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社区教育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发展实践经验。因此,探索地方高校与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关联性,对于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实现两者有机结合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农村社区教育 关联性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更是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表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性指标。而文化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可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其受教育程度与整体素质将直接决定农村的文化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依然不高,大量农民的学历在初中以下。这一状况,使得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以多种形式来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从而促进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虽然我国的农村社区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备受政府重视,但发展历史短暂,发展程度偏低,且各地区发展明显呈现出不平衡性。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农村社区教育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与力量。地方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发展实践经验。高校的社会功能决定了高校必须要利用其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把地方高校与农村社区教育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利用农村社区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地方高校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1.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地方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场所、师资、图书、网络等,这些恰恰是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所缺乏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这些资源来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如充分整合师资队伍,组建稳定的农村社区教育师资,定期到农村社区开展培训讲座,把高校的科研成果、生产技能等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掌握实用的生产技能。又如利用高校的网络资源,为农村社区建设远程教育中心,使社区居民能够随时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等。
2.地方高校发挥其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柔性介入农村社区教育。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只有高等教育为地方建设服务,地方才会参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才可能发展得更好。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社会功能,柔性介入农村社区教育,以其丰富的发展经验,帮助农村社区分析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解决对策,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和谐发展,使农村社区教育迅速满足农民素质提升的刚性需求,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地方高校与农村社区联合成立农村社区职业学院。
当前,我国众多地方的农村社区教育是以培训班形式开展的,没有形成固定的教育形式与载体,临时性、单一性、不稳定性等特征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水平与效果。因此,地方高校可以与农村社区一起,联合成立农村社区职业学院,将教育的场所固定、教育的时间固定、教育的内容固定、教育的形式稳定,且引进一批固定的师资队伍,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的时效性。
4.地方高校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活动,共享资源。
曾经很长时间里高校以“象牙塔”自誉,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社会之外,成为“教育的孤岛”。在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必须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活动,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使农村社区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生活技能的中心,成为社区成员进行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业余爱好和兴趣,从事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
三、农村社区教育对地方高校发展的反作用
1.农村社区主动支持大学发展。
农村社区教育在享受到地方高校的共享资源而得到长足发展后,其农村社区必然会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支持地方高校,为地方高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为地方高校设立乡镇继续教育函授中心,针对乡镇工业园区的一些有志于提升学历的工人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如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网络教育中心,设立地方高校远程教育教学点,开展远程学历教育,等等。
2.利用农村社区典型人物,到地方高校开展教育活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中涌现出了许多鲜活的典型人物,其中不乏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道德楷模、创业能手等先进典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请他们到学校开展“校园成长对话”等教育活动,以鲜活的事例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祖国最基层去建功立业。这样,必然能强化青年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充分运用农村社区资源,为地方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地方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其主要目的就是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农村社区拥有先天的基层资源,能够为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最现实的平台。此外,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很多时候也需要深入农村一线开展调查,若教师自己去做调查,许多农民会因不熟悉内心而产生一种抗拒感,要么拒绝被调查,要么随便应付,不肯说真话。这样必然会使得调查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使科学研究的结果产生偏离。因此,通过农村社区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农民才会把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才能真正让研究者掌握最为真实的一手数据,使研究结果更贴切现实状况。
4.农村社区教育设施可为高校的校外实训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
农村社区教育在地方高校的帮助下,有了一些专门的设施,比如网络中心、图书馆及其他一些教育活动中心等。而这些教育设施可以为地方高校设立校外教育实训基地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学校内的一部分课程甚至可以在这些校外设施内进行,因为对学生而言,具有这些活动的体验,将有利于提高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民培养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之一的农民,必须提升整体素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且,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提出,对农民的素质要求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农村社区教育来加强农村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这种系统的终身教育如果没有专业的地方高校介入将显得软弱无力、杂乱无章,从而很难达到农村社区教育的最初目标。地方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柔性介入农村社区教育,为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此,地方高校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性。这种关联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即地方高校通过发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师资、图书、网络等支持,为农村社区提供科学技术、文化、学校设施等服务,对社区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农村社区也可以为地方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平台,为学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祥华,李丽芳.论社区教育与地方高校社会功能的互动发展[J].南昌高专学报,2010,(1).
[2]刘义杰,熊绍然.鄱湖经济区建设下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老区建设,2011,(10).
本文系南昌工程学院第一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立项资助项目。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农村社区教育 关联性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更是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表明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性指标。而文化发展水平主要取决于教育发展的水平。可见,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其受教育程度与整体素质将直接决定农村的文化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广大农民受教育程度依然不高,大量农民的学历在初中以下。这一状况,使得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以多种形式来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从而促进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虽然我国的农村社区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备受政府重视,但发展历史短暂,发展程度偏低,且各地区发展明显呈现出不平衡性。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农村社区教育缺乏充足的教育资源与力量。地方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发展实践经验。高校的社会功能决定了高校必须要利用其资源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把地方高校与农村社区教育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利用农村社区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实践平台,实现共同发展,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地方高校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1.利用地方高校资源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
地方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场所、师资、图书、网络等,这些恰恰是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所缺乏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这些资源来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如充分整合师资队伍,组建稳定的农村社区教育师资,定期到农村社区开展培训讲座,把高校的科研成果、生产技能等传授给农民,帮助农民掌握实用的生产技能。又如利用高校的网络资源,为农村社区建设远程教育中心,使社区居民能够随时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等。
2.地方高校发挥其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柔性介入农村社区教育。
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只有高等教育为地方建设服务,地方才会参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才可能发展得更好。因此,地方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社会功能,柔性介入农村社区教育,以其丰富的发展经验,帮助农村社区分析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解决对策,促进农村社区教育和谐发展,使农村社区教育迅速满足农民素质提升的刚性需求,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地方高校与农村社区联合成立农村社区职业学院。
当前,我国众多地方的农村社区教育是以培训班形式开展的,没有形成固定的教育形式与载体,临时性、单一性、不稳定性等特征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水平与效果。因此,地方高校可以与农村社区一起,联合成立农村社区职业学院,将教育的场所固定、教育的时间固定、教育的内容固定、教育的形式稳定,且引进一批固定的师资队伍,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的时效性。
4.地方高校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活动,共享资源。
曾经很长时间里高校以“象牙塔”自誉,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社会之外,成为“教育的孤岛”。在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必须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活动,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使农村社区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生活技能的中心,成为社区成员进行精神文化生活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培养青少年健康的业余爱好和兴趣,从事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
三、农村社区教育对地方高校发展的反作用
1.农村社区主动支持大学发展。
农村社区教育在享受到地方高校的共享资源而得到长足发展后,其农村社区必然会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支持地方高校,为地方高校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为地方高校设立乡镇继续教育函授中心,针对乡镇工业园区的一些有志于提升学历的工人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如充分利用农村社区网络教育中心,设立地方高校远程教育教学点,开展远程学历教育,等等。
2.利用农村社区典型人物,到地方高校开展教育活动。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中涌现出了许多鲜活的典型人物,其中不乏劳动模范、农民企业家、道德楷模、创业能手等先进典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请他们到学校开展“校园成长对话”等教育活动,以鲜活的事例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投身祖国最基层去建功立业。这样,必然能强化青年学生服务基层的意识,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充分运用农村社区资源,为地方高校开展社会实践、科学研究提供良好平台。
地方高校开展社会实践,其主要目的就是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农村社区拥有先天的基层资源,能够为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提供最现实的平台。此外,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很多时候也需要深入农村一线开展调查,若教师自己去做调查,许多农民会因不熟悉内心而产生一种抗拒感,要么拒绝被调查,要么随便应付,不肯说真话。这样必然会使得调查失去其原本的意义,使科学研究的结果产生偏离。因此,通过农村社区为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农民才会把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出来,才能真正让研究者掌握最为真实的一手数据,使研究结果更贴切现实状况。
4.农村社区教育设施可为高校的校外实训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
农村社区教育在地方高校的帮助下,有了一些专门的设施,比如网络中心、图书馆及其他一些教育活动中心等。而这些教育设施可以为地方高校设立校外教育实训基地起到必要的辅助作用。学校内的一部分课程甚至可以在这些校外设施内进行,因为对学生而言,具有这些活动的体验,将有利于提高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型农民培养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之一的农民,必须提升整体素质,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而且,和谐社会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提出,对农民的素质要求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农村社区教育来加强农村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这种系统的终身教育如果没有专业的地方高校介入将显得软弱无力、杂乱无章,从而很难达到农村社区教育的最初目标。地方高校的服务社会功能决定了地方高校必须柔性介入农村社区教育,为促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此,地方高校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有着必然的关联性。这种关联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过程,即地方高校通过发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农村社区教育提供师资、图书、网络等支持,为农村社区提供科学技术、文化、学校设施等服务,对社区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同时,农村社区也可以为地方高校的教育发展提供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平台,为学校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必要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罗祥华,李丽芳.论社区教育与地方高校社会功能的互动发展[J].南昌高专学报,2010,(1).
[2]刘义杰,熊绍然.鄱湖经济区建设下发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老区建设,2011,(10).
本文系南昌工程学院第一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立项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