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实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对中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要有创新精神,要有拓展能力,要有适应能力,更要有竞争能力,而这一系列的能力培养都离不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今天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迅猛发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职业学校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出发,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通过建章立制、创建氛围和校企联动等途径推动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013-01
素质教育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着眼于全面素质培养的和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本文阐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现状、内容和途径,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
一、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当前我们的中职教育理论多于实践,只要获得“知识”,知道越多,则越有学问。但实际操作中理论往往不能应用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要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要从多方面下手,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和个性化的共同发展。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的落后,造成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德育、技能、创新以及社会联系等多方面的思想转变。其次,由于招生逐年减少,生源不好,更加注重升学,在就业方面投入不够。第三,在现实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化、系统化,没有引进创新教育,也没有将新课改理念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第四,技能、实训、实习等方面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由于各项实践项目投入不全,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跟不上。最后,传统教育管理观念、不民主的师生关系、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面对职业学校的现状,我们要尽快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尽快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构建中职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二、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大部分研究集中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基本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将人文素质等同于人文课程教育。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于受到多元智力理论的影响,教育教学更是侧重于实践技能培养,因此,加强国内中职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是切实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当务之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社会、企业的参与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2]。
(一)兼顾公民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中的人文素质这一点应该是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普教的根本区别,他们在学校经过两年的学校教育就将走入社会,完成一个由学生到准职业人及一个完全公民的转变。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确定为:主体意识、自我实现、个人尊严、法制精神、民主意识。落实到企业员工的素质则可以是这些内容的细化,如主体意识可以对应到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我实现则是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个人尊严体现在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法治意识重点强调员工应对企业规章包括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等的严格遵守,民主意识则体现员工的参与意识等等。
(二)兼顾中职学生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人文素质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难度较大,本来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基本处于失守状态,一方面是学生基础确实较差,另一方面也和近年来的职业学校就是技能教育的认识有关,文化课教学看上去和学生的技能教学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学生如果想在技能方面有大的突破离开文化基础课的知识还真的不行,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职业需求,更要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抓好主阵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渠道依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可以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典型事例的介绍、背景资料的介绍等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人。现在我们要变这种关系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践,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身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并有所创新,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3]。
(二)建章立制,加强教学改革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应该是制度管理而非人管人,制度管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法制意识,但是制度的制定,特别是和学生相关的制度可以使学生参与讨论或者旁听,班级制度更是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全员参与讨论,帮助学生体会民主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建设是为了方便管理,但制度制定的出发点一定要以人为本,重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营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学校教育教学的氛围是学生每天都接触到的,可以说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形但却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体贴细心;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流程的简洁明了等,均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一旦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成长将是飞跃式的。在职业学校,除了实施常规教学手段之外,还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才能及展示其自身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知道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并向更高层次的创造、创新能力发展。
(四)校企联动,培养素质人才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因此,学生进职业学校最明确的目标就是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校企联动,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专业见习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优秀员工请进来现身说法,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此外,还可以利用专业见习、实习等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关注。
因此,培养学生素质教育非一朝一夕,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学校方面的培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只有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从根本上改变人文素质培养的被动性,才能真正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更是职业学校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冒亚龙.论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2]宋建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探析[J].遼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
[3]齐斐.谈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师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0-0013-01
素质教育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着眼于全面素质培养的和谐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本文阐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现状、内容和途径,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
一、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当前我们的中职教育理论多于实践,只要获得“知识”,知道越多,则越有学问。但实际操作中理论往往不能应用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要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要从多方面下手,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和个性化的共同发展。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的落后,造成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滞后。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德育、技能、创新以及社会联系等多方面的思想转变。其次,由于招生逐年减少,生源不好,更加注重升学,在就业方面投入不够。第三,在现实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化、系统化,没有引进创新教育,也没有将新课改理念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第四,技能、实训、实习等方面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缺少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由于各项实践项目投入不全,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培养跟不上。最后,传统教育管理观念、不民主的师生关系、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阻碍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面对职业学校的现状,我们要尽快走出认识上的误区,尽快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构建中职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二、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大部分研究集中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基本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将人文素质等同于人文课程教育。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由于受到多元智力理论的影响,教育教学更是侧重于实践技能培养,因此,加强国内中职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是切实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当务之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社会、企业的参与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2]。
(一)兼顾公民素质和企业员工素质中的人文素质这一点应该是职业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普教的根本区别,他们在学校经过两年的学校教育就将走入社会,完成一个由学生到准职业人及一个完全公民的转变。通过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研究,职业学校学生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可以确定为:主体意识、自我实现、个人尊严、法制精神、民主意识。落实到企业员工的素质则可以是这些内容的细化,如主体意识可以对应到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我实现则是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体现,个人尊严体现在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法治意识重点强调员工应对企业规章包括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等的严格遵守,民主意识则体现员工的参与意识等等。
(二)兼顾中职学生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人文素质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学难度较大,本来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阵地,基本处于失守状态,一方面是学生基础确实较差,另一方面也和近年来的职业学校就是技能教育的认识有关,文化课教学看上去和学生的技能教学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学生如果想在技能方面有大的突破离开文化基础课的知识还真的不行,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学会应该掌握的知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职业需求,更要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中职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抓好主阵地,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现有的人文素质教育渠道依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可以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典型事例的介绍、背景资料的介绍等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效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人。现在我们要变这种关系为平等的师生关系,可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品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践,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自身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并有所创新,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前提[3]。
(二)建章立制,加强教学改革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应该是制度管理而非人管人,制度管理更容易使学生体会法制意识,但是制度的制定,特别是和学生相关的制度可以使学生参与讨论或者旁听,班级制度更是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全员参与讨论,帮助学生体会民主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制度建设是为了方便管理,但制度制定的出发点一定要以人为本,重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营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学校教育教学的氛围是学生每天都接触到的,可以说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形但却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体贴细心;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流程的简洁明了等,均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一旦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学生的成长将是飞跃式的。在职业学校,除了实施常规教学手段之外,还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才能及展示其自身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其主要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知道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并向更高层次的创造、创新能力发展。
(四)校企联动,培养素质人才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因此,学生进职业学校最明确的目标就是以后能找个好工作,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校企联动,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结合专业见习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的优秀员工请进来现身说法,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此外,还可以利用专业见习、实习等让学生亲身体会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关注。
因此,培养学生素质教育非一朝一夕,推行素质教育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学校方面的培养,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只有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从根本上改变人文素质培养的被动性,才能真正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更是职业学校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冒亚龙.论科学人文主义的高等教育[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2]宋建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探析[J].遼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
[3]齐斐.谈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职业技师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