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的被重视化,家校合作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学校和家庭都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施“家校合作”这一举措,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老师对家校合作的定位不清晰,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关注度不够高,学生对家校合作的了解片面。因此如何完善家校合作成为了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发展
“合作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助方式。”[4]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家校合作”这一举措打破了过去传统教育的印象,使老师、家长、学生都处在一个相互学习与适应的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正反映了家校合作起初的困境。
一、老师对家校合作的定位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也拥有了体面的工作。不同行业者的地位逐渐趋向平等。
然而,部分教师心中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我的职责是教书,我不接受非教育工作者对我教学上的点评”。但是家校合作需要教师对自己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教育孩子方面,高素質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参与权。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优秀的人都拥有话语权。“话语不但意味着一种言说方式,而且意味着对言说者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认同。”[2]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基于自由意志与独立价值的交流才有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因此,现代化教育下的老师不应把思想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教育,而应扩宽眼界,试着与家长进行平等交流,倾听家长的优良建议。“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导人物,也是其重要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更是家长的交流对象”。[3]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校合作的质量。因此,平等意识与合作观念是当下教师应该具备的。
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关注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的个人观念、人生经历、工作时长等因素都影响着家校合作的质量。因此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关注度不高是有原因的。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不强。部分家长依旧存在过去的传统理念。孩子入学了既是老师的责任。孩子入学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与父母相比较,孩子与老师的相处时间更多,老师必然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老师的教育对孩子而言更具针对性。殊不知,父母的教育观念影响了孩子的个人成长。若父母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味寄托于老师,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孩子将不会得到健全的发展。
除此之外,家长中人生经历的区别也会影响其对家校合作的参与。为了解决家长的个人担忧,学校应该帮助其建立他们的个人角色,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日本,学校根据其家长的不同性给予他们相应的职责。这充分利用了其特殊性,发挥了家长的作用,也维护了家长的个人尊严。当学校需要教学援助了,阅历丰富的家长可以传授学生人生经验,拥有传统技艺的家长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技术指导,积极性主动的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中。这些行动可以使家长们从点滴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除了个人观念与人生经历,家长的工作时长也占用了其大部分精力。部分家长忙于工作,难以有精力参与其中。但高质量的家校合作并非仅注重时间长短,而是求其精。每周进行一次短时间的会议会让家校合作进展地更加顺利。
三、学生对家校合作的了解
认知代表了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的升学压力也显著增加。老师与家长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逐渐产生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学生的负面情绪积累地愈来愈多。他们开始厌学,对事物的看法也逐渐负面化,无暇关注身边事物的发展。其实,适度的期待与鼓励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向前。老师与家长都应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当学习占用了孩子们的全部,他们的思想会变的局限。为了促进孩子对家校合作的了解,学校可以适当鼓励孩子参加有关家校合作的活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对事物发展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不仅代表了个人素养,也反映了个人发展。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针对文化知识,而学生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从当下学生的言语及习惯得知,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其原因主要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自身行为都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溺爱和放纵不是合适的教育方式。相反,父母的言传身教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当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家校建设时,孩子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其父母影响,积极参与其中。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校与家庭“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共同研究,寻求互相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1]学生获得成长,老师和家长收获幸福。
除此之外,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思维活跃且好动的学生喜爱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如校运会,才艺展示,节日会等。学生在参与中积极展现自身才艺并表达自身想法。相反,不乐于思考且安于现状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家校合作应走进课堂,让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对话。一个平等、融洽的交流能够使每一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结论
家校合作的发展离不开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有着不同分工,对家校合作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家长为主导的家校合作是当今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阮建平.话语与国际秩序的建构[J].现代国际关系,2003.(5):31
[3]苏丽萍.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4):83.
[4]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关键词:家校合作;教育;全面发展
“合作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互助方式。”[4]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这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家校合作”这一举措打破了过去传统教育的印象,使老师、家长、学生都处在一个相互学习与适应的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正反映了家校合作起初的困境。
一、老师对家校合作的定位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也拥有了体面的工作。不同行业者的地位逐渐趋向平等。
然而,部分教师心中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我的职责是教书,我不接受非教育工作者对我教学上的点评”。但是家校合作需要教师对自己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在教育孩子方面,高素質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有着参与权。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优秀的人都拥有话语权。“话语不但意味着一种言说方式,而且意味着对言说者地位和权力的隐蔽性认同。”[2]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正常的状态,只有基于自由意志与独立价值的交流才有可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因此,现代化教育下的老师不应把思想局限于过去的传统教育,而应扩宽眼界,试着与家长进行平等交流,倾听家长的优良建议。“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导人物,也是其重要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更是家长的交流对象”。[3]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校合作的质量。因此,平等意识与合作观念是当下教师应该具备的。
二、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关注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的个人观念、人生经历、工作时长等因素都影响着家校合作的质量。因此部分家长对家校合作的关注度不高是有原因的。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不强。部分家长依旧存在过去的传统理念。孩子入学了既是老师的责任。孩子入学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渡过。与父母相比较,孩子与老师的相处时间更多,老师必然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因此,老师的教育对孩子而言更具针对性。殊不知,父母的教育观念影响了孩子的个人成长。若父母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味寄托于老师,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孩子将不会得到健全的发展。
除此之外,家长中人生经历的区别也会影响其对家校合作的参与。为了解决家长的个人担忧,学校应该帮助其建立他们的个人角色,找到适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日本,学校根据其家长的不同性给予他们相应的职责。这充分利用了其特殊性,发挥了家长的作用,也维护了家长的个人尊严。当学校需要教学援助了,阅历丰富的家长可以传授学生人生经验,拥有传统技艺的家长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技术指导,积极性主动的家长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中。这些行动可以使家长们从点滴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
除了个人观念与人生经历,家长的工作时长也占用了其大部分精力。部分家长忙于工作,难以有精力参与其中。但高质量的家校合作并非仅注重时间长短,而是求其精。每周进行一次短时间的会议会让家校合作进展地更加顺利。
三、学生对家校合作的了解
认知代表了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学生的升学压力也显著增加。老师与家长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逐渐产生心理负担。久而久之,学生的负面情绪积累地愈来愈多。他们开始厌学,对事物的看法也逐渐负面化,无暇关注身边事物的发展。其实,适度的期待与鼓励能够激励学生不断向前。老师与家长都应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当学习占用了孩子们的全部,他们的思想会变的局限。为了促进孩子对家校合作的了解,学校可以适当鼓励孩子参加有关家校合作的活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对事物发展的认知并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不仅代表了个人素养,也反映了个人发展。学生的在校学习主要针对文化知识,而学生的行为习惯离不开家庭教育。从当下学生的言语及习惯得知,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其原因主要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自身行为都影响孩子对事物的判断。溺爱和放纵不是合适的教育方式。相反,父母的言传身教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当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家校建设时,孩子一定程度上也会受其父母影响,积极参与其中。家校合作的中心是学生,学校与家庭“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共同研究,寻求互相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1]学生获得成长,老师和家长收获幸福。
除此之外,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思维活跃且好动的学生喜爱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如校运会,才艺展示,节日会等。学生在参与中积极展现自身才艺并表达自身想法。相反,不乐于思考且安于现状的学生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家校合作应走进课堂,让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对话。一个平等、融洽的交流能够使每一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
结论
家校合作的发展离不开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有着不同分工,对家校合作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家长为主导的家校合作是当今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邓伟志,徐榕.家庭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阮建平.话语与国际秩序的建构[J].现代国际关系,2003.(5):31
[3]苏丽萍.日本小学家校合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4):83.
[4]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