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ezi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仍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导致学生不会学、学不会,产生厌学情绪,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转变学生始终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
  
  1、创设和谐的情感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在特定情景下学生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认识因素与情感因素相互作用的情感过程,课堂上,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要形成和谐的情感氛围,教师必须做到:第一,对数学教学倾注满腔热情,去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第二,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在魅力和艺术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勇于探索数学知识的激情。第三,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以积极的褒奖和鼓励,给后进生以“偏爱”。这样,才能形成师生和谐的情感氛围,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
  
  2、优化课堂结构
  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创新。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定义、定理、公式等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牢固,以利于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比如:关于抛物线的定义,教材上是这样叙述的:“平面内与一定点F和一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可引导学生思考: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无特殊要求,教师可给出如下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
  动点F到定点(-3,1)和定直线L:2x+y+5=0的距离相等,则点F的轨迹是( )
  A、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D、直线
  学生自己通过推演,不难发现,当点P在直线L上时,其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一条直线,而非抛物线。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抛物线的定义做出严格的表达,有时学生的意见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探索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因为有的时候错误往往可能是成功的先兆,错误中可能隐含着新的方法。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逆向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通过暴露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让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不断灌输“大胆假设,小心论证”的科学认识观。对一些不太复杂的课题,可通过学生自学,师生换位,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这样一次成功的尝试,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能力。
  4、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只注重课堂教学而不注重实践,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让学生带着知识,能力走向实践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自制立体模型教具,让学生认清图形结构,理解图形内在联系。如:在学了面与面平行后,让学生用刻度尺检察长方形工件的相对两个面是否平行,思考:方法有哪些?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要想会学,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数学思维方法的提炼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的,学生的心理主要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尤其是作为智力和认知核心的思维。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希望自己成为探险者、发明者、创造者,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也是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能使学生心理处于亢奋状态,使动力系统“开足马力”,能调动一切因素,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操作,当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时,不但对数学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还能通过愉快的心理体验实现兴趣的自我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笔者给高一的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平面将空间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平面、三个平面将空间最多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最少分成几个部分?学生马上开始讨论、比、画,发言相当积极,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参与率为100%,整节课学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教学效果非常好,有的同学课后还在讨论四个平面、五个平面的情况,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注重学生积极参与。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冲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和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青少年学生乐于表达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但由于独立判断、自我探究、逻辑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容易人云亦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克服单纯或单角度的思维定势,努力创设情境、转換角度,让其认真思考,突破从众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书本、教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学者先要会疑,”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哥白尼对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产生怀疑,认为地球绕着太阳转,这给人类的科学与思想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力学有局限,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人类的巨大进步,因此,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与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模拟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进行大胆的质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从而使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留有余地,让学生思考和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猜想能力有密切关系,因为猜想能力可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尤其是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迅速提高。笔者曾对高一学生出过一个题目:S=xy,x>0,y>0,且x+y=1,求S的最大值,有同学是这样猜想的,题目中x、y地位对等,没有理由突出x、y的位置,故只能取x=y时,s有最大值,摆脱丁常规思维方法的约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是教会学生去思维、去创新,教师要多给学生留有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还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对一些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创新能力也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他文献
每个班里都有几个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几乎在每一个课堂上都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沉默仿佛成为了他们的“专利”。我深怕长此以往,他们就被孤立了、忽视了——在他们小小的内心深处,那将是多么的痛楚和烦恼。期中考试过后,面对那些惊人的分数,我有好些个不眠之夜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这些孩子怎么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
期刊
中国十大儒商之一曾凡忠曾是一名小学教师,他在诗中这样写到“学生是鱼,我以知识为钓饵。”由此我想,以“渔”的经验可以用到教育教学中来。    一、 诱    钓鱼,先必用饵,饵料合鱼的胃口,鱼则纷纷聚扰宋吃饵,鱼上钩,鱼就到手了。  《教育学》中说:“要循循善诱。”《领导方艺》中说:“领导者既能像磁块一样把各种锋芒必露的人才紧紧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又能像润滑剂那样,在人才之间周旋。”因此,在教育教学
期刊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创新教育的新形势对语文教学提出了重视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的要求。我认为: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我的理解是对语言文字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在朗读中语气、声调、表情的合理运用。  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首先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
期刊
课堂教育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不管教师课前备课做得多么周到细致,课堂上总免不了会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如何审时度势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近年来,我把军事上的战略战术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化解了不少课堂危机,在“车到山前疑无路”时引导学生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天地,现择举几例:    一、将计就计术    将计就计是军事上常用的一种战术。
期刊
职业中专创新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通过教学诸因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练为主线。    一、激趣导学    兴趣,被誉为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成份,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
期刊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一篇学生作文所做出的总的评价不同的评语自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常常见到有的老师如此评价学生的作文:本篇作文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组织材料,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但描写还不够具体、生动。优点多多,最后才小心指出缺点。结果作文本发给学生,学生一看是“优”,再看老师的评语都是优点,便自以为写得不错,随即合上了作业本,其实后面的内容连看都没看。  还有的老师这般评价:本文虽有中心,你却没有围
期刊
目前,许多农村学生不愿作文,甚至畏惧作文,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就是对作文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消除畏惧心理,疏通心理障碍    要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教学中不妨淡化一下学生闻之色变的作文概念,可取消传统的片断练习,把一学期的作文教学目标化整为零,合理有机地分散到课文的阅读教学中,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项练习来对待。每次练习的目标,要求都要较为单一和具体,
期刊
教育工作中最讲究“亲其师,信其道”。显然,学生先要“亲其师”,然后才会“信其道”。但要让学生“亲其师”也绝非易事。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发达的新闻、媒体、网络、通讯而变得见多识广,青春偶像多的是,在众多的崇拜者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而追随自己的思想。就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偶然之间的一些小事,似乎让我在这方面“悟”出了一点点。  学生“亲其师”的因素可以有很多:你的教学水平
期刊
所谓开放型习题,是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习题。  练习是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恰到好处的习题,不僅能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增加变式题、综合题外,还应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克服学生思维的呆板性。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