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冷就业现状的思考入手, 结合市场的现实需求及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定位培养目标、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如何走向市场的方案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市场
一、问题提出
对计算机人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我校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达92%以上,然而,就业对口率方面的数据就不是很理想,一般都在30%以下,如今年所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级,就业对口率平均只有17%。
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采用“2 1”模式,公共课和专业课程共计28门,公共课8门,专业课20门,其中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与维修、计算机原理,VB、数据库、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等。学生什么都学,对于本身基础就不太好中职学生来说,在两年内学习这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面面俱到,面面都学不到。
(二)专业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我校计算机教研组一共1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师范毕业7人,其余都为其他物理、汽车、数学专业的教师转行教计算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我校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周课时数10节以上,有50%以上的计算机教师还兼职其他部门相关工作,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研,因此科研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近几年计算机科组的教师都是在办公室、机房两点一线,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IT行业经验。
(三)学生专业实训得不到保障。
技能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线,加强专业实训是提高技能水平唯一途经。我校目前有5个机房,共250台计算机,其中计算机1室设备陈旧,基本闲置,计算机4室、5室使用8年,使用计算机课50%课时只能在多媒体上理论课,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教学过程难以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在毕业应聘对口岗位时得不到企业的认同而错失就业机会或者在工作当中因专业基础技能薄弱而影响工作效率,无法胜任对口岗位的相关工作。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 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 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 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 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 而是严重紧缺。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解决措施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考虑到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现状,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2. 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 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 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1)职生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分析。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了解到较适宜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有以下这些:
(2)专业技能培养方向的确定。从上表职业岗位群中可看出,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市场场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硬件方向:培养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培养负责维护公司硬件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人才;网页制作方向: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知识点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开发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校本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 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 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 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 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到3 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
(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等文化课外, “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多媒体技术方向,其课程还应包括书法、计算机美术基础等。这些课程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养”, 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课程设置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 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3)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 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径。另外,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紧跟计算机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专业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 努力掌握新技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落伍。让教学内容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 关注市场动态,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就业需要。
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增加职业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在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同时要设法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这也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中职计算机实践课教学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的质量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 减少验证性的实验, 增加设计性的实验, 使教学相对独立,形成体系, 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是1∶1,通过各种聚道加大机房建设投入,使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为7∶3。
2. 开展技能竞赛。
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及突出学生的岗位技能特长培养,我校实际可开展文字录入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办公软件操作,微机组装与维护,FLASH动画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各项比赛,通过学校初赛选出优秀作品及优秀学生参加江门市每年组织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以及全国中职文明风采比赛,以各级各项竞赛为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突出职业岗位培养的针对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发展进步,对专业特长技能的形成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3. 拓展技能训练场所。
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面向职业岗位实践比如说可安排学生兼职学校各部门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可将学生分配至飞扬,电脑城,照相馆、广告设计公司等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零距离”工作岗位锻炼,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认识,增强行业知识的渗透,拓宽知识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唐政洲.凉山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4).
[2]沈斌.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中的知识技能结构[J].论坛,2011,(5).
[3]宋玉良.区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4]叶国庆.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市场
一、问题提出
对计算机人才的市场需求出现了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另一方面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我校近3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达92%以上,然而,就业对口率方面的数据就不是很理想,一般都在30%以下,如今年所担任班主任的一个班级,就业对口率平均只有17%。
二、影响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陈旧。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采用“2 1”模式,公共课和专业课程共计28门,公共课8门,专业课20门,其中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与维修、计算机原理,VB、数据库、图形图像处理、网络技术等。学生什么都学,对于本身基础就不太好中职学生来说,在两年内学习这么多的计算机专业课程,面面俱到,面面都学不到。
(二)专业教师队伍参差不齐。
我校计算机教研组一共16人,其中计算机专业师范毕业7人,其余都为其他物理、汽车、数学专业的教师转行教计算机,教师教学业务和专业技术水平不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我校教研组的每位教师周课时数10节以上,有50%以上的计算机教师还兼职其他部门相关工作,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科研,因此科研水平不高。更重要的是,近几年计算机科组的教师都是在办公室、机房两点一线,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IT行业经验。
(三)学生专业实训得不到保障。
技能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命线,加强专业实训是提高技能水平唯一途经。我校目前有5个机房,共250台计算机,其中计算机1室设备陈旧,基本闲置,计算机4室、5室使用8年,使用计算机课50%课时只能在多媒体上理论课,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教学过程难以突出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在毕业应聘对口岗位时得不到企业的认同而错失就业机会或者在工作当中因专业基础技能薄弱而影响工作效率,无法胜任对口岗位的相关工作。
从当前市场需求来看,伴随着数码设备走入普通家庭, 大众对视频处理、媒体编辑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 企业更加注重对外宣传、塑造企业文化, 对多媒体制作人才需求也在增加。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共享, 各类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近年来, 国家大力推行电子政务、企业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 使网络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由此可见当前计算机人才不是不需要, 而是严重紧缺。
三、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解决措施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技能教学体系。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考虑到当前中职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现状,要培养计算机软件的“白领”,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应用、维护、组网和简单设计是完全做得到的,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定位到面向基层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应用型人才。
2. 职业岗位能力及技能教学体系的确定。
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 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 逐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1)职生职业岗位群的调查分析。通过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 了解到较适宜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有以下这些:
(2)专业技能培养方向的确定。从上表职业岗位群中可看出,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市场场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维护方向: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操作;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制作、音视频系统开发和应用、网络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运营等工作的人,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广告设计的人才;硬件方向:培养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人员,培养负责维护公司硬件与配备计算机网络、根据需求设计网络方案、与网络供应商配合维护和监控公司局域网,保证其正常运行的人才;网页制作方向:培养从事网页设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具有空间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网页设计师。
(二)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知识点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以模块化,项目化的形式进行开发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校本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1. 中职计算机专业“方向化课程设置”思想的提出。
计算机职业教育著名品牌北大青鸟APTECH 针对中职学校教育特点,开发了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职业培训课程,它充分运用“以项目为导向”的先进职业教育方法, 课程的学习紧密围绕 “项目”开展, 并且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注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着重传授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术知识、操作技能, 使学生了解工作的相关流程, 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就顺利进入职场。就这个意义上说,“课程设置方向化”势在必行。 2.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
由于计算机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2到3 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的安排课程呢?
(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化”培养。除了政治、语文、数学、英语、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等文化课外, “素质化”还应包括“专业修养”课程的内容, 比如多媒体技术方向,其课程还应包括书法、计算机美术基础等。这些课程本专业必备的“艺术素养”, 加设“专业修养课”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首要环节。
(2)课程设置体现工作项目实践化。“工作项目实践”重在“综合实践”, 通过完成一些实际的项目从而逐步掌握课程的知识,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了解实际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它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要手段。
(3)课程内容必须强调应用性。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工人,是应用型人才,中职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要以项目(或模块)为单位, 对相关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中小型企业网络搭建”模块,可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及铺设的原则与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了解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
(三)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精心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特长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对教师自身而言是教学专业生命的延续,对学校专业而言是教师专业质量增值的途径。另外,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不断加强学习,紧跟计算机专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专业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 努力掌握新技术,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落伍。让教学内容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2. 关注市场动态,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就业需要。
学校应该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职业实践,了解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情况,增加职业经验,从而及时调整在校的专业教学目标和改革教学方法。同时要设法聘请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实训教师队伍,这也是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能越强,它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这种应用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训练基础之上。中职计算机实践课教学的加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 加强上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的质量对计算机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教学中应突出实践环节,实践内容要认真选取, 减少验证性的实验, 增加设计性的实验, 使教学相对独立,形成体系, 集中反映课程内容中涉及的典型方法和基本技术,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校中职计算机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是1∶1,通过各种聚道加大机房建设投入,使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为7∶3。
2. 开展技能竞赛。
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及突出学生的岗位技能特长培养,我校实际可开展文字录入比赛,网页制作比赛,办公软件操作,微机组装与维护,FLASH动画制作,平面广告设计等各项比赛,通过学校初赛选出优秀作品及优秀学生参加江门市每年组织中职学校技能竞赛以及全国中职文明风采比赛,以各级各项竞赛为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突出职业岗位培养的针对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发展进步,对专业特长技能的形成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3. 拓展技能训练场所。
要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面向职业岗位实践比如说可安排学生兼职学校各部门一些文字处理工作,可将学生分配至飞扬,电脑城,照相馆、广告设计公司等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零距离”工作岗位锻炼,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知识的认识,增强行业知识的渗透,拓宽知识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恩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唐政洲.凉山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4).
[2]沈斌.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中的知识技能结构[J].论坛,2011,(5).
[3]宋玉良.区域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4]叶国庆.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
责任编辑赖俊辰