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民间游戏中规则意识的培养初探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iihh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基础与保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教师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规则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也提到:“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以大班幼儿民间游戏为载体,重点探讨了大班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培养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


  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各种规则来规范各项行为,所以规则意识的培养一直备受重视。特别是在幼儿时期,由于幼儿可塑性与模仿性极高,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前提,培养规则意识对幼儿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辨别、分析、思考能力,而且即将步入小学,为使幼儿今后的生活、学习、游戏能有序、有效地进行,不断地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幼儿的规则意识亟待培养。

二、在民间游戏中渗透规则意识的价值


  民间游戏大多数是集体合作性游戏,而且贴近生活,期间必然有规则的渗透,便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我园是民间游戏示范园,特别是大班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在活动中,伴随着幼儿游戏的不断推进,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滚铁环互不相让,为了当老鹰还打起了架,由于场地的冲突,个别幼儿把别人撞倒在地……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建立很好的游戏规则而引起的。在自主选择民间游戏的活动中,由于大班幼儿还处在规则意识的萌芽时期,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这就需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办法,让幼儿明白在民间游戏中应该怎样遵守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自觉遵守规则,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因此,在民间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三、大班幼儿民间游戏中规则意识培养的途径


  (一)提供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与游戏场地,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规则是一种良好的规范和秩序,幼儿在遵守规则时不应感到压抑、不愉快或是难以忍受。教师可提供丰富的民间游戏材料供幼儿选择,这样就会避免幼儿因争抢游戏材料而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与冲突。在大班幼儿民间游戏中,可提供的材料有很多,比如:铁环、沙包、纸牌、骰子、跳绳、自制纸球等。这些材料有的是人手一个、有的是几人一个,也有的是一班一个。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怎么玩,以班级为单位怎么玩,这都需要讨论制定出相应的规则。
  另外,游戏的场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像“老鹰捉小鸡”“大风和树叶”是关于跑的游戏,像“滚铁环”“跳方格”是需要场地器材的游戏,像“小汽车嘀嘀嘀”“跳大绳”是关于小组性的游戏……这些民间游戏都需要教师规划好合适的场地位置,避免游戏之间的干扰,也防止了幼儿因违反规则而发生冲撞,从而让幼儿专注于自己的游戏,使游戏顺利进行。
  (二)激发幼儿自主确立民间游戏规则的兴趣,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提供支撑

  皮亚杰的发展理论指出:“孩子对日常规则执行和遵守方式的第一阶段是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孩子此时按个人的意愿和行为行事。”以往活动时,教师往往会一直强调这个应怎么玩,活动中有了矛盾冲突,也会一味强调不能这样玩,要那样玩,结果却往往事倍功半。在民间游戏活动中,虽然有的民间游戏有其固有的规则,但也有很多游戏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与想法来制定游戏规则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此项任务大胆地交给幼儿。比如,教师可以在活动前引发幼儿讨论,确立游戏规则。活动中如果发生了冲突,也可以让幼儿自行讨论解决,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记得有一次,我刚把两个跳方格的玩具拿出来,幼儿便一阵欢呼雀跃,一拥而上。这时,我说:“就两个方格玩具,怎样才能让大家都玩到呢?”于是,幼儿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游戏规则也随之诞生:分成男女两组轮流玩,每组幼儿都玩一次,再玩下一轮;如有争抢的幼儿,停玩一次;如有损坏玩具的行为,停玩一次。因为规则是自己制定的,幼儿在活动中非常愿意遵守,并相互监督有无违反规则的行为,游戏进行得非常顺利。
  (三)发挥教师榜样示范带头作用,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指正方向
  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榜样)的行为,是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教師鼓励幼儿在民间游戏中自己解决问题,并不是放任幼儿自由活动。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定位,在活动当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好秩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如在“大风和树叶”活动中,我发现有个别当“树叶”的幼儿没有在指定的红圈内游戏,于是灵机一动,站到红圈中央说:“小树叶们,我是大树妈妈,你们舍得离开我吗?”“舍不得!”“那你们飘下来也要到大树妈妈的树根下,不要离开妈妈,好吗?”“好!”幼儿一起“飞”了回来,游戏顺利进行。试想,如果我直接让幼儿回到红圈内,幼儿下次肯定还会跑出来。所以,教师在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时,不应大声呵斥,而应用自己的方法技巧,使幼儿乐于接受规则,这样幼儿才愿意遵守规则。同时,在活动当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模仿榜样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即提供积极的语言、行为、神态等行为示范,这样幼儿才易于接受,从而愿意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己的规则意识。
  (四)重视民间游戏的评价活动,变他律为自律
  大班幼儿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自律是以对规则的认同与内化为基础的。要让幼儿学会自律,必须让幼儿认同规则。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制定的规则,最主要的是看其中的执行情况。在游戏评价过程当中,幼儿相互讨论他人的行为活动。当幼儿得到了他人的肯定时,也得到了自我满足,这时教师可进一步让幼儿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并愿意遵守,从而变他律为自律,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每次的民间游戏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有一个“我来评一评”环节。幼儿可以自己上台说一说游戏活动中自己或他人的表现。对好的行为,教师与幼儿会给予奖励。当然,对于违反游戏规则的幼儿,我们会共同讨论是游戏规则本身的问题,还是幼儿自身的问题,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幼儿只有理解了规则是什么,才愿意遵守规则,所以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久而久之,幼儿并不会因为违反游戏规则而产生消极的态度,而是用积极的心态来分析原因,努力下次遵守游戏规则。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需要经过各种途径来内化规则,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与需求,使幼儿的社会性不断发展,从而奠定健康的个性。
  (责任编辑:郭凯云)
其他文献
“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則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这句话并不仅仅用来形容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终生成长的重要性,与童年处于相同阶段的幼儿园,也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同样重要的教育场景。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必然呼唤。当幼儿产生开心、恐惧、愤怒、骄傲等情绪时,这种情绪是需要宣泄出来的。最直接的诉求,是他的情绪需要被看见,从而获得充分的、畅通的宣泄渠道。教师以语言、动作予以回应
期刊
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材料简便,趣味性强,玩法简单易学,不受场地、环境等限制,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如何让民间游戏的价值最大化,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是需要我们幼教人不断思考和探索的。  让幼儿有所玩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时间,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如“东西南北中”“石头剪刀布”“翻绳”等,穿插在餐前餐后、午睡起床后、来离园时等
期刊
游戏背景  围绕绘本《身体里面有什么》的主题活动结束后,幼儿已不满足于只停留在绘本表面的浅层阅读,而是逐渐过渡到更深层的精神创作阶段。有的幼儿说,“身体里面有个蛋宝宝”,时而挺着一个大肚子,时而小心翼翼地走路,时而趴着睡觉;有的幼儿说,“身体里面有个恐龙宝宝”,今天变甲龙,明天变肿头龙,后天变霸王龙。还有的幼儿逐渐对“动物小鎮”里动物的身体产生了兴趣,纷纷猜测它们的身体里到底有什么呢?于是,追随者
期刊
区域活动深受幼儿喜爱,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使个性与创造能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在课程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区域活动更是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精神。一、创设区域环境,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区域环境是幼儿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场。因此在空间划分上,不仅要有利于幼儿活动,还要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教师根据
期刊
童趣浓厚的民间传统游戏来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既有朗朗上口的儿歌相助,又有相应的各种动作让幼儿活动起来,是幼儿极易掌握的游戏活动。它能培养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我们选择以此作为扩展幼儿游戏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又一创新。  經过两年时间的探索实践,我们以发展幼儿创造力为目标,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游戏的精华,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内容,创新游戏的组织与
期刊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有着很强的趣味性,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性格幼儿的发展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玩是幼儿天性”“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此,将本土民间游戏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探索适宜的课程生长点是我们在课程实践中一直努力推进的方向。基于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依靠得天独厚的园林式户
期刊
游戏,自古以来就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基本的途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民间传统游戏,可以让其重新焕发光彩,同时能让幼儿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一、民间传統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新应用的内涵和意义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创新民间传统游戏,不仅能保持民间传统游戏的魅力,更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所谓创
期刊
奖励是赏识教育的一种手段。教学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对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班级管理中,奖励教育实施得好,能让班级积极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对促进班级文化有好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奖励行为是有效、科学的呢?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为幼教工作者实施有效奖励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一、奖励的伦理推敲和案例分析  社会交换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在20世纪提出的。它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4—5岁幼儿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家乡的美食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以食为天”,美食的背后是每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历史与风俗习惯。杭帮菜是浙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浙江菜的重要流派。在家乡的美食项目活动中,教师通过幼儿视角记录幼儿的课程故事,追随幼儿经验并为幼儿的深度探索提供支持与
期刊
培养幼儿交往互助的合作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建构游戏具有群体性,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在建构游戏之初,通过多元化的环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产生合作意识;当合作遇到困难时,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指导,帮助幼儿提升合作能力。在经历合作体验之后,多元化的快乐体验,带领幼儿感受合作乐趣,则可以激励幼儿以后的合作尝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是“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