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而薄发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ac_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写”是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写作必须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个性越鲜明越受读者欢迎;写作又必须要有独特创造,越是创新的文章越有价值。但是,这些要求对于初涉写作的中学生们来说,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文章的个性和创新来自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正是中学生极为缺乏的。所以很多中学生怕写作文,并且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在多年前就已作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在这方面又有了更多的突破和进展。然而我认为,针对中学生的具体情况,要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他们的问题,必须先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要想写好作文,必须从小打好坚实的基础,积累丰富的知识。否则必定总是步人后尘,别人怎么认识,他也怎么认识;别人怎么写,他也怎么写。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正如荀子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中学生要积累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
  
  一、多阅读作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作细细摩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们在班内设了一个小书架,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且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去校阅览室看书。另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这样就解决了书源,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型的读书笔记。摘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这样还不够,还必须要求学生多翻多看才有效果。
  
  二、多观察勤思考
  
  我们曾经针对中学生的作文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66.2%的学生认为写作中最大的困扰是无事可写。问及最喜欢写哪类作文,仅有25.6%的学生选择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其实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这样的作文才能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三、表达能力的训练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作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练习、练习、再练习,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
  1.每日一忆,每周一记
  实践证明,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2.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学生最喜欢听故事,让他们续编故事,则更感兴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最喜欢写想象作文。因为比起写真人真事来,想象作文所受限制较少,学生可以更自由地发挥想象。教师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开头,调动学生续编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是一个人单独编,也可以几个人即兴续编。
  比如这样一个开头:海盗独眼黑鲨向西奇海袭来。西奇上下一片紧张,国王连夜召集文武大臣共商抗敌方案。丞相说:“东奇实力比我们强,却败给了海盗,所以我们不能硬拼,只能智取。”半晌,群臣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这时……
  老师刚讲完,学生就准备起来:有的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灵机一动,眉飞色舞;有的成竹在胸,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不一会儿,各种精彩故事纷纷出笼。
  故事之一:一只年轻的海豚求见国王,献上了一个“藤壶计”,利用藤壶善于吸附的本领,让大量藤壶吸附在海盗身上,使它行动不便,乘机打败海盗。
  故事之二:探子回报,敌军虽气势汹汹,但征战已久,军粮紧缺。大家讨论决定,让水母们飘向敌军。海盗发现水母,以为是蘑菇,欣喜若狂,纷纷来捞,被水母的毒刺毒翻。
  故事之三:远在迪斯尼乐园的米老鼠听到消息,赶来增援,让大家退出城外,由他留在城里,假意投降,里应外合,乘海盗为庆祝胜利而烂醉如泥时,打开城门,攻其不备。海盗溃不成军。
  同一个开头,在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后,演绎成了一个个富有创新性的各具特色的故事。可见,续编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有效提高作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心里有话,一写为快
  我们在班级里开设了一个“心里话”信箱。学生对班级管理有意见,想给老师提建议,与同学之间有摩擦,做错了事不敢当面承认等等,一句话,就是心里有话不吐不快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畅所欲言。这样,以信箱为中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诚交流,促进了沟通,使情感更为融洽。另一方面,激起了学生写的欲望,也锻炼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这些信是学生在感受特别强烈、表达欲望也特别强烈的情况下完成的,一吐为快,一气呵成,因此很多都是内容真实、情感丰富的好文章。
  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把我当成他们最信任的人,有什么心事总喜欢写信告诉我。有一次,一个女孩子写了她乱扔牛奶袋被值周老师发现后扣分的事。在信里,她具体地记叙了事情的经过,并将事后的坐立不安、侥幸心理以及写这封信之前的犹豫一一坦陈,感情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写作是为了表达思想和感情,用自己的话表达心中的想法,正符合了写作的本意。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积累和表达活动进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投稿争取发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助活动,如“读书小报”展评、生活故事演讲、想象故事比赛、编辑班级文刊、手抄报评比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提高学生素质和适应高考的需要,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路下,教师应合理安排课时课型,以提高效率。如可把单一讲授分解设计为课本知识教学课,阅读课、考点课、语文活动课、写作课等,从而在灵活多变的形式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  关键词: 转变观念 强化素质 教学板块    高中语文教学是九年制语文教学的延伸,同时又面临着高考的检测,这无疑会对
期刊
一、学生平时作文情况简析    学生最怕写作文,究其原因是他们面对作文题无话可说。没有办法,只能用陈词滥调应付一番。如写事,学生常常会写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而写人时,不是写抵住肝部忍痛为学生讲课的老师,就是写皱着眉头思索题目的同学;成年人的外貌一概是白发、皱纹;青少年则通常是苹果似的圆脸、忽闪闪的大眼睛。写议论文,论据总忘不掉居里夫人、雷锋叔叔。从小学到高中几乎是一样的内容和写法。  这种现象的形
期刊
对高考文言文板块的失利,我们往往容易归结为考前复习的不扎实。其实有时这是不公平的,甚至是有些冤枉的,因为应试能力和方法的欠缺,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文言阅读的最后一题,它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压轴大戏”,同时也是学生前行道路上的“拦路虎”。如何才能驱虎降魔、直捣黄龙?在这里,我们对它进行透视解析,希望得到破解的端倪。  最后一题是用来考查学生全面把握文言内容与观点能力的,其考查方式常常是在大体正确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语文教师必须建立合作学习的教育观    我们知道,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倡导的“教师中心论”和以杜威为代表
期刊
一、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中学教材中入选的古诗文几乎都是意蕴丰富、千古流传的精品,可为什么有的学生学起来就味同嚼蜡呢?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缺少文言语感,无法突破文字外壳进入思想内容深层。因此,培养文言语感对古诗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语感的获得要靠学生长期的语文实践,在反复吟咏中领会文(诗)意。文言语感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词句大意、读准字音、掌握节奏停顿是培养语感的第一步;读出
期刊
中学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占的比例很大,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其对于学生的教育价值不可估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的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注重美的教育,注重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美育的根本特点是其直观性、
期刊
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轨迹,汇集名目繁多的吝啬鬼群像,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吝啬鬼》)里的阿尔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堪称为欧洲文学中不朽的四大吝啬鬼典型。  这四大吝啬鬼中,前三位已经被各种版本的中学教科书以各种不同的节选形式收录,让广大师生尽情领略了欧洲文学的艺术魅力。为了让广大师生更深刻、细
期刊
充满魅力的教学细节,要靠教师精心创设、用心打造。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将细节作为调度、控制的“机关”,以此操纵着整个教学进程。他曾经说过:“凡是讲到重要的、关键的地方,我总是组织一下教学,有时是提个醒儿,有时只是说一声‘同学们’,有时则什么也不说,只用目光环视一下全班学生。这些看起来很细微的地方,其实都是一种艺术。”(《教海漫记》)如何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呢?于永正老师运用的是语言,它包括:有声
期刊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历来,文学史研究的“槛内人”和“槛外人”多将苏轼目为豪放词的代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将其词作
期刊
选材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选材指导”,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写什么的指导。其重点是解决材料来源问题,作文的材料源头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朱熹也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作文的材料是“清甘的水”、“活水”,就必须紧密联系“生活”这一“源头”,选材指导才有现实意义。  笔者在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近30年,深深感到:学生作文难是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一个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