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毋庸置疑已颠覆很多的传统行业,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中学历史教师作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专业素养能否得以发展直接关系中学历史教学的效果。本文试图从教师的人格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和史学研究素养三个方面对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一、潜心执教提升人格素养
(一)热爱历史教学工作
在今天,很多地区的教育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上,不管教师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把学生成绩提上去,就是好老师,这样的评价机制迫使中学历史老师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任务中。在这种机制下,教师很难谈得上热爱教学工作,对此我们不能改变教育评价机制,但可以改变自己,想想当初选择历史教师这个职业的初衷。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教师是因为喜欢历史教师这个职业才作出选择。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把历史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目标来追求,愿意为历史教育事业而作出奉献。
(二)机智处理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教师却常常忽略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极大影响。根据中国教育科学院2012年度公益基金一项“小型调研”课题研究显示,基于杭州大连和成都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随着年纪和年龄的升高而不断下降。近年来,因为师生关系处理不和谐引发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杀害老师等案例已经屡见不鲜。由此可以看出机智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
二、终身学习巩固历史专业知识素养
处于教育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数受过师范院校的系统学习或者在其他非师范类高校接受过本专业的高等教育。在本专业知识储备上而理论上没有太大问题的,有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教了一辈子的历史,没有必要继续学习。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很多中学历史教师仅限于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能行成历史知识体系。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快捷,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早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重拾阅读,夯实专业知识
当前中学教師由于面临繁重的教学工作和升学压力,使很多历史教师丧失了阅读的时间与兴趣,再加上缺失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形成了一些历史教师懒于读、难于读的普遍现象。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重拾阅读,积累一些专门史的知识,历史文献学、考古学知识,以及一些断代史、国别史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面不断拓展,知识层次不断提高,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注重理论,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历史教师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上,应掌握一定基本理论,能够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自觉地根据教育规律,选择最优方法,制定较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能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点进行灵活运用,运用合乎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勤于积累,涉猎多学科知识
历史学科与其他很多科目紧密相连。就目前的高考来说,全国还有很多地方依然实行的是文科综合考试。历史、政治和地理在试题中也常常多角度结合。如果中学历史老师不具备一定的政治和地理知识的话,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不能引领学生将相联系的问题从多角度予以分析,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就只能将各科知识进行简单累加,不能更好的分析题目也就不利于高考。抛开考试,就日常教学来说,教学中,历史教师若能引入相关的地理或政治知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大有裨益。
三、反思与研究融合形成史学研究素养
(一)通过反思获得成长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说明了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师自然也不例外。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等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历史教师应反思各环节的处理。如:思考各环节的开展是否按课前预设顺利进行、教学方式是否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知识点的讲授是否准确。只有这样,在学生获得成长的同时历史教师通过反思也获得了成长。
(二)通过研究获得幸福
据“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显示,中国最具幸福感职业排行中,最近三年,教师都排行前三,而实际上教师本人并不这样觉得。教师怎样获得幸福呢?研究表明,理想的途径之一是让历史教师成为“研究者”。这里并不是指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而是让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做到行动与研究相结合,实现学有所用,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最终满足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获得幸福。
参考文献
[1]王正平.汤才伯:《中外教育名言集苯》,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赵香芬.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新时代;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一、潜心执教提升人格素养
(一)热爱历史教学工作
在今天,很多地区的教育在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上,不管教师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把学生成绩提上去,就是好老师,这样的评价机制迫使中学历史老师不得不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任务中。在这种机制下,教师很难谈得上热爱教学工作,对此我们不能改变教育评价机制,但可以改变自己,想想当初选择历史教师这个职业的初衷。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教师是因为喜欢历史教师这个职业才作出选择。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把历史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目标来追求,愿意为历史教育事业而作出奉献。
(二)机智处理师生关系
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教师却常常忽略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极大影响。根据中国教育科学院2012年度公益基金一项“小型调研”课题研究显示,基于杭州大连和成都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度随着年纪和年龄的升高而不断下降。近年来,因为师生关系处理不和谐引发学生殴打老师甚至杀害老师等案例已经屡见不鲜。由此可以看出机智处理师生关系的重要。
二、终身学习巩固历史专业知识素养
处于教育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大多数受过师范院校的系统学习或者在其他非师范类高校接受过本专业的高等教育。在本专业知识储备上而理论上没有太大问题的,有一些教师觉得自己教了一辈子的历史,没有必要继续学习。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很多中学历史教师仅限于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能行成历史知识体系。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快捷,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早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重拾阅读,夯实专业知识
当前中学教師由于面临繁重的教学工作和升学压力,使很多历史教师丧失了阅读的时间与兴趣,再加上缺失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形成了一些历史教师懒于读、难于读的普遍现象。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重拾阅读,积累一些专门史的知识,历史文献学、考古学知识,以及一些断代史、国别史等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历史专业知识面不断拓展,知识层次不断提高,这样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还能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注重理论,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历史教师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上,应掌握一定基本理论,能够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自觉地根据教育规律,选择最优方法,制定较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能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其特点进行灵活运用,运用合乎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勤于积累,涉猎多学科知识
历史学科与其他很多科目紧密相连。就目前的高考来说,全国还有很多地方依然实行的是文科综合考试。历史、政治和地理在试题中也常常多角度结合。如果中学历史老师不具备一定的政治和地理知识的话,在平时的讲课过程中,不能引领学生将相联系的问题从多角度予以分析,学生在面对考试的时就只能将各科知识进行简单累加,不能更好的分析题目也就不利于高考。抛开考试,就日常教学来说,教学中,历史教师若能引入相关的地理或政治知识,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大有裨益。
三、反思与研究融合形成史学研究素养
(一)通过反思获得成长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说明了反思对于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师自然也不例外。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倡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等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历史教师应反思各环节的处理。如:思考各环节的开展是否按课前预设顺利进行、教学方式是否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知识点的讲授是否准确。只有这样,在学生获得成长的同时历史教师通过反思也获得了成长。
(二)通过研究获得幸福
据“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显示,中国最具幸福感职业排行中,最近三年,教师都排行前三,而实际上教师本人并不这样觉得。教师怎样获得幸福呢?研究表明,理想的途径之一是让历史教师成为“研究者”。这里并不是指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而是让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做到行动与研究相结合,实现学有所用,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最终满足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获得幸福。
参考文献
[1]王正平.汤才伯:《中外教育名言集苯》,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赵香芬.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