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办公模式被淘汰,出现了更多高效、便捷、精准的办公模式。资助育人工作是每个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传统的工作模式存在很多问题,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效各项工作都带来了新的机遇,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本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工作,分析当前资助育人工作现状、问题、重难点,并提出几点措施,为以后资助育人工作提高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资助育人;策略
近年来国家的任务都离不开“脱贫致富、振兴乡村”这两个关键点,而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要带领乡亲们找到赚钱的工作,还要对农民进行精神的脱贫,而学生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信息不精准的问题,阻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推进。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应该有效的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工作的便捷化、信息化,使资助育人工作得以高效、透明、公正的实现,进而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使每一位贫困学子都能得到帮助。
一、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国家实行教育公平政策,对每一位贫困学子都实行了一定的帮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成为各大学校的工作重点。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的公开上,还有是否将助学金等分配到应该有的学生身上。而如何解决这些工作中的难点成为各大高校的资助工作重点。
1、 信息透明度差
各大高校在进行资助工作时都是采取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上报的形式,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通知的时候往往采取通知不到位,或者通知时间太迟,导致很多学生因为申报不及时或者补办材料时间不够的情况导致错过获得资助的机会。同时在资助工作完成后,一些高校出于对学生隐私的尊重,并没有实行资助名单公示,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出现。所以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时常发生这些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不透明的现象,阻碍资助政策的有效推行。
2、 育人工作不到位
每一位学生因为先前教育、生存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对学习的态度都不一样。而一些高校在进行资助工作中只是简单的完成资助后就不管不顾,没有推行后续的育人工作,对受资助的學生关注不够。导致很多受资助的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甚至会出现一些“伪贫困”、贫困学子大手大脚花钱等现象。这些都是高校对资助后续的育人工作不到位的表现,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在学生收到资助后与高校的互动性不强,育人工作推行较难。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优点,不断完善工作模式,进而高效推行资助育人工作。
二、 合理运用互联网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措施
1、 加强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平台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资助工作开展大多数都是由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醒等,但是这样一级一级的下传会导致时间的严重浪费,工作效率低,严重还会影响学生的申报。同时对贫困生的认定、受资助学生的后续工作如果都采取线下的方式,工作效率很低,同时也会存在照顾不到的现象。所以学校可以建立资助育人工作平台,进而提高工作的信息化、透明化。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起专门的网络平台,将资助政策等实时更新到平台上,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的资讯,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准备申报材料。同时学校还应该在校园的食堂、关键路口、各大班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线上线下的推广,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这个资助平台。并且,学校还应该合理利用现代的大数据技术,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将申请人的信息录入其中,并综合政府、银行等各方面的信息。
2、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
贫困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对象,但是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复杂,而当前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得资助工作中出现很多的“伪贫困”现象,使得一些帮助没有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所以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综合多方面的评估信息,并建立追责制度,对伪造贫困的学生实施惩罚。
例如:学校建立贫困生的数据库,并对信息与政府、银行等进行评估真实性,减少“伪贫困”的现象。同时综合申请人班上同学以及老师的意见,了解申请人的实际情况,使申请人的个人信息真实且全面。并且对伪造贫困的学生进行追责,并将事件记录到该生的诚信档案中,从而有效的遏制“伪贫困”现象的发生。并且还应该对受资助学生进行追踪,了解学生受资助后的生活情况,制止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也对后续的育人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3、 重视育人工作的开展
一些学校在完成资助工作后就没有对受资助学生进行后续的育人工作,养成了一些贫困生“等、靠、要”等不良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正确的三观。所以学校还应该重视后续的育人工作,加强后续与受资助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独立精神与正确的三观。
例如:学校应该适当的推行一些励志感恩活动,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还可以在资助平台上推送一些校园内的工作,比如帮助图书馆人员整理书籍、食堂打扫卫生等工作。还可以对受资助学生进行银行卡的追踪,杜绝“等、靠、要”、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进而达到高效推行资助育人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资助育人工作,并与时俱进,淘汰传统的工作模式,结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建立信息化、透明化的资助平台,并建立贫困生数据库与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精准资助,并加强与受资助学生的互动,举行多样化的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进而高效的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行。
参考文献:
[1]黄冬梅,许丽琴.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89):77-79.
[2]何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8(05):180-181.
关键词:高职院校;互联网;资助育人;策略
近年来国家的任务都离不开“脱贫致富、振兴乡村”这两个关键点,而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要带领乡亲们找到赚钱的工作,还要对农民进行精神的脱贫,而学生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信息不精准的问题,阻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推进。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应该有效的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工作的便捷化、信息化,使资助育人工作得以高效、透明、公正的实现,进而更好的实现教育公平,使每一位贫困学子都能得到帮助。
一、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
国家实行教育公平政策,对每一位贫困学子都实行了一定的帮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成为各大学校的工作重点。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信息的公开上,还有是否将助学金等分配到应该有的学生身上。而如何解决这些工作中的难点成为各大高校的资助工作重点。
1、 信息透明度差
各大高校在进行资助工作时都是采取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上报的形式,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在通知的时候往往采取通知不到位,或者通知时间太迟,导致很多学生因为申报不及时或者补办材料时间不够的情况导致错过获得资助的机会。同时在资助工作完成后,一些高校出于对学生隐私的尊重,并没有实行资助名单公示,导致了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出现。所以在资助育人工作中时常发生这些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不透明的现象,阻碍资助政策的有效推行。
2、 育人工作不到位
每一位学生因为先前教育、生存环境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对学习的态度都不一样。而一些高校在进行资助工作中只是简单的完成资助后就不管不顾,没有推行后续的育人工作,对受资助的學生关注不够。导致很多受资助的学生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甚至会出现一些“伪贫困”、贫困学子大手大脚花钱等现象。这些都是高校对资助后续的育人工作不到位的表现,传统的资助育人工作在学生收到资助后与高校的互动性不强,育人工作推行较难。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合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的优点,不断完善工作模式,进而高效推行资助育人工作。
二、 合理运用互联网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措施
1、 加强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平台信息化建设
传统的资助工作开展大多数都是由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醒等,但是这样一级一级的下传会导致时间的严重浪费,工作效率低,严重还会影响学生的申报。同时对贫困生的认定、受资助学生的后续工作如果都采取线下的方式,工作效率很低,同时也会存在照顾不到的现象。所以学校可以建立资助育人工作平台,进而提高工作的信息化、透明化。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起专门的网络平台,将资助政策等实时更新到平台上,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到最新的资讯,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准备申报材料。同时学校还应该在校园的食堂、关键路口、各大班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线上线下的推广,让每一位学生都知道这个资助平台。并且,学校还应该合理利用现代的大数据技术,建立贫困生数据库,将申请人的信息录入其中,并综合政府、银行等各方面的信息。
2、 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
贫困生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对象,但是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复杂,而当前功利主义的盛行,使得资助工作中出现很多的“伪贫困”现象,使得一些帮助没有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学生身上。所以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机制,综合多方面的评估信息,并建立追责制度,对伪造贫困的学生实施惩罚。
例如:学校建立贫困生的数据库,并对信息与政府、银行等进行评估真实性,减少“伪贫困”的现象。同时综合申请人班上同学以及老师的意见,了解申请人的实际情况,使申请人的个人信息真实且全面。并且对伪造贫困的学生进行追责,并将事件记录到该生的诚信档案中,从而有效的遏制“伪贫困”现象的发生。并且还应该对受资助学生进行追踪,了解学生受资助后的生活情况,制止学生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也对后续的育人工作开展提供帮助。
3、 重视育人工作的开展
一些学校在完成资助工作后就没有对受资助学生进行后续的育人工作,养成了一些贫困生“等、靠、要”等不良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正确的三观。所以学校还应该重视后续的育人工作,加强后续与受资助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独立精神与正确的三观。
例如:学校应该适当的推行一些励志感恩活动,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同时还可以在资助平台上推送一些校园内的工作,比如帮助图书馆人员整理书籍、食堂打扫卫生等工作。还可以对受资助学生进行银行卡的追踪,杜绝“等、靠、要”、大手大脚花钱的现象,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进而达到高效推行资助育人工作。
结语: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资助育人工作,并与时俱进,淘汰传统的工作模式,结合互联网时代下的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工作的效率,建立信息化、透明化的资助平台,并建立贫困生数据库与科学的评价机制,实现精准资助,并加强与受资助学生的互动,举行多样化的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进而高效的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行。
参考文献:
[1]黄冬梅,许丽琴.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育人模式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89):77-79.
[2]何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探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8(05):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