的不谋而合,所以老师们在进行合作教学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合作目标、设计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学科知识与合作知识的融合、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充分了解学情、促成积极合作意愿是有效合作的基础;有效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学生认知与身份的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
期刊
此文系河南省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编号L160909011,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普及,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提升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感悟。现在我们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来谈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的核心是什么?  新课程意味着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以品德教育为核
期刊
摘要: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在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关键词:和谐 语文 课堂教学  和谐,一个独具时代意义的字眼,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整个社会的追求,和谐同样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课堂,是凸显新课改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教学的高效。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重大。  高中语文课历来是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学科,学生喜欢语文却不愿意上语文课,语文课成了
期刊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培育和激发学生的内、外部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建构教学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受性强的素材作为背景。高中思想政治课可供选择的情境类型通常有:文字材料情境、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情境、动画情境、视频情境等。面对丰富的素材
期刊
一、任务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特征  (1)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结学习”或“分享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2)常见的合作方式有:①小组调查;②共同学习法;③团队游戏竞赛法;④小组成就分组法;⑤合作完整阅读写作法,教师应因材施教。  二、合作学习的实施  (1)异质就近组合。异质就近组合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4人左右。这
期刊
本论文系河南省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期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  (1)由故事导入。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当我走进课堂,有时很容易从学生们兴犹未尽的脸上看到他们还沉湎于课间的某项活
期刊
一篇课文是由字词句段所组成的,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句子。因为词语是表意的基本单位,句子才是用于交际的基本单位。不管多么复杂的文章都是由一系列的句子组成的,不管多么复杂的内容,都得由句子来表达。句子于下可以使词语的意思得到确定。正如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所言:“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但如果将字放入句子中,使之处于具体的语言环境,这个词的意思也就被“确定”下来。句子于上可以构成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写数学日记。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中,一般由教师创设或学生发现某些问题背景,然后由学生自我确定题目、设计方案、采集整理信息、归纳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整理
期刊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树人”的重要性。教师,自然担负起了这个神圣的职责。但要树好人并非空泛的说教所能做到的,它也需要艺术。而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其中不乏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内容。如果把它们应用的教学语言当中,去启迪学生、引导学生,不仅能产生令人折服的力量,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从而继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