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的源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
一、把握好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进行情感鼓励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发现学生取得任何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表示肯定和鼓励。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这种出于内心的真挚的爱,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有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或者讨厌语文学科的学生,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冷落他们,而要充分尊重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合理的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以动情的朗读引导、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爱语文课。
3.在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使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利用好多媒体,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中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景,让学生走进雪的世界,深刻感受北国风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无比豪放的情怀。
4.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比如每周拿出一到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努力深入研究课文。学生自己讲课,不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还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这样就会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改变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走出课堂,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1.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不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有差异。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元代学者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它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
(3)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4)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2.开展活动,增加阅读量
(1)讲。坚持每上课之前用5~10分钟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也得心应手。
(2)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分组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新闻趣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等无所不包。学生根据需求,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活动效果很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3)比。利用课下活动时间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快速阅读比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总之,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的必经途径和过程,学生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超寻常的快乐。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
一、把握好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进行情感鼓励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进行鼓励,发现学生取得任何的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表示肯定和鼓励。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这种出于内心的真挚的爱,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有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或者讨厌语文学科的学生,教师不要讽刺挖苦、冷落他们,而要充分尊重这部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就是创设合理的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要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辅以动情的朗读引导、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清晰美观的板书,等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爱语文课。
3.在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使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利用好多媒体,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中的情感世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教学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景,让学生走进雪的世界,深刻感受北国风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无比豪放的情怀。
4.尝试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比如每周拿出一到二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讲课,主要针对阅读课文。首先要求学生备课,写出教案,这样为了把课讲好,学生会努力深入研究课文。学生自己讲课,不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还体会到了教师的辛苦,更进一步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这样就会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改变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走出课堂,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1.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题材不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有差异。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元代学者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它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
(3)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4)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2.开展活动,增加阅读量
(1)讲。坚持每上课之前用5~10分钟进行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也得心应手。
(2)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分组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新闻趣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等无所不包。学生根据需求,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活动效果很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3)比。利用课下活动时间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快速阅读比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头活水,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
总之,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的必经途径和过程,学生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超寻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