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时下,有高人说出了这样一个词:“集体无意识”。这词看着确实有些咬眼,有些别扭,还真需要认真地琢磨才能琢磨出个味道来,一些文人总喜欢说话曲里拐弯,就说大家都麻木都习惯何不清白明了,非要弄个“集体无意识”不可,是有些烦。
“集体无意识”也好,麻木也好,的确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因为它有可能因为一个最不应该的放纵而产生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试想,面对一种明明是很严重的社会现象,而且这现象有可能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发展,影响广大民众的极大情绪,可往往因为某种难度就那样羞答答的,看似高高地扬起了把掌却没有重重地打下去,或者也打了却是不疼不痒的。就这样,使某种毒瘤越长越大,直到大得人们看着一个明明是很有危害的毒瘤却又习以为常了,却又麻木了,却又像一些高人说的那种“集体无意识”了。比如现在某个处长甚至某个科局长,屁股低下坐的至少也在十万元以上的小汽车,手里拿的几千元的小手机,口里抽的高级香烟,出门喝的高档酒,住的高级酒店,就连星期天,节假日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从他们腰包里出过一分钱吗?更不要说那些厅长们或以上更大的官。原本那些都是国有资产,可到了他的地盘就成了他的了,可以任意地由他支配。如此这样,国家资产与个人的私有财产有什么两样?也就是这些,开始人们的意识还很清楚,可无论怎样清楚却因为那一巴掌没有生效就这样慢慢长大了,长得大家看着都习惯了,似乎人家是当官的就应该这样。你想,就这样,拿着国家公款私人消费,一年全国要花去多少人民币?
也许就这样的“集体无意识”,使一些官员的胆儿越来越大,比起那些贪污数千万,上亿的,生活作风腐化糜烂的官员来,贪污十万八万,三五十万已经都是好官了。而且这情况对于民众来说,好像越来越漠然:那是当官的事,与我们平民无关。
但仔细想这也不无道理,这状况,你就是集体怎样的有意识又能如何?
2
在特定的条件下,环境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客观环境可以决定人的主观心理环境,决定人的客观价值,这一现象,目前在官场表现得尤为鲜明。因为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判,某某领导真有水平,讲话表情张弛自如,思维敏捷,逻辑性强云云,于是,这位领导在一片或真实或不真实的赞扬声中心理环境得到了优化,客观价值也得到不断提升。这评判固然不失准确,那么多的官员队伍,有那么一些确如这般评判的不足为怪,否则将无从想象。但这决不能掩盖这样一种事实:随着官位的不断迁升,这个人也就越来越有水平了,水平与级别成正比。
可见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于是我们不得不分析这样的环境的组合:1,特定的社会条件的环境。“官本位”是我们东方的传统精神,一个人如果能戴一顶官帽子就确立了这个人的社会地位,时髦的话就是“平台”,你就会在这个政治平台上跳政治舞;2,人们附庸风雅,传统顺民意识的环境。谁当官就是谁的臣民这已经是很平常心了,何况还有那么一大群前呼后拥的忠实者,你就身不由己地飘飘然,酒不醉人人自醉了;3,自我心理环境。这里面又涵盖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常的,认为是工作的变化,但这种很少,往往这是靠自身实力取得的,而另一种则不然,心理往往膨胀,往往有新贵的感觉。
这时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那个和与你同坐在一个办公室的那个完全不是一个人,办公室里的那个是那样的小心谨慎,言听计从,见了谁都是把腰弯着说话,一脸的笑容,尽管那笑很不真实。而坐上了主席台的那个呢?神采飞扬,说话口若悬河,那表情,那手势包括那衣着,俨然一副当官的料。到了台下呢,走路说话底气很足,腰也笔挺了起来,见人说话有居高临下的气质,特别以前他越熟悉越哥儿们见了这气质就越明显。再比如说酒席这样交往的场合,那么从容地往主陪的位置一坐,往往也就成了主角,话也就从容了,一桌人的思想不由自主地沿着他的思路运转,你说这人怪不?但也不能全怪人,想想你就会觉得那官位子,那官帽子似乎有着无边的魔力,能把人的思想制控起来使你不得不走到“官”的套路上,走到那样一个由客观和主观交织而成的特殊环境中。
这环境魔法无边,这环境造就人才。
3
其实,我们都是庸俗和卑贱的。我们平时认为的我们高贵也好,绅士也好,伟大也好,聪明和智慧也好都是虚伪的。因为我们是在极其庸俗和卑贱的骨子和氛围里判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不是吗?如果我们能抛开一切杂念,很原始,很平静,很客观地仔细看看我们自己的心,也许我们就会发现时时占椐着我们的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名誉,利益,地位,金钱,权利,美女还有嫉妒,欺骗,奸诈,敌视,报复等等。也正因为这些,使我们的心时时围绕着自己的利益打转,围绕着能快速解决与自己有利的问题打转,围绕着自己功利的成败打转。于是我们的心永远会处于欲望和恐怖当中。我们的心时时地被一些自私的,渺小的,琐碎的甚至是污浊的事情所占有,这就决定了我们常常会用庸俗和卑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能解决得好吗?就像拿着黄酒去医治一个感冒患者一样,岂不越治越重吗?可想,问题解决不了,难免我们会陷入更加的庸俗和卑贱之中。
你想,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我们从有了思维开始就为着自己的理想和成功,为了一个远大的宏伟的目标而奋斗,表面上看这很伟大,很可敬可佩,而在它的背后往往会有三种结果,一种是一切程序都是按照着既定的方针进行,由于自身的生理功能的充分发挥,上学时老师宠着,工作后领导宠着,当官后上下级宠着,顺利得让我们的思想始终处在一个惯性的毫无阻拦的轨道上运行,我们追求完美的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于是我们见了老师见了长辈见了领导见了上级百依百顺,养成了永远顺从,永远感激,永不叛变的忠实的心。渐渐地,我们批判的精神没有了,叛逆的意识消失了,不满于现状的思想毁灭了。试想,一个没有叛逆思想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此,我们能不庸俗和卑贱吗?另一种是个人的意志,完美的欲望受到严重的挫伤,于是就从个人意志出发,以一种变态的心理去嫉妒,去敌视,进而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你说这不庸俗不卑贱吗?第三种呢,则是漠视的态度,事不关己,何需先天下忧而忧?岂不庸俗和卑贱?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庸俗和不卑贱呢?
渔者老阿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春天钓鲫鱼最好,所以我同样的庸俗和卑贱。
4
可是,我们在“艺术”的领域都能“欣赏”到什么呢?虽然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但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创作,总让人有些缺憾。既然百花齐放,就不能只看数量,一百朵花只是一个品种,不有些单调?还要看种类,一百朵花一百个种类岂不更好?可我们看到的当前的影视剧和作家排行榜前列的作品都是些什么呢?评选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中除了孔子,苏轼,曹雪芹,鲁迅,巴金,老舍等一些古代和近当代的文学家以外,那些当代的,甚至几位票数超过苏轼,李清照,朱自清,徐志摩的所谓的青春文学写手们,其作品又都是些什么呢?虽然这也是读者的意愿。这些作品除了帝王剧,历史剧,搞笑打闹,武侠剑客,肥皂泡沫还有什么呢?而且,它们的艺术的价值究竟有多高?而那些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有着深刻的批判精神的,能以引起人们深入思考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在目前的文化舞台上究竟能占多大席位?我们不能不怀疑目前文化的尴尬,甚至正在走向一条庸俗和卑贱的路途上。
文化自然是来教育人和启迪人的,可文化一旦走向庸俗和卑贱,人还能自保吗?
5
而如今,你时时能看到的面孔都是怎样的面孔呢?这些面孔能给你怎样的思索吗?
其实,面孔本身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面孔也就是某个具体人的符号表现。但现实却并不这么简单,似乎地位和金钱有着巨大的魔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魔术师,能轻而易举地改变一个人的面孔,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得志便猖狂”的道理。这例子怕是不需去列举,在你的身边时时能看得到,以往你很熟悉很亲近的面孔,甚至是曾经睡一张床,精屁股娃长大的,或者一张课桌一个办公室出来,也或者原来很友好的朋友,一旦哪一天地位发生了变化,或者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距离的产生,进而让你开始陌生,开始有种莫名的感觉。这感觉说不清先从什么开始,也许是越来越臃肿却很能体现身价的体形,也许是有点做作的挺起的胸膛,也许是讲话或者说话时强烈的惟我意识,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反正你们之间绝不会还有过去,还有真诚,还有那种原始的友谊。因为他的心理和性情和行为发生了变化,正如人们所说的金钱和地位能让人变性。性一旦变了,人自然就不是原来的人了,你说现在大多不这样吗?要不怎么会干群关系紧张?如今也不能说全部,相当一些当官的有钱的那面孔总是那样的夸张,那样的惟我独尊,那样的目空一切,有时又伪装得那样的慈言善目……此系中山狼,你看了能舒服吗?
于是,你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寻找你喜欢的面孔,包括到书本上,去对面孔进行粗浅的研究,然后你会发现,那些漂亮的明星们,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的崇拜者,这崇拜自然是舞台形象,幕后究竟怎样我们且不去说他。一本叫《带电的肉体》的书里是这样说的,他们的迷人是一致的,有一种审美的规律在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他们的形象都有着突出的孩子般的童稚美。难道不是吗?人类最美的莫过一颗童稚的心。一旦世故和世俗,就会失去孩子般童稚之美。那位被称之为“愤怒的雄狮”的丘吉尔,他一只手拿着雪茄,一只手拍案而起的愤怒的形象被人们称之为不向纳粹屈服的“伟大的民族气节”,那一瞬间的丘吉尔完全不是政治家的丘吉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政治家的狡诈、世故和老谋深算的愤怒的、充满童稚的一个可爱的人的形象,因为是愤怒让他失去了理智表现得玩童般可爱。“宁可被摧毁,但决不能被打败”,一向被称为典型的硬汉的海明威,其表情或深沉刚毅,或平静安详,眼睛里总流露着一丝的羞涩还有谦和与纯净……他们的魅力就在于单纯如稚子。
“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何须“得志便猖狂”呢?
6
只喜欢垂钓,只爱看着鱼浮不动时胡思乱想的渔者老阿可谓不学无术,从来不读书不看报。可有一天,老阿也时起髦来,学着女作家方方“如厕读书”,便看到一张报纸上一篇《市民不满意,瓜农有意见——为何两头不落好》的文章,报道了某市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售瓜而造成瓜农和市民两头不满意的情景。照理说,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偶尔看一半次,对所看内容应该是很麻木,很冷漠的。可渔者老阿偏偏不这样,偏偏就来了杞人忧天胡思乱想的迂腐劲头:老百姓种瓜你不让他到城里卖到哪卖去?城里人想吃瓜到哪买去?这不坑人吗?这样的政策百姓怎能会没意见?
报道很客观,很有新闻的原则性,报道说某市政府为了“便民利民”,今年将继续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售瓜,560个西瓜直销点继续保留。这已是第3年采取这样的措施了。让市政府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怕影响市容;二是怕影响环境卫生;三是怕影响交通安全。
这是一个省会城市,城区人口400多万,有606个社区,每社区家属院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而西瓜点只有560个,这是怎样一个数字概念呢?还有,那些瓜农们一年种瓜的希望在哪里?他们的销售市场又在哪里?于是老阿说;我们大家都来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样的方法措施对那么多的市民,对围绕着这个城市的那么多瓜农意味着什么?炎炎盛夏,对于每个市民,不管是贵人还是贱民,西瓜都是他们的所爱。而对于瓜农则是他们一年的希望所在。那些决策人不能仅仅以什么市容,什么环境卫生,什么交通安全为借口而剥夺了瓜农和市民的权利。更何况这种行政力量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不难看出,这是地地道道的干预市场运行的行为。与其这样,倒不如禁止瓜农种瓜更干脆。再说,瓜农进城卖个瓜就影响市容,影响环境卫生,影响交通安全了?如果有人来说了,来管了,来协调了来帮着想办法了,难道农民的觉悟就那么低吗?再说,政府拿出那么多钱,养活那么一群人看家护院,打扫卫生,护路补桥,若处处都很干净整洁,路平桥顺还要那些人干什么?
削足适履是人们深受其害之后而鄙弃的思想和做法,可有些人仍然步其后尘,仍然做着削足适履的事,你说,这是为何?
7 与某市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售瓜相比表面看大像径廷,而实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另一篇报道《新自来水厂空置8年的背后》中披露:一个1669万美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的后果却是作为合资方的一个县级自来水公司的巨额亏损甚至破产……这个设计能力日产10万立方米的现代化水厂只要30个工作人员就可以运作。……时任自来水公司的总经理获取了引资奖金473826.65元的一份固定回报的合约约定,自来水公司向水厂购买生产出来的自来水,第一年每日购水量不得少于6万立方米……第四年起每日购水量不得少于8万立方米。而在签定合约的前一年这个县自来水公司日供水量也只有2万立方米,到8年后的去年也才有2.6万立方米……依照合约计算,第一年自来水公司就要亏损人民币2400多万元……30年后亏损55亿元,而合资的法方获纯利81亿元……
这个新闻事实很简单,但不难看出它的背后却埋藏着叫人无法想象的复杂的剧情。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东西在做怪,那些为了追求个人小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的事情总是不断地发生,而且总是很容易地发生。有谁能够或者勇于去算这样一笔帐,类似于水厂的这样的企业全国一年也不知有多少个,由于这样的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知有多少元?这都是那些当官的自私的、功利的、虚伪的、狂热的思想和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这种个人意志下的思想和行为的极大随意性、盲目性、不自觉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全国各地招商热真可谓炙手可热,招商成了官员政绩篮里的一个很重要的砝码。于是,纷纷打出五花八门,形色各异的招商牌,于是五花八门,形色各异的招商结果令人眼花缭乱。一堆废铁有之,一片满是碎砖烂瓦的荒地有之,一个个新的亏损企业有之,一张张假数字假报表有之……更为可笑的是一个个假外商也有之。而那些所谓招商有功的官员们却官越做越大,兜越装越满。
损失和失败实属正常。可问题是明明知道的,或很容易就会知道结局,而且同一种结局往往以同一种形式多次出现,这不能不说明它背后丰富的故事。正如那个对水厂审查分析报告中所说:法方利用我方有关人员的弱质,充分利用其政府公关手段,故意规避了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试想,我们许多的类似于水厂的悲剧不大都是一些官员的弱质、政府公关手段、规避法律造成的?可谁来为这些人为的巨大损失负责?可常常是一堆烂铁留下了,制造这堆烂铁的人却远走高飞了!
这样的悲剧能不欲演欲烈吗?
8
那个叫田夫的家伙实在了得,也不知他做过什么官,还是对官场情有独衷,居然对官场行情了如指掌。他的一本叫《位子决定脑子——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原由透析》的书,似乎在给官位出售商做广告,无论是不同官位的不同市场行情,还是官位销售流程,以及风险与回报等等,明细之致,令人叹绝。书中罗列了历代王朝买官卖官的种种手段,维妙维肖,确实能让读者产生许多的想象,也确实能让那些当官的学到许多高超技术。尤其那些当官的,还真得感谢那个田夫,人家田夫对历代官场研究之透,理解之深,描述之细是你真正当官的也不能企及,你只有学习的分儿,而且还不交学费,你说你不该感谢人家?
其实,中国买官卖官已不自今日始,真正的原创人还是人家秦始皇,人家秦始皇才有绝对的专利权,《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记载:“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这就是最早的卖官记载,有卖官自然就有买官。任何事物一但产生,只要有生命力,只要有其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就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壮大。时至今日看,这一买官卖官事物也许应和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或者说,从古到今,中国社会为买官卖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要不然它怎么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壮大?你看,文帝,景帝,武帝都有买官卖官的记载,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就说:“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其意就是爵位这东西是皇上专有,只要皇上开口就可以无穷尽地封赐给人们。到了东汉桓、灵二帝时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延熹四年,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正如《史记·平准书》说“各以其物自占”,如同今天的竞标。尤其南朝大贪官邓琬,权利到手后尽快敛财,干脆让奴仆把官位直接拿市场上去卖……
如此说,买官卖官伴随着中国古老文明,已是源原流长,大可不必感到新奇而疾恶如仇。
9
于是也就习惯。
可你不习惯能行吗?凡事一旦风行天下,你想把它阻止谈何容易?你想,官位就像一张纸票,在皇上,在大官的手里也就那样,随便从依兜里掏一张给你你就可以是官了。可问题是人类进入经济社会,尤其是权利社会以后,都充分认识到了价值的意义。而官是什么呢?官就是权利,就是金钱,就是最大的价值,既然有价值,就不可能是一般的纸票。于是,要想得到这张纸票,就需要付出,需要代价。官位就可以竞标,可以赊欠,可以钱滚钱,可以到集市上去卖,如此看来,官位还真成了一种最保险的产业。既然是产业,投资的方法自然就多样化:有苦读诗书的,可谓书里自有黄金屋,但这种往往费时费力,成本高;有为当官做幕僚的,可以近水楼台,守株待兔;有拿钱直接投资的,这自然要靠雄厚的资本基础;有靠有个好后台的,这样的成本最低;还有无钱靠借贷的;还有大家凑份子,合火干的,不信?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就有这样描述:“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赃”……真是五花八门。
凡此种种,一旦当了官就要讲究成本核算,讲究资本运营,讲究最大效能。他不能投了资没有利润,若如此他去经营那个官还有什么意义?除非他是疯了。于是,他也去卖官,去收贿,去最大限度地敛财,不然,岂不血本无归?你说,不腐败不真正成了怪事?
“官吏的职位可以像私有财产一样,拥有财产的一方有处置权,使用权,继承权和获得收益的权利,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所特有的官场怪状。”
共产党决不允许这种怪状永久下去,你看,最近对陈良宇的处理不是最好的确证吗?
10
现如今,“草根”一词极为流行与时髦,似乎会用上这个词就是一种品位的象征,时尚的象征。但什么是“草根”?或者说“草根”的定义是什么?当我们要运用一个词的时侯首先要真正弄懂这个词。 然而,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却找不到关于“草根”的注释,于是,便在百度上寻找答案,原来“草根”一词是泊来品,进口货。始见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正盛淘金狂潮,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以后,“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基层民众”的内涵。于是,有人给“草根”作了如下释义:1,群众的,基层的;2,乡村地区的;3,基础的,根本的。于是,就有了草根精神,草根大众,草根世界,草根城市,草根文化,草根官员,草根金融等等等等的新名词。于是,面对这些新名词老阿就纳闷,就费解。似乎有些人就觉得“草根”像美元一样很坚实,很诱惑,很文化,很新潮。于是,那些人就想沾一沾“草根”的灵气,便什么都想和“草根”靠一靠,也就有了许多草根XX,草根XX的新名词来。
不管怎样于是,但凡事都要和草根靠一靠总觉有些牵强,有点拉郎配的嫌疑,人家原本没那个意思,可硬往一块拉,岂不违背意愿?或者原本就是那个意思,可又要多余地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下,无端地生出一些枝蔓来,让人感到杂芜。比如草根世界,草根城市,就有些难懂。怎么世界也有草根的?城市也有草根的?要说城市还有若干个,而世界有几个呢?那么与草根相对应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所以,赶时髦也不能盲目,不能没了根在空中飘浮着还能赶什么时髦?还有草根文化,草根文学,按照相关解释就是大众的,平民的文化和文学。这样岂不多余,翻开我们的文学史,或者我们的文化史,《诗经》可谓我国文化或文学之先,即便《诗经·国风》也是先由民间老人在春天“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然后“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再然后“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到了现代,无论是鲁迅,矛盾还是巴金;无论《阿Q正传》还是《多收了三五斗》,那么多的千古绝唱哪一个不是贫民的,大众的故事?而如今突然地冒出个什么草根文化,那么与之相对的精英文化又是什么呢?那些精英文化又在哪里呢?这怎能不让不读书不看报,整天钓鱼的老阿费解?
移花接木要看看那个木本的基因是否符合,否则将会变异,一但变异,往往难料派生出什么样的异类来,后果也更难设想。
11
脸谱原本是唱戏的一种道具。你想,演戏的舞台就那么一大块儿,演戏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可他们又想让看戏的人或高兴,或落泪,或骂娘,或赞扬,喜怒哀乐。于是,他们没有道具能行吗?于是,发明道具的这个人实在可敬可佩,实在应该受到奖励;于是,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或忠良或奸诈,或诚实或刁蛮,或爱或恨等等都会在这舞台上演出让人感动的真实来。“忠勇的人思想较为简单,不会神经衰弱,面皮也容易发红,倘使他要永远中立,自称‘第三种人’,精神上就不免时时痛苦脸上一块青一块白,终于显出白鼻子来了。黑表威猛,更是极平常的事,整年在战场上弛驱,脸孔怎会不黑?擦着雪花膏的公子,是一定不会自己出面去战斗的。”[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也因此,我们在艺术的舞台上根据需要看到的那些已被化装了的人物的脸谱就知道是忠良还是奸臣。
这往往会是一种经验主义,或者是印象主义,红必忠良,白必奸臣,黑必威猛,蓝必妖异。艺术的舞台必然要有艺术的要求,而从另一方面也许想求证很早的人们从脸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来。
若真如此,也就放心,也就无须有防人之心。可事情往往不这样,当真正走下艺术舞台来到社会的大舞台上,按照戏中的脸谱去对号入座,必将生出许多的事端来。比如,一个窃贼,正惊慌地逃避,必然血气冲顶,面色通红,你说他是忠良吗?再比如,一个病人,由于病疼的折磨而面目苍白的艰难地往医院行走,可你硬要说他是奸臣而唾骂他,能行吗?也许是人们从漫长的古代走过来,进化了,脸谱自然也进化了;或者是现代的人看古代的戏看多了,学会了伪装,想从脸上看出内心,看出个性就如蜀道之难了。
12
难道不是吗?
如今的人们,特别是一些有身分有地位的人,你单单从他们的面部表情脸色上看,很难看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比方说,一个官吏,上午还在廉政典范在大会上动情动容地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有什么权利侵人民的利益?那么坚定地动员并号召大家反腐倡廉,与腐败分子坚决斗争,下午却成为腐败分子而被双规的还少吗?还有一些在台上那样的君子,那样布尔什维克地向台下大讲着布尔什维克的话,可在幕后的行为恐怕是别人很难想象得到的,这样的情景实在是屡见不鲜。其实,就连一些平民百姓,也往往会内心的“我”和社会的“我”不一致,人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现在好像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这种两面性或者多面性显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或者说是功利上的差异,即便是无欲则刚的人,似乎也刚不起来,因为他若一味地要刚下去,事必不好使唤,事必让领导心烦,事必招来大火的煅化,最终化为铁水,化成铁灰,然后消失,让你刚不起来。于是即便很个性的人也不得不慢慢学会了伪装,学会了给自己戴一副自己原本不愿戴的假面具。作为男人,有些女人就抱怨,就骂娘,说如今有阳刚之气的好男人没有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却似乎也有道理。
但仔细来看,这伪装的目的却截然不同:官员的伪装多是为了政治,权利,金钱和私欲;商人的伪装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和某种欲望的渲泻;平民的伪装大都是为了对社会的适应和生存的需要。
于是,“双影人”便满地地跑,社会也变得更加的虚幻和复杂起来。
13
据说,人类的第一个谎言是出自女性之口,而这个谎言的目的是为了爱情。
那是人类刚从母系社会过度到父系社会,男人特有的强烈的攻击本能和占有欲望使妇女的权益受到极大挑战和削弱,最终被男人取而代之,从此便过度到由男人掌权的父系社会,从此男人享有了对妇女的绝对支配权,从此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为和她的心上人约会而对她的已经拥有许多女人的丈夫说了谎,但因东床事发她被丈夫处死。
这显然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也许是第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但这故事的感人细节是什么,人们不得而知,故事的可信度如何,人们照样不得而知。就故事的本身而言,也没有女性歧视和女性伤害的意思。反而会让我们感觉到这谎言居然那样的美好与感人,这谎言显然是对单纯的性的强权约束的背叛,对执着的爱的渴望追求的努力。你想,那男人已经拥有了许多女人就极大的不公平了,也许那个根本就没有爱的女人去努力地寻找爱并找到了爱而为爱的兑现说了谎却造到了杀身之祸,你说这谎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就应该杀身吗?其实这样的故事从那以后并不鲜有,可为何总是前车不能后鉴呢?于是如人所说:爱很艰难,心灵的敞开甚至危险,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天堂,而往往先后非常重要,若改变这次序必找理由,而这理由即便真实也往往扮演着谎言的角色……而这谎言为何有如此魅力?也许就在于它的人性内涵。 这便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谎言并不可怕,谎言也未必可恶,关键是看谎言的目的是否善恶。
14
其实人们对爱有怎样的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渔者老阿在看到了一个现实之后提出了这样的也许是很无聊的问题。那是一个显然很有钱的男人,坐着宝马从遥远的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里带着一个妖艳的美女来到老阿他们经常钓鱼的地方。他也是来垂钓的,每每来差不多就是一周的时间。水库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孤岛,那男人带着差不多能做他女儿的女人由一老渔民用一叶小舟把他们渡到了真正不毛之地的小岛上,司机被留了下来。鲜艳的帐篷支起来了,小岛原本是很荒秃很丑陋的,可因为有了帐蓬于是小岛便成了一道鲜艳的风景,于是那男人那女人便在这鲜艳的风景里吟唱浪漫的事。
倒不是嫉妒,这也许就是新潮,可在好事者老阿的大脑里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时间长了便有了一些了解,这男人的妻子是家庭妇女,而且因为他原本是农民没有文化,靠自己在商海几年拼打打下一片天下,妻子自然也就没有文化。于是,对于爱,在妻子与那小女子之间那男人是怎么认识呢?这只有当事者最清楚。于是,一夜情,糊涂的爱,香水有毒凡此种种,在如今的大街小巷,侬言俚语中并不鲜有,关于爱的注释似乎在不停地翻新着版本。
由此,爱极深刻又极复杂且极宽泛,比如母爱父爱子爱亲情之爱同志之爱,爱玩爱笑爱睡爱闹,还有夫妻之爱情人之爱……于是,爱之对于所爱的对象便体现出不同的内涵,这内涵往往又是通过特殊的理解,体验和认知反应出来的。再比如“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真正的爱情,也可能是好色之徒的蜜语骗局,还可能是心照不鲜的目的的利用……但无论何种版本,总也逃脱不了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于是,也许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关于爱的罪与罚。
15
所以爱是一种心愿。正如有人所说:“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而且因为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孤独往往是先由灵魂的而后到肉体的,再然后常常会达到行为的怪异。
当人处于永恒的隔膜的时侯就需要激越的力量去打破这隔膜,即便一个哑语者,也需要交流;一个失明者,也热爱光彩;一个断肢者,也渴望性爱;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更期盼温暖……可上帝就这么残酷,在他创造人的时侯,一方面制造了人的肉身的孤独,当人生下来时是一个没有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小小的肉体;一方面又制造了人的灵魂的孤独,让人的灵魂之初处于相互的隔离状态,灵魂与灵魂之间是陌生的,是孤独无助的游离的,是渴望达到某个爱愿的求索者。但通往的路途截然不同,婴儿往往对爱的渴望的表达就是啼哭,是纯净如水的,没有丝毫杂质的;弱者对爱的期盼则是求助,是一种人道的捐爱,是彻底的“爱的奉献”。而爱情则复杂,它要求的是灵与肉的完美的统一,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和参加,是互为的为完整各自的残缺而付出的努力。而爱情往往因具有强烈的自私对抗排他的特性,就时时有阳光灿烂的幸福的笑容,“有心灵的伤疤凝结的盔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靥掩蔽的陷阱。”既然是心愿就很难事事如意,因为爱情的统一自然是心愿的双方的融合,所以爱之极端也就在于此。
16
因为爱,就艰难就痛苦就孤独就恐惧,就深深地感到了善恶之果所造成的人间困境。于是就时时地在伊甸园外或徘徊,或祈祷,或迷茫,或偷食。所以对于爱有人认为是精神的你在折磨肉身的你或是灵魂的你在折磨精神的你;是肉身的你拖累了精神的你或是精神的你阻碍了灵魂的你。这便时时让肉体,精神,灵魂在痛苦的折磨中或香消玉损,或衣带渐宽,就往往演绎出许多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生死恋情。以肉体的娱乐和宣泻为基点的性可以奉献,可以交易,可以买卖,可以放纵。而爱却不能,爱往往会孤独地走向灵魂深处,甚至是默默地守望,默默地思念,默默地在某个特殊的心灵空间构想无限的爱的空壳。这样的爱很极至很自私很对抗很攻击,是相互的完全占有。而单纯的性则不然,虽然这样的性也常常由爱的掩护达到彼岸达到预先设置的目标,一但肉体的快感湮没了精神的自由和情感的珍爱,爱情便成为虚设成为折磨,便为食与性的生理基本基能取而代之。性也就很容易地冒充爱情,或者以爱为借口达到性的极端敞开的目的。难道不是吗?现如今的一些男男女女的魂魄不是很容易地在遮蔽状态中游离于性与爱的无原则的游戏之中?
也许因此,有些守望的灵魂,总是不甘于肉身的疯狂,便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虚伪,一同去凝视希望与绝望……于是便发现了世间的真情——相互依赖互存难离难分居然是多么的珍贵。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爱情吧!
17
仔细体味,可能世界上最痛苦最残忍的莫过于心魂的期盼,守望,思念和等待。若不然怎会有孟姜女哭长城,七夕相会这些感人的故事,怎会有神女峰,望夫石的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的真伪我们无须考证,而那种渴望心灵相依的精神总让人感动,因为这是灵魂的守望。不是吗?一个弱女子,带着深深的希望牵挂和思念千里迢迢去看望修筑长城的丈夫,而丈夫却已累死在长城下面。对于一个充满美好希望,一步一步跋山涉水行万里路寻夫的女人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于是她哭倒了长城,哭死了自己。牛郎织女,由天河相隔,每年只有七夕之夜才能相见一次,一对情人长期的思念化为泪水潸然而下,便有了七夕夜多雨的说法。一女子站在江边,望眼欲穿,等待丈夫的归来,无论春夏秋冬,霜雨雪风,白天黑夜,年复一年,便化为山石毅立于江岸,看逝者如斯……如此故事之感人,你不觉得思念和等待之痛苦吗?也许这就是天下最大之痛苦。造成这痛苦的无疑是空间之遥远,信息之沉积,还有儒道思想之桎梏。于是,条件往往是造成痛苦或幸福的“罪魁祸首”,如若现在,即便相隔在地球另一面,坐上飞机也要不了几日的时间,或是在电话里随时就能倾诉衷肠。
然而让人们困惑的是,恰恰正是这落后的条件固守了人类情感的真实和久远,而且极时髦的现代人依然在追随的“百年和好”,“白头谐老”的美好祝愿。虽如今空间距离越来越小了,可人们的心灵距离,情感距离似乎却越来越大。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甚至是同床异梦。 于是,心灵和情感的距离是最大的距离;也许天下之痛莫过于灵魂的守望和等待。
18
应该说,背叛和守望是两个等值的痛苦。
背叛的形成势必有一个强大的力的推进或吸引,比如小日本入侵中国的时侯,一些小汉奸投靠小日本无外两种可能:一是诱惑,用金钱,利益,女人引诱;一是武力,逼其就犯。这个比喻用在这里实在有些生硬,有些污染这个“背叛”的语言环境,所以,我们再换一个比如——感情走私。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婚姻着的或者爱情着的双方,忽然有一天由于“另一个”的出现,使其中一方诞生新的爱情之花,从而使原来的婚姻或爱情之花枯萎,甚至消亡。我们姑且不去评判故事本身的对与错,而是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背叛和守望在同样经受着痛苦的煎熬。背叛者在从原来的爱情的联结中一刀一刀割离,鲜血浸透了情感的尸体,灵魂在审判着一个道德的叛徒,背叛能不痛苦吗?守望一直在等待着,用真情,用灵魂,也许它明知这守望最终是水中捞月,可它依然要那样做,守望能不痛苦吗?
而最为可怕的是燃烧着新的爱情之火花的双方通常会欺骗着另一方,他们害怕这一方知道真情后会疯癫会跳楼会割腕会喝毒鼠灵,会让他们良心不安。这种看似善意的欺骗终于让被骗者肉身平安了,可被欺骗的灵魂平安了吗?
由此看来,痛苦时刻伴随着他们,无论是背叛和守望,欺骗和被欺骗。
19
所以有些人就为自己的行为找注解:爱情不像婚姻是现实的契约,爱情是站在现实的边缘向着神秘未知的呼唤与祈祷,它是一种理想或信仰。便总有一个理想的浪漫的旋律时时在心底里回荡,先由孤立的音符或段落,或者说是一部宏大优美的交响乐的序曲向着那美丽与和谐过渡,似乎有一个无形的指挥家的无形的手指挥着你在那美丽与和谐中升华然后深深地理解:爱,原来是相依相随,相互融化的。一但音符间相互隔离与排斥,美丽与和谐的鲜花必将枯萎,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审美疲劳”。在这个充满着悬浮与泰然,丑陋与美丽的完整过程中,我们既是演奏者又是欣赏者,黄钟大吕也好,小桥流水也好,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弹奏出不和谐的音符。于是人们都时时在努力地以肉身的不死而求生命的意义,如同以音符的停止而求音乐的悠扬,这显然是个两难的选择,尤其在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时代。
于是,爱的背叛往往容易被宽容。
20
我们是不是该唤醒一下一些娱乐性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性良知?
不是吗?如今,怪异包装,无限炒作,粉丝成群,追星成病成了时尚。娱乐八卦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让人如入迷津,时时有梦魇的感觉,无处不藏匿着角逐利益,眼球和感觉神经的阴谋和目的。这其中,报纸,电视,网络等一些娱乐性媒体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做了什么善意的指引呢?作为媒体,本应是纯粹的记录者,但事实上却是忠实的参与者和策划者,充斥着一些不健康的倾向,让盲从的青少年不自觉沉迷,迷恋明星的服装动作并渴望与明星真实接触。如此还觉得言之不尽,又鼓捣出什么“仿真秀”,让两对完全陌生的夫妻重新组成“夫妻”,在一起“仿真生活”,吃住行“一体化”。这样的“仿真”谁敢确保不“仿真”出什么来?这显然又把成年人向着一种充满诱惑的方向诱导,引诱人们的灵魂的放纵,把那个恶果放在你的面前,仿佛伊甸园的大门向你敞开着。其实这是外国人早已玩剩下的把戏,可我们的有些人就那样,老喜欢跟着别人的屁股跑,人家放一股臭屁就认为是香的,因为那是洋屁,似乎洋东西都是好的,而且他们还往往会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在考验你的意志力。还有,一些娱乐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身怪异的打扮,更甚的是有些还面对无数观众男女之间说一些煽情的言语做一些调情的动作,全然不知他们是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难怪有人把这些称之为低俗文化。它们多半是早已被唾弃的欧美嬉皮文化的变本,其结果会使青少年滑进绚丽而浅表,沉迷而无我的空虚、浮躁、盲从和迷乱之中。
21
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一味追求利益空间,眼球效果和感觉神经的娱乐性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就显得十分的苍白,它们甚至忘却了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那个叫刘德华的“超级粉丝”因为没有如愿而最终使其父投海自杀的故事可能还没有完全走出我们大脑的记忆,当我们冷净下来认真回忆和反思那个故事的时候,一些媒体在那个故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当一个家庭因陷入追星的泥潭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时侯,需要的是媒体的呵护和救助的呼唤,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和人性的引导,可某些媒体仍然对良心缺知,还要追逐这个已经鲜血淋漓的家庭的“追星序剧”,做出了令人恶心的假作善意的起哄与推波助澜。这,岂不可恶?
你想,明星们是怎样成为明星的?追星族又追他们什么呢?那些追星族迷恋明星们的是服饰,动作,发型甚至渴望与真人的真实接触,包括拥抱和强吻;而明星们成为明星的路途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无外是媒体的宣传,包装,似乎包装的越怪异越离奇就越能抓住眼球。于是就有了明星包装大比拼,于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甚至非人非怪的明星的形象在那些娱乐媒体中无处不有。这样的娱境中,怎能不使那些还处在感性热潮中的青少年们狂热地去浅表地模仿和追随屏幕上人工极为夸张粉饰过的明星形象,正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包装,这包装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原本还很脆弱的理性判断,这样就难免使他们不自觉地沉迷于麻醉、疯狂、梦幻、盲从的精神状态;这样就难免使他们心理的成长误入歧途。
而这时侯,一些媒体会怎样呢?它们往往是侥存了“闹凶了才有料”的“看客心理”观望它们导演的一幕幕滑稽剧。这怎能不让人恶心?正如那个叫荆歌的作家说的:我对杨丽娟事件的当事人感到恶心,对媒体更觉恶心,不少媒体在这个事件上没有起到“社会良心”的作用。
22
于是,“我们不是偶像的附庸,让粉丝消失”的“反追星运动”开始了。
于是,一些明慧人士就睿智而尖刻地指出:一个个粉丝,一个个营养不良的样子,却颇为自得地活在明星边边角角的八卦消息和虚构幻想中,以个性缺失和人格尊严的沦落造就了娱乐业的繁荣。明星在一些媒体的蓄意炒作中制造新闻光环,娱乐的浮躁被无限制地膨胀和扩大,形成一股强大的怪异的娱乐龙卷风气流,那些缺乏主见和思想,没有理性重心的粉丝们就在这气流失重地旋转着,飘飞着,任由那双被纹饰着恐怖图案的手随意摆弄,不能拥有独立人格。其实如果我们稍微冷静地思考就不难发现,造星追星运动只不过是一些媒体致力营造的一个表象狂欢,其实质是以精神滴漏,灵魂透支为代价的暴利目的,不然怎么会一个歌星唱一支让人根本就听不懂的歌曲居然能获利数十万元? 于是,作家毕淑敏更是掷地有声:追星,无论意愿多美好,都具不确定性和破灭风险。疯狂追星成隐,如同网隐,酗酒,赌博乃至吸毒,深陷不能自拔,是心智不全的铁证。进而向着“娱乐致死的路上狂奔”。的确如此,在娱乐当红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当头棒喝的声音,需要给那些侏儒观歌者弥补思想之钙,不至于使他们的思想向着软体的病态中发展。
于是,以贝贝为首的几个女大学生在郑州举行“砸星运动”,当众砸毁刘德华音像制品十多盘,以期唤醒那些为追星而走入迷途的年轻人……
如此,那些娱乐的商业化运作和病态的炒作鼓噪,为那些青少年们狂热的追星梦不断制造繁杂、轻浮、迷乱、盲从信息环境的媒体,还能心安理得吗?
我们需要这些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性良知!
23
也许最不功利,最不势利,最不等级而最公平的莫过于围棋了,惟黑白二色,以辩敌我。不像象棋,虽然一小卒也能推翻老将,可它依然有车马炮之分,极不公平,车就远远比马跑得快,而炮呢,又能打得很远,小卒则更为悲惨,时时总是冲在前面,一步一步,且不许后退,而且在棋盘上,每个子的位置都是法定的,走的道也是法定的,决不可乱了位置,否则就是乱了纲常;更不像军棋,司令军长师长团长小兵,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等级森严,一清二楚。
于是,老阿忽然觉得,围棋才是一条真正的汉子!
其实老阿也知道这想法很是滑稽而可笑,围棋与汉子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个是人,一个是物,而且是让人取乐的物。可不管怎样,围棋的棋盘就很简单,在19条相互垂直的线形成的交差点上,黑子白子可以任意摆放,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官兵之分,没有等级之分,一切都在平等中进行。而且围棋更注重的是团队精神,一二子,三五子,十子八子是决不能围出一城一池来,更不要说围出一片新天地,它需要整体的步调一致,团结一心,紧密配合,科学布局方能取胜。它鄙视孤军深入,随意作秀,爱出风头,盲目攻击和个人英雄主义者,因为那样往往被击败,被消灭。
也许围棋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平凡和简单,平凡得棋盘上就那么几条相互垂直的线,简单得就那么把棋子在棋盘上摆放,然而,就在这简单和平凡中却让人们用数千年的努力破解其中的无穷和深澳,而且走出自古无同局的奇迹。
可否是受围棋的影响,也想做一做汉子,显示出平凡而平等的本色,便有了五子棋,跳棋等等,只有颜色之分,没有等级之分。而事实上与围棋比,却让人们深刻感觉到,仅仅学到颜色是完全不够的,那只是个表面,而内在的实质的东西往往很难“学”得到。正如要学到一个人的外表很容易,可要学到一个人所具有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和能以撼动心魄的优秀气质却并非易事,因为那是内在的,是经过长期修炼而成的!
24
虽然围棋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可围棋应该说依然是最原生态的,因为它的游戏规则很少有人为的痕迹,即便有也多半是远古时期人们留下来的。你看,那19条相互垂直交差的直线就那么简单,甚至简单得让你觉得毫无意义,不是吗?一个个小方格子,一个个由两条直线组成的交叉点,简直是刚懂事的孩子就能画的简单的图案,那样简朴,那样引不起人们的思考和审美感觉。和象棋军棋跳棋比,这棋盘难道不最原始吗?然而,就是这最原始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直线却把人们的智慧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提升,更加速了人类大脑的进化,就是这简单的棋盘和简单的黑白二子创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人们的智慧和品行在这简单的方格上不断得到历练和修正,也就是这简单的棋盘和棋子撰写出一部高深寞测的哲学经典,让后人那么痴情地搅尽心智地去破译它。还有,那些术语,深含了原始的美,比如,双飞燕,刺,肩冲,跳,尖,天元,星等等,让人联想到很多,想到“月黑雁飞高”的苍凉,想到手握长矛,跨一匹骏马冲刺的勇猛,想到寒冬的夜空,繁星闪闪,有天元白虎朱雀遥相呼应的苍穹,想到八卦妙图,深藏了令人难以破解的奥妙……“自古无同局”不正是对这奥妙的确证吗?
由此是否可以引导我们这样去思考: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美的,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深遂的。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认识任何一个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个事物的表面感知上。
时下,有高人说出了这样一个词:“集体无意识”。这词看着确实有些咬眼,有些别扭,还真需要认真地琢磨才能琢磨出个味道来,一些文人总喜欢说话曲里拐弯,就说大家都麻木都习惯何不清白明了,非要弄个“集体无意识”不可,是有些烦。
“集体无意识”也好,麻木也好,的确应该引起国人的重视,因为它有可能因为一个最不应该的放纵而产生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试想,面对一种明明是很严重的社会现象,而且这现象有可能严重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发展,影响广大民众的极大情绪,可往往因为某种难度就那样羞答答的,看似高高地扬起了把掌却没有重重地打下去,或者也打了却是不疼不痒的。就这样,使某种毒瘤越长越大,直到大得人们看着一个明明是很有危害的毒瘤却又习以为常了,却又麻木了,却又像一些高人说的那种“集体无意识”了。比如现在某个处长甚至某个科局长,屁股低下坐的至少也在十万元以上的小汽车,手里拿的几千元的小手机,口里抽的高级香烟,出门喝的高档酒,住的高级酒店,就连星期天,节假日也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从他们腰包里出过一分钱吗?更不要说那些厅长们或以上更大的官。原本那些都是国有资产,可到了他的地盘就成了他的了,可以任意地由他支配。如此这样,国家资产与个人的私有财产有什么两样?也就是这些,开始人们的意识还很清楚,可无论怎样清楚却因为那一巴掌没有生效就这样慢慢长大了,长得大家看着都习惯了,似乎人家是当官的就应该这样。你想,就这样,拿着国家公款私人消费,一年全国要花去多少人民币?
也许就这样的“集体无意识”,使一些官员的胆儿越来越大,比起那些贪污数千万,上亿的,生活作风腐化糜烂的官员来,贪污十万八万,三五十万已经都是好官了。而且这情况对于民众来说,好像越来越漠然:那是当官的事,与我们平民无关。
但仔细想这也不无道理,这状况,你就是集体怎样的有意识又能如何?
2
在特定的条件下,环境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客观环境可以决定人的主观心理环境,决定人的客观价值,这一现象,目前在官场表现得尤为鲜明。因为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判,某某领导真有水平,讲话表情张弛自如,思维敏捷,逻辑性强云云,于是,这位领导在一片或真实或不真实的赞扬声中心理环境得到了优化,客观价值也得到不断提升。这评判固然不失准确,那么多的官员队伍,有那么一些确如这般评判的不足为怪,否则将无从想象。但这决不能掩盖这样一种事实:随着官位的不断迁升,这个人也就越来越有水平了,水平与级别成正比。
可见环境是多么的重要。
于是我们不得不分析这样的环境的组合:1,特定的社会条件的环境。“官本位”是我们东方的传统精神,一个人如果能戴一顶官帽子就确立了这个人的社会地位,时髦的话就是“平台”,你就会在这个政治平台上跳政治舞;2,人们附庸风雅,传统顺民意识的环境。谁当官就是谁的臣民这已经是很平常心了,何况还有那么一大群前呼后拥的忠实者,你就身不由己地飘飘然,酒不醉人人自醉了;3,自我心理环境。这里面又涵盖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常的,认为是工作的变化,但这种很少,往往这是靠自身实力取得的,而另一种则不然,心理往往膨胀,往往有新贵的感觉。
这时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那个和与你同坐在一个办公室的那个完全不是一个人,办公室里的那个是那样的小心谨慎,言听计从,见了谁都是把腰弯着说话,一脸的笑容,尽管那笑很不真实。而坐上了主席台的那个呢?神采飞扬,说话口若悬河,那表情,那手势包括那衣着,俨然一副当官的料。到了台下呢,走路说话底气很足,腰也笔挺了起来,见人说话有居高临下的气质,特别以前他越熟悉越哥儿们见了这气质就越明显。再比如说酒席这样交往的场合,那么从容地往主陪的位置一坐,往往也就成了主角,话也就从容了,一桌人的思想不由自主地沿着他的思路运转,你说这人怪不?但也不能全怪人,想想你就会觉得那官位子,那官帽子似乎有着无边的魔力,能把人的思想制控起来使你不得不走到“官”的套路上,走到那样一个由客观和主观交织而成的特殊环境中。
这环境魔法无边,这环境造就人才。
3
其实,我们都是庸俗和卑贱的。我们平时认为的我们高贵也好,绅士也好,伟大也好,聪明和智慧也好都是虚伪的。因为我们是在极其庸俗和卑贱的骨子和氛围里判断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不是吗?如果我们能抛开一切杂念,很原始,很平静,很客观地仔细看看我们自己的心,也许我们就会发现时时占椐着我们的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名誉,利益,地位,金钱,权利,美女还有嫉妒,欺骗,奸诈,敌视,报复等等。也正因为这些,使我们的心时时围绕着自己的利益打转,围绕着能快速解决与自己有利的问题打转,围绕着自己功利的成败打转。于是我们的心永远会处于欲望和恐怖当中。我们的心时时地被一些自私的,渺小的,琐碎的甚至是污浊的事情所占有,这就决定了我们常常会用庸俗和卑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能解决得好吗?就像拿着黄酒去医治一个感冒患者一样,岂不越治越重吗?可想,问题解决不了,难免我们会陷入更加的庸俗和卑贱之中。
你想,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我们从有了思维开始就为着自己的理想和成功,为了一个远大的宏伟的目标而奋斗,表面上看这很伟大,很可敬可佩,而在它的背后往往会有三种结果,一种是一切程序都是按照着既定的方针进行,由于自身的生理功能的充分发挥,上学时老师宠着,工作后领导宠着,当官后上下级宠着,顺利得让我们的思想始终处在一个惯性的毫无阻拦的轨道上运行,我们追求完美的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于是我们见了老师见了长辈见了领导见了上级百依百顺,养成了永远顺从,永远感激,永不叛变的忠实的心。渐渐地,我们批判的精神没有了,叛逆的意识消失了,不满于现状的思想毁灭了。试想,一个没有叛逆思想的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个没有批判精神的社会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如此,我们能不庸俗和卑贱吗?另一种是个人的意志,完美的欲望受到严重的挫伤,于是就从个人意志出发,以一种变态的心理去嫉妒,去敌视,进而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你说这不庸俗不卑贱吗?第三种呢,则是漠视的态度,事不关己,何需先天下忧而忧?岂不庸俗和卑贱?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庸俗和不卑贱呢?
渔者老阿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春天钓鲫鱼最好,所以我同样的庸俗和卑贱。
4
可是,我们在“艺术”的领域都能“欣赏”到什么呢?虽然是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但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创作,总让人有些缺憾。既然百花齐放,就不能只看数量,一百朵花只是一个品种,不有些单调?还要看种类,一百朵花一百个种类岂不更好?可我们看到的当前的影视剧和作家排行榜前列的作品都是些什么呢?评选的“当代读者最喜爱的100位华语作家”中除了孔子,苏轼,曹雪芹,鲁迅,巴金,老舍等一些古代和近当代的文学家以外,那些当代的,甚至几位票数超过苏轼,李清照,朱自清,徐志摩的所谓的青春文学写手们,其作品又都是些什么呢?虽然这也是读者的意愿。这些作品除了帝王剧,历史剧,搞笑打闹,武侠剑客,肥皂泡沫还有什么呢?而且,它们的艺术的价值究竟有多高?而那些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有着深刻的批判精神的,能以引起人们深入思考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在目前的文化舞台上究竟能占多大席位?我们不能不怀疑目前文化的尴尬,甚至正在走向一条庸俗和卑贱的路途上。
文化自然是来教育人和启迪人的,可文化一旦走向庸俗和卑贱,人还能自保吗?
5
而如今,你时时能看到的面孔都是怎样的面孔呢?这些面孔能给你怎样的思索吗?
其实,面孔本身并说明不了什么问题,面孔也就是某个具体人的符号表现。但现实却并不这么简单,似乎地位和金钱有着巨大的魔力,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魔术师,能轻而易举地改变一个人的面孔,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得志便猖狂”的道理。这例子怕是不需去列举,在你的身边时时能看得到,以往你很熟悉很亲近的面孔,甚至是曾经睡一张床,精屁股娃长大的,或者一张课桌一个办公室出来,也或者原来很友好的朋友,一旦哪一天地位发生了变化,或者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距离的产生,进而让你开始陌生,开始有种莫名的感觉。这感觉说不清先从什么开始,也许是越来越臃肿却很能体现身价的体形,也许是有点做作的挺起的胸膛,也许是讲话或者说话时强烈的惟我意识,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反正你们之间绝不会还有过去,还有真诚,还有那种原始的友谊。因为他的心理和性情和行为发生了变化,正如人们所说的金钱和地位能让人变性。性一旦变了,人自然就不是原来的人了,你说现在大多不这样吗?要不怎么会干群关系紧张?如今也不能说全部,相当一些当官的有钱的那面孔总是那样的夸张,那样的惟我独尊,那样的目空一切,有时又伪装得那样的慈言善目……此系中山狼,你看了能舒服吗?
于是,你不得不到别的地方寻找你喜欢的面孔,包括到书本上,去对面孔进行粗浅的研究,然后你会发现,那些漂亮的明星们,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的崇拜者,这崇拜自然是舞台形象,幕后究竟怎样我们且不去说他。一本叫《带电的肉体》的书里是这样说的,他们的迷人是一致的,有一种审美的规律在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他们的形象都有着突出的孩子般的童稚美。难道不是吗?人类最美的莫过一颗童稚的心。一旦世故和世俗,就会失去孩子般童稚之美。那位被称之为“愤怒的雄狮”的丘吉尔,他一只手拿着雪茄,一只手拍案而起的愤怒的形象被人们称之为不向纳粹屈服的“伟大的民族气节”,那一瞬间的丘吉尔完全不是政治家的丘吉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单纯的、没有政治家的狡诈、世故和老谋深算的愤怒的、充满童稚的一个可爱的人的形象,因为是愤怒让他失去了理智表现得玩童般可爱。“宁可被摧毁,但决不能被打败”,一向被称为典型的硬汉的海明威,其表情或深沉刚毅,或平静安详,眼睛里总流露着一丝的羞涩还有谦和与纯净……他们的魅力就在于单纯如稚子。
“智而能愚,则天下之智莫加焉”,何须“得志便猖狂”呢?
6
只喜欢垂钓,只爱看着鱼浮不动时胡思乱想的渔者老阿可谓不学无术,从来不读书不看报。可有一天,老阿也时起髦来,学着女作家方方“如厕读书”,便看到一张报纸上一篇《市民不满意,瓜农有意见——为何两头不落好》的文章,报道了某市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售瓜而造成瓜农和市民两头不满意的情景。照理说,平时不读书不看报,偶尔看一半次,对所看内容应该是很麻木,很冷漠的。可渔者老阿偏偏不这样,偏偏就来了杞人忧天胡思乱想的迂腐劲头:老百姓种瓜你不让他到城里卖到哪卖去?城里人想吃瓜到哪买去?这不坑人吗?这样的政策百姓怎能会没意见?
报道很客观,很有新闻的原则性,报道说某市政府为了“便民利民”,今年将继续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售瓜,560个西瓜直销点继续保留。这已是第3年采取这样的措施了。让市政府采取这一措施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怕影响市容;二是怕影响环境卫生;三是怕影响交通安全。
这是一个省会城市,城区人口400多万,有606个社区,每社区家属院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而西瓜点只有560个,这是怎样一个数字概念呢?还有,那些瓜农们一年种瓜的希望在哪里?他们的销售市场又在哪里?于是老阿说;我们大家都来设身处地地想想,这样的方法措施对那么多的市民,对围绕着这个城市的那么多瓜农意味着什么?炎炎盛夏,对于每个市民,不管是贵人还是贱民,西瓜都是他们的所爱。而对于瓜农则是他们一年的希望所在。那些决策人不能仅仅以什么市容,什么环境卫生,什么交通安全为借口而剥夺了瓜农和市民的权利。更何况这种行政力量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不难看出,这是地地道道的干预市场运行的行为。与其这样,倒不如禁止瓜农种瓜更干脆。再说,瓜农进城卖个瓜就影响市容,影响环境卫生,影响交通安全了?如果有人来说了,来管了,来协调了来帮着想办法了,难道农民的觉悟就那么低吗?再说,政府拿出那么多钱,养活那么一群人看家护院,打扫卫生,护路补桥,若处处都很干净整洁,路平桥顺还要那些人干什么?
削足适履是人们深受其害之后而鄙弃的思想和做法,可有些人仍然步其后尘,仍然做着削足适履的事,你说,这是为何?
7 与某市禁止农用瓜车进城售瓜相比表面看大像径廷,而实质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另一篇报道《新自来水厂空置8年的背后》中披露:一个1669万美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的后果却是作为合资方的一个县级自来水公司的巨额亏损甚至破产……这个设计能力日产10万立方米的现代化水厂只要30个工作人员就可以运作。……时任自来水公司的总经理获取了引资奖金473826.65元的一份固定回报的合约约定,自来水公司向水厂购买生产出来的自来水,第一年每日购水量不得少于6万立方米……第四年起每日购水量不得少于8万立方米。而在签定合约的前一年这个县自来水公司日供水量也只有2万立方米,到8年后的去年也才有2.6万立方米……依照合约计算,第一年自来水公司就要亏损人民币2400多万元……30年后亏损55亿元,而合资的法方获纯利81亿元……
这个新闻事实很简单,但不难看出它的背后却埋藏着叫人无法想象的复杂的剧情。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东西在做怪,那些为了追求个人小利益而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巨大利益的事情总是不断地发生,而且总是很容易地发生。有谁能够或者勇于去算这样一笔帐,类似于水厂的这样的企业全国一年也不知有多少个,由于这样的情况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知有多少元?这都是那些当官的自私的、功利的、虚伪的、狂热的思想和行为的具体表现。就是这种个人意志下的思想和行为的极大随意性、盲目性、不自觉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全国各地招商热真可谓炙手可热,招商成了官员政绩篮里的一个很重要的砝码。于是,纷纷打出五花八门,形色各异的招商牌,于是五花八门,形色各异的招商结果令人眼花缭乱。一堆废铁有之,一片满是碎砖烂瓦的荒地有之,一个个新的亏损企业有之,一张张假数字假报表有之……更为可笑的是一个个假外商也有之。而那些所谓招商有功的官员们却官越做越大,兜越装越满。
损失和失败实属正常。可问题是明明知道的,或很容易就会知道结局,而且同一种结局往往以同一种形式多次出现,这不能不说明它背后丰富的故事。正如那个对水厂审查分析报告中所说:法方利用我方有关人员的弱质,充分利用其政府公关手段,故意规避了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试想,我们许多的类似于水厂的悲剧不大都是一些官员的弱质、政府公关手段、规避法律造成的?可谁来为这些人为的巨大损失负责?可常常是一堆烂铁留下了,制造这堆烂铁的人却远走高飞了!
这样的悲剧能不欲演欲烈吗?
8
那个叫田夫的家伙实在了得,也不知他做过什么官,还是对官场情有独衷,居然对官场行情了如指掌。他的一本叫《位子决定脑子——中国历代王朝更迭原由透析》的书,似乎在给官位出售商做广告,无论是不同官位的不同市场行情,还是官位销售流程,以及风险与回报等等,明细之致,令人叹绝。书中罗列了历代王朝买官卖官的种种手段,维妙维肖,确实能让读者产生许多的想象,也确实能让那些当官的学到许多高超技术。尤其那些当官的,还真得感谢那个田夫,人家田夫对历代官场研究之透,理解之深,描述之细是你真正当官的也不能企及,你只有学习的分儿,而且还不交学费,你说你不该感谢人家?
其实,中国买官卖官已不自今日始,真正的原创人还是人家秦始皇,人家秦始皇才有绝对的专利权,《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记载:“纳粟千石,拜爵一级”,这就是最早的卖官记载,有卖官自然就有买官。任何事物一但产生,只要有生命力,只要有其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就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壮大。时至今日看,这一买官卖官事物也许应和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或者说,从古到今,中国社会为买官卖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要不然它怎么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壮大?你看,文帝,景帝,武帝都有买官卖官的记载,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就说:“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其意就是爵位这东西是皇上专有,只要皇上开口就可以无穷尽地封赐给人们。到了东汉桓、灵二帝时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延熹四年,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正如《史记·平准书》说“各以其物自占”,如同今天的竞标。尤其南朝大贪官邓琬,权利到手后尽快敛财,干脆让奴仆把官位直接拿市场上去卖……
如此说,买官卖官伴随着中国古老文明,已是源原流长,大可不必感到新奇而疾恶如仇。
9
于是也就习惯。
可你不习惯能行吗?凡事一旦风行天下,你想把它阻止谈何容易?你想,官位就像一张纸票,在皇上,在大官的手里也就那样,随便从依兜里掏一张给你你就可以是官了。可问题是人类进入经济社会,尤其是权利社会以后,都充分认识到了价值的意义。而官是什么呢?官就是权利,就是金钱,就是最大的价值,既然有价值,就不可能是一般的纸票。于是,要想得到这张纸票,就需要付出,需要代价。官位就可以竞标,可以赊欠,可以钱滚钱,可以到集市上去卖,如此看来,官位还真成了一种最保险的产业。既然是产业,投资的方法自然就多样化:有苦读诗书的,可谓书里自有黄金屋,但这种往往费时费力,成本高;有为当官做幕僚的,可以近水楼台,守株待兔;有拿钱直接投资的,这自然要靠雄厚的资本基础;有靠有个好后台的,这样的成本最低;还有无钱靠借贷的;还有大家凑份子,合火干的,不信?冯梦龙在《醒世恒言》里就有这样描述:“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赃”……真是五花八门。
凡此种种,一旦当了官就要讲究成本核算,讲究资本运营,讲究最大效能。他不能投了资没有利润,若如此他去经营那个官还有什么意义?除非他是疯了。于是,他也去卖官,去收贿,去最大限度地敛财,不然,岂不血本无归?你说,不腐败不真正成了怪事?
“官吏的职位可以像私有财产一样,拥有财产的一方有处置权,使用权,继承权和获得收益的权利,这大概是我国历史上所特有的官场怪状。”
共产党决不允许这种怪状永久下去,你看,最近对陈良宇的处理不是最好的确证吗?
10
现如今,“草根”一词极为流行与时髦,似乎会用上这个词就是一种品位的象征,时尚的象征。但什么是“草根”?或者说“草根”的定义是什么?当我们要运用一个词的时侯首先要真正弄懂这个词。 然而,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却找不到关于“草根”的注释,于是,便在百度上寻找答案,原来“草根”一词是泊来品,进口货。始见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美国正盛淘金狂潮,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以后,“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基层民众”的内涵。于是,有人给“草根”作了如下释义:1,群众的,基层的;2,乡村地区的;3,基础的,根本的。于是,就有了草根精神,草根大众,草根世界,草根城市,草根文化,草根官员,草根金融等等等等的新名词。于是,面对这些新名词老阿就纳闷,就费解。似乎有些人就觉得“草根”像美元一样很坚实,很诱惑,很文化,很新潮。于是,那些人就想沾一沾“草根”的灵气,便什么都想和“草根”靠一靠,也就有了许多草根XX,草根XX的新名词来。
不管怎样于是,但凡事都要和草根靠一靠总觉有些牵强,有点拉郎配的嫌疑,人家原本没那个意思,可硬往一块拉,岂不违背意愿?或者原本就是那个意思,可又要多余地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下,无端地生出一些枝蔓来,让人感到杂芜。比如草根世界,草根城市,就有些难懂。怎么世界也有草根的?城市也有草根的?要说城市还有若干个,而世界有几个呢?那么与草根相对应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所以,赶时髦也不能盲目,不能没了根在空中飘浮着还能赶什么时髦?还有草根文化,草根文学,按照相关解释就是大众的,平民的文化和文学。这样岂不多余,翻开我们的文学史,或者我们的文化史,《诗经》可谓我国文化或文学之先,即便《诗经·国风》也是先由民间老人在春天“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然后“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再然后“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到了现代,无论是鲁迅,矛盾还是巴金;无论《阿Q正传》还是《多收了三五斗》,那么多的千古绝唱哪一个不是贫民的,大众的故事?而如今突然地冒出个什么草根文化,那么与之相对的精英文化又是什么呢?那些精英文化又在哪里呢?这怎能不让不读书不看报,整天钓鱼的老阿费解?
移花接木要看看那个木本的基因是否符合,否则将会变异,一但变异,往往难料派生出什么样的异类来,后果也更难设想。
11
脸谱原本是唱戏的一种道具。你想,演戏的舞台就那么一大块儿,演戏的人也就那么几个,可他们又想让看戏的人或高兴,或落泪,或骂娘,或赞扬,喜怒哀乐。于是,他们没有道具能行吗?于是,发明道具的这个人实在可敬可佩,实在应该受到奖励;于是,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或忠良或奸诈,或诚实或刁蛮,或爱或恨等等都会在这舞台上演出让人感动的真实来。“忠勇的人思想较为简单,不会神经衰弱,面皮也容易发红,倘使他要永远中立,自称‘第三种人’,精神上就不免时时痛苦脸上一块青一块白,终于显出白鼻子来了。黑表威猛,更是极平常的事,整年在战场上弛驱,脸孔怎会不黑?擦着雪花膏的公子,是一定不会自己出面去战斗的。”[鲁迅《且介亭杂文·脸谱臆测》]。也因此,我们在艺术的舞台上根据需要看到的那些已被化装了的人物的脸谱就知道是忠良还是奸臣。
这往往会是一种经验主义,或者是印象主义,红必忠良,白必奸臣,黑必威猛,蓝必妖异。艺术的舞台必然要有艺术的要求,而从另一方面也许想求证很早的人们从脸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来。
若真如此,也就放心,也就无须有防人之心。可事情往往不这样,当真正走下艺术舞台来到社会的大舞台上,按照戏中的脸谱去对号入座,必将生出许多的事端来。比如,一个窃贼,正惊慌地逃避,必然血气冲顶,面色通红,你说他是忠良吗?再比如,一个病人,由于病疼的折磨而面目苍白的艰难地往医院行走,可你硬要说他是奸臣而唾骂他,能行吗?也许是人们从漫长的古代走过来,进化了,脸谱自然也进化了;或者是现代的人看古代的戏看多了,学会了伪装,想从脸上看出内心,看出个性就如蜀道之难了。
12
难道不是吗?
如今的人们,特别是一些有身分有地位的人,你单单从他们的面部表情脸色上看,很难看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比方说,一个官吏,上午还在廉政典范在大会上动情动容地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有什么权利侵人民的利益?那么坚定地动员并号召大家反腐倡廉,与腐败分子坚决斗争,下午却成为腐败分子而被双规的还少吗?还有一些在台上那样的君子,那样布尔什维克地向台下大讲着布尔什维克的话,可在幕后的行为恐怕是别人很难想象得到的,这样的情景实在是屡见不鲜。其实,就连一些平民百姓,也往往会内心的“我”和社会的“我”不一致,人的两面性甚至多面性现在好像表现得尤为突出,但这种两面性或者多面性显然有着本质上的差异,或者说是功利上的差异,即便是无欲则刚的人,似乎也刚不起来,因为他若一味地要刚下去,事必不好使唤,事必让领导心烦,事必招来大火的煅化,最终化为铁水,化成铁灰,然后消失,让你刚不起来。于是即便很个性的人也不得不慢慢学会了伪装,学会了给自己戴一副自己原本不愿戴的假面具。作为男人,有些女人就抱怨,就骂娘,说如今有阳刚之气的好男人没有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却似乎也有道理。
但仔细来看,这伪装的目的却截然不同:官员的伪装多是为了政治,权利,金钱和私欲;商人的伪装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和某种欲望的渲泻;平民的伪装大都是为了对社会的适应和生存的需要。
于是,“双影人”便满地地跑,社会也变得更加的虚幻和复杂起来。
13
据说,人类的第一个谎言是出自女性之口,而这个谎言的目的是为了爱情。
那是人类刚从母系社会过度到父系社会,男人特有的强烈的攻击本能和占有欲望使妇女的权益受到极大挑战和削弱,最终被男人取而代之,从此便过度到由男人掌权的父系社会,从此男人享有了对妇女的绝对支配权,从此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为和她的心上人约会而对她的已经拥有许多女人的丈夫说了谎,但因东床事发她被丈夫处死。
这显然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也许是第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但这故事的感人细节是什么,人们不得而知,故事的可信度如何,人们照样不得而知。就故事的本身而言,也没有女性歧视和女性伤害的意思。反而会让我们感觉到这谎言居然那样的美好与感人,这谎言显然是对单纯的性的强权约束的背叛,对执着的爱的渴望追求的努力。你想,那男人已经拥有了许多女人就极大的不公平了,也许那个根本就没有爱的女人去努力地寻找爱并找到了爱而为爱的兑现说了谎却造到了杀身之祸,你说这谎是正义的还是邪恶的?就应该杀身吗?其实这样的故事从那以后并不鲜有,可为何总是前车不能后鉴呢?于是如人所说:爱很艰难,心灵的敞开甚至危险,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天堂,而往往先后非常重要,若改变这次序必找理由,而这理由即便真实也往往扮演着谎言的角色……而这谎言为何有如此魅力?也许就在于它的人性内涵。 这便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谎言并不可怕,谎言也未必可恶,关键是看谎言的目的是否善恶。
14
其实人们对爱有怎样的理解,又有怎样的体验呢?渔者老阿在看到了一个现实之后提出了这样的也许是很无聊的问题。那是一个显然很有钱的男人,坐着宝马从遥远的灯红酒绿的大城市里带着一个妖艳的美女来到老阿他们经常钓鱼的地方。他也是来垂钓的,每每来差不多就是一周的时间。水库中间有一个很小的孤岛,那男人带着差不多能做他女儿的女人由一老渔民用一叶小舟把他们渡到了真正不毛之地的小岛上,司机被留了下来。鲜艳的帐篷支起来了,小岛原本是很荒秃很丑陋的,可因为有了帐蓬于是小岛便成了一道鲜艳的风景,于是那男人那女人便在这鲜艳的风景里吟唱浪漫的事。
倒不是嫉妒,这也许就是新潮,可在好事者老阿的大脑里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时间长了便有了一些了解,这男人的妻子是家庭妇女,而且因为他原本是农民没有文化,靠自己在商海几年拼打打下一片天下,妻子自然也就没有文化。于是,对于爱,在妻子与那小女子之间那男人是怎么认识呢?这只有当事者最清楚。于是,一夜情,糊涂的爱,香水有毒凡此种种,在如今的大街小巷,侬言俚语中并不鲜有,关于爱的注释似乎在不停地翻新着版本。
由此,爱极深刻又极复杂且极宽泛,比如母爱父爱子爱亲情之爱同志之爱,爱玩爱笑爱睡爱闹,还有夫妻之爱情人之爱……于是,爱之对于所爱的对象便体现出不同的内涵,这内涵往往又是通过特殊的理解,体验和认知反应出来的。再比如“我爱你”,可能是表达真正的爱情,也可能是好色之徒的蜜语骗局,还可能是心照不鲜的目的的利用……但无论何种版本,总也逃脱不了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于是,也许我们不能简单地评判关于爱的罪与罚。
15
所以爱是一种心愿。正如有人所说:“爱之永恒的能量,在于人之间永恒的隔膜。”而且因为每个“人”都是孤独的,这孤独往往是先由灵魂的而后到肉体的,再然后常常会达到行为的怪异。
当人处于永恒的隔膜的时侯就需要激越的力量去打破这隔膜,即便一个哑语者,也需要交流;一个失明者,也热爱光彩;一个断肢者,也渴望性爱;一个没有父母的孤儿,更期盼温暖……可上帝就这么残酷,在他创造人的时侯,一方面制造了人的肉身的孤独,当人生下来时是一个没有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小小的肉体;一方面又制造了人的灵魂的孤独,让人的灵魂之初处于相互的隔离状态,灵魂与灵魂之间是陌生的,是孤独无助的游离的,是渴望达到某个爱愿的求索者。但通往的路途截然不同,婴儿往往对爱的渴望的表达就是啼哭,是纯净如水的,没有丝毫杂质的;弱者对爱的期盼则是求助,是一种人道的捐爱,是彻底的“爱的奉献”。而爱情则复杂,它要求的是灵与肉的完美的统一,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和参加,是互为的为完整各自的残缺而付出的努力。而爱情往往因具有强烈的自私对抗排他的特性,就时时有阳光灿烂的幸福的笑容,“有心灵的伤疤凝结的盔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靥掩蔽的陷阱。”既然是心愿就很难事事如意,因为爱情的统一自然是心愿的双方的融合,所以爱之极端也就在于此。
16
因为爱,就艰难就痛苦就孤独就恐惧,就深深地感到了善恶之果所造成的人间困境。于是就时时地在伊甸园外或徘徊,或祈祷,或迷茫,或偷食。所以对于爱有人认为是精神的你在折磨肉身的你或是灵魂的你在折磨精神的你;是肉身的你拖累了精神的你或是精神的你阻碍了灵魂的你。这便时时让肉体,精神,灵魂在痛苦的折磨中或香消玉损,或衣带渐宽,就往往演绎出许多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的生死恋情。以肉体的娱乐和宣泻为基点的性可以奉献,可以交易,可以买卖,可以放纵。而爱却不能,爱往往会孤独地走向灵魂深处,甚至是默默地守望,默默地思念,默默地在某个特殊的心灵空间构想无限的爱的空壳。这样的爱很极至很自私很对抗很攻击,是相互的完全占有。而单纯的性则不然,虽然这样的性也常常由爱的掩护达到彼岸达到预先设置的目标,一但肉体的快感湮没了精神的自由和情感的珍爱,爱情便成为虚设成为折磨,便为食与性的生理基本基能取而代之。性也就很容易地冒充爱情,或者以爱为借口达到性的极端敞开的目的。难道不是吗?现如今的一些男男女女的魂魄不是很容易地在遮蔽状态中游离于性与爱的无原则的游戏之中?
也许因此,有些守望的灵魂,总是不甘于肉身的疯狂,便一同去承受人世的危难,一同去轻蔑现实的虚伪,一同去凝视希望与绝望……于是便发现了世间的真情——相互依赖互存难离难分居然是多么的珍贵。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爱情吧!
17
仔细体味,可能世界上最痛苦最残忍的莫过于心魂的期盼,守望,思念和等待。若不然怎会有孟姜女哭长城,七夕相会这些感人的故事,怎会有神女峰,望夫石的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的真伪我们无须考证,而那种渴望心灵相依的精神总让人感动,因为这是灵魂的守望。不是吗?一个弱女子,带着深深的希望牵挂和思念千里迢迢去看望修筑长城的丈夫,而丈夫却已累死在长城下面。对于一个充满美好希望,一步一步跋山涉水行万里路寻夫的女人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于是她哭倒了长城,哭死了自己。牛郎织女,由天河相隔,每年只有七夕之夜才能相见一次,一对情人长期的思念化为泪水潸然而下,便有了七夕夜多雨的说法。一女子站在江边,望眼欲穿,等待丈夫的归来,无论春夏秋冬,霜雨雪风,白天黑夜,年复一年,便化为山石毅立于江岸,看逝者如斯……如此故事之感人,你不觉得思念和等待之痛苦吗?也许这就是天下最大之痛苦。造成这痛苦的无疑是空间之遥远,信息之沉积,还有儒道思想之桎梏。于是,条件往往是造成痛苦或幸福的“罪魁祸首”,如若现在,即便相隔在地球另一面,坐上飞机也要不了几日的时间,或是在电话里随时就能倾诉衷肠。
然而让人们困惑的是,恰恰正是这落后的条件固守了人类情感的真实和久远,而且极时髦的现代人依然在追随的“百年和好”,“白头谐老”的美好祝愿。虽如今空间距离越来越小了,可人们的心灵距离,情感距离似乎却越来越大。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甚至是同床异梦。 于是,心灵和情感的距离是最大的距离;也许天下之痛莫过于灵魂的守望和等待。
18
应该说,背叛和守望是两个等值的痛苦。
背叛的形成势必有一个强大的力的推进或吸引,比如小日本入侵中国的时侯,一些小汉奸投靠小日本无外两种可能:一是诱惑,用金钱,利益,女人引诱;一是武力,逼其就犯。这个比喻用在这里实在有些生硬,有些污染这个“背叛”的语言环境,所以,我们再换一个比如——感情走私。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婚姻着的或者爱情着的双方,忽然有一天由于“另一个”的出现,使其中一方诞生新的爱情之花,从而使原来的婚姻或爱情之花枯萎,甚至消亡。我们姑且不去评判故事本身的对与错,而是在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背叛和守望在同样经受着痛苦的煎熬。背叛者在从原来的爱情的联结中一刀一刀割离,鲜血浸透了情感的尸体,灵魂在审判着一个道德的叛徒,背叛能不痛苦吗?守望一直在等待着,用真情,用灵魂,也许它明知这守望最终是水中捞月,可它依然要那样做,守望能不痛苦吗?
而最为可怕的是燃烧着新的爱情之火花的双方通常会欺骗着另一方,他们害怕这一方知道真情后会疯癫会跳楼会割腕会喝毒鼠灵,会让他们良心不安。这种看似善意的欺骗终于让被骗者肉身平安了,可被欺骗的灵魂平安了吗?
由此看来,痛苦时刻伴随着他们,无论是背叛和守望,欺骗和被欺骗。
19
所以有些人就为自己的行为找注解:爱情不像婚姻是现实的契约,爱情是站在现实的边缘向着神秘未知的呼唤与祈祷,它是一种理想或信仰。便总有一个理想的浪漫的旋律时时在心底里回荡,先由孤立的音符或段落,或者说是一部宏大优美的交响乐的序曲向着那美丽与和谐过渡,似乎有一个无形的指挥家的无形的手指挥着你在那美丽与和谐中升华然后深深地理解:爱,原来是相依相随,相互融化的。一但音符间相互隔离与排斥,美丽与和谐的鲜花必将枯萎,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审美疲劳”。在这个充满着悬浮与泰然,丑陋与美丽的完整过程中,我们既是演奏者又是欣赏者,黄钟大吕也好,小桥流水也好,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弹奏出不和谐的音符。于是人们都时时在努力地以肉身的不死而求生命的意义,如同以音符的停止而求音乐的悠扬,这显然是个两难的选择,尤其在无限膨胀着的人类欲望的时代。
于是,爱的背叛往往容易被宽容。
20
我们是不是该唤醒一下一些娱乐性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性良知?
不是吗?如今,怪异包装,无限炒作,粉丝成群,追星成病成了时尚。娱乐八卦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让人如入迷津,时时有梦魇的感觉,无处不藏匿着角逐利益,眼球和感觉神经的阴谋和目的。这其中,报纸,电视,网络等一些娱乐性媒体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又做了什么善意的指引呢?作为媒体,本应是纯粹的记录者,但事实上却是忠实的参与者和策划者,充斥着一些不健康的倾向,让盲从的青少年不自觉沉迷,迷恋明星的服装动作并渴望与明星真实接触。如此还觉得言之不尽,又鼓捣出什么“仿真秀”,让两对完全陌生的夫妻重新组成“夫妻”,在一起“仿真生活”,吃住行“一体化”。这样的“仿真”谁敢确保不“仿真”出什么来?这显然又把成年人向着一种充满诱惑的方向诱导,引诱人们的灵魂的放纵,把那个恶果放在你的面前,仿佛伊甸园的大门向你敞开着。其实这是外国人早已玩剩下的把戏,可我们的有些人就那样,老喜欢跟着别人的屁股跑,人家放一股臭屁就认为是香的,因为那是洋屁,似乎洋东西都是好的,而且他们还往往会堂而皇之地说,这是在考验你的意志力。还有,一些娱乐电视节目的主持人,一身怪异的打扮,更甚的是有些还面对无数观众男女之间说一些煽情的言语做一些调情的动作,全然不知他们是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难怪有人把这些称之为低俗文化。它们多半是早已被唾弃的欧美嬉皮文化的变本,其结果会使青少年滑进绚丽而浅表,沉迷而无我的空虚、浮躁、盲从和迷乱之中。
21
这样的情况下,那些一味追求利益空间,眼球效果和感觉神经的娱乐性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就显得十分的苍白,它们甚至忘却了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那个叫刘德华的“超级粉丝”因为没有如愿而最终使其父投海自杀的故事可能还没有完全走出我们大脑的记忆,当我们冷净下来认真回忆和反思那个故事的时候,一些媒体在那个故事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当一个家庭因陷入追星的泥潭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时侯,需要的是媒体的呵护和救助的呼唤,需要的是冷静的思考和人性的引导,可某些媒体仍然对良心缺知,还要追逐这个已经鲜血淋漓的家庭的“追星序剧”,做出了令人恶心的假作善意的起哄与推波助澜。这,岂不可恶?
你想,明星们是怎样成为明星的?追星族又追他们什么呢?那些追星族迷恋明星们的是服饰,动作,发型甚至渴望与真人的真实接触,包括拥抱和强吻;而明星们成为明星的路途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无外是媒体的宣传,包装,似乎包装的越怪异越离奇就越能抓住眼球。于是就有了明星包装大比拼,于是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甚至非人非怪的明星的形象在那些娱乐媒体中无处不有。这样的娱境中,怎能不使那些还处在感性热潮中的青少年们狂热地去浅表地模仿和追随屏幕上人工极为夸张粉饰过的明星形象,正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包装,这包装极大地削弱了他们原本还很脆弱的理性判断,这样就难免使他们不自觉地沉迷于麻醉、疯狂、梦幻、盲从的精神状态;这样就难免使他们心理的成长误入歧途。
而这时侯,一些媒体会怎样呢?它们往往是侥存了“闹凶了才有料”的“看客心理”观望它们导演的一幕幕滑稽剧。这怎能不让人恶心?正如那个叫荆歌的作家说的:我对杨丽娟事件的当事人感到恶心,对媒体更觉恶心,不少媒体在这个事件上没有起到“社会良心”的作用。
22
于是,“我们不是偶像的附庸,让粉丝消失”的“反追星运动”开始了。
于是,一些明慧人士就睿智而尖刻地指出:一个个粉丝,一个个营养不良的样子,却颇为自得地活在明星边边角角的八卦消息和虚构幻想中,以个性缺失和人格尊严的沦落造就了娱乐业的繁荣。明星在一些媒体的蓄意炒作中制造新闻光环,娱乐的浮躁被无限制地膨胀和扩大,形成一股强大的怪异的娱乐龙卷风气流,那些缺乏主见和思想,没有理性重心的粉丝们就在这气流失重地旋转着,飘飞着,任由那双被纹饰着恐怖图案的手随意摆弄,不能拥有独立人格。其实如果我们稍微冷静地思考就不难发现,造星追星运动只不过是一些媒体致力营造的一个表象狂欢,其实质是以精神滴漏,灵魂透支为代价的暴利目的,不然怎么会一个歌星唱一支让人根本就听不懂的歌曲居然能获利数十万元? 于是,作家毕淑敏更是掷地有声:追星,无论意愿多美好,都具不确定性和破灭风险。疯狂追星成隐,如同网隐,酗酒,赌博乃至吸毒,深陷不能自拔,是心智不全的铁证。进而向着“娱乐致死的路上狂奔”。的确如此,在娱乐当红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多当头棒喝的声音,需要给那些侏儒观歌者弥补思想之钙,不至于使他们的思想向着软体的病态中发展。
于是,以贝贝为首的几个女大学生在郑州举行“砸星运动”,当众砸毁刘德华音像制品十多盘,以期唤醒那些为追星而走入迷途的年轻人……
如此,那些娱乐的商业化运作和病态的炒作鼓噪,为那些青少年们狂热的追星梦不断制造繁杂、轻浮、迷乱、盲从信息环境的媒体,还能心安理得吗?
我们需要这些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性良知!
23
也许最不功利,最不势利,最不等级而最公平的莫过于围棋了,惟黑白二色,以辩敌我。不像象棋,虽然一小卒也能推翻老将,可它依然有车马炮之分,极不公平,车就远远比马跑得快,而炮呢,又能打得很远,小卒则更为悲惨,时时总是冲在前面,一步一步,且不许后退,而且在棋盘上,每个子的位置都是法定的,走的道也是法定的,决不可乱了位置,否则就是乱了纲常;更不像军棋,司令军长师长团长小兵,大鱼吃小鱼小鱼吃毛虾,等级森严,一清二楚。
于是,老阿忽然觉得,围棋才是一条真正的汉子!
其实老阿也知道这想法很是滑稽而可笑,围棋与汉子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个是人,一个是物,而且是让人取乐的物。可不管怎样,围棋的棋盘就很简单,在19条相互垂直的线形成的交差点上,黑子白子可以任意摆放,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官兵之分,没有等级之分,一切都在平等中进行。而且围棋更注重的是团队精神,一二子,三五子,十子八子是决不能围出一城一池来,更不要说围出一片新天地,它需要整体的步调一致,团结一心,紧密配合,科学布局方能取胜。它鄙视孤军深入,随意作秀,爱出风头,盲目攻击和个人英雄主义者,因为那样往往被击败,被消灭。
也许围棋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平凡和简单,平凡得棋盘上就那么几条相互垂直的线,简单得就那么把棋子在棋盘上摆放,然而,就在这简单和平凡中却让人们用数千年的努力破解其中的无穷和深澳,而且走出自古无同局的奇迹。
可否是受围棋的影响,也想做一做汉子,显示出平凡而平等的本色,便有了五子棋,跳棋等等,只有颜色之分,没有等级之分。而事实上与围棋比,却让人们深刻感觉到,仅仅学到颜色是完全不够的,那只是个表面,而内在的实质的东西往往很难“学”得到。正如要学到一个人的外表很容易,可要学到一个人所具有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和能以撼动心魄的优秀气质却并非易事,因为那是内在的,是经过长期修炼而成的!
24
虽然围棋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可围棋应该说依然是最原生态的,因为它的游戏规则很少有人为的痕迹,即便有也多半是远古时期人们留下来的。你看,那19条相互垂直交差的直线就那么简单,甚至简单得让你觉得毫无意义,不是吗?一个个小方格子,一个个由两条直线组成的交叉点,简直是刚懂事的孩子就能画的简单的图案,那样简朴,那样引不起人们的思考和审美感觉。和象棋军棋跳棋比,这棋盘难道不最原始吗?然而,就是这最原始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直线却把人们的智慧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提升,更加速了人类大脑的进化,就是这简单的棋盘和简单的黑白二子创造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人们的智慧和品行在这简单的方格上不断得到历练和修正,也就是这简单的棋盘和棋子撰写出一部高深寞测的哲学经典,让后人那么痴情地搅尽心智地去破译它。还有,那些术语,深含了原始的美,比如,双飞燕,刺,肩冲,跳,尖,天元,星等等,让人联想到很多,想到“月黑雁飞高”的苍凉,想到手握长矛,跨一匹骏马冲刺的勇猛,想到寒冬的夜空,繁星闪闪,有天元白虎朱雀遥相呼应的苍穹,想到八卦妙图,深藏了令人难以破解的奥妙……“自古无同局”不正是对这奥妙的确证吗?
由此是否可以引导我们这样去思考:最原始的往往是最美的,最简单的往往是最深遂的。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认识任何一个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个事物的表面感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