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群体法治意识、守法行为的重要途径。但是,新课改的实施给义务阶段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09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产生自我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因为欠缺丰富的社会经验,树立社会道德与选择个人价值的时候都需要老师主动指引。小学教师不但需要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且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法治以及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创建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学生持续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思想保障,也是学生成为人才的前提。
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
法治是生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依托生活背景、素材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学习,升华学生的法治意识。具体而言,教师既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引入生活案例,使道德与法治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几个问题:“今天早上,谁为你准备的书包和学习用具?谁为你做的早饭?谁送你上的学?你感觉你的家人好不好?”借助这样的问题引出“家人的爱”这个主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并且,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围绕“健康、安全的生活”或“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从法理角度讲述家庭关系。如在孩子年幼时,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而父母到了晚年,晚辈要承担赡养义务,在物质上、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关注长辈的精神生活,有时间多陪他们说话、健身,在精神上尊重、关心和照顾父母。而且,晚辈不赡养父母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给予的爱,并在适当的时候回报他们。教师这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巧借生活化教学法,进行生动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关系着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引入生活元素,使得学生能夠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 如,在教授“我和我的家”这节知识时,在课堂开始时,笔者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们的家中有哪些家庭成员”学生听完后,分别说了说自己家中的家庭成员。在学生说完后,笔者便接着对学生说:“那么,可不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些你们的家庭成员,可以从性格、爱好、职业、性格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便从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在学生介绍完后,笔者便会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说的内容,绘制家庭成员关系树状图,并在学生绘制完后,深入的对学生讲解本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笔者的课堂导入能够更加的生动,而学生则逐渐地进入到了学习的状态中,更好地进行了知识的学习。
三、巧借生活化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授“分享真快乐”这节知识时,笔者便向学生展示了一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听的歌曲——《幸福拍手歌》,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这首歌的节奏进行拍手。这首歌的曲调轻快,能够营造快乐的氛围,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变得更为快乐。然后,笔者便会开展一个“礼物设计与分享”的活动。笔者回向班级上的学生分发多样的生活素材,使得学生能够根据笔者所分发的生素材,进行礼物的设计。当学生做完属于自己的礼物后,笔者便会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礼物进行交换。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了礼物的制作和交换,不仅感受到赠送礼物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受到礼物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本节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因此能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研究教学策略,且要一直保持进步的教学思想,定能够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敏,卢梅欣,李凤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类型化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9(12):52-56.
[2]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教育研究,2019(11):51-53.
[3]孙静.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J].师范大学学报,2019,20(01):61-63.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09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产生自我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因为欠缺丰富的社会经验,树立社会道德与选择个人价值的时候都需要老师主动指引。小学教师不但需要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且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法治以及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创建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学生持续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思想保障,也是学生成为人才的前提。
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
法治是生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依托生活背景、素材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学习,升华学生的法治意识。具体而言,教师既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引入生活案例,使道德与法治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几个问题:“今天早上,谁为你准备的书包和学习用具?谁为你做的早饭?谁送你上的学?你感觉你的家人好不好?”借助这样的问题引出“家人的爱”这个主题。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为自己付出的辛劳。并且,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围绕“健康、安全的生活”或“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从法理角度讲述家庭关系。如在孩子年幼时,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而父母到了晚年,晚辈要承担赡养义务,在物质上、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并关注长辈的精神生活,有时间多陪他们说话、健身,在精神上尊重、关心和照顾父母。而且,晚辈不赡养父母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给予的爱,并在适当的时候回报他们。教师这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巧借生活化教学法,进行生动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关系着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引入生活元素,使得学生能夠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更好地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 如,在教授“我和我的家”这节知识时,在课堂开始时,笔者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请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们的家中有哪些家庭成员”学生听完后,分别说了说自己家中的家庭成员。在学生说完后,笔者便接着对学生说:“那么,可不可以详细地介绍一些你们的家庭成员,可以从性格、爱好、职业、性格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便从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成员。在学生介绍完后,笔者便会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说的内容,绘制家庭成员关系树状图,并在学生绘制完后,深入的对学生讲解本节的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笔者的课堂导入能够更加的生动,而学生则逐渐地进入到了学习的状态中,更好地进行了知识的学习。
三、巧借生活化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非常的大,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有必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授“分享真快乐”这节知识时,笔者便向学生展示了一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听的歌曲——《幸福拍手歌》,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这首歌的节奏进行拍手。这首歌的曲调轻快,能够营造快乐的氛围,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变得更为快乐。然后,笔者便会开展一个“礼物设计与分享”的活动。笔者回向班级上的学生分发多样的生活素材,使得学生能够根据笔者所分发的生素材,进行礼物的设计。当学生做完属于自己的礼物后,笔者便会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礼物进行交换。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了礼物的制作和交换,不仅感受到赠送礼物的快乐,也感受到了受到礼物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本节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生活化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因此能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教学策略需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去研究教学策略,且要一直保持进步的教学思想,定能够完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敏,卢梅欣,李凤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类型化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9(12):52-56.
[2]蒋秀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J].教育研究,2019(11):51-53.
[3]孙静.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J].师范大学学报,2019,20(0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