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和教研的推动,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驱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阅读已成为教师获得理论提升、专业进阶的重要学习途径,因而,教师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成为了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源动力。
为了解幼儿教师的阅读情况,笔者向本区的幼儿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12%的教师喜欢阅读,62%的教师兴趣一般,26%的教师对阅读不感兴趣。究其不喜欢阅读的原因,56%的教师认为阅读枯燥乏味,4%的教师认为缺乏阅读氛围,21%的教师本身就不爱看书,19%的教师认为缺乏坚持精神。
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的阅读兴趣并不浓厚,对阅读甚至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动阅读的意识普遍淡薄,教师们未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没有体会到阅读的收获与价值。
(二)阅读时间较少,阅读精力不足
调查发现,有读书计划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3%,而87%的人都没有读书计划。8%的幼儿教师能够平均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上,阅读半小时以上的占受调查者的38%,隔几天看书的占52%,几乎不看书的占2%。
日常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时间,甚至业余时间也常被工作占用,教师用于阅读的精力与时间越来越少。教师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致使教师对于阅读的兴趣逐渐下降,间接影响了教师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
(三)阅读资源匮乏,阅读内容局限
调查发现,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喜欢看文学作品、休闲娱乐期刊的占48%,家庭养生类的占32%,而喜欢看专业类书籍的只占到20%。在专业书籍中,幼教刊物类占59%,教学指导类占31%,理论类占10%。
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对幼教类书籍了解较少,缺乏专业的阅读推荐与指导。其次,有的幼儿园教师阅览室形同虚设,书籍陈旧不全,缺乏管理机制和专业人员,在图书的购买上也存在随意性,未根据不同层次教师需求来选购。
(四)阅读方法欠缺,阅读效果低下
调查发现,28%的教师能结合阅读进行读书笔记和读书摘抄,72%的教师没有阅读记录与反思的习惯。22%的教师结合教学问题进行阅读,11%的教师结合教科研方向进行阅读,67%的教师随意选择书籍进行阅读。
幼儿教师在阅读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方法,阅读往往留于表面,浅尝辄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运用,未能将阅读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未能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一)调动阅读的“趣”——在秀色可餐中激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
1.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整洁、漂亮、雅致的阅读环境,配上令人身心舒适的沙发、茶几、茶水、鲜花,在幼儿园的大厅、走廊、阅览室等区域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配备齐全的电子阅读设备,图书检索、分类、编码清晰,便于教师借阅,吸引教师更愿意在闲暇时光进行阅读。安排专人对阅览室进行管理,完善借阅制度,做好图书的登记管理,及时更新书籍。同时,建立幼儿园线上阅读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知网查询免费账号,为教师多渠道的趣味阅读提供保障。
2.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
通过趣味阅读活动,如开展读书沙龙、诵读演讲比赛、读书论坛、图书漂流等活动,以教师喜欢的阅读方式鼓励阅读,激发教师阅读的主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主题阅读视作阅读的最高层次。幼儿园要为教师放权赋能,鼓励教师自由组合成立阅读共同体,以朗诵、表演等方式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如,组成“户外游戏”阅读小组,成员根据主题先自由找寻相关图书进行阅读,在群内每日“阅读打卡”,分享读书进度与心得,结合集体交流情况形成学习成果在全园分享,使教师在智慧碰撞中激发互学互助的阅读热情。
(二)保障阅读的“时”——在多管齐下中找到专业成长的突破口
1.制订个人阅读计划
制订阅读计划时,首先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业余时间有哪些?哪些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支配的?第二,业余时间中哪些是零散时间?哪些是完整时间?第三,计划用哪些时间来进行完整阅读?用哪些时间来浏览信息?划分好时间段后,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制定具体阅读时间的周期,并规划每个时间段用来读什么书,做到有计划可循,形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如幼儿教师可以规划在一个月内阅读完一本专业书籍,每晚必须进行一至两小时的完整阅读,在值午睡、放学之后、等待开会的空隙,可以浏览感兴趣的教育期刊,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
2.完善图书借阅制度
幼儿园的教师阅览室是教师阅读的重要场所,发挥教师阅览室的功能,配合健全的借阅制度和奖励机制,能充分发挥阅览室为教学服务的用途,满足教师的阅读需要。延长阅览室借书时间,教师在节假日均可来幼儿园借阅。同时,实行借阅积分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图书借阅,每借阅一本图书,并上交一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可获1积分,每学年10积分为合格,根据教师阅读时长和读书心得的质量,评选“阅读之星”并给予奖励,帮助教师养成长期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3.支持教师阅读需求
幼儿园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的阅读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及繁琐重复的事务。在业务学习、学科组学习、教师培训等活动中安排集体阅读计划,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定制个性化阅读清单,开展分层阅读和进阶阅读。如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在集体阅读《幼儿园新手教师指导手册》等入门书籍基础上,再阅读《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策略》等进阶书籍,帮助新教师在快速适应入职的基础上获得专业的稳步提升。 (三)专注阅读的“质”——在精挑细选中注入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1.精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往往出自伟大教育家之手,是在反复的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精华。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可以感受教育家的思想精髓,还可以与这些教育先驱进行思想和灵魂的碰撞。因此,阅读经典著作更能激发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灵感。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阅读教育专著时,应符合幼儿教师的阅读能力范围,过于深奥、枯燥的理论并不利于幼儿教师理解和接受,从而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可以精选瑞吉欧、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张雪门等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如《瑞吉欧幼儿教育精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陈鹤琴全集》《张雪门行为课程及现代价值》等书籍,用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成長。
2.精选实践指导的专业书刊
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幼教专业书刊,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一剂良药。结合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教师可精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此外还可以阅读《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幼儿行为与观察记录》等书籍。结合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或教研问题,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项阅读,如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可以阅读《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指导》《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等书籍。结合教师的教育实际,幼儿园可每月订阅幼教类优秀期刊,如《幼儿教育导读》《早期教育》《山西教育》(幼教)等,通过借鉴同行的教育经验,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3.精选素养提升的鸡汤书籍
专业书籍有时会很枯燥乏味,所以在阅读专业书籍之余,推荐教师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鸡汤”类书籍。“鸡汤”的价值就在于提高幼儿教师身为“人师”的基本素养,包括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和理解,对幼儿心灵的深度感悟和认识,对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憧憬,等等。如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安东尼的人生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等,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这类书籍没有功利性,能够“以小见大”地给教师以启迪,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向幼儿学习,和幼儿一起成长。
(四)提升阅读的“效”——在学以致用中触动专业成长的生长点
1.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教师阅读的目的应不仅仅局限于拓展教育视野,更在于运用科学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实践。阅读不仅能帮助教师学习他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思考如何把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阅读与反思结合、理论与实践联系,便是推动内化的有效途径。如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时遇到不会科学规划的难题,通过翻阅《小区域 大学问》等相关书籍,了解班级空间布局的原则、区域材料投放的方法等。这种基于问题的深入学习,能够帮助教师科学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发挥阅读的实效性,触发专业成长的生长点。
2.理论联系教学研究
幼儿园应把阅读活动同教学实践、教科研紧密联系,形成学研一体化的教师成长模式,从解决教师的实际教育问题出发,鼓励教师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联系阅读相关书籍的学习收获,在文献与案例的积累中逐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相关课程申报和论文撰写。如教师发现班级幼儿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大量阅读关于幼儿社会性交往的书籍,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和方法策略,在理论学习紧密联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这种学研相辅的方式既提升了阅读的价值、解决了教育的实际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开展教科研的难度,更有力地推动着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阅读作为幼儿教师最便捷的终身学习途径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智慧萌发的助力器。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专业阅读融入生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书籍的帮助和指引下提升专业素养,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牛丽真)
一、幼儿教师阅读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为了解幼儿教师的阅读情况,笔者向本区的幼儿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12%的教师喜欢阅读,62%的教师兴趣一般,26%的教师对阅读不感兴趣。究其不喜欢阅读的原因,56%的教师认为阅读枯燥乏味,4%的教师认为缺乏阅读氛围,21%的教师本身就不爱看书,19%的教师认为缺乏坚持精神。
由此可见,大部分幼儿教师的阅读兴趣并不浓厚,对阅读甚至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主动阅读的意识普遍淡薄,教师们未能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没有体会到阅读的收获与价值。
(二)阅读时间较少,阅读精力不足
调查发现,有读书计划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3%,而87%的人都没有读书计划。8%的幼儿教师能够平均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上,阅读半小时以上的占受调查者的38%,隔几天看书的占52%,几乎不看书的占2%。
日常工作占用了教师大部分时间,甚至业余时间也常被工作占用,教师用于阅读的精力与时间越来越少。教师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致使教师对于阅读的兴趣逐渐下降,间接影响了教师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
(三)阅读资源匮乏,阅读内容局限
调查发现,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喜欢看文学作品、休闲娱乐期刊的占48%,家庭养生类的占32%,而喜欢看专业类书籍的只占到20%。在专业书籍中,幼教刊物类占59%,教学指导类占31%,理论类占10%。
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对幼教类书籍了解较少,缺乏专业的阅读推荐与指导。其次,有的幼儿园教师阅览室形同虚设,书籍陈旧不全,缺乏管理机制和专业人员,在图书的购买上也存在随意性,未根据不同层次教师需求来选购。
(四)阅读方法欠缺,阅读效果低下
调查发现,28%的教师能结合阅读进行读书笔记和读书摘抄,72%的教师没有阅读记录与反思的习惯。22%的教师结合教学问题进行阅读,11%的教师结合教科研方向进行阅读,67%的教师随意选择书籍进行阅读。
幼儿教师在阅读中普遍缺乏有效的方法,阅读往往留于表面,浅尝辄止,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与运用,未能将阅读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未能充分发挥理论学习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以阅读促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探究
(一)调动阅读的“趣”——在秀色可餐中激发专业成长的源动力
1.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整洁、漂亮、雅致的阅读环境,配上令人身心舒适的沙发、茶几、茶水、鲜花,在幼儿园的大厅、走廊、阅览室等区域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配备齐全的电子阅读设备,图书检索、分类、编码清晰,便于教师借阅,吸引教师更愿意在闲暇时光进行阅读。安排专人对阅览室进行管理,完善借阅制度,做好图书的登记管理,及时更新书籍。同时,建立幼儿园线上阅读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知网查询免费账号,为教师多渠道的趣味阅读提供保障。
2.组织丰富的读书活动
通过趣味阅读活动,如开展读书沙龙、诵读演讲比赛、读书论坛、图书漂流等活动,以教师喜欢的阅读方式鼓励阅读,激发教师阅读的主动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主题阅读视作阅读的最高层次。幼儿园要为教师放权赋能,鼓励教师自由组合成立阅读共同体,以朗诵、表演等方式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如,组成“户外游戏”阅读小组,成员根据主题先自由找寻相关图书进行阅读,在群内每日“阅读打卡”,分享读书进度与心得,结合集体交流情况形成学习成果在全园分享,使教师在智慧碰撞中激发互学互助的阅读热情。
(二)保障阅读的“时”——在多管齐下中找到专业成长的突破口
1.制订个人阅读计划
制订阅读计划时,首先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业余时间有哪些?哪些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支配的?第二,业余时间中哪些是零散时间?哪些是完整时间?第三,计划用哪些时间来进行完整阅读?用哪些时间来浏览信息?划分好时间段后,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形式制定具体阅读时间的周期,并规划每个时间段用来读什么书,做到有计划可循,形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如幼儿教师可以规划在一个月内阅读完一本专业书籍,每晚必须进行一至两小时的完整阅读,在值午睡、放学之后、等待开会的空隙,可以浏览感兴趣的教育期刊,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
2.完善图书借阅制度
幼儿园的教师阅览室是教师阅读的重要场所,发挥教师阅览室的功能,配合健全的借阅制度和奖励机制,能充分发挥阅览室为教学服务的用途,满足教师的阅读需要。延长阅览室借书时间,教师在节假日均可来幼儿园借阅。同时,实行借阅积分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图书借阅,每借阅一本图书,并上交一篇有质量的读书心得可获1积分,每学年10积分为合格,根据教师阅读时长和读书心得的质量,评选“阅读之星”并给予奖励,帮助教师养成长期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
3.支持教师阅读需求
幼儿园应最大限度地保证教师的阅读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及繁琐重复的事务。在业务学习、学科组学习、教师培训等活动中安排集体阅读计划,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定制个性化阅读清单,开展分层阅读和进阶阅读。如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在集体阅读《幼儿园新手教师指导手册》等入门书籍基础上,再阅读《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策略》等进阶书籍,帮助新教师在快速适应入职的基础上获得专业的稳步提升。 (三)专注阅读的“质”——在精挑细选中注入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1.精选教育理论的经典著作
经典著作往往出自伟大教育家之手,是在反复的教育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精华。阅读这些经典著作不仅可以感受教育家的思想精髓,还可以与这些教育先驱进行思想和灵魂的碰撞。因此,阅读经典著作更能激发幼儿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灵感。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阅读教育专著时,应符合幼儿教师的阅读能力范围,过于深奥、枯燥的理论并不利于幼儿教师理解和接受,从而失去了指导实践的意义。可以精选瑞吉欧、苏霍姆林斯基、陈鹤琴、张雪门等教育家的理论著作,如《瑞吉欧幼儿教育精选》《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陈鹤琴全集》《张雪门行为课程及现代价值》等书籍,用他们先进的教育理论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成長。
2.精选实践指导的专业书刊
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幼教专业书刊,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一剂良药。结合专业能力提升的需求,教师可精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此外还可以阅读《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幼儿行为与观察记录》等书籍。结合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或教研问题,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项阅读,如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可以阅读《以游戏为中心的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指导》《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等书籍。结合教师的教育实际,幼儿园可每月订阅幼教类优秀期刊,如《幼儿教育导读》《早期教育》《山西教育》(幼教)等,通过借鉴同行的教育经验,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
3.精选素养提升的鸡汤书籍
专业书籍有时会很枯燥乏味,所以在阅读专业书籍之余,推荐教师阅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鸡汤”类书籍。“鸡汤”的价值就在于提高幼儿教师身为“人师”的基本素养,包括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和理解,对幼儿心灵的深度感悟和认识,对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憧憬,等等。如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安东尼的人生三部曲《孩子你慢慢来》等,世界经典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这类书籍没有功利性,能够“以小见大”地给教师以启迪,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向幼儿学习,和幼儿一起成长。
(四)提升阅读的“效”——在学以致用中触动专业成长的生长点
1.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教师阅读的目的应不仅仅局限于拓展教育视野,更在于运用科学理论有效指导教育实践。阅读不仅能帮助教师学习他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引导教师思考如何把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阅读与反思结合、理论与实践联系,便是推动内化的有效途径。如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时遇到不会科学规划的难题,通过翻阅《小区域 大学问》等相关书籍,了解班级空间布局的原则、区域材料投放的方法等。这种基于问题的深入学习,能够帮助教师科学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发挥阅读的实效性,触发专业成长的生长点。
2.理论联系教学研究
幼儿园应把阅读活动同教学实践、教科研紧密联系,形成学研一体化的教师成长模式,从解决教师的实际教育问题出发,鼓励教师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联系阅读相关书籍的学习收获,在文献与案例的积累中逐步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深入开展相关课程申报和论文撰写。如教师发现班级幼儿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大量阅读关于幼儿社会性交往的书籍,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和方法策略,在理论学习紧密联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这种学研相辅的方式既提升了阅读的价值、解决了教育的实际问题,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开展教科研的难度,更有力地推动着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阅读作为幼儿教师最便捷的终身学习途径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智慧萌发的助力器。在阅读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专业阅读融入生命,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书籍的帮助和指引下提升专业素养,实现自身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责任编辑:牛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