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力对儿童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有重要作用,根据儿童的特点,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引导学生变换课文角度进行想象
1. 注意启发学生假设性想象,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的认识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这样提问:假如小女孩的奶奶没有死,或者小女孩没有死,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体会到:即使奶奶在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的。这激起了大家对小女孩的同情,以及加倍珍惜今天的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家》为题续写一篇文章,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在阅读教学时,善于抓住不平常的提问启发学生想象
如教学《凡卡》一文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凡卡的信他爷爷会收到吗?很多同学都会非常中肯地回答“不会”。我再提问:假如他的信最后落在鞋店老板手里,凡卡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又假如他爷爷能收到信,凡卡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中体会到凡卡悲惨的命运,并让学生以《信寄出以后》为题给《凡卡》续篇,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见了什么?我让学生依据教材大胆想象,深刻领会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启发想象
1. 根据事情的因果关系来推测、想象
让学生抓住事情的结果,引导学生推测、想象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或抓住表示事情起因的句子来推测、想象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如《凡卡》一文,为什么凡卡收拾青鱼从尾巴弄起,老板娘就拿鱼嘴直戳他的脸?你认为该从哪里弄起?为什么?启发学生想象凡卡弄鱼的情境及弄鱼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怎么弄鱼并无规矩,老板娘这样做纯属无中生有,从而加深对老板娘凶残本性的认识及对凡卡的深切同情。
2. 由人物外表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时一动也不动,邱少云为什么能这样做,他当时会想些什么?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邱少云不惜牺牲个人性命、严守纪律的优秀品质。
3. 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现象分析它的本质
如《凡卡》一文,最后写到凡卡梦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我让学生想象他爷爷念信时的神态、语言及内心活动,并让学生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梦,使大家更加体会到了凡卡命运的悲惨——在资本主义社会,要想过上好生活,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又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写到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白桦树为什么号叫,它会叫些什么?通过想象,让学生明白那是白桦树替扬科鸣不平,更引起学生对扬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剥削制度的痛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展开想象
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展示了丰富、直观的画面,更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个平台跃上了一个台阶。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高度凝练的优美文字扩展出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望洞庭》时,我播放了相关多媒体课件,祖国的大好河山、绝美的风景让学生为之惊叹,感受了古诗的意境,感受了诗人想象的合理、新奇与有趣,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出了一幅洞庭湖的美丽图画。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释疑解惑,将想象空间进一步放大。如学习课文《鲸》时,学生观看了鲸的影像资料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引导学生研读鲸的生活习性的句子,并让学生通过想象加以描述。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就如同亲眼所见一般。
四、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展开丰富想象
运用课文中的插图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而插图也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据。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桥下的河水是多么汹涌,战士们是怎样艰难地前进……边看边想,仿佛进入了激烈的战斗中。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表象。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学习《将相和》时,面对廉颇“负荆请罪”的插图,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插图中的人物来展开想象,并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再创作,将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形的文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把课文内容想象成一幅图画,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学习了《鳥的天堂》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明白要求以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怎样画出课文中榕树的特点?怎样才能显示出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怎样才能画出鸟在“天堂”里生活得非常愉快?你欣赏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吗?学了本文后,在环境保护方面你又多了哪些想法?
六、巧用省略号,引导想象
课文中常会出现省略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适当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索、想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穷人》一课,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矛盾心情时,运用了许多省略号。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试着把带省略号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自己五个孩子已够丈夫受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要是他回来了,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会同意吗?如果他不同意,他会揍我的,我不怕打,救人要紧,嗯,揍我一顿也好!”这种补充非常到位,学生明白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明白了桑娜心地善良的本性。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丰富了文章内容,提升了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还有很多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引导学生变换课文角度进行想象
1. 注意启发学生假设性想象,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的认识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这样提问:假如小女孩的奶奶没有死,或者小女孩没有死,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体会到:即使奶奶在世,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的。这激起了大家对小女孩的同情,以及加倍珍惜今天的生活的情感。我让学生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家》为题续写一篇文章,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在阅读教学时,善于抓住不平常的提问启发学生想象
如教学《凡卡》一文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凡卡的信他爷爷会收到吗?很多同学都会非常中肯地回答“不会”。我再提问:假如他的信最后落在鞋店老板手里,凡卡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又假如他爷爷能收到信,凡卡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从中体会到凡卡悲惨的命运,并让学生以《信寄出以后》为题给《凡卡》续篇,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时,董存瑞抬头眺望远方,他望见了什么?我让学生依据教材大胆想象,深刻领会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启发想象
1. 根据事情的因果关系来推测、想象
让学生抓住事情的结果,引导学生推测、想象事情发生的各种原因,或抓住表示事情起因的句子来推测、想象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如《凡卡》一文,为什么凡卡收拾青鱼从尾巴弄起,老板娘就拿鱼嘴直戳他的脸?你认为该从哪里弄起?为什么?启发学生想象凡卡弄鱼的情境及弄鱼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怎么弄鱼并无规矩,老板娘这样做纯属无中生有,从而加深对老板娘凶残本性的认识及对凡卡的深切同情。
2. 由人物外表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时一动也不动,邱少云为什么能这样做,他当时会想些什么?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邱少云不惜牺牲个人性命、严守纪律的优秀品质。
3. 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现象分析它的本质
如《凡卡》一文,最后写到凡卡梦见爷爷正在念他的信,我让学生想象他爷爷念信时的神态、语言及内心活动,并让学生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梦,使大家更加体会到了凡卡命运的悲惨——在资本主义社会,要想过上好生活,只能在梦中才能实现。又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写到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白桦树为什么号叫,它会叫些什么?通过想象,让学生明白那是白桦树替扬科鸣不平,更引起学生对扬科悲惨命运的同情、对剥削制度的痛恨。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展开想象
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展示了丰富、直观的画面,更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个平台跃上了一个台阶。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将高度凝练的优美文字扩展出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教学《望洞庭》时,我播放了相关多媒体课件,祖国的大好河山、绝美的风景让学生为之惊叹,感受了古诗的意境,感受了诗人想象的合理、新奇与有趣,学生在脑海中描绘出了一幅洞庭湖的美丽图画。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释疑解惑,将想象空间进一步放大。如学习课文《鲸》时,学生观看了鲸的影像资料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引导学生研读鲸的生活习性的句子,并让学生通过想象加以描述。学生绘声绘色的描述,就如同亲眼所见一般。
四、运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展开丰富想象
运用课文中的插图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而插图也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据。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桥下的河水是多么汹涌,战士们是怎样艰难地前进……边看边想,仿佛进入了激烈的战斗中。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表象。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如学习《将相和》时,面对廉颇“负荆请罪”的插图,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插图中的人物来展开想象,并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再创作,将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形的文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把课文内容想象成一幅图画,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学习了《鳥的天堂》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学生明白要求以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怎样画出课文中榕树的特点?怎样才能显示出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怎样才能画出鸟在“天堂”里生活得非常愉快?你欣赏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吗?学了本文后,在环境保护方面你又多了哪些想法?
六、巧用省略号,引导想象
课文中常会出现省略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省略号省略的地方,适当地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索、想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穷人》一课,写桑娜抱回西蒙的孩子后的矛盾心情时,运用了许多省略号。教学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试着把带省略号的地方补充完整,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自己五个孩子已够丈夫受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要是他回来了,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他会同意吗?如果他不同意,他会揍我的,我不怕打,救人要紧,嗯,揍我一顿也好!”这种补充非常到位,学生明白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明白了桑娜心地善良的本性。运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丰富了文章内容,提升了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还有很多方法,但无论如何,我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