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的进步带动教育的发展,“互联网 + ”的时代使各个学科的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水平。“互联网+”的时代使各类信息得以共享,大大提高了知识交流的速度,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物理;教学
1引言
初中物理包括“声、光、电、力、热”等多个方面,众多的知识板块无疑为初中物理增加了难度。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减少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使初中物理以一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互联网 + ” 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
2.1合作性的原则
由于灌输式教育模式具有较大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标的改革应运而生。虽然新课标改革指出了教育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政策落于实处却是需要众多教育工作人员去不断践行。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的丰富性发挥出合作性原则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合作性原则不只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问题,合作学习,还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交流探讨。这种利用“互联网+”的课堂,可以充分运用合作性原则,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
2.2 合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互联网 + ”在初中物理教学体现的原则不仅是合作性原则,体现的还有合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统一的原则。“互联网+”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自身条件也不同,这使得相互学习中又具有了个性化的特点。个性差异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不一致,这种现象恰恰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由此可见,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时,要充分把握合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统一的原则,提高物理课堂的质量。
3互联网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3.1利用信息技术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认识物理变化的全过程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传统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育。物理教师通常知识单一地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着这些物理知识点和结论。对于物理课本中的一些实验,物理教师一般是不在课堂上动手实验示范给学生看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器材的缺乏以及课堂时间的不足。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学生只依靠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点,做题时无法把学过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而信息技术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难度较大,不易在课堂上展示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模拟这一现象的动态过程,展现还原出复杂、高速,理想状态下的现象。除此之外,一些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器材有着较高的要求,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的得出结论与答案。例如,“天体的运行”、“光速和声速的快慢比较”、“光的色散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分析这些实验的动态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的分析,扭转学生对物理课本中事物和现象“静态”的印象和看法,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更深的了解。
3.2利用互联网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可信性
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互联网技术解释说明物理现象的动态过程,还可以较为精确可控地演示实验,增加实验的可信性。有些物理实验中关键结论的变化具有快速变化的特点,人在做实验时容易错过关键性得到实验结果。例如,对于“弹簧振子”的实验,这个实验在课堂上不容易做出或模拟出,实验效果也不太明显,对此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加以呈现。如果采用传统的实验模式,由于弹簧振子振动的次数较少,振动的过程较为短暂,使得实验难以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使得实验的可信度不高。对此,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模拟出简谐振动的位移过程,并表现出其中恢复力、速度和加速度这些变量改变的快慢。同时,还可以操作多媒体改变实验的快慢,让实验过程变得更加清晰直观。
3.3演示实验配合电脑编程,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常常通过图形表示物理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但是手工作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是在黑板或图纸这些平面上进行画图,不能动态地表现出物理量的动态变化关系。平面图形较为抽象,缺乏形象和具体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物理教师运用多媒體技术去展现实验中条件和变量的变化时,学生很容易地就会被多媒体中的动画、图片和声音所吸引,轻而易举的就可观察得出物理实验的结论。例如:对于《全反射》的教学,物理教师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把这两种角的关系画到图纸或黑板上,并不能画出画出其中的光线变化。尤其是光线亮度、反射能量和折射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电脑编程进行演示实验,便会提高实验的生动感和可观感,进而增加实验的可靠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物理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育 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浮力》的教学,物理教师应该先为学生讲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大部分物理教师一般是通过口头为学生讲述物体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力,以及被测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压强,最后再引出合力的概念。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尽管物理教师描述的非常明白了,但是总有一些学生无法完全想象出这个画面。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浮力知识相关的动画视频,借助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明白被测物体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所受的压力和压强,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大小不同的压力会产生“压力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理解物理困难的情况,进而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4结束语
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物理教学的束缚,而且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互联网+”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生动形象的特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初中物理教师要认识互联网技术对物理课堂的重要性,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月华.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解读[J]. 考试周刊, 2016(69):128-128.
[2]曹凤君. 基于互联网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新课程·中旬, 2017(9).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物理;教学
1引言
初中物理包括“声、光、电、力、热”等多个方面,众多的知识板块无疑为初中物理增加了难度。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减少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使初中物理以一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互联网 + ” 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
2.1合作性的原则
由于灌输式教育模式具有较大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新课标的改革应运而生。虽然新课标改革指出了教育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政策落于实处却是需要众多教育工作人员去不断践行。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的丰富性发挥出合作性原则在物理课堂中的作用。合作性原则不只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问题,合作学习,还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交流探讨。这种利用“互联网+”的课堂,可以充分运用合作性原则,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
2.2 合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互联网 + ”在初中物理教学体现的原则不仅是合作性原则,体现的还有合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统一的原则。“互联网+”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自身条件也不同,这使得相互学习中又具有了个性化的特点。个性差异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不一致,这种现象恰恰体现了个性化学习的特点。由此可见,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时,要充分把握合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统一的原则,提高物理课堂的质量。
3互联网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3.1利用信息技术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认识物理变化的全过程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传统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教育。物理教师通常知识单一地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着这些物理知识点和结论。对于物理课本中的一些实验,物理教师一般是不在课堂上动手实验示范给学生看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器材的缺乏以及课堂时间的不足。这种教学方法的确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学生只依靠死记硬背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点,做题时无法把学过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而信息技术恰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难度较大,不易在课堂上展示的物理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模拟这一现象的动态过程,展现还原出复杂、高速,理想状态下的现象。除此之外,一些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器材有着较高的要求,运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的得出结论与答案。例如,“天体的运行”、“光速和声速的快慢比较”、“光的色散现象”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分析这些实验的动态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的分析,扭转学生对物理课本中事物和现象“静态”的印象和看法,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更深的了解。
3.2利用互联网演示实验,增加演示实验的可信性
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互联网技术解释说明物理现象的动态过程,还可以较为精确可控地演示实验,增加实验的可信性。有些物理实验中关键结论的变化具有快速变化的特点,人在做实验时容易错过关键性得到实验结果。例如,对于“弹簧振子”的实验,这个实验在课堂上不容易做出或模拟出,实验效果也不太明显,对此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加以呈现。如果采用传统的实验模式,由于弹簧振子振动的次数较少,振动的过程较为短暂,使得实验难以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使得实验的可信度不高。对此,物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模拟出简谐振动的位移过程,并表现出其中恢复力、速度和加速度这些变量改变的快慢。同时,还可以操作多媒体改变实验的快慢,让实验过程变得更加清晰直观。
3.3演示实验配合电脑编程,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常常通过图形表示物理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但是手工作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是在黑板或图纸这些平面上进行画图,不能动态地表现出物理量的动态变化关系。平面图形较为抽象,缺乏形象和具体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影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物理教师运用多媒體技术去展现实验中条件和变量的变化时,学生很容易地就会被多媒体中的动画、图片和声音所吸引,轻而易举的就可观察得出物理实验的结论。例如:对于《全反射》的教学,物理教师重点是要让学生明白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把这两种角的关系画到图纸或黑板上,并不能画出画出其中的光线变化。尤其是光线亮度、反射能量和折射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电脑编程进行演示实验,便会提高实验的生动感和可观感,进而增加实验的可靠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重点
物理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育 技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浮力》的教学,物理教师应该先为学生讲解浮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大部分物理教师一般是通过口头为学生讲述物体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力,以及被测物体所受的压力和压强,最后再引出合力的概念。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尽管物理教师描述的非常明白了,但是总有一些学生无法完全想象出这个画面。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与浮力知识相关的动画视频,借助生动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明白被测物体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所受的压力和压强,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明白大小不同的压力会产生“压力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理解物理困难的情况,进而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4结束语
由此可见,“互联网+”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打破传统物理教学的束缚,而且有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互联网+”走进初中物理课堂,生动形象的特点降低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初中物理教师要认识互联网技术对物理课堂的重要性,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月华.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解读[J]. 考试周刊, 2016(69):128-128.
[2]曹凤君. 基于互联网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新课程·中旬,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