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综合课程研究和尝试,成为当代课程实践和理论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的综合化、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主导之一。综合化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学科的界限,把相对独立的学科知识和能力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综合能力及其结构
综合能力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操作对象的组织和应用能力,它相对小地受到学科领域和知识分类的约束,是对知识的一种组织和运用能力,具有比较明显的结构特征。
本文所述的综合能力,一般限定在学校课程和学校课程相关联的知识应用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会表现为不同于实际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的某些特征,但其中也必然包含着更广泛的综合能力共有的一些特征。也就是说,我们所关注的除最本质、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外,主要针对的是课程及其与课程相关的综合能力。
结构是一个系统内各构成部分间所确立的关系的形式。能力结构是人类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一个由知识要素和能力要素组成的系统。能力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结构。能力结构制约着学生的知识组织及运用知识的行为模式,影响着知识使用的效率。能力结构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将能力分解为不同的学科领域或同一学科的不同领域,在这些领域之间进行协调的方式的总和。
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系统的角度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于理解,善于应用。课程向学生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图景,教师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课程的开发或二次创造,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技能、方法的整合运用,消除学生认知分裂,培养学生综合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统整的视野。
1、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能通过短期强化训练“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通过上学的教学,日积月累达到目的。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教师要创设综合的教学情景,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实现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营造一个统整的知识图景。
在综合的教学情景中,如果缺乏学生的主体综合活动,同样会失去综合的价值与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把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才能构建一个对个体来说相对完整的意义世界,才能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2、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一、高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让学生从本节知识出发,进行三个维度的综合:一是本学科内的知识综合(归纳概括),二是相近学科的综合(联系),三是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综合(联系)。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训练学生掌握综合的方法。高三则每周开设一节综合课(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各科教师合作,如文科综合从地域入手或选择时政热点和现实问题,通过讲座、授课、练习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团队是教师发挥综合主体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综合课程开放、跨学科、个性化的特征使得教师“单兵作战”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多元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团队产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教师团队协作教学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形成综合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学习活动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
在综合课程学习活动方式方面,学生的综合主体作用体现为独立性、合作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发展需要可选择展开独立的探究活动,也可以任意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学习和讨论,在综合课程学习活動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与综合能力。
3、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本课程不仅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我校从98年开始在学生中开设校本课程,现已在高一、高二年级普遍开设校本课程,开课教师达95%,选课学生达100%。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三个层次的校本课程体系,共有课程50多门。三个层次即知识拓展型、研究探索型、技能培养型。无论哪一层次的哪一门校本课程,学校都明确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校本课程也应有相应的体系,不能像学科那样强调学科系统、统一进度,更应注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4、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课本外知识在课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的视野超越了课堂,形成了课本知识、课本外知识、学生的经验三者组成的一个整体,综合能力将成为现代课程的轴心因素和发展的动力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综合能力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得到了扩展。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题材大多数与现代科技、发明创造、经济生活、城市建设、自然环境有关,因此需要实地考察、调查。学校放心地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生活,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臣之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钟启泉、崔充郭、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10
一、综合能力及其结构
综合能力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为操作对象的组织和应用能力,它相对小地受到学科领域和知识分类的约束,是对知识的一种组织和运用能力,具有比较明显的结构特征。
本文所述的综合能力,一般限定在学校课程和学校课程相关联的知识应用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会表现为不同于实际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的某些特征,但其中也必然包含着更广泛的综合能力共有的一些特征。也就是说,我们所关注的除最本质、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外,主要针对的是课程及其与课程相关的综合能力。
结构是一个系统内各构成部分间所确立的关系的形式。能力结构是人类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一个由知识要素和能力要素组成的系统。能力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结构。能力结构制约着学生的知识组织及运用知识的行为模式,影响着知识使用的效率。能力结构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将能力分解为不同的学科领域或同一学科的不同领域,在这些领域之间进行协调的方式的总和。
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的培养要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系统的角度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于理解,善于应用。课程向学生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图景,教师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课程的开发或二次创造,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知识的增广和统整,技能、方法的整合运用,消除学生认知分裂,培养学生综合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统整的视野。
1、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可能通过短期强化训练“毕其功于一役”,必须通过上学的教学,日积月累达到目的。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教师要创设综合的教学情景,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实现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营造一个统整的知识图景。
在综合的教学情景中,如果缺乏学生的主体综合活动,同样会失去综合的价值与意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把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才能构建一个对个体来说相对完整的意义世界,才能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2、在综合性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一、高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让学生从本节知识出发,进行三个维度的综合:一是本学科内的知识综合(归纳概括),二是相近学科的综合(联系),三是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综合(联系)。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意识,训练学生掌握综合的方法。高三则每周开设一节综合课(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各科教师合作,如文科综合从地域入手或选择时政热点和现实问题,通过讲座、授课、练习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团队是教师发挥综合主体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综合课程开放、跨学科、个性化的特征使得教师“单兵作战”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多元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团队产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教师团队协作教学能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有利于形成综合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学习活动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
在综合课程学习活动方式方面,学生的综合主体作用体现为独立性、合作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以及发展需要可选择展开独立的探究活动,也可以任意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学习和讨论,在综合课程学习活動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与综合能力。
3、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本课程不仅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我校从98年开始在学生中开设校本课程,现已在高一、高二年级普遍开设校本课程,开课教师达95%,选课学生达100%。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三个层次的校本课程体系,共有课程50多门。三个层次即知识拓展型、研究探索型、技能培养型。无论哪一层次的哪一门校本课程,学校都明确要求: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校本课程也应有相应的体系,不能像学科那样强调学科系统、统一进度,更应注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4、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课本外知识在课程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学生的视野超越了课堂,形成了课本知识、课本外知识、学生的经验三者组成的一个整体,综合能力将成为现代课程的轴心因素和发展的动力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综合能力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得到了扩展。
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题材大多数与现代科技、发明创造、经济生活、城市建设、自然环境有关,因此需要实地考察、调查。学校放心地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和生活,参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李臣之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2)钟启泉、崔充郭、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