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新课改所强调的能力,改变以往的教学侧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对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部分建议。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目的,让素质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好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97-02
一、前言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财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迄今为止已经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中完善着教育体系。现在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高中課改中还加入了原来只有大学生才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课程,学生自己进行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老师在此过程当中更多的是指导,而不是领导。其目的是对应试教育的改变,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好的体魄,无疑是一个科技人才的最大悲哀。体育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它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观察模仿,思维不断的变化,从不同的切入点来认识它。这有助于学生的提高创造性,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随着一次次的课改,体育对健身功能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身为体育工作者,应该更好的结合新课改来改变教学模式,从而真正的满足于学生的个人需求,让学生以兴趣相伴,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技术主导型
体育这个词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运动场上的竞赛。一个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决定着他的影响力。因此运动技术对他们来说就十分重要,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要通过不问断的训练和技术的突破来保持自身的运动状态。受这些影响,大家在评价体育教师时,也开始通过评测个人运动技术的高低,来确定他们的价值。这归结起来还是因为体育理论发展的不完善,体育教师不同于运动员,他需要一定的运动技术来做基础,但并不能只图这一方面的发展。如果体育教师的认识也停留在这一方面的话,就会过分的要求学生的动作,而不停地机械练习,使部分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淡化运动兴趣。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在很多教学当中,教师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致使学生脱离老师以后出现“三低”:学习过程中创新性低,自我学习能力低,学习效率低。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同走沼泽地,踏着老师的脚印,不敢有丝毫偏差。在体育教学当中老师有时对学生就像是对待专业运动员,虽然这样会很好的达到技能目标的要求,但是却限制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我们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现在有些学生很喜欢运动,课间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也要跑到操场上打打乒乓球,投投篮球,然而他们当中却有人讨厌上体育课。对体育课期望值的降低,是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上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老师的意愿,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不够
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习很多体育技能,但最后各个项目陪伴他们的运动时间几乎都只有在课堂上,学生发展过程没有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我们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障碍。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过慢,步入工作岗位以后,教师的教学总是在周而复始的进行。这就导致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期望值较低,不论是在技能和教学手段上都没有太多创新。
三、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能力
(一)提取信息与处理信息
知识的加工是学生内化的过程,对学科思想的把握能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最初的学习是一个接收过程,当步入成年教育以后,将会接触到很多社会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判断是非,辨别真伪。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它是一个选择过程,归根到底,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素质教育。
(二)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过去我们的学生脱离老师后对待问题总是无从下手。总是以完成老师的任务为任务,教师想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只有增加课后练习强度,使学生负担很大。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我提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三)问题解决与实践应用
课本知识的运用脱离实际,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问题。很多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学生将其结合的太少,而无从下手。这就导致我们难以记忆,走的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新课改增加了研究性课程,就是让学生把更多的书本知识结合于实际,运用自己学习的理论,总结规律,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探究与创造
应试教育是我们谈论已久的一个话题,中国人口基数之大是它产生的背景。教师们为了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会向生产机器一般生产学生。曾经有一幅漫画就很形象的表述了这样一个现象,进入一年级的学生,脑袋有三角形、菱形、不规则图形等。到了他们中学毕业后,全部成了圆形。现在我们在不断地改变着这种教育方式,我们更加注重于个体发展,支持研究,鼓励创新。
(五)交往、合作与交流
先做人,后做学。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更多的是交往。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融入集体,促进发展的人才。近年来人本主义,多元智力的兴起,更加强调了人才的个性培养和多元化。现在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大家在交流中进步,在合作中成长。这样不仅使学生思想更好的得到解放,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竞争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学习有了目标,教育质量就会提高,社会中需要有更多新的元素注入,才能促进其稳步发展。
四、体育教学的变化
(一)重视体育的健身化
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往体育教学把学生技能掌握放在第一。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课程考核制度,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标准,技能掌握为辅助评判,让学生明白体育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学习相同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学会和学好等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
民族的创新源自于教育的创新,一个好的教育机构一定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课间操的转变,到大课间的开设,每个学校都在寻找着自己适合的东西,学校教育有特点了,学生才能有更开放的思维。现在很多学校自主编排课间操,融入自己学校特色,把更多新兴项目的元素加入其中,如:拉丁舞,跆拳道等。这种创新意识也伴随着课改逐渐扩大,体育教学课程也应该不断更新。我们与其把所有运动项目教给学生,不如有针对性的结合发展趋势缩小教学范围,对每个年级的同学教授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一项或两项技能进行突破,当他们熟练到一定程度时,也能很好的养成运动习惯。
(三)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近几年来很多人习惯于说高分低能这样一句话,我们太重视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我们不能因为最后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打击学生自信心。
五、建议
(一)教学最优化
结合新课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建设必要性的场地和器材,在有限的场地上达到教学最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运动当中,注重体育氛围的建设和维护。
(二)建立保险制度
体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它需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进行教学,这就会有很多非可控因素在里面。很多项目考虑到其危险性,大家都会避而远之,这样对项目的普及和发展都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学校应该联系社会积极争取,建立相应的保险,让教师们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兴趣非常关键,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把更多的时间给予他们合作交流学习,对于多数学生技术性的要求要以健身为主,而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优美和连贯程度。重视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身的特点而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六、结论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来顺应社会发展。课改后的体育教学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改变,包括教材,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等,任何一个方面的突破都会发生质的变化,我们需要对每一堂课都认真去揣摩和探索,我们只有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积累,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到一个新环境,接触一批新学生,都要求我们去重新认识。教师做到了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培养出的学生将才会更加优秀,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
关键词:新课改;体育教学;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97-02
一、前言
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决定着一个国家的财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重要性,迄今为止已经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中完善着教育体系。现在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高中課改中还加入了原来只有大学生才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课程,学生自己进行对信息的提取和加工,老师在此过程当中更多的是指导,而不是领导。其目的是对应试教育的改变,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一个好的体魄,无疑是一个科技人才的最大悲哀。体育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它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观察模仿,思维不断的变化,从不同的切入点来认识它。这有助于学生的提高创造性,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随着一次次的课改,体育对健身功能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身为体育工作者,应该更好的结合新课改来改变教学模式,从而真正的满足于学生的个人需求,让学生以兴趣相伴,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技术主导型
体育这个词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运动场上的竞赛。一个运动员成绩的好坏,决定着他的影响力。因此运动技术对他们来说就十分重要,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就要通过不问断的训练和技术的突破来保持自身的运动状态。受这些影响,大家在评价体育教师时,也开始通过评测个人运动技术的高低,来确定他们的价值。这归结起来还是因为体育理论发展的不完善,体育教师不同于运动员,他需要一定的运动技术来做基础,但并不能只图这一方面的发展。如果体育教师的认识也停留在这一方面的话,就会过分的要求学生的动作,而不停地机械练习,使部分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淡化运动兴趣。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在很多教学当中,教师处于一种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致使学生脱离老师以后出现“三低”:学习过程中创新性低,自我学习能力低,学习效率低。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同走沼泽地,踏着老师的脚印,不敢有丝毫偏差。在体育教学当中老师有时对学生就像是对待专业运动员,虽然这样会很好的达到技能目标的要求,但是却限制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我们体育课的教学任务,现在有些学生很喜欢运动,课间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也要跑到操场上打打乒乓球,投投篮球,然而他们当中却有人讨厌上体育课。对体育课期望值的降低,是学生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课堂上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老师的意愿,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不够
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习很多体育技能,但最后各个项目陪伴他们的运动时间几乎都只有在课堂上,学生发展过程没有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我们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障碍。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过慢,步入工作岗位以后,教师的教学总是在周而复始的进行。这就导致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期望值较低,不论是在技能和教学手段上都没有太多创新。
三、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能力
(一)提取信息与处理信息
知识的加工是学生内化的过程,对学科思想的把握能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最初的学习是一个接收过程,当步入成年教育以后,将会接触到很多社会信息,需要学生自己判断是非,辨别真伪。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它是一个选择过程,归根到底,我们不能脱离实际而进行素质教育。
(二)自主学习
自学能力决定着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过去我们的学生脱离老师后对待问题总是无从下手。总是以完成老师的任务为任务,教师想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只有增加课后练习强度,使学生负担很大。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们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我提升。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三)问题解决与实践应用
课本知识的运用脱离实际,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问题。很多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从书本中找到答案,但是我们学生将其结合的太少,而无从下手。这就导致我们难以记忆,走的离实际生活越来越远。新课改增加了研究性课程,就是让学生把更多的书本知识结合于实际,运用自己学习的理论,总结规律,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探究与创造
应试教育是我们谈论已久的一个话题,中国人口基数之大是它产生的背景。教师们为了学生能够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阶段,会向生产机器一般生产学生。曾经有一幅漫画就很形象的表述了这样一个现象,进入一年级的学生,脑袋有三角形、菱形、不规则图形等。到了他们中学毕业后,全部成了圆形。现在我们在不断地改变着这种教育方式,我们更加注重于个体发展,支持研究,鼓励创新。
(五)交往、合作与交流
先做人,后做学。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更多的是交往。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融入集体,促进发展的人才。近年来人本主义,多元智力的兴起,更加强调了人才的个性培养和多元化。现在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大家在交流中进步,在合作中成长。这样不仅使学生思想更好的得到解放,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竞争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学习有了目标,教育质量就会提高,社会中需要有更多新的元素注入,才能促进其稳步发展。
四、体育教学的变化
(一)重视体育的健身化
课程改革更加注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往体育教学把学生技能掌握放在第一。现在我们应该改变课程考核制度,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标准,技能掌握为辅助评判,让学生明白体育教学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全民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感觉到自己有所收获,学习相同的东西我们可以用学会和学好等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
民族的创新源自于教育的创新,一个好的教育机构一定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来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课间操的转变,到大课间的开设,每个学校都在寻找着自己适合的东西,学校教育有特点了,学生才能有更开放的思维。现在很多学校自主编排课间操,融入自己学校特色,把更多新兴项目的元素加入其中,如:拉丁舞,跆拳道等。这种创新意识也伴随着课改逐渐扩大,体育教学课程也应该不断更新。我们与其把所有运动项目教给学生,不如有针对性的结合发展趋势缩小教学范围,对每个年级的同学教授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一项或两项技能进行突破,当他们熟练到一定程度时,也能很好的养成运动习惯。
(三)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近几年来很多人习惯于说高分低能这样一句话,我们太重视结果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我们不能因为最后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打击学生自信心。
五、建议
(一)教学最优化
结合新课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建设必要性的场地和器材,在有限的场地上达到教学最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运动当中,注重体育氛围的建设和维护。
(二)建立保险制度
体育的特殊性决定着它需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当中进行教学,这就会有很多非可控因素在里面。很多项目考虑到其危险性,大家都会避而远之,这样对项目的普及和发展都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学校应该联系社会积极争取,建立相应的保险,让教师们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三)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兴趣非常关键,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把更多的时间给予他们合作交流学习,对于多数学生技术性的要求要以健身为主,而不要过分强调动作的优美和连贯程度。重视过程性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身的特点而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六、结论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我们也需要不断的改变自身的知识结构,来顺应社会发展。课改后的体育教学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改变,包括教材,教学方法,教师专业素质等,任何一个方面的突破都会发生质的变化,我们需要对每一堂课都认真去揣摩和探索,我们只有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积累,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没有任何一个方法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到一个新环境,接触一批新学生,都要求我们去重新认识。教师做到了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培养出的学生将才会更加优秀,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