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故事《梁祝》的发展演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sx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随着历史发展不断演变,历久弥新。《梁祝》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就故事版本考察,汝南、宁波等多地都有其源,唐代著作《十道四蕃志》、《宣室志》始有记载,直到清代《祝英台小传》,经过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渲染,依旧焕发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古代爱情故事;《梁祝》;发展演变
  一、梁祝故事评析
  梁祝作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流传千古,是我国最具有标志性的民间文学作品之一。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化,故事结构完整,故事情节曲折,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具有鲜明东方文化的动人爱情史诗。《梁祝》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通过戏曲、音乐、舞蹈、电视、电影、花样滑冰等众多形式,在国内外传播,产生了深远、广大的影响,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二、梁祝发生地版本之争
  关于梁祝故事的发生地,各地都有不同的版本。
  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
  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各地对于梁祝的自我认同首先源自于人们对于这个故事的喜爱。各地对梁祝的故事存在不同的版本也是在原始故事的基础上充分融入了本地方的地方实际,使得梁祝的故事在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同时存在众多的发源说和不同的版本。其中不少版本及其所凭借的依据都是后人受到梁祝故事所影响而进行建造或者联系的,要考察梁祝故事最根本的发源,还需要我们更多的人,花更多的时间精力,以更加客觀公正的态度去看待和研究,尚不能妄下定论。
  三、梁祝故事发展演变过程
  有人认为这个故事的最早材料,是《韩凭妻》和《华山畿》,也有说梁祝故事虽然是从这两个故事衍变而来,但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继承关系,只是这几个故事之间的情节有些类似,而最突出的类似点就是他们的主人公都能坚贞地为纯洁爱情而死,表现他们的精魂不死,挚爱永存。
  一般认为梁祝故事发生于东晋。最早的可靠的书面资料,应是宋代张津《乾道四明图经》所引初唐梁载言的《十道四蕃志》:“义妇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旧记谓二人少尝同学,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为女也,其朴质如此。”接《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这些的记载较为简单,只有大概的内容。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文人对梁祝故事的重视,到了晚唐张读的《宣室志》,故事情节就发展得更具规模了,“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肆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之,方知其为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在张读的记载中已明确指出梁祝故事产生于东晋。
  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到宋朝时梁祝的故事由浙江周围的南方地区流传到全国各地,远至日本、朝鲜等国。有梁祝遗迹的地方,除宁波鄞州外,还有七处: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江苏宜兴、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流传的形式有传奇、民歌、鼓词、木鱼书、弹词以及各种地方戏等等。但是从现在各地流传民间的梁祝故事来看,以祝英台为主角的占多数。比如清道光邵金彪撰的《祝英台小传》:祝英台,小字九娘,上虞富家女。生无兄弟,才貌双绝。父母欲为择偶,英台曰:“儿出外求学,得贤士事之耳。”因易男装,改称九官。遇会稽梁山伯亦游学,遂与偕至宜兴善权寺之碧鲜岩,筑庵读书,同居同宿。三年,而梁不知为女子。临别梁,约曰:“某月日可相访,将告母,以妹妻君。”实则以身许之也。梁家贫,羞涩衍期。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子。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家童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梁惊语,以同学之谊乞一见。英台罗扇遮面,出身一揖而已。梁悔念而卒,遗言葬清道山下。明年,英台将归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绣裙绮襦,化蝶飞去。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请封为义妇冢,此东晋永和时事也。齐和帝时,梁复显灵异,助战有功,有司为立庙于鄞,合祀梁祝。其读书宅称碧鲜庵。齐建元间,改为善权寺。今寺后有石刻,大书“祝英台读书处”。寺前里许,村名祝陵。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蜨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蜨尚谓“祝英台”云。
  从清末到现在这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原有情节的综合筛选,重新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情节结构,主要要素基本没变,但更多了一些男女平等的思想。越剧的故事情节可作为代表:古时,上虞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想往杭城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乔装男儿,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勉强应允。祝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会稽书生梁山伯,在草桥结金兰。从此,两人同窗共读,形影不离。同学三年,梁山伯不知祝英台是个女子。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临行,托师母为媒,决与梁山伯偕老终身。不料归家后,为其父强许婚太守之子马文才;待梁山伯赶到祝家求婚时,美满姻缘,已成泡影。梁山伯悲恸欲绝,归后病亡。
  综上所述,梁祝传说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东晋至唐,是形成期,主要表现为口头传说,主要在绍兴一带流传。 2、第二阶段为宋至民国初年,是发展期,传播形式有早期的口头传播,转变发展成为文字记载和文学作品传播,流传地域也跃出会稽一带中心区域,辐射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流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北亚、东南亚地区。 3、第三阶段民国晚期至当代,是传说的成熟期,突出了祝英台殉情内容,强化了爱情悲剧主题,突出地表现了民间反封建的民主意识,重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故事情节结构。
  参考文献:
  [1]周静书 《论梁祝故事的发源》
  [2] 苏力 《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_从梁祝的悲剧说起》
  [3]于贤德《论梁祝爱情故事的悲剧属性、美学价值与人学内涵》
  [4]顾莹《浅议<梁山伯与祝英台>对现代爱情的影响》
  [5]严利燕,孙文乐《梁祝故事鉴赏》
  [6]唐·梁载言《十道四蕃志》
  [7]唐·张读《宣室志》
  [8]清·邵金彪《祝英台小传》
其他文献
【摘要】:河西地区位于丝绸之路要道上,自古以来是中原地区通向西域地区要地。历经岁月的洗礼在河西地区有很多古老的建筑物值得当代人去考究、学习。自明清以来,河西地区的建筑布局、形制、构造、材料和装饰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特征,并且发展出了相对独立的河西建筑工艺体系。因此对于河西地区古建筑的实地调研考察,不仅使我们较为深入地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域交通等,更加深了对于古
期刊
时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课程改革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地更新,教师这一角色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古者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素质教育的推行又要求老师必须由“一桶水”转变为“一条源源不断的小溪”,新课程的改革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由人以渔”。教师由知识灌输者变为启迪者、引路人,紧接着又必须应
期刊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现代学习方式之一。它对我国现在大力推倡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生物教育的现实情况,对目前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了探索和反思,指出了很多生物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和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同时提出了对应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物学;合作学习;误区;策略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它起源于美国
期刊
【摘要】:基础是支撑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好难成大厦。对于古筝学习来说,打好基本功就是为更深一步的学习古筝打下基础。初级曲目是中级曲目的基础,中级曲目是高级曲目的基础,指法是技巧的基础,小曲子是大曲子的基础,弹曲子感动自己是感动别人的基础等等。但是现在有很多习筝者因为某种原因忽视了古筝基本功的训练,甚至有些学习者又以曲代功的现象。笔者根据自己的学筝经历及对古筝艺术的理解,对基本
期刊
【摘要】:在多年的声乐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在歌唱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尤其是在一些声乐比赛时更是如此。因此,我认为歌唱中的放松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谓紧张与放松就是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良好的歌唱发声技术必然体现为一种协调自然地生理操作运动,体现为参与歌唱的生理器官和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合作,协同运行的最佳状态。了解有关歌唱的生理结构以及各器官的生理机能运动方式和心理状态等等,对于声乐的教与学都是
期刊
【摘要】:数学家弗莱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正如《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基础性的学科。可是在真正的教学学习中并非如此,数学学习与生活脱节,学生无法将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学生们普遍存在着为了数学而学数学。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是我们所有数学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经验,
期刊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道德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低效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探索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的方法也就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高职学生;教师  一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
期刊
【摘要】:网络伦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刚刚在社会普及之时,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大量探讨,成为热点问题。而行动者网络理论给予了我们一个新的角度去观察网路伦理问题。本文将以“快播”与“丝绸之路”为例,对其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网络伦理  一、网络伦理问题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新兴事物,至今发展不过五十年的历史。然而网络伦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刚刚普及之时,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大量探
期刊
【摘要】:在俄罗斯,弥赛亚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逐渐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俄罗斯的弥赛亚说也具有了两重性,一方面,宗教的纯粹的弥赛亚意识是一种牺牲意识,是为世界上各民族服务的使命意识,更是拯救人类脱离罪恶与困苦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弥赛亚意识也常被帝国主义思想和争取强盛的愿望所扭曲,进而走向泛斯拉夫主义、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的错误道路。本文将
期刊
【摘要】:在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为抗战时期国际社会援华的一项重要事业,“工业合作化”运动,简称“工合”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应忽视。本文通过对丽江“工合”运动情况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关注这场影响深远的经济运动。  【关键词】:丽江;“工合”运动;经济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由于中日双方实力上的悬殊,大片沿海地区和经济要地先后沦陷。而随着重庆作为陪都的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